20xx年地理高考备考研讨会汇报

20xx年高考地理备考研讨会情况汇报

仙游 陈 炜

20xx年10月21日,我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20xx年高考地理备考研讨会,会上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并同来自不同市县的高三地理老师的进行交流。研讨会期间,有以下收获:明确了地理组今后一段时间的复习方向,把握教学主动性;了解往年兄弟校的福建省高考的复习经验;与部分友校建立联系,交流材料,捕捉明年高考新亮点。

一、高考试卷的总体印象

总体看,今年地理高考紧扣福建省考试说明的要求,坚持能力立意,突出学科主干,强调地理基本素养,注重与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一)、试题情境素材新颖,设问指向明确,难易适中,梯度合理;综合题各小题间逻辑严密,由浅入深,能力要求逐次递进。既有利于人才选拔,又对教学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1、今年地理高考试卷的特点

综合提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成为解题的基本手段 。重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有机整合,基本实现了源于基础而高于基础的命题目标 。 立足材料分析,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特征。科学控制难度 ,正确引领教学导向 。

2、综合提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成为解题的基本手段

今年地理试卷共有11幅图表,包括区域地图、统计图表、专题地图等,图表信息呈现简洁,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文信息,综合分析、归纳、运用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直接背记教材难以正确解题。重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有机整合,立足材料分析,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试题背景材料选取真实区域,给足所需信息,设问要求立足所给信息及基本地理常识,运用系统地理原理加以综合分析。解答不仅要求终极结论,更要求展现思维过程。

3、有效控制难度,正确引导教学

从试卷中不难看出,试题背景材料中较少出现超出学生常识的新概念和新名词,呈现的地理隐性信息不是很多,背景材料的数量有所减少,试题设问的呈现直观明了、指向明确,不易产生题意曲解,入题门槛较低。 紧扣重点与热点,注重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从试卷中不难看出,试题背景材料中较少出现超出学生常识的新概念和新名词,呈现的地理隐性信息不是很多,背景材料的数量有所减少,试题设问的呈现直观明了、指向明确,不易产生题意曲解,入题门槛较低。从考查的知识技能到试题的设问风格,都与平时的教学相当的吻合,虽然创新性稍显不足,但地理性强,正确导向教学。试卷中所涉及的区域,如我国东北地区、广东省、长江下游地区、美国等,都是教材案例涉及的重点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在教材的区域发展、城市化等多处重现,学生较为熟悉。37题第3小题所涉及的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教材中有较清楚的阐述,如果平时教学能指导学生扎实掌握教材案例,这题即可得高分。

二、今年地理高考试卷对高三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区域方法指导。

1、正确理解区域地理的复习内容

必修3与区域地理的区别 区域地理重点是掌握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具体某个区域的地理事象、地理规律及其成因。

必修3重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区域分析方法,以及区域评价与发展方向的研究。它不要求详细记忆某区域的具体地理事物。 当前新课程高考的基本理念是考查考生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区域地理的具体事实。

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复习策略

将系统地理的规律、原理放在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复习。建议以造成区域某突出地理现象主要原因为原则,选取若干区域进行系统地理区域化训练。通常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展开复习。尽量避免脱离区域背景的一般规律、成因的复习。(如气候成因;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二)、加强解读试题信息的专项训练。

试题地理信息的主要类型、解读试题地理信息的训练方法

1、试题所给信息通常有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前者呈现方式较直接,与试题设问目标的直接关联性比较明显,提取这类信息的方法比较符合传统的、一般的思维套路,通常不容易被忽略;后者呈现方式较为隐蔽,一般与试题设问目标只有间接的关联性,提取这类信息的方法比较非常规化,或因其存在的位置属于一般人的思维死角,通常很容易被忽略。地理问题通常是要解决某个地理事象的时空分布特点、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的变化,以及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因果关系,并基于上述事实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或措施。因此,让学生掌握有效提取试题信息的方法,就是高三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2、学生信息解读能力弱的主要原因

一是未能搞清试题设问所要求回答的问题究竟需要哪些信息支撑;

二是对各类信息的呈现方式没有全面的认识。如时间类信息不仅可以年月日、季节、点钟等直白的方式呈现,还可借助某个地理事像的出现来暗示;不仅可在试题的文字材料中呈现,还可以在试题的图表中呈现,甚至可能在图名或图例中呈现。

3、规范审题步骤

首先,从试题设问的目标指向思考该问题解决需要哪些地理信息的支撑(即采用逆向思维,由果溯因);其次,将理出的诸多信息按前述四类信息加以归类;第三,按先文字后图像或表格的顺序逐一搜索试题相关信息

