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之中药总结

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 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3.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4.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 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5.清虚热药

青藁: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银

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 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软坚泻下、清热

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番茄叶:泻下导滞

2.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峻下逐水药

甘遂:泻下遂饮、消肿散结

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 杀虫疗疮

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蚀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四、祛风湿药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胆退 黄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白花蛇:祛风、活络、定惊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咽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稀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络

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五、芳香化湿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藿香:化湿、解暑、和中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佩兰:化湿、解暑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

猪苓:利水渗湿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 清热收涩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通草:清热利水、通乳

海金沙:利水通淋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

萆藓:利湿浊、祛风湿

七、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

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高 良姜:温中止痛

八、理气药

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行气、调中、止痛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 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柿蒂:降气止呃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九、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神曲:消食和胃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十、驱虫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使君子:杀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雷丸:杀虫

榧子:杀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十一、止血药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凉血化痰止血、活血祛瘀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槐花:凉血止血白

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侧 柏叶:凉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

蒲黄:化痰收敛止血、活血祛痰、利尿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止血散瘀炮姜:温经止血

十二、活血祛瘀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丹参:活血祛痰、凉血消痈、安神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桃仁:活血祛痰、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牛膝: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虎杖: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泻下通便 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

消徵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庶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苏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化痰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贝母: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止痛 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竹沥:清热滑痰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白前:祛痰、降气止咳

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

黄药子: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2.止咳平喘药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紫菀: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白果:敛肺平喘、收涩止带 十四、安神药

磁石: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酸枣仁:养心安神、敛汗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痈肿

琥珀: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十五、平肝息风药

羚羊角: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湿、止痹痛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全蝎: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白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

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收敛生肌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十六、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

石菖蒲:开窍辟秽、安神聪耳、化湿和胃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辟秽、止痛

十七、补虚药

1.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补气生津

山药: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

扁豆:健脾化湿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蜂蜜: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

2.补阳药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

淫羊藿:温肾壮阳、祛风除湿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安胎

巴戟天: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冬虫夏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

紫河车:补肾益精、益气养血

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 肉苁蓉:补肾壮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仙茅: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狗脊: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

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续伤 益智仁: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

缩尿蛤蚧: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益精血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3.补血药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何首乌:补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

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天门冬:清肺降火、滋阴润燥

石斛:益胃生津、养阴清热

玉竹: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黄精:润肺止咳、滋阴填精、补脾益气

墨旱莲:养阴益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

十八、收涩药

五味子:敛肺止咳、补肾涩精、收涩止泻、生津敛汗、宁心安神 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收敛止血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止血

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诃子:涩肠、敛肺、下气、利咽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芡实:补脾去湿、益肾固精

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经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解毒敛疮麻 黄根:止汗

浮小麦:止汗、益气、除热

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

赤石脂:涩肠止泻、止血、(外) 收敛生肌、敛疮

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十九、外用药

马钱子:通络散结、消肿止痛

硫黄:(外)杀虫止痒、(内)壮阳通便

雄黄:解毒、杀虫

炉甘石:明目退翳、收湿生肌

硼砂:(外)清热解毒、(内)清肺化痰

明矾: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露蜂房:攻毒、杀虫、祛风

蛇床子:燥湿杀虫、温肾壮阳、祛风散寒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药叛藜芦 甘草: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川乌、草乌、附子

乌头: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参: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藜芦: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 丁香莫与郁金见 朴硝一见便相争 牙硝难合京三棱 水银莫与砒霜见 川乌草乌不顺犀 狼毒最怕密佗僧 人参最怕五灵脂 巴豆性烈最为上 官桂善能调冷气 偏与牵牛不顺情 若逢石脂便相欺 解释即为:

硫黄─朴硝 水银─砒霜 狼毒─密佗 僧巴豆─牵牛 丁香─郁金 川乌、草乌─犀角 人参─五灵脂 牙硝─京三棱 官桂─石脂

 

第二篇:考研大纲中药自己总结

第八章 解表剂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2性能特点:味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于肌表。

3功效: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4适应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

①据季节可配祛暑,化湿,润燥药; 5 ②据体质可配补益药,扶正以驱邪;

③温病初起,配清热解毒药;

④据病情可配止咳平喘,透疹,利水消肿等药。

① 发汗力较强的药,用量不宜过大。

6使用注意: ② 虚汗以及疮疡日久、淋病、失血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

③ 注意因时因地而异,如冬季,严寒地区用量易重,夏季炎热

地区用量易轻。

④ 入汤剂不宜久煎。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①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1)利水消肿 ②利水消肿:多用于风水水。

(用于水肿)③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

④散寒通滞:用于风寒痹证、阴疽、

痰核

①发汗力小于麻黄。

②利水消肿:并用于脚气。

③化湿和中:阴暑证(夏月麻黄)。 ①发汗解肌:用于风寒表虚证(有汗+无汗+素体

阳虚)。

(2②温通经脉:用于寒凝血滞诸证如胸痹心痛、脘

腹冷痛、经闭痛经、风寒湿痹痛。

1 发散风寒药 紫苏②行气宽中:脾胃气滞,胸闷

呕吐。偏寒、偏热、偏气滞。

(3)发汗,解鱼蟹毒 ①解表散寒:用于感冒轻证。 生姜 ②温中止呕:多用于胃寒呕(呕

家圣药)。

③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咳嗽。 ④解生半夏、天南星毒。 (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汁功同

生姜,偏化痰止咳)

①祛风解表:并用于风疹瘙痒。 ②止痉:息内风,用于破伤风证 ③止泻:肝气乘脾,腹痛泄泻。 羌活----善入膀胱经,善治上半身风寒湿

痹,肩背肢解疼痛。

4)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多用于巅顶头痛;善一身尽痛。

(风寒湿痹痛) ①善治阳明经头痛齿痛,

白芷 ②燥湿止带:除阳明经湿邪之带

下过多

③消肿排脓:用于疮疡肿毒

④痛鼻窍:鼻渊鼻塞、前额头痛 ①温肺化饮:风寒咳喘证或寒饮

细辛 咳喘证。

1 发散风寒药 苍耳子----治风疹瘙痒;治鼻渊之要药。 ----主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②白芷

(5)通鼻窍 ③细辛

⑤苍耳子

①祛风:用于风疹瘙痒。 ②消疮:疮疡初起兼表证。

③(炒炭)止血:用于吐鼻血丑下

血。

(6) 透疹 ①散寒通阳:阴盛格阳,下痢脉微, 阴寒腹痛。

②(外敷)通络下乳。

③疮痈肿毒,有解毒散结之功。 ①解表退热:善疏散少阳半 柴胡 表半里之邪。

②疏肝解郁:肝郁气滞,月经

(1) 升举阳气 不调,胸肋疼痛。

(中气下陷, 治疗疟疾寒热药 ①解表透疹:外感风热夹湿之 升麻 阳明头疼。麻疹不透。

②清热解毒:清解阳明经毒, 胃火炽盛之牙痛、口舌生疮, 2 发散风热药 上攻之大头瘟,痄腮。 ①风疹瘙痒

(2)透疹 薄荷 ②清利头目:疏散上焦风热,头痛目赤。

③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④利咽: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牛蒡子----解毒消肿: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①风疹瘙痒。

