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xx年珠海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20##年珠海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一、背景

病媒生物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和贸易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和分布等发生新变化,不仅一些新的病媒生物传染病不断出现,而且原有的病媒生物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病媒生物监测不仅为制定病媒生物控制方案提供依据,而且能预测预警病媒生物传染病的流行。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加强登革热媒介等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通知》(粤疾控〔2008〕4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监测目的

(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二)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 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按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设置监测点。

香洲区在前山、拱北、翠香、梅华4个街道办,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各设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50个鼠夹。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

高新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横琴新区在农村自然村各选择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月布放100个有效夹,室内外各布放50个有效夹。

斗门区、金湾区、高栏港经济区在农村自然村各选择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每月布放100个有效夹,室内外各布放50个有效夹。。

各监测点至少要确定三个鼠密度监测地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地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采用夹夜法。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以带壳生花生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米布夹1只。

4.统计与计算

有效夹数=布夹数-无效夹数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和头体长(见表1)。

5.注意事项

监测前做好宣传告知,防止误伤儿童和宠物。

(二) 蚊密度监测

1.成蚊监测(诱蚊灯法)

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按城区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和农村民房和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5种类型设置监测点。

香洲区选择居民区3处、公园(含街心公园) 3处、医院1处,共7处;高新区、横琴新区分别选择医院、农村民房、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各1处;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选择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各1处;斗门区选择农村民房2处、医院2处,共4处;金湾区选择农村民房2处;高栏港经济区选择农村民房1处、牲畜棚(牛棚和猪圈等)1处,共2处。定时、定点、定方法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每处放1只诱蚊灯,没有牲口棚的以民房补齐。除牛棚、猪圈外,其它均在外环境中进行。每盏灯之间的距离相聚为100米,光源距地面1.5米。

(2)监测时间

每月监测2次,相邻两次的监测间隔应为15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

(3)监测方法

每处使用诱蚊灯(见附件)1只,监测时间从下午5-6时开始,至第二天早上7-8时,将集蚊笼取出,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

(4)密度指数计算

 

分别将每盏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报表(见表2)。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风力)。

2.伊蚊成蚊专项监测(诱蚊诱卵器法)

(1)监测点的选择

按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4种类型设置监测点。

香洲区选居民区、公园、工地、医院,共布放200个诱蚊诱卵器(见附件)。高新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横琴新区各设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布放50个诱蚊诱卵器。斗门区、金湾区、高栏港经济区居民区各设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布放50个诱蚊诱卵器。曾经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的地区应当包括在监测点内。

(2)监测时间

各监测点于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诱蚊诱卵器法。在监测前,每个诱蚊诱卵器加入过夜自来水,水面不要高于滤纸表面。滤纸每次都要更换。

在布放时要保障诱蚊诱卵器之间的间距,居民区每3~5户或室外每25~50米布放一个诱蚊诱卵器。

主要布放于家庭环境的庭院、阳台、天台,或室外环境的树林、绿化带、灌木丛下。

连续放置四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记录调查期间平均气温和降雨情况,统计蚊卵阳性率,填写报表(见表3)。

(4)计算

3.伊蚊幼虫监测(BI)

(1)监测点和监测时间

①监测点:香洲区前山街道办和湾仔街道办、斗门区白蕉镇、金湾区红旗镇。监测时间: 4~12月份,负责单位:各镇卫生院。

②监测点:香洲区南屏镇、高新区唐家湾镇,高栏港区南水镇和平沙镇,斗门区井岸镇;监测时间:4~10月份,负责单位:各镇卫生院。

③香洲区梅华、翠香、拱北、吉大、香湾、狮山等6个街道办,每月选两个街道办开展监测。监测时间: 4~10月份,负责单位:市疾控中心。

重点选择既往出现过登革热本地病例的地区、农村(包括城中村)、人口稠密和环境较差地区。

每月中旬开展一次。

(2)监测方法

每个监测点居民区调查居民住户50户,一个门牌号属于一户,私人使用的露天院落属于该户;单位及外环境(公园、工地等)检查500米,检查路径10米´10米折算为一户。

BI调查时要按表4做好记录。每户地址和门牌号、单位的名称和联系电话要填写清楚,以便抽查。

(3)指数计算

按表5做好统计,计算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

 (三) 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按农贸集市、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4种类型设置监测点。

