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其中累计投入经费4522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在20xx年成功争创了山东省教育示范区后,又相继实施了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仪器更新工程、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来,我区相继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区”、“山东省学前教育先进区”、“山东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现将我区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找准教育跨越发展的突破口

面临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实现教育事业的新跨越、大发展,就必须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向现代教育技术要质量、求效益。为此,我区确立了以“班班通”建设为抓手、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确立了“分批实施,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明确了“推进基础设施配备建设,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设开放、动态、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以信息化带动全区教育现代化”的工作目标。

为了保证教育信息化目标的有效实施,区教体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调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并 1

经常深入学校督促指导,保证了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具体组织实施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为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组织部分学校的校长和相关人员,到淄博和本市部分县区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

二、 科学规划,均衡发展,精心打造*区数字化校园环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资源的合理配臵和流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为了实现我区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目标,我们制定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协调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路子。为此,区教体局于20xx年制定下发了《*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三年期主要目标任务,突出强调了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多媒体“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则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对建设目标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用微机的配备与更新、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指标和完成时限。几年来,各学校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和落实《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的精神,精心打造出全区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环境。

(一)硬件环境建设:我区近年来实施了以下工程项目。一是微机配备工程 。各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和社会其他资金的支持,严格招标采购程序, 2

目前已高标准整合、更新学生用计算机达到4720台,生机比中学为10:1、小学为12:1的省定配备标准,为学生信息课的开设提供了保障。各学校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为教师配备微机3785台,实现了全区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充分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二是多媒体“班班通”工程。近年各学校加大了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力度,全区29所国办中学和中心小学,除个别校舍搬迁或改造尚未完成的学校外,其余学校全部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其中,有5所学校配备了液晶一体机,共计138套;有19所学校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共计442套;加上较早配备的431套大屏幕多媒体系统,全区其配备多媒体“班班通”设备共计1011套,我区的多数中学、中心小学和部分村小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近期,我们又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了20xx年前全区基本实现多媒体“班班通”的建设目标。三是区教育城域网“校校通”工程。早在20xx年*区就启动了全区教育城域网建设,并开通了*教育信息网,搭建了教育资源库。但随着我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教育城域网架构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于20xx年与中国移动公司临沂分公司网络部合作,投资400多万元重新改造和整合提升了全区教育城域网。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学校(包含村小)实现了光纤宽带接入,统一采用型号一致的华为交换机实现内网宽带互联互通,使全区教育城域网得到根本的改造与全面提升。此工程的实施,使我区网络建设水平有了跨越式的提高,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是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区“农远”工程项目学校覆盖率达100%,并且实现了设施管理规范、系统运转正常、资源有效利用的良好态势。五是演播室系统建设工程。近期,我区投次40余万元在区教体局信息中心新建了一套 3

集微格教学、网络直播、点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演播室系统,并已投入使用,这很好地服务于全区示范课的推广、视频资源的共享,也为将来全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软件环境建设:要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信息化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益,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软件资源,就软件建设方面我区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督促学校建设门户网站。我们每年都开展全区中小学优秀教育网站和管理员评选活动,全区多数学校均建设了门户网站,有效提升了学校宣传、家校沟通和现代化管理的水平。二是引导学校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资源。我们积极调动学校对现有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相互嫁接、补充,从而将各种资源全部利用起来,并鼓励学校开发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资源。三是规范学校电子备课。在各学校自主选择教师个人备课系统的基础上,我们对全区教师电子备课进行了引导与规范,要求各校电子备课系统必须统一做到五步模式:即备课资源共同搜集,主备人形成预案和个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思考内化并完善定案,课后总结,经验推广。规范的电子备课使数字化教学教研工作呈现出多样化、常态化的特性。四是全区推广数字化校园平台。在全区中小学推广使用城域网版数字化平台,建设以中学、中心小学为基本接入点的全区数字化网络平台。平台着力打造学生和教师两个基础库,通过完善学生学籍、成绩等信息建立学生的基础库,通过收集整理教师的基本信息、日常教学、科研等信息建立起教师的基础库,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建立了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数据管理中心,也为学校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评测数据。五是建立全区教学资源库群。区教体局网络资源中心配备了一 4