蝉蜕 ②利咽开音:咽喉红肿疼痛,声音嘶哑。 ③明目退翳: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 赤肿痛,翳膜着睛。

④息风止痉: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透疹 ①解肌退热

②生津止渴: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葛根 ③升阳止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④高血压病颈项强痛。

①止痒:风疹瘙痒

②水肿尿少:水肿尿少兼风热表证。 ①清肺润燥:肺热燥咳。

②平肝抑阳:肝阳上亢眩晕。 ③凉血止血:血热妄行。

①平肝抑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②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明目 ②祛风止痛:风湿痹痛。

淡豆豉----除烦,宣发郁热:外感热病,邪热内,

郁胸中,心中懊恼,烦热不眠。

第九章 清热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性能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

3功效:清解里热

4适应证:里热证。

②清热燥湿药: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5分类: ③清热凉血药: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④清热解毒药: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6①兼表证者,配解表药;

②兼积滞、便秘者,配泻下药;

③气血两番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并用。

④体虚者,配补须药。

7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

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

除蒸。若兼表证,应先解表后清理,或配解表药用,已达表里双解。

②阴盛格阳、真寒加热证禁用。

③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为泻肺胃火之要药。亦用于气血两燔

发斑疹及胃火牙痛。

②煅用:炼疮生肌,疮疡不炼。 ③收湿止血: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清肺胃热 知母----滋阴润燥,用于肺热燥咳、骨蒸潮热、

阴虚消渴及肠燥便秘。

1 清热泻火药 芦根 ③利尿:用治热淋涩痛。

①生津止渴: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气阴两伤

②消肿排脓:疮疡初起,热毒炽盛。 ①清热利湿:湿热黄疸,下焦肝胆湿热, ②清三焦火邪:用于热病心烦燥扰不宁 ③凉血解毒:血淋涩痛,血热吐血丑, 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

:上可治心火上炎之 ②生津。 口舌生疮;下治心移热 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 淡竹叶---利尿:口疮尿赤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 ①长于泻肝火以明目:目赤肿痛,肝阴不足,

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

②散结消肿:用于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清肝明目 亢之头痛眩晕。

密蒙花---养肝明目退翳:羞明多泪 ,眼生翳膜。

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②善清肺火及上焦实热:肺热咳嗽,高

热烦渴。

(1)用于湿热泻痢 ③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丑。

、黄疸 ④清热安胎:用于血热胎动不安。

(2)泻火解毒:

黄连湿热泻痢之要药。

气分实热证) ②善清心经实火:用治心火亢盛所致高

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血丑。

③善清胃火: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 之消渴证。

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于湿热下注之带下 黄柏 黄浊臭秽,热淋涩痛,脚气,痿证, 2清热燥湿药 湿疹,湿疮。

潮热盗汗,腰酸遗精。

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②泻肝胆火: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

秦皮 湿热带下之阴痒带下 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藓

3)用于湿热证 苦参

白鲜皮---祛风解毒:湿热疮毒,湿疹,疥癣湿

热黄疸,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生用)

②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金银花③热毒血痢: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炒炭)

疮家圣药)

②疏散风热: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③湿热壅滞所致小便不利或热淋涩痛。

大青叶②凉血消斑: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

3清热解毒药

入血分。 ①凉血消斑:温毒发斑,血热吐血丑,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用于温热病青黛 ②清肝泻肺火: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及热毒痈疮 ③定惊: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②杀虫:杀绦虫、钩虫、蛔虫等肠道寄生虫。 手足抽搐。 熊胆 ②清肝明目:主入肝经,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翳障。 ③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 穿心莲②清肺火、凉血消肿: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③燥湿: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温疹瘙痒。 ①热毒咽痛,治外科疔痈治良药。 ②治风火上攻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③煎汤外用: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 ①清热解毒: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②利湿通淋:治膀胱湿热,热淋涩痛。 治肺痈要药) ②利尿通淋:湿热淋证,善清膀胱湿热。 ③清热止痢:用治湿热泻痢。 肠痈(首选)肺痈,痈肿疮毒。 ②祛瘀止痛:破血行瘀通经止痛,治产后瘀阻,腹中刺痛。 红藤 ①肠痈要药。 ②祛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闭经,痛经。 土茯苓①解毒利湿:杨梅毒疮(治梅毒要药)淋浊带下,湿疹瘙痒。②通利关节:解汞毒及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

治赤痢脓血,热泻热痢;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血丑血、崩漏。

②镇惊熄风:治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及破伤风。③利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半边莲—利水消肿:治水湿停蓄,大腹水肿,小便不利;湿疹湿疮。

蚤休

,热毒痈疮 ,乳痈要药。

②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善疔毒为特长。

紫花地丁②凉血消肿。

山慈菇---消痈散结;徽瘕痞块和多种肿瘤。还有很好的化痰作用。

漏芦

3

---利咽消痰:治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盛咳喘。

利咽 山豆根---利咽消肿:治咽喉肿痛要药;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②止血:用于火邪迫肺,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血丑血等。

板蓝根---凉血利咽: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②主入阳明经,治痄腮,瘰疬,疮痈肿痛。

凉血止痢 +秦皮治阴痒带下。可用于血热出血及温疟发热烦躁。

马齿苋 收敛止血之效。用治血热妄行,崩漏下血;大肠湿热,便血痔血。

②还可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

②截疟:能清肝胆湿热,有杀虫截疟之功,对各种类型疟疾均可。

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

②养阴生津:入肾经而滋阴降火,泄伏热。治阴虚内热,骨蒸痨热;津伤口渴,

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②滋阴: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痨咳。

治肝经热盛,目赤咽痛,痰火郁结之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清热凉血 血丑血;清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

蒸之要药。

肠痈初起。

4

水牛角 ①入心肝血分,治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抽搐,血热癫狂。

紫草

①用于温病后期,余热未清,夜热早凉,热退无热或热病后低热不退。 ②解暑:治外感暑热,发热口渴。

③截疟:主入肝胆,善除疟疾寒热,为治疟疾之良药。

血丑血、尿血。

②清肺降火:多用于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皮肤蒸热。

5 ①凉血:治阴虚发热,产后虚热。

骨蒸潮热) 白薇 ②利尿通淋:可用于膀胱湿热,热淋血淋涩痛,

③解毒疗疮: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

④治阴虚外感,发热咽干、口渴心烦。

银柴胡---除疳积:用治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腹部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 ②清湿热:尤善除胃肠湿热,为治湿热泻痢的良药。

第十章 泻下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性能特点: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

3功效:泻下通便;或清热泻火;或逐水退肿;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4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还可治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5分类②润下药:功能润肠通便;主治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枯便秘。 ③峻下逐水药:功能泻下作用峻猛,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使体内潴留的水液随大便排出。主治全身水肿,

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6

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当忌用;

7②使用较强作用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③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大黄 ②清热泻火:用于上炎之火下泄。

③凉血解毒:血热吐血丑,目赤咽肿;单用大黄粉治上消化道出血;热毒疮疡,烧烫伤。

④逐瘀通经:可下瘀血,清瘀热,为治瘀血证的常用药。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瘀血闭经;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⑤导湿热外出:治湿热蕴结之证。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1泻下攻积