香洲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高新区、横琴新区各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1处和居民区1个,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选择餐饮外环境1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斗门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金湾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1处和居民区1个,高栏港经济区选择餐饮外环境1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每个监测点放一个诱蝇笼。

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采用笼诱法。每处放1个诱蝇笼(见附件)。

放置时间:每次放置6小时,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

4.种类鉴定

收笼后,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进行种类及性别鉴定,统计各蝇种的数量和诱蝇当天气象情况。记录监测当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湿度,风力),填写报表(见表6)。

 5.成蝇密度计算

 (四) 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按农贸集市、宾馆餐饮、医院和居民区4种类型设置监测点。

香洲区选择农贸市场1处、宾馆餐饮2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高新区、横琴新区各选择农贸集市1处、宾馆餐饮1处和居民区1个,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选择宾馆餐饮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斗门区选择农贸市场1处、宾馆餐饮2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金湾区选择农贸市场1处、宾馆餐饮1处和居民区1个,高栏港经济区选择宾馆餐饮1处、医院1家和居民区1个。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监测时间

每月中旬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盒(见附件)调查。每盒用甜鲜面包为诱饵(2克/片),每处布放10张粘蟑盒。市场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和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在各户的厨房,晚放晨收。每个标准间(约15m2)放置1盒,居民每户厨房放置1盒。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捕盒必须更新。

5.统计和计算

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雌、雄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盒总数(见表7)。

蟑螂密度计算: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

四、分工和职责

市疾控中心负责香洲区病媒生物监测,高新区、横琴新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各负责本辖区的病媒生物监测,市疾控西部中心负责斗门区、金湾区、高栏港经济区的病媒生物监测。

市疾控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检查;各负责单位根据本方案,制定监测计划,确定具体监测地点,购置相关的监测工具,组织监测,并及时填报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五、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反馈

(一)数据报表内容见表1-7。

(二)统计分析指标 各监测点初步的种类、构成比、各项密度指标;年度的消长曲线。

(三)定期上报 

市疾控中心和市疾控西部中心每月1日前将上个月监测数据录入广东省病媒监测系统www.cdcp.org.cn/bmjc/,数据录入以区为单位。

在每年1月份将上一年度的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市疾控西部中心报给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统一汇总上报省疾控中心。

六、质量控制

(一)培训

市疾控中心和市疾控西部中心对辖区内病媒生物监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监测质量。

(二)督导检查

各监测点在监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并认真做好工作记录,以便备查。

珠海市病媒生物监测采用定时、定点、定方法、定人的监测方法,市疾控中心和市疾控西部中心每月应当按监测计划,组织不提前通知的检查督导工作,并做好检查记录。

附表和附件

(一)附表

附表1.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附表2.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附表3.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

附表4.伊蚊幼虫监测记录表

附表5.伊蚊幼虫监测调查统计表

附表6.苍蝇监测记录表

附表7.蟑螂监测记录表

(二)附件

病媒生物监测有关器械要求


附表1

鼠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广东省              区(县)      街道(乡)

布夹环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

气温:  

布夹总数    回收总数    无效夹总数     室内布夹数     室外布夹数   

鼠种:1褐家鼠, 2黄胸鼠,3小家鼠,4黑线姬鼠,5黄毛鼠,6其他(种类写在备注中)

填报单位(公章):                  监测人:           审核人:        


附表2

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广东省              区(县)            街道(乡)

气温:    ℃, 风力:    级   晴□   多云□  阴□  

环境类型: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牛棚□,猪圈□

填报单位(公章):                  监测人:           审核人:           

附表3

伊蚊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日                   街道(镇)       居委会(村)

布放期间的平均气温:         ℃ 

环境类型:居民区□  公园□  工地□  医院□    其它□

布放总数:          回收总数:            丢失总数:       

·诱蚊诱卵指数 =阳性诱蚊诱卵器数 /回收诱蚊诱卵器数×100

·成蚊密度=伊蚊成蚊数 /回收诱蚊诱卵器数×100

·密度指数=伊蚊成蚊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数×100

注明:蚊虫种类(1.白纹伊蚊  2.埃及伊蚊)

填报单位(公章):                  监测人:            审核人:           


附表4                                 伊蚊幼虫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日                                      街道(镇)           居委会(村)

气温:    ℃,   晴□   多云□   阴□  雨□

环境类型:居民区□  农户□  单位□  外环境□  其它□                                                       编号:   