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实用的优质资源库作为全区城域网共享资源,并把优秀的商业资源库链接到网络资源中心,供内网教师参考使用。

三、 建章立制,强抓培训,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制高点

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除了下大力气进行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软件建设外,我们又着重抓了设施的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管理机制。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我区统一制作并下发了*区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用表册,在全区学校各电教功能室统一悬挂使用。同时各学校制定了保障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区教育目标综合管理的范围,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期中和年终目标的检查和考核,加大检查和督促力度,要求学校做到管理科学规范化、使用经常高效化,并将检查结果下发通报。二是强化人员培训。长期以来,区教体局和各学校都十分重视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以“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为基本追求,进行全区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促使教干、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具备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和教学需要的信息技能。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重视“领导懂”的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力建设。认真组织了学校领导参加全市信息技术领导力的培训,同时多次组织相关学校的领导到外地和本市先进县区进行参观学习,让领导开阔思路,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2、抓好“骨干精”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培训。网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至关重要的力量,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利于确保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益。为此,开设了多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对中小学网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我们又多次组 5

织电教科研课题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让他们搞好电教科研的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起到带动与辐射作用。近几年来,我区共累计培训骨干教师520余人次,使他们成为我区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和科研带头人。

3、做好“全员会”的培训。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一是抓好基本操作培训,这一任务主要由设备供应商来承担,主要负责设备的基本性演示、基本操作要领示范、一般故障的检查维护等技术的培训。二是教学专业技术培训,这主要由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来完成,每一种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老师们都要参加相应的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摸索,直到能够熟练使用。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应有研究培训。鼓励教师运用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理论,选择、整合、运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拓展教育教学思路,改进教与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增强了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了教师应用教育

技术的能力和教学水平。近几年全区共计4100余人次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

四、 多措并举促应用,构建高效课堂的应用桥梁

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效应用是关键。我们不断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有效介入教

学的途径,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大面积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以点带面,加强电化教育示范校建设。多年来我们充分重视各级电教

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点面结合”的方法,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应用。目前,我区中学、中心小学及部分村小共计36所达到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以上标准。二是加强教育科研,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确立“以科研为先导,以应用为抓手”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是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鼓励支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课题研究 。二是充分运用全区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6

整合。在这两方面,近年来我区先后立项、结题的省市级课题达62项。三是深入课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同时举办教育资源进课堂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应用示范学校的作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利用典型课堂案例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与反思等。四是区教体局广泛开展各种评选、竞赛活动促应用。近年来,通过开展全区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电教优质课说课与讲课比赛、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选、数字故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学、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浓厚氛围,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设备的积极性,促进了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持续提高。20xx年全区中小学参赛作品中获得市级以上的一二等奖荣誉达175人次。五是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办公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二是学校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学校的教职工、学生等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办学效益。三是通过家校互动平台,搭起了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实现与学生家长的有效、快捷的沟通,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五、 以数字化校园争创为推力,插上教育腾飞的翅膀

今年,市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临沂市数字化校园创建实施方案》,提出了全市信息化发展的更高要求和目标。我们区教体局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用三年的时间我区30所学校高标准争创临沂市数字化校园的目标,我们要以数字化校园争创为抓手,抢抓机遇,全面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在创建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数字化校园创建,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同时,分层分级抓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应用、开发、管理、学科教学五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加强系 7

统和平台的常态应用,建成适合我区特色的学科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资源服务,搭建便捷平台。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的应用,逐步开展学生自主学习、考试与评价的平台应用,推动信息化深入发展。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实践,不断形成新成果、新特色。在20xx年基本实现全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我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区教育信息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还有较大的距离。我们将乘这次数字化校园验收的东风,认真听取验收组专家的建议,决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8

 