①润燥软坚。

②清热消肿: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乳痈肠痈等痈疮肿毒。

番泻叶---可用于习惯性便秘和老年便秘;泻下行水消胀,用于腹水肿胀。

芦荟 ②清肝: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抽搐等证。

③杀虫疗疳: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证。

---兼有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证。

2润肠通便 ①润肠通便作用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

消肿散结 ---善行经隧之水湿;风痰癫痫之证。

京大戟---偏行脏腑之水湿;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通利二便而排水湿;痈肿初起者。

①祛痰止咳:用于胸胁停饮所致咳喘、胸胁引痛、心下痞硬。

3泻水逐饮 ②杀虫疗疮:用治头疮、白秃、顽癣,痈肿。

—能通利二便泻水湿;泻肺气,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虫积腹痛。 巴豆

②逐水退肿:用治腹水膨胀。④外用蚀疮:治痈肿成脓未溃、疥癣恶疮。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2性能特点: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3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4适应证:主要适用于风湿痹证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筋脉拘挛等症。部分药物还用于腰膝酸软,下肢萎弱。 挛,痛有定处,遇寒加重。 5②祛风湿热药:入肝脾肾经。功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主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 ③祛风湿强筋骨药:入肝肾经。功能兼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治风湿日久,肝肾虚损,腰膝酸软,脚软

无力;亦可用与肾虚腰痛,骨萎,软弱无力者。

②湿邪偏盛的着痹,配健脾渗湿药;

6

④外邪入里或郁久化热的热痹,配凉血清热解毒药;

⑤感邪初起,病邪在表,配散风胜湿的解表药;

7①辛温性燥的祛风湿药,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应慎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属下部寒湿者为宜。 ②祛湿解表: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头痛头重,一身尽痛。

常用于阴寒内盛之心腹冷痛。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寒疝。

为截风要药。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通,麻木拘挛,

以及中风口眼呙斜,半身不遂。

祛风湿,散寒止

痛舒筋通络(用

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常用于腰膝关节酸痛。

②和胃化湿:为脚气水肿常用药;治湿阻中焦之腹痛吐泻转筋。

①通络止痛:治风湿痹痛要药。凡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无论上 下皆可应用,尤宜于风邪偏盛,拘挛掣痛者;治跌打伤痛,头痛,牙痛胃脘痛等。 ②消骨鲠:软坚而消骨鲠咽喉。

③消痰逐饮:用于痰饮、噎膈、痞积。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为治风寒湿痹日久关节肿痛麻痹良药。 ②续筋接骨:治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②退虚热:为治虚热要药。治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③清湿热:治湿热黄疸。尚能治痔疮、肿毒。

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 防己②利水消肿: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者。 舒筋活络:( ③治湿疹疮毒;

用于风湿痹 有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

桑枝

祛风胜湿,通络止

热诸痛证。

关节酸痛麻木者。 ②利水,治水肿:祛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豨莶草---解毒化湿热:治风疹湿疮疮痈,可单用内服或外洗;能降血压,治高血压。 ②杀虫止痒:入血分能祛风燥湿,又能杀虫,可治疥癣、湿疹瘙痒。 ①较强的祛风湿,活血通络之功,为治风湿顽痹的要药。尤宜于关节红肿 热痛、肿胀难消、晨僵、功能受限,甚至关节变形等。 ②杀虫解毒:治麻风病,顽癣,湿疹,疥疮。治热毒痈肿疔疮。 臭梧桐 络石藤---凉血消肿:入心肝血分治热毒壅盛之喉痹、痈肿;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治小儿行迟体虚乏力。 肝肾亏虚之腰膝 桑寄生---补肝肾,安胎:养血固冲任,安胎,治肝肾亏虚,月经 过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能降压,治高血压。 狗脊 ①能行能补,对肝肾不足,兼风寒湿邪之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者最为适宜。 ②治肾虚不固之尿频、遗尿;冲任虚寒之带下过多清稀。

第十二章 化湿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2性能特点: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

3功效:运化脾胃,醒脾化湿,行气宽中,部分药兼有解暑、辟秽、开窍、截疟等作用。

4适应证:主要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甘多涎。 5②湿阻偏寒湿,脘腹冷痛者,配温中祛寒药; ③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配补气健脾药;

6①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做散剂服用疗效好,不应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②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应慎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①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 ②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

----化湿又能解暑。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脾瘅证。

②祛风散寒:对风寒表证挟湿者最为适宜。

燥湿(用于

为消除胀满的要药;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②燥湿消痰,下气平喘:适用痰饮喘咳。

②温中止呕:寒湿呕吐证。

草果

为醒脾调胃要药”。凡湿阻或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 诸症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

化湿行气:用于湿滞 ②温中止泻:脾胃虚寒吐泻,重在温脾。

③安胎: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中止呕用于胃寒呕吐

②温中止呕:尤宜胃寒湿阻气滞呕吐。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內停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2性能特点: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

3功效:作用趋向偏于下行,具有利水消肿、利水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

4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痰饮、淋证、黄疸、湿疮、带下、湿温等水湿所致的各种病症。 味甘淡平或微寒,功效: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主治:水湿內停之水肿、小便不利。

5②利尿通淋药: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主治:小便短赤、热淋,血

淋、石淋、膏淋等。

②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此外,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故常配行气药。 6③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

④寒湿相并,配温里去寒药;

⑤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

⑥泄泻、痰饮、温湿、黄疸等则配伍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等药物。

7①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者,易慎用或忌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②健脾: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

利水消肿(用于水湿内停 **茯苓皮:性能同茯苓。功效利水消肿。长于行皮肤水湿,多治皮肤水肿。

**茯神:性能同茯苓。功效宁心安神,专治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

痰饮等证。 ①健脾:尤宜于脾虚湿盛之泄泻。

②除痹:常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者;

---利水作用较茯苓强,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

泽泻 头目昏暗。

②渗湿止泻:分清浊而止泻,利小便而实大便,尤宜小便不利之水泻;还治暑湿泄泻。 车前子③明目:善清肝热而明目。治目赤涩痛;肝肾阴虚之两目昏花;翳障;

**车前草—性能功用与车前子相似,兼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多用于热毒痈肿,内服或鲜草捣烂外敷。

利尿通淋(用于②清热解暑:治暑湿常用药。治暑湿湿温。

小便不利,淋漓

涩痛 木通 尿赤等症。

②通经下乳:用治血瘀经闭,乳汁短少或不通;

①气寒味淡而体轻,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既通淋又消肿, ②通气下乳:入胃经,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多用于产后乳汁不下或不畅。

瞿麦 ①清心火与小肠火,导热下行,为治淋证常用药,尤宜热淋最为适用。

②破血通经:对于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尤宜。

萹蓄---杀虫止痒:善“杀三虫”。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还用于湿疹湿疮阴痒等证。

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除皮肤中的湿热与风邪,治疗湿疹风疹;还用于下焦湿热,外阴湿痒。 海金沙---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又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的全草,性能功效与之相似,兼能清热解毒,亦用于痈肿疮疡、痄腮、黄疸。 石韦 血丑血、尿血、崩漏尤为适合。