注:单位或外环境以每检查10米折算为一户

填报单位(公章):                                     监测人:                          审核人:           


附表5            伊蚊幼虫监测调查统计表

注:1. “+”指有伊蚊孳生的容器

2. 布雷指数(BI)=合计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容器指数(CI)=合计阳性容器/合计容器数×100%

       房屋指数(HI)=阳性户数/调查户数×100%

填报单位(公章):                      监测人:            审核人:           


附表6

苍蝇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广东省              区(县)      街道(乡)

气温:   ℃, 风力:  级   晴□   多云□   阴□  

填报单位(公章):                  监测人:                 审核人:           

附表7                           蟑螂监测记录表

监测时间:                   

广东省              区(县)      街道(乡)

环境类型:农贸市场□ 餐饮□ 医院□ 宾馆□ 居民□   单位名称:          收回张数:    气温:   

填报单位(公章):                  监测人:             审核人:           


(二)附件

病媒生物监测有关器械要求

一、鼠夹

中号鼠夹,采用钢板夹(12cm×6.5cm)

生产厂家:建议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

二、诱蚊灯

性能要求:

波长:2537Å

亮度:8W

能定时:

操作方便

性能稳定,对虫体无损伤。

三、诱蚊诱卵器

1.工作原理:根据白纹伊蚊喜欢趋向黑色、在阴凉潮湿的场所栖息活动,吸血后需寻找容器清水型积水,并在潮湿粗糙表面上产卵的生态特点,有针对性设计诱卵器。

2.构造:诱蚊诱卵器由瓶体和瓶盖组成。

瓶体为圆柱型透明塑料瓶,直径为70mm,高为100mm,瓶底向上突出一个椭圆圆锥型,其高为20mm,用于放置白色滤纸供伊蚊产卵,滤纸通过椭圆型下部凹槽的水保持湿润。

瓶盖为圆型黑色塑料,直径为75mm,高为23mm,瓶盖刚好与瓶身拧紧;瓶盖上开有三个向内突出的倒圆锥管,上口径为12mm,孔下口径为7mm,管长21mm。

四、捕蝇笼

诱蝇笼规格:为锥形芯圆形诱蝇笼,笼高40cm,直径25cm,圆锥形芯高35cm,顶口直径2cm,颜色为黄色。

诱饵:为红糖食醋饵(25g+25g)+25ml水。

五、 粘蟑纸

规格:17×10cm

 

第二篇:重庆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1

重庆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确保“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重庆市爱卫办《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重庆具体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健康重庆”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监测范围

(一)监测点的设立

根据市爱卫办的安排,20xx年市级监测工作拟在渝中区、长寿区、万州区、合川区、荣昌县、綦江县、奉节县、彭水县设立 1

监测点,以后扩大至全市,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直报系统。20xx年各区县在5个镇街设立监测点,开展监测工作。

(二)监测范围

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建筑工地、公共绿地、池塘、河湖两岸、公厕、垃圾中转站、码头、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各区(县)按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

(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400m延长线,公共绿地500m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500m延长线,河湖两岸300m延长线,码头、火车站、汽车站等场所外环境300m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若辖区内无建筑工地(拆迁工地)或河湖或码头、火车站,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它场所不同类型中。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农贸市场2个、食品制售或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

2

2月、4月、7月、11月,每月上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室内:采用粘鼠板法。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h后粘捕到的鼠数。密度单位为:粘鼠板阳性率(%)。每个餐馆布放2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超市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100张粘鼠板。

4、统计与计算

鼠密度(粘捕率)= [阳性粘鼠板总数(张)/布放粘鼠板总数(张)]×100%

(二)蚊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各区(县)按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

(1)外环境:检查居民区和单位各2个、工地和废旧轮胎收购站各1个小型积水。

(2)大中型水体:检查池塘或河流等2个。

(3)成蚊密度:监测场所为宾馆、医院、旅馆(或招待所)、歌厅、茶楼等,每次监测不少于10个房间。

2、监测时间

3

4月—11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蚊幼密度小型积水采用容器指数法,大中型水体采用勺舀法;成蚊密度采用人工小时法。

(1)在居民区、单位、工地和废旧轮胎收购站,检查各类有水容器、坑洼积水中有无蚊虫幼虫(或蛹)。

(2)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虫的幼虫(或蛹),每隔5m取水1勺,不少于20勺。

(3)成蚊密度:采用人工小时法。于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在室内捕捉成蚊15 分钟。密度指数计算以只/人工小时为单位。