4、加强地理原理与概念教学,提高信息指向的判断能力

学生自主表达地理概念,教师点拨纠错,在深入浅出地讲解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语言来表达地理概念,教师再用课堂讨论、作业讲评的点拨纠错功能来强化学生对某个地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正确表达,使学生真正内化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教学要注重方法论的指导,一般是从分析某地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入手,先搞清大的影响因素,然后再加以细化。如分析某地工业不发达的原因,我们应指导学生先考虑相关的自然因素,再考虑相关的人文因素,在这个思维的宏观架构下,再将自然因素分解为地形、矿产、水源、生态环境;将人文因素细分为劳力、科技、交通、政策、市场等因素。同时要注意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再从试题中搜索支撑性信息就比较有的放矢了。

在审题中提取信息时,往往采用由果溯因的逆推法,如20xx年福建文综高考37题第一问中的北壁林木苍翠的原因探究,即可从植被茂盛推出此处降水多,

而降水多的内陆山地可能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由植被茂盛还推出此处光照强,进而推论此处位于向阳坡。这种推论出信息在试题的图像材料中不难得到印证。 应注意逆向推理的科学性,教育学生两个地理事物间未必都能因果互推。例如,海拔高可推出气温低,但气温低却不能推出一定海拔高,因为影响气温的因素绝不仅是地势,还有纬度、洋流等因素也会影响气温。

5、加强信息归类化训练,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在进行审题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同类信息而不同呈现方式的试题(如要反映空间范围的大小,有时用比例尺表达,有时用经纬网的经纬度数值表达,有时用文字叙述)相对集中起来让学生训练,同时,还可把学生做过的试题的信息呈现方式改变后再让学生操练,以增强学生对同类信息识别的敏感性,提高信息识别能力

(三)、精选经典案例,强化答题建模,重视过程评价。

精选经典案例即根据自身教学需要,从近年各地高考新课程卷和地市级模拟试卷中,筛选出训练目标指向明确、难度适中的试题,经过合理归类,整合成专题训练蓝本,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这类题目通常都是一个团队经过一段时间精心打磨出来的,试题材料新颖、图像清晰、设问指向明确、考查的能力目标层次分明,且参考答案的科学性较强,十分适合作为讲练的材料。训练时,必须坚持“减少题量,旧题新做,改题再做,答题建模,斟酌文字,追求卓越。”的原则,努力做到“把题讲透、把题做精”。

1、精析目标层次,进行替换训练

指导学生精析试题能力目标层次的内涵,明确答题要求。如说出与说明的区别,说出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只要答“水源”即可,说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则需要答“水源短缺”,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就需要答出“为什么水源短缺”。在案例训练时,教师可将反映能力目标的行为动词进行替换训练

2、加强专项训练,提高迁移能力

注意选择系统地理区域化的练习。系统地理落实到具体区域时,所反映的问题是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和特殊性。建议以造成区域某突出地理现象主要原因为原则,选取若干区域进行系统地理区域化训练。

通常等值线试题涉及描述、判断、比较、关联、解读内涵、计算、趋势与速率等方面要求,尤其是同一幅区域图上,等高线数值空间变化趋势、速率的空间变化特点、两条不同涵义等值线之间的相关关系更要重点训练

加强区域图审读规范、比例尺的限定、海陆位置、经纬网、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可读性识别、多重等值线叠加、原理联想、合理推论,以及多图比较等项目的专题训练

加强统计图表审读规范、数据分析、原理联想、归纳规律、动态变化、科学表达等项目的专题训练

适当降低地球运动的训练题难度。尤其是对立体几何的数理基础要求过高,已经偏离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宗旨

3、答题建模,斟酌文字

描述某地理事物的特征

近年的试题经常出现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等。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结构,明确有哪些要素能反映该地理事物的

特征。如地形特征通常从地形类型及其结构、地势起伏大小和方向、海岸线状况、特殊地貌等方面描

描述某地理事物分布特点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

一般要说出该地理事物在指定区域中的差异大小、变化方向及变化速率。 等值线分布特点的描述方法。

一般要说出在指定区域中等值线取值范围;等值线的大致走向、疏密程度及其变化、数值大小的变化方向

某区域某地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这类问题应从造成这一地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通过已建构的知识结构,进行答题建模

反复操练,过程评价,让学生形成答题的基本框架

答题建模必须在重视过程性评价的前提下才能直到良好效果,尤其是分析推理的过程往往体现思维逻辑的缜密性。因此,在平时的考试与各种测验中,对于综合题的答案不能只是追求要点式的结论,而应给推理过程赋分,给按学科逻辑排列答案要点的同学加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这是我在参加厦门二天的研讨会的一些记录和自己的心得。

2012-10-22

 

第二篇:20xx年高考备考后期做法汇报

平凉五中20xx年高考备考后期做法汇报

(张耀宏)

20xx年高考已步入倒计时,但对于高考备考正是最后冲刺阶段,因此,抓好仅有的时间,高效复习,科学备考,仍是各校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现结合市、区教育局两次高考督导研讨和交流反馈会提出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将我校后期备考的基本策略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向各位同行做一交流。