小便不利,淋漓 冬葵子 涩痛 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

②下乳:润滑利窍,通乳汁,用于产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灯芯草---清心降火:入心清心火,又利尿泄热以引导心火下降。用于心火扰神所致的心烦失眠,小 儿心热夜啼,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萆薢 ①利湿去浊:治膏淋要药。用于膏淋小便混浊;亦治妇女白带属湿盛证。

②祛风除痹: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

茵陈 ①利胆退黄: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治黄疸要药。

②清利湿热:用于湿热内蕴之风瘙隐疹,湿疮瘙痒。

①利尿通淋:善消结石,尤宜于治疗石淋。

②解毒消肿:用治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等证。

②清热解毒: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③散瘀止痛:治经闭痛经,徽瘕,跌打损伤疼痛。

④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

①通利肝胆,治湿热黄疸,泻痢,淋证。

②清热解毒:可治热毒蕴结之疮毒痈肿、毒蛇咬伤或狂犬咬伤。

③明目:入肝经,苦凉泻火,治肝热上攻,风热注目之赤眼火肿,涩痛难忍。

④消积:治小儿禀赋素弱,过食肥甘,脾胃失运,食积化热所致疳积。

第十四章 温里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温里去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2性能特点:味辛而性温热,。

3功效:善走脏腑而能温里去寒,温经止痛,可用于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

4适应证:因归经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②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 ③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 ④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 ⑤主入心肾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

②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行气活血药;

5

④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6

③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②补火助阳: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 ③寒痹证: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剧者。

②回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

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治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 肉桂②温经通脉:治风寒湿痹,尤宜寒痹腰痛为主;心阳不振的胸痹心痛;阳虚寒凝 之阴疽流注;冲任虚寒之闭经痛经;

③引火归原:用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

④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者,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 吴茱萸 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瘀血阻滞之痛经,寒湿脚气肿痛。

②降逆止呕:善能散寒止痛,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治胃寒呕吐。 小茴香 或冲任虚寒之痛经。

丁香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

①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治卒心腹交通如剧,两胁支满。

②温中止呕:治胃寒呕吐。

胡椒----下气消痰:能下气行滞,消痰宽胸,治痰气郁滞,蒙蔽清窍的癫痫痰多证。 做调味品有开胃进食的作用。

花椒

荜秡---治胃寒腹痛,呕吐,呃逆,泄泻;配胡椒研末,填塞龋齿孔中,可治龋齿疼痛。

①行气止痛:能散寒行气止痛,治疗寒疝腹痛。

②治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或寒湿郁滞之小便浑浊。

第十五章 理气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2性能特点:味辛苦温而芳香。辛能行,苦能泻,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的作用。主归脾胃肝肺经。 3功效:其性能不同,分别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

4适应证:主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

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②脾胃气滞因脾胃气虚者,配补中益气药;

③脾胃气滞因湿热阻滞者,配清热除湿药;

5④脾胃气滞因寒湿困脾者,配苦温燥湿药;

⑤肝气郁滞因肝血不足者,配养血柔肝药;

⑥肝气郁滞因肝经受寒者,配暖肝散寒药;

⑦肝气郁滞因瘀血阻滞者,配活血祛瘀药;

⑧肺气壅滞因外邪客肺者,配宣肺解表药;

6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①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治疗呕吐呃逆。

②燥湿化痰: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治湿痰、寒痰咳嗽、脾虚失运痰湿犯肺。 ③胸痹: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能行气通痹止痛。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④对寒湿中阻之气滞最宜。治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

①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治脾胃(大)肠积滞,湿热泻痢。

②破气消积:治胸阳不振、痰阻胸痹之胸中满闷、疼痛,痰热结胸;心下痞满,食欲不振。 治气血阻滞之胸胁疼痛。

③行气助活血而止痛,用治产后瘀滞腹痛、烦躁。

④尚可治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

理气健脾(用 **枳壳---性味归经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

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胃肠气滞脘腹胀满,大便不爽 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水湿外溢,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①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为行气止痛要药。

木香 ②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的要药。

③气香醒脾,味辛能行,味苦主泄,走三焦和胆经,故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利肝胆。用治脾失 运化、肝失疏泄而致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

④辛行苦泄性温通行,能畅通气机,气行则血行,故止痛。治寒凝气滞心痛,气滞血瘀之胸痹。 ⑤芳香能醒脾开胃,在补益剂中用之,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 ①行气止痛:善散胸腹阴寒,行气散寒以止痛。治寒凝气滞之脘腹胀痛;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 ②温中止呕:辛温散寒,味苦质重性降,善温胃降气止呕。治寒邪犯胃,或脾胃虚寒,呕吐呃 逆,经久不愈者。

③纳气平喘:治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治上盛下虚之痰饮喘嗽。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善理脾胃,调肺气,利膈宽胸,治心胸腹寒凝气滞之冷痛绞痛呕吐。 ①味辛行散,性温祛寒,入肺而宣通,入脾而宽中,能行气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胸腹诸痛证。

治胸腹胁肋闷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寒凝气滞痛经。

②温肾散寒:入肾与膀胱而温肾散寒,缩尿止遗,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遗尿。

①疏肝破气:辛散温通,苦泄下行而奏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尤宜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疝 气疼痛、乳房胀痛;治气滞脘腹疼痛。

②消积化滞:有和降胃气、行气止痛之功。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③破气散结:苦泄力强,辛散温通力强,用治气滞血瘀之徽瘕积聚,久虐痞块等。

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胸腹诸痛证。热疝。

②杀虫: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可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能清热燥湿,杀虫疗癣。 ①主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善散肝气郁结,味苦疏泄以平肝气之横逆,故为疏肝解郁,行气 止痛之要药。治肝郁气滞胁痛,寒疝腹痛。

②调经止痛:善理肝气,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治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疏肝解郁(用 ③理气调中:入脾经,有宽中、消食下气等作用,常用于脾胃气滞腹痛。

①行气散结: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泻,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 痛之功。治寒凝气滞之疝气痛,睾丸肿痛属湿热者。

②散寒止痛: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辛行苦泄,气味芳香,能醒脾,导滞。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恶呕食少等。

佛手 芳香醒脾苦温燥湿而健脾化痰,辛行苦泄能疏肝理气。治久咳痰多胸闷作痛。 香橼脾胃以行气宽中,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恶呕食少等。

肺而理气宽胸。用治痰饮咳嗽,胸膈不利。 绿萼梅---芳香化气,化痰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脾和胃,行气止痛。用治肝郁犯胃之胸胁脘腹胀痛,呕恶食少。

②活血止痛:善疏解肝郁,调经解郁,治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活血化瘀以

止痛。味苦疏泄,性温通行,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薤白为治胸痹之要药。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痰瘀胸痹。 辛行苦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胃肠气滞之泻痢里急后重。 降气止呕( ----治中焦虚寒之呕吐、呃逆;温肾助阳:本品甘温,入肾经,可单用治肾阳虚腰痛。

柿蒂---本品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呃逆,为止呃要药。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各种 呃逆均可用。治胃寒呃逆;虚寒呃逆;胃热呃逆;痰浊内阻之呃逆;命门火衰元气暴脱,上逆作呃。

第十六章 消食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2性能特点:多味甘性平。主归脾胃二经。

3功效:具消食化积,以及健脾开胃,和中之功。

4适应证:主治宿食停留,饮食不消所致之脘腹胀满,嗳气吐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以及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等证。