4. 统计与计算

蚊幼密度(阳性率)=[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处数(或勺数)/检查积水总处数(或总勺数)] ×100%

成蚊密度(只/人工小时)=[捕获成蚊总数(只)×4]/人工?小时即:[捕获成蚊总数(只)×4]/[15分钟×4×人工数(人)]

(三)蝇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各区(县)按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

(1)室外:公厕3个、垃圾中转站2个、居民一楼楼道3个。

(2)室内:餐馆5个、农贸市场2个、单位(机关、企业、 4

学校等)食堂2个。

2、监测时间

4—11月,每月上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

(1)室外:采用目测法。记录公厕、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以及居民一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在的成蝇数。密度单位为:成蝇数/视野。

(2)室内:采用粘蝇条法。将粘蝇条悬挂在室内,记录24h后粘捕到的成蝇数。密度单位为:粘捕蝇数/条。每个餐馆挂2条、单位食堂挂3条,农贸市场挂5条。每次监测共在3类场所悬挂26条粘蝇条。

4、统计与计算

室外:蝇密度(成蝇数/视野)= 发现成蝇总数(只)/视野数

室内:蝇密度(只/条)=[粘捕蝇总数(只)/悬挂粘蝇条总数(条)]

(四)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点的选择

各区(县)按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方位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餐馆5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医院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1个、居民3户、食品制售或商场超市1个。

5

2、监测时间

4月—11月,每月下旬监测一次。

3. 监测方法

采用粘蟑纸法。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h后粘捕到的蟑螂数。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2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为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每次监测共在6类场所布放66张粘蟑纸。

4、统计和计算

捕获蟑螂总数是指粘蟑纸粘捕到成(若)虫总数。登记粘捕到的蟑螂种类和成虫或若虫数。同时记录回收的粘蟑纸总数。

蟑螂侵害率=[阳性粘蟑纸数(张)/回收的粘蟑纸数(张)] ×100%

蟑螂密度(只/张)=[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粘蟑纸数(张)]

四、数据收集、分析、反馈

(一)数据收集内容,详见附表。

1-1:鼠密度目测鼠迹法监测记录表

1-2:鼠密度粘鼠板法监测记录表

1-3:鼠密度监测汇总表——目测鼠迹法

6

1-4:鼠密度监测汇总表——粘鼠板法

2-1:蚊幼容器指数监测记录表

2-2:成蚊人工小时法监测记录表

2-3:蚊幼密度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

2-4:成蚊密度监测汇总表——人工小时法

3-1:苍蝇目测法监测记录表

3-2:苍蝇粘蝇条法监测记录表

3-3:苍蝇密度监测汇总表——目测法

3-4:苍蝇密度监测汇总表——粘蝇条法

4-1: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

4-2: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二)定期报告、反馈资料

各监测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每次监测结束后,1周内将本次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数据库,以电子版(统一使用word文档)和书面两种形式同时上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电子邮件地址E-mail:xsk@cqcdc.org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次监测结束后20日内,将汇总结果上报重庆市爱卫办。并在年度监测全部结束后,进行全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写出综合监测报告上报重庆市爱卫办。待我市建立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后,开展全市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直报。

五、保障措施

7

病媒生物监测是我市建设“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监测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工作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病媒生物监测队伍,落实监测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监测设施和工作防护条件。各监测区(县)卫生局、爱卫办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测经费,确保本监测方案的顺利实施。重庆市爱卫办和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测技术指导、培训和督促检查,考核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并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实事求是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马虎、弄虚作假、未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自20xx年起,每年将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年度考核内容。

为确保我市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保证“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实施,重庆市爱卫办和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根据各监测区(县)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监测器材支持和经费补助。

六、注意事项

(一)各监测区(县)在监测前须将具体的监测方案(具体监测地点、监测单位及场所等)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所审核确认及备案。

(二)监测月若遇全市统一开展春、秋季灭鼠及夏季灭蚊、蝇、蟑螂活动时,应进行灭前、灭后监测,将灭前监测密度作为 8

当月的密度进行填报。报表时应将灭前、灭后监测的结果与常规监测报表一同上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媒所。

(三)各区县可参照此件,制定本地区监测方案。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9

附件2

区县监测点名单

______ 区县

重庆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本表格请于4月20日前报市爱卫办和市疾病控制中心病媒消杀所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