一、学情多关注,学生早包干

高三教学进入后期,随着复习密度的增大,深度的增加,教师常常过多关注考题,而容易忽视学生的现状,使得很多题讲了不懂,练了不会,造成时间浪费,所以,我校在后期复习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筛选试题,分类训练。每班科任教师对于该科高考模拟成绩较好的学生,加强仿真试题的训练,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强化专题模块的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和专业生仍然加强基础知识和识记内容的训练,使学生巩固基础,循序渐进,稳步提升。把分层施教和分类推进落到实处。对于高三级文化课的苗子学生和专业生,实行包人到户制度,由各班的任课老师绑定目标,对自己的承保对象进行定期谈话,学法指导,心理调节,目标引导等方面的活动,并且在后期的质量分析会上,由各位教师重点分析自己承包的学生的精神状态,考练情况,通过点对点的帮扶,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困境,在个别辅导中增强针对性,促使目标学生不后退,不掉队。

二、教学新理念,策略要善变

1

今年是新课改实行后的第一年,随着试题命题理念的变化,教师的授课理念也要不断跟进,特别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对三维目标达成的检测和高考四中能力要求的训练。我校在后期复习备考中,建议教师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习题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对错题分类讨论,自我生成,再由教师进行矫正点拨,坚决反对教师每课一讲到底,每题一讲到底。尤其在后期考练中,要求教师在试题讲授中,主要讲学生做错的共性问题,高频考点问题,对普遍性的错题要举一反三,变式训练,对学生出现的个性错题,进行个别辅导。最终通过训练活动,使学生错的越来越少,教师讲的越来越少。当然,对于高三后期复习还应密切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生成状况,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但总体原则要让学生自主会做,合作会学,教师精讲、少讲。

三、考纲导考点,题型分类练

高考命题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而能力的呈现要通过学生对各门课程具体知识点的掌握表现出来。考试大纲是我们在高考复习中知识考点化的重要指南,也是命题者的主要参照依据,所以,强化对考纲的解读和学习,才能准确掌握高考动向。在后期复习中,针对我校教师新任高三课的人数较多,教师对考点不熟的现状,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考纲学习,用考纲指导考点复习,考点对应真题练习。将考纲和考点、考题统一起来,增强教师备考的针对性,学生做题的有效性。但随着高考进入三轮考练阶段,题型分类练习的做法应适当调整为专综穿插练。即在学生模拟考练的同时,根据学生暴露出的薄弱模块,加入适当的专项训练,弥补弱区 2

的漏洞。

四、方法多点拨,意图应自揣

高考虽然是选拔性考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较高,但作为考试,就有方法可循,只要注重细节,熟练技巧,也可以通过非智力因素促进成绩提高。以几个基本学科为例:

语文:我们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上下功夫,首先,作文一定要有结尾。写作文最好花四五十分钟,并且最后一定要写完,宁可短尾也不要无尾,否则扣分相当厉害。其次,要善于为标题做“美容”,它可以使阅卷人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千万不要照抄话题而不加标题。再次,语言功底弱的考生注意写短句子,水平高的考生要调动已掌握的知识,使文章流畅,有文采。

数学:“522原则”做送分题。即把眼睛多盯在选择题的前5个,填空题的前2个到3个,解答题的前2个。这些题都是送分的题,不会很难。同时要求学生不管大题小题先抢会做的题,再做有一定解题思路的题,然后拼感觉困难的题,最后再抠实在不会的题。这样可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拿分。

地理:1.选择题善用排除法。选择题答题有技巧,一是注意事物的因果关系,有的试题要求以果推因,有的是以因推果;二是采取排除法,从反方向或正方向去思考问题,以题干、答案去推理答案。2.综合题的解答要有整体性思维。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侧面或者事物的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有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 3

“做什么”来思考回答。

总之,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方法,临近考前,巧妙掌握,借力打力,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对以上方法建议各个学科的老师自己熟练掌握,在教室里张贴,在课堂上运用。除了掌握技法之外,高考试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必须揣摩命题人的意图是什么?是在考查那类知识,哪些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分析、理解试题,找准切入点。我们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试题时,加入这样一个分析环节。

五、高频常归纳,模板记心间

高考历经三十多年,虽然试题每年原创,但高频考点和主干知识基本不变,所以高考复习有很强的的规律性。我校在教师备考复习中,经常强化教师对高频考点的讲授和训练。对高频考点,要求教师以近年的高考题为例,把同一考点不同年份的试题进行归纳比较,分析高频考点每年考查的共性,形成统一的组织答案的模板,要求学生熟记和学会这些模板,适当变通,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文不对题的现象。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高三备考的时间已近尾声,但备考的责任仍重于泰山,我校总结的“学情多关注,学生早包干。教学新理念,策略要善变。考纲导考点,题型分类练。方法多点拨,意图应自揣。高频常归纳,模板记心间”的后期备考策略尚有很多欠缺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