5

③寒湿困脾或胃有湿浊,配芳香化湿药;

④中焦虚寒者,配温中健脾之品;

食积内停者,配健脾益气之品以标本兼顾,使消积而不伤正,不可单用消食药取效。 6使用注意:本类药物虽多数效缓,但仍不乏耗气之弊,故气虚而无积滞者慎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①酸甘,微温不热,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②行气散瘀:入肝经,能行气散结止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治泻痢腹痛,疝气痛。兼入肝经

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血之功。治瘀滞胸胁痛,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

③单用制剂可治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细菌性痢疾等。

①消食和胃:辛以行散消食,甘温健脾开胃和中止泻。治食积脘腹胀满食少纳呆,肠鸣腹泻者。 ②略能解表退热,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①甘平,尤能促进淀粉性食物的消化。主治米面薯芋类积滞不化;治小儿乳食停滞;脾虚食少; ②回乳消胀: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之乳房胀痛。

③兼能疏肝解郁,治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胁痛脘腹痛。

辛行散,尤善行气消肿。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或疼痛,嗳气吐酸。

健运脾胃(脾虚):稻芽消食和中,作用和缓,助消化而不伤胃气,常与麦芽相须为用,以提高疗效。

广泛用于米面薯芋乳肉等各种食积证,还可治小儿脾虚疳积。 ②涩精止遗:可固经缩尿止遗。

第十七章 驱虫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为主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2性能特点: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放到毒性。

3功效:对人体内的寄生物,特别是肠道寄生虫虫体有杀灭或麻痹作用,促使其排出体外。

4适应证:可治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

5 ③脾胃虚弱者,配健脾和胃之品;

④体质虚弱者,宜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6

③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使用,是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保证疗效;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为驱虫要药,尤宜于小儿。

用治小儿疳积面色萎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小儿五疳,心腹膨胀,不进饮食。

槟榔②消积行气:辛散苦寒,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泻痢后重。

③利水: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治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寒湿脚气肿痛。

雷丸

①杀虫而不伤正气,用治绦虫病。

②亦可用治血吸虫病,但须较大剂量,长期服用。

鹤草芽

榧子故可不与泻下药同用,又因甘平而不伤胃,对多种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虫积腹痛有效。 ②润肠通便:可治痔疮便秘。

③润肺止咳:甘润入肺,能润肺燥止咳。但力弱,以轻症为宜。

第十八章 止血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性能特点:均入血分,以心肝脾为主,尤以归心肝经者为多。

3功效:均具有止血作用。分别为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和收敛止血。

4适应证:主治咯血、咳血、血丑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各种出血病症。 5②阴虚火旺、阴虚阳亢而出血者,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的药物; ③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配行气活血药;

④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或收敛止血药,配益气健脾、温阳药。

⑤对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配升举之品;

血丑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配降气之品。

6使用注意:炒炭后性味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有些炒炭后,作用并不增加,所以止血药是否炒炭应视具体药物而定。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①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治九窍出血,金疮出血,

②散瘀解毒疮痈: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

③兼能利尿通淋,故善治尿血、血淋。

①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尤多用于吐血血丑血、崩中下血。

②散瘀解毒疮痈:内外痈肿都可应用。

①味兼酸涩,又能收敛止血,可治多种血热出血证。又因其性下降,故尤宜于下焦便血、痔血。 ②苦寒兼酸涩,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涩肠而止痢,对于血痢不止者亦有良效。

③解毒敛疮:治水火烫伤之要药。治烫伤,湿疹,疮疡痈肿。

①苦涩下行,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止血,故对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②清肝泻火:长于清肝火,凡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头胀头痛及眩晕等证。

凉血止血(用 为治各种出血病证的要药,尤为血热者为宜。治尿血,血痢,崩漏下血。

蕴结而致尿血、血淋之证,尤为适宜。

②清热利尿:达到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之水肿,热淋,黄疸。

①功善止血,又能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尤以有瘀滞者为宜。

②活血定痛: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为伤科之要药。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本品为首选药。 ③有补虚强壮作用,民间用治虚损劳伤。

化瘀止血(用 ②化瘀:能行血通经,消瘀止痛,凡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疼痛、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均可用。 ③利尿:可治血淋尿血。

花蕊石---适用于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滞的各种出血证。

化瘀止血(用

为收敛止血要药。因其主入肺胃经,故临床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寒凉苦泄,能消散血热之痈肿;味涩质粘能敛疮生肌,为外疡消肿生肌常用药。 仙鹤草②止痢:药性平和,兼能补虚,又能止血,故对血痢及久病泻痢尤为适宜。

收敛止血(用于 ③截疟:治疗疟疾寒热。

多种出血证,尤多 ④补虚:可用治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

紫珠

棕榈炭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尤多用于崩漏。

血余炭血丑血,吐血,血淋,尿血等出血证。

①为温经止血要药,尤宜于崩漏。主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

②散寒调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常用于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 ③安胎:为妇科安胎之要药。

①性温,主入脾经,能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

②温中止痛:善暖脾胃,能温中止痛止泻,适用于虚寒性腹痛、腹泻。

为温经止血要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

2性能特点:性味多为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二经。

3功效:味辛则能散能行,味苦则通泄,均入血分,能行血活血,是血脉通畅,瘀滞消散。适用于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学消徽。

4适应证: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

5分类 畅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产后瘀滞腹痛;亦常用瘀血痛证,徽瘕,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多辛苦咸,主归肝肾经。功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止血生肌敛疮。主治跌打损伤、

瘀肿疼痛、骨折筋损、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也可用治一般血瘀证。

积;主治瘀血时间长、程度重的真假积聚。亦可用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

②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

6③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配化痰除湿药;

④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配祛风通络药;

⑤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配补益药;

⑥真假积聚,配软坚散结药;

7①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而无瘀血现象者;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 川芎②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科疾病。

③祛风止痛:能“上行头目”,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配伍用。

延胡索---为活血行气止痛良药,前人谓其为“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为常用的止痛药,无论何种痛证。

郁金 ②行气解郁,清心凉血:性寒入心经,又能清心热,故可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热陷心包之神昏。 活血止痛(用于 ③性寒清热,味苦能降泄,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降气止血,用于气火上逆之吐血血丑血倒经; 用于热结下焦,伤及血络之尿血、血淋;

姜黄 能活血行气而止痛。治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治肝胃气滞寒凝; ②痛经止痛:辛散苦燥温通,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通经止痛,尤长于行肢痹而除痹痛。

乳香 血瘀的痛证。《珍珠囊》谓其能“定诸经之痛”。

为外伤科要药。

没药----常与乳香相须为用,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痛证。 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之要药。治瘀血阻滞痛证。

(少夏天无)

①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能破宿 血,补新血”“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

②祛瘀止痛: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病证。治血瘀心痛,脘腹疼痛, 症瘕积聚,跌打损伤,风湿痹证。

③凉血消痈: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常配清热解毒药。

④除烦安神:入心经,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治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

活血祛瘀、痛经止痛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常用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 ②活血通经,祛瘀消癥,治疗癥瘕积聚,常配三棱、莪术、香附等药。