第二篇:赵店乡教育信息化建设汇报材料

赵店乡中心学校

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汇报材料

内乡县赵店乡,现有在校学生3959人,专任教师262人,中学一所,小学十六所,共有教学班110个,共有6所中小学校装备了计算机,并按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了课程。6所中小学校共装备计算机149台,配备教师用机28台,共装备多媒体教室19个。全乡17所学校都接入了互联网(坡头小学由于网络问题,使用了无线网卡接入)。按照上级有关文件和县局《迎接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我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电脑台数严重不足。赵店初中学生计算机教室是20xx年借“国家农村远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东风,装配起来的,一直使用用到现在,原装配的30台电脑,现在能勉强运行的22台,赵店初中的最大班额58人,根据电脑室计算机台数等于最大班额数的要求,现缺少计算机30余台,而根据目前赵店初中经济情况来看,由学校来解决这一问题,难以实现。赵店初中教师用机3台,相对于60多人的学校来说,教师用机缺口更大。从5所完全小学来看,基本能实现两人一机,但是由于近几年来经济方面的原因,也存在着电脑老化,没有更新,部分学校电脑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如莲花村刘营小学,20xx年装备的电脑室,至今没有更新,已经难以维持,电脑室已成摆设。教师用机,每人不到0.3台。这个比例上级要求或其他乡的差距都很大,学校在此难题前也束手无策,经济困难往往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

管理应用的最大障碍,如果无经济支撑做后盾,现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不久的将来甚至可能会出现倒退。

二、远程教育资源及设备近乎瘫痪。20xx年,我县所有农村中小学都装备了卫星资源接收及播放设备。刚开始各学校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使用管理十分重视,而通过这多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1、教学资源适应性与教材的变化性不能同步。教学资源更新速度,赶不上教材的变化,使广大教师使用远程资源的积极性不高。加上所有学校都通有互联网,教师们去互联网收集到的资源比远程教育设备上的资源更有实用性,所以忽略了远程教育的接收。2、教学资源的使用条件受限过多,每个学校只有一个播放室,而教师们在使用的时候难免有时间或空间的冲突,时间长了,丧失了信心,使用多媒体的愿望日渐淡薄,直到弃之不用。3、设备维护难,性价比不高,导致设备瘫痪。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在所难免,虽然我县和北方电子签订了维修协议,但是北方电子的主要工作是软件的维修,对于硬件的维护,可能学校认为费用过高,不愿更换或维修,再加上前面两点,学校认为教师使用它的积极性不高,远程设备也没有什么实用性,所以干脆也不愿意化钱去维护远程接收设备,听之任之,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也不管不问,导致远程设备瘫痪。现我乡远程教育设备能正常接收到只剩下两三所学校,多数学校设备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不能正常运行。

三、信息技术课开设若隐若现。电脑教室的运行成本高,电脑的老化更新速度过快,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也越来越觉得无味,再

加上近年来教师的严重减员,教师指数不足,部分学校已将信息技术课默许为其他文化课,虽然印在课表上,不是上不足,就是干脆没有上,或是虽然上课了,但是没有照教材上,采取大放羊,让学生在电脑室里随便玩。上级检查了去电脑室做做样子,进行抽测时抓几个学生恶补几天应付一下。电脑出现故障了也不积极联系维修,甚至把电脑放坏也怕学生用坏。

四、领导者教学思想陈旧,积极改革意识淡漠。教育信息化应用也取决于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如果领导者教学思想陈旧,积极改革意识淡漠,那么学校的教师就会在学校领导的禁锢或潜移默化下,失去了改革的动力。因此教育信息化应用对学校管理者来说,在政策制订,制度建设,经济计划方面给予肯定,那么教师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改革自己课堂教学思想及手段的步伐就会跟上时代需要。倘若认为,信息化应用是花架子,浪费学校财力,消耗教师精力,分散学生注意力,而持抵制态度,那么教育信息化应用永远是一纸空谈。

鉴于以上几点,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

一、保障资金,改善条件。要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就要弄清资金从哪里来,明确对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资金来源,根据县局有关计算机装备的方案和要求,制订《赵店乡信息技术装备实施方案》。要求各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与本单位年终目标考评挂钩。中心学校要求各中小学校必须建立信息技术装备帐台,力争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证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正常运行。同时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力度,

早日实现“班班通”为教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关注应用,提升素质。多年来,我乡始终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常抓不懈。特别是近三年来,中心学校把课改的立足点放在信息化教学上。每期开学,中心学校到各中小学校检查开学工作,首先检查信息技术课程是否按上级要求足额开设;学校制订教育教学教研计划,都要把信息技术使用纳入各计划之中;中心学校每月一次的教育教学工作督导检查,要把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价。每一学期结束,又要把信息技术装备情况进行量化排队,定出档次,通报全乡。在乡、校