④善能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

⑤能活血通脉以化滞消斑,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配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大青叶等。

①入心肝血分,善泻血滞,祛瘀力强,又称破血药,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症常用药。 ②配清热解毒药,常用治肺痈肠痈等证。

活血调经(用 ③润肠通便:富含油脂,故可用于肠燥便秘证。

于妇女月经不 ④止咳平喘:味苦,能降肺气,有止咳平喘之功,治咳嗽气喘。

调、痛经、经 为妇产科要药。治产后恶露不止。 闭及产后郁滞②利水消肿:尤宜治水瘀互阻之水肿。治血热及瘀滞之血淋尿血,治水肿,小便不利。 腹痛等证)

①活血祛瘀力较强,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其活血祛瘀作用有疏理降泄之特点,尤多用于 妇科经产诸疾以及跌打伤痛。

②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肝肾亏虚之腰痛,腰膝酸软;痹痛日久。治湿热成痿,下肢痿软。 ③利水通淋:性善下行,治热淋、血淋、砂淋;水肿,小便不利。

④引火下行:味苦善泻降,能导热下行,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气火上逆,破血妄行之吐血血丑血。

---舒筋活络:行血养血,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

肢体瘫痪,血虚萎黄。

②下乳消痈:归肝胃经,走血分,苦泄宣通,行而不留,能行血脉,通乳汁,为治产后乳汁

不下常用品;亦常用治乳痈肿痛。

①续筋接骨: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

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

②通络止痛:善能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止痛力强,为治风湿顽痹、拘挛疼痛、 活血疗伤(用 麻木瘫痪之常用药。

于跌打伤痛、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入肝经血分,尤长于促进骨折愈合,为伤科要药,外敷内用均可。 骨折筋损、金 苏木---祛瘀通经:为妇科瘀滞经产诸证及其他瘀滞病证的常用药。

①以其入肾治骨,能治骨伤碎而得名,为伤科要药。

补肾阳强筋健骨,可治肾虚腰痛脚软耳聋耳鸣,牙痛久泻。还可治斑秃、白癜风。

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治瘀滞心腹疼痛。

②化瘀止血:止血不留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之出血病症。

儿茶

刘寄奴

莪术---消积止痛:用于食积不化之脘腹胀痛。

三棱---所治病证与莪术基本相同,常相须为用。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①破血逐瘀力强,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积聚等证,常与虻虫相须为用。

破血消癥药( ②逐瘀消癥:常用于跌打损伤,治瘀血内阻,心腹疼痛,大便不通。

用于血瘀重症 ①毒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通利血脉。治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脐腹作痛。 之癥瘕积聚、 ②散瘀疗伤,消肿止痛之功,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①常用治血瘀经闭;现代用治多种癌症,尤以肝癌为优。

②攻毒蚀疮:辛散有毒之品,外用油以毒攻毒,消肿散结之功。治疗痈疽恶疮,顽癣,瘰疬。

②通经:内达脏腑,外通经络,能透达关节,治风湿痹痛,中风瘫痪。

③下乳:活血走窜,擅长通经下乳,为治产后乳汁不下之要药。

为治疗疮疡肿痛之要药。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

平喘药。

2 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痛。

②清热化痰药,性多寒凉,部分药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主治热痰证;其 他如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

②火热而致者,配清热泻火药;

3配伍方法 ③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

④虚劳者,配补虚药;

⑤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之品;

⑥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4①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对痰中带血或有出血倾向者,易慎用;

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及影响麻疹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所忌。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呕吐,对痰饮或胃寒所致胃气上逆呕吐尤宜。 ③消痞散积:治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者;治痰热结胸,治梅核气,气郁痰凝者。治瘿瘤痰核,痈 疽肿毒,或毒蛇咬伤。

温化寒痰(用 ②祛风止痉:归肝经,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厥。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 ③外用散结消肿:治痈疽肿痛,痰核,蛇虫咬伤。

②止痛:其性上行,尤善治头面部诸疾。治痰厥头痛,眩晕。

②散结通络止痛,善除“皮里膜外”之痰,治痰湿流注所致的阴疽肿毒,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辛能通力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故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宜。 ②通窍开闭: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襟通窍,故治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 ③祛风杀虫: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陈醋浸泡后,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

---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喘咳。无论属寒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以痰湿或寒痰阻 肺,肺气失降者为宜。

①润肺止咳:能清泄肺热化痰,又味甘质润能润肺止咳,尤宜于内伤久咳,燥痰,热痰之证。 ②散结消肿:治痰火郁结之瘰疬;治热毒壅结之乳痈肺痈。

清热化痰(浙贝母---散结消痈:治痰火瘰疬结核;治瘿瘤;治疮毒乳痈;治肺痈咳吐脓血。

瓜蒌 ②宽胸散结:能利气开郁,导痰浊下行而奏宽胸散结之效。治胸痹结胸;肺痈肠痈乳痈。

治热性呕逆要药。治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血丑血崩漏。

竹沥

清热化痰( 天竺黄---清心定惊:治小儿痰热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

前胡 宜于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喘胸满,咳痰黄稠量多。亦可用于寒痰湿痰证。

桔梗②利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治咽喉肿痛,外邪犯肺,咽痛失音。

③排脓: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吐脓。

①利咽开音:治肺热声哑,咽喉疼痛,咳嗽。

②润肠通便:治燥热便秘,头痛目赤。

---利水消肿:治痰饮水肿。

①清热解毒:治疮痈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②有凉血止血之功,可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血丑血,咯血等,兼有止咳平喘作用。可治百日咳。 消痰软坚( ①清肺化痰:治热痰咳喘,痰稠色黄;痰火内郁,灼伤肺络之胸胁疼痛咯吐痰血。

用于瘰疬、 ①清肺化痰:治热痰咳喘,痰稠色黄,肝火灼肺,久咳痰中带血。

②利尿通淋:治血淋石淋。

礞石喘痰壅难咯,大便秘结。

为治惊痫之良药,治热痰壅塞,引起的惊风抽搐。

①主入肺经,味苦降泄,为治咳喘之要药,随证配伍可治多种咳喘。

②润肠通便:质润多脂,味苦而下气,故能润肠通便。

③外用尚可治蛲虫病、外阴瘙痒。

①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不能平卧之证。 ②润肠通便: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

百部

紫苑---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无论外感内伤,病程长短,寒热虚实,皆可用之。还可 用于肺痈,胸痹及小便不通等证。

款冬花---辛温而润,治咳喘无论寒热虚实,皆可随证配伍。

②清肠消痔:入大肠经,能清除大肠积热而治痔疮肿痛或出血。

③能清热平肝降压而治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

枇杷叶---降逆止呕:能清胃热,降胃气而止呕吐,呃逆。

①主入肺经,能清泄肺火兼泻肺中水气平喘。治肺热咳喘,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潮热盗汗。 ②利水消肿:泄降肺气,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尤宜于风水、皮水等阳水实证。

③还有清肝降压止血之功,可治血丑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症。

①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

②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治结胸、胸水、腹水肿满。

白果 ①敛肺化痰定喘。②止带缩尿:收涩而固下焦。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最宜。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称安神药。

2性能特点:主入心肝经。

3功效:具有镇惊安神或养心安神之效,某些药还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 4适应证:主要用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亦可作惊风、癫狂等病证的辅助药。部分又可治热毒疮肿等。 ②因痰所致者,配祛痰、开窍药物;

5③因血瘀所致者,配活血化瘀药;

④肝阳上扰者,配平肝潜阳药;

⑤癫狂、惊风等,配化痰开窍或平肝熄风药;

⑥虚证心神不安,应选养心安神药。血虚阴亏者,配补血、养阴药物;

⑦心脾两虚者,配补益心脾药;

6①矿石类重镇安神药及有毒药物,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②质重而镇,略有镇惊止痉之功。故可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或痰热内扰所致惊风癫痫。 性寒,不论内服外用,均有清热解毒作用,用治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磁石 扰动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所致的惊悸失眠及癫痫。

②平肝潜阳:入肝肾经,又能益肾补阴,故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等症。 ③聪耳明目:入肝肾经,补益肝肾。用治肾虚耳鸣耳聋;治肝肾不足之目暗不明,视物昏花。 入肾经质重沉降,纳气归肾有益肾纳气平喘之功。用治肾气不足,摄纳无权须喘。 1重镇安神(用 痫癫狂等实证) 的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等症。

③收敛固涩:可治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正虚滑脱之证。可治肾虚遗精等。 ④性收涩,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可用于湿疮流水,阴汗瘙痒,疮疡久溃不敛。

琥珀 ②活血散瘀:入心肝血分,有活血通经,散瘀消症作用,治血瘀气阻之痛经经闭,心腹刺痛,

症瘕积聚等证。

③利尿通淋:可用治淋证,尿频,尿痛及癃闭小便不利之证。尤宜于血淋。亦可用于疮痈肿痛。 内服能活血消肿,外用能生肌敛疮。

①养心益肝:能养心阴,益肝血。为养心安神要药。主治心肝阴血亏虚,心失所养,神不守舍 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等症。

②敛汗:味酸能敛而有收敛止汗之功,常用治体虚自汗、盗汗。

③生津:有敛阴生津止渴之功,还可用治伤津口渴咽干。

2养心安神 柏子仁

(用于心神 ②甘润,可滋补阴液,还可用治阴虚盗汗,小儿惊痫等。

不宁之虚证 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宜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

①解郁安神: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要药。适宜于情志不遂,愤怒忧郁, 烦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能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以收安神解郁之效。

2养心安神 ②活血祛瘀:入心肝血分,能活血祛瘀,续筋接骨,故可用于跌打骨折,血瘀肿痛。

(用于心神 ③活血消肿:能消散内外痈肿。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疮痈肿痛。

不宁之虚证 远志 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用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

②祛痰开窍:味辛通利,能利心窍,逐痰涎,可用治痰阻心窍所致之癫痫抽搐、惊风发狂等症。 ③苦温性燥,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可用治痰多粘稠、咳吐不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熄风止痉为主,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平肝熄风药。

2性能特点:皆入肝经,多为介类、昆虫等动物药物及矿石类药物。

3功效: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之功效;部分以其质重、性寒沉降之性,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降逆、凉血等

作用;某些兼有祛风通络之功。

4适应证:主要用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部分药又可治心神不宁、目赤肿痛、呕吐呃逆、喘息、血热出血,以及

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痹痛等。

②肝火亢盛者,多配清肝泻火药;

③兼心神不宁、失眠多梦者,配安神药物;

5④肝阳化风之肝风内动,应将熄风止痉药与平肝潜阳药并用;

⑤热极生风之肝风内动,配清热泻火解毒药物;

⑥阴血亏虚之肝风内动,配滋补养阴血药;

⑦脾虚慢惊风,配补气健脾药;

⑧兼窍闭神昏者,配开窍药;

6

②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质重潜阳,专入肝经,而有清泻肝热、镇肝潜阳、利头目之效,为凉肝镇肝要药。 又兼有滋养肝阴之功,故对肝肾阴虚、肝阳眩晕尤为适宜。

②清肝明目:清肝火而明目退翳,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虚血少目涩昏暗、雀盲眼花虚证。 ②镇惊安神:质重入心经,治疗心悸失眠,心神不宁;可治癫痫,惊风抽搐。

平肝潜阳(用 ③清肝明目:性寒清热,用治肝热目赤,羞明怕光,翳障;治肝虚目暗,视物昏花,治白内障、 角膜炎及结膜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③软坚散结:味咸。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用治气滞血瘀症瘕积聚。

④收敛固涩: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

用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目胀耳鸣等症。

②重镇降逆: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能降上逆之肺气而平喘。 ②明目:味辛,又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为祛风明目要药。治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辛散苦泄轻扬疏散,又有祛风止痒之功。治风疹瘙痒,血虚风盛,瘙痒难忍,白癜风。

为惊痫抽搐之要药,尤宜于热 极生风所致者。用治温热病邪炽盛之高热神昏等。

②味咸质重主降,有平肝潜阳之功。治肝阳上亢所致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头痛如劈。 ③清肝明目:故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等症。

④清热解毒:入心肝二经,寒以盛热,故能气血两清,清热凉血散血,泻火解毒,用于温热病 壮热神昏,谵语躁狂,甚或抽搐,热毒斑疹等症。

①化痰开窍:性凉,气芳香,入心经,能清心祛痰,开窍醒神。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 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謇、痰涎壅塞等症。

②常用治小儿急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治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

③清热解毒: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要药。用治火毒郁结之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熄风止痉(用 于肝风内动之 ③解毒生肌:用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溃烂,久不收口等症。

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不论虚实,皆可用。

①通络: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治中风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适用多种原因所致的经络阻滞, 血脉不畅、肢节不利。性寒清热,尤适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痹症。

②平喘:性寒降泄,长于清肺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热哮喘。

③利尿: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而利水道。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尿闭不通。 ④有降压作用,常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的惊风,痉挛 抽搐,常与蜈蚣同用。

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治顽固性偏正头痛。 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熄风要药,良药常同用。治各种原因引起的。

①入肝肺经,能化痰定惊,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

②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治风中经络,口眼呙斜;治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③化痰散结:味咸,能软坚散结,兼化痰,可治痰核,瘰疬。

第二十三章 开窍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痹症神昏的药物,称开窍药,又名芳香开窍药。 2性能特点:味辛、其气芳香,善于走窜,皆入心经。

3功效:具有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的作用。部分还有活血、行气止痛、辟秽、解毒等功效。

4适用证:主要用治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猝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又可

治血瘀、气滞疼痛,经闭症瘕,目赤咽痛,痈疽疔疮等证。

②热闭,宜选用辛凉的开窍药,配清热泻火解毒之品;

5③闭证神昏兼惊厥抽搐者,配平肝熄风止痉药;

④烦躁不安者,配安神定惊药物;

⑤以疼痛为主者,配行气药或活血祛瘀药;

6①辛散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且耗伤正气,故只能暂服,不可久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

③活血通经: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而具活血通经、止痛之效。治 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为伤科要药。善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功似麝香但力较弱,二者常相须用。为凉开之品,更宜于热病神昏。 开窍醒神(用 于神昏闭证) ③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故外用清热消肿、生肌敛疮方中均用冰片。治疮疡肿痛,疮溃不敛,

水火烫伤。

寒闭神昏之要药。 ②止痛:温通、走窜,可收化浊开郁,祛寒止痛之效,治痰浊血瘀或寒凝气滞之胸脘痞满冷痛。 为治疗冻疮之良药,可用苏合香丸溶于乙醇中涂敷冻疮患处。

②化湿和胃: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用治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 ③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肠之气。治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水谷不纳、痢疾后重,治噤口痢。 ④宁神益志: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诸症。治健忘失眠,

耳鸣,耳聋。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略)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2性能特点: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胃肾大肠经。

3功效:具有敛耗散、固滑脱功效。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作用。 4适用证: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之证。

5①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配补气药、补阴药; ②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者,配温补脾肾药;

③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配补肾药;

④冲任不固,崩漏不止者,配补肝肾、固冲任药;

6使用注意 :①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内蕴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

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

7分类: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药。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1固表止汗:麻黄根 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治自汗盗汗。

①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④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

2敛肺止咳( ⑤益气生津:甘以益气,酸能生津,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消渴等。 用于肺虚久咳 既能补益心肾,又凝心安神。治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 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 涩肠止泻: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③安蛔止痛:极酸,蛔得酸则止,为安蛔之良药。适用于蛔厥腹痛,呕吐等证。

④生津止渴: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渴烦。治虚热消渴。

⑤炒碳后,涩重于酸,收涩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治胬肉

外突,头疮。

及肺热咳嗽。因又能止血,故尤宜于咳嗽咯血者。治自汗盗汗者。

五倍子②涩肠止泻:酸涩入大肠,用治久泻久痢。

③固精止遗:入肾,能涩精止遗。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

④收敛止血:治崩漏,便血痔血。

本草》称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②敛肺止咳: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 ③止痛:可用治胃痛,腹痛,筋骨疼痛等较剧者。

涩肠止泻:酸涩性收,入大肠经,善能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常用药。

②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

涩肠止泻:为治久泻久痢常用药。

②杀虫:治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

③收敛止血,治崩漏及妊娠下血不止者。④有涩精止带作用,亦可用于遗精带下等证。

涩肠止泻: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2敛肺止咳( 赤石脂涩肠止泻:甘温调中,味涩质重,入胃肠,尚可止血,为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 用于肺虚久咳 ②收敛止血:质重入下焦,以崩漏便血者多用。

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常与赤石脂相须为用。

②收敛止血:质重味涩,主下焦出血症。治崩漏便血,常与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

为平补阴阳之要药。治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阳痿。

山茱萸②收敛固涩: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为固精止遗要药。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③入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治妇女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 ④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者。

3涩精止遗(用 ---益肝肾明目:治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者。

②涩肠止泻:治脾虚久泻久痢。

②收敛止血:治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

海螵蛸③制酸止痛: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

莲子②止带:为治脾虚肾虚带下之常用药。

③补脾止泻:甘可补脾,涩能止泻,既可补益脾气,又能涩肠止泻。治脾虚泄泻。

甘平入心肾经,能养心血,益肾气,交通心肾有安神之功。治心肾不交之失眠心悸。

②健脾止泻:既能健脾除湿,又能收敛止泻。可用治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

椿皮②止泻:入大肠经,治久泻久痢,湿热泻痢。

③止血:入肝经血分,善能收敛止血,因其性寒,尤宜用于血热崩漏、便血,痔血者。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促使呕吐,治疗毒药、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为主的药物,称涌吐药,又催吐药。 2性能特点:味多酸苦辛,归胃经。

3功效:具有涌吐毒物、宿食、痰涎的作用。

4适用证:适用于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胃脘胀痛;或痰涎壅盛,

阻于胸膈或咽喉,呼吸急促;或痰浊上涌,蒙蔽清窍,癫痫发狂等证。

5①作用强烈,且多具毒性,易伤胃损正,仅适用于形证俱实者; ②为确保安全有效,宜采用“小量渐增”法,切忌骤用大量;

③注意“中病即止”,只可暂投,不可连服或久服,谨防中毒或涌吐太过,导致不良反应;

④用药后不吐或未达到必要的呕吐程度,可饮热开水以助药力,或用翎毛探喉以助;

⑤药后呕吐不止,应立即停止用药,并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抢救。

⑥吐后应适当休息,不宜马上进食。等恢复后,再进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辛辣及不易消化之物;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②截疟:古有“无痰不成疟”的说法,本品善祛痰而止疟,为治疟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疟疾,

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浸酒或煎服良效。

涌吐痰涎(用于瓜蒂 胸中痰涎壅盛) 用于湿热黄疸,多单用本品研磨吹鼻,令鼻中黄水出而达祛湿退黄之效。

胆矾 ②解毒收湿:少量外用,治疗口眼诸窍火热之证为宜。治风眼赤烂,口疮,牙疳等。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攻毒疗疮,杀虫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攻毒药或杀虫止痒药。

2性能特点:以外用为主,兼可内服。

3适用证:适用于某些外科、皮肤科及五官科病证,如疮痈疔毒,疥癣,湿疹,聤耳,梅毒及虫蛇咬伤,癌肿等。 4副反应。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②内服能祛痰截疟;还可治小儿喘满咳嗽。

治疗疥疮的要药。

外用解毒杀虫 治疗疥癣湿疮 A能入肝经血分,有收敛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种出血证。治便血、吐血丑,崩漏。B治久泻

久痢。C酸苦涌泄而能祛风除痰,治痰厥癫狂痫证。D祛湿退黄之功,治湿热黄疸。

外用解毒杀虫 痛,神昏吐泻。

土荆皮

①外用内服均有良好的解毒杀虫消肿作用。治疮疖初发,痈肿疔毒,疥癣。

②止痢:治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还可防治流感流脑乙脑等流行性传染病。

③治蛲虫病,可将大蒜捣烂,加茶油少许,睡前涂于肛周。

④还能健脾温胃而用之脘腹冷痛,食欲减退或饮食不消。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一概述部分

1概念:凡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攻拔毒化腐生肌药。

2适用证:适用于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伤口不易生肌愈合之证;以及癌肿,梅毒;

有些还常用于皮肤湿疹瘙痒,五官科的口疮、喉证、目赤翳障。

3使用注意:多为矿石重金属,或经加工炼制而成。多具剧毒或强大刺激性,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外用也

不可过量或过久,有些还不宜在头面及粘膜上使用,以防发生毒副作用。

二药物主要功用简述

①有良好的拔毒祛腐排脓作用,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之一。

②也可用于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拔毒化腐(用 于疮疡溃后脓 梅毒下疳。

出不畅或胬肉

①外用攻毒杀虫,蚀疮祛腐:治腐肉不脱之恶疮,瘰疬,顽癣,牙疳,痔疮。因易中毒而引起 剧烈疼痛,故多配其他药物以轻其剂缓其毒。

②内服劫痰平喘,截疟:治寒痰咳喘,久治不愈。

③古方还有治疟,现已少用。

---内服治惊痫癫狂,疟疾,因其有毒,现已少用。

①甘平无毒,可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为眼科外用常用药。

于目赤肿痛 ②有生肌敛疮,收湿止痒,解毒诸功。治溃疡不敛,湿疮湿疹,眼睑溃烂。

目生翳障) 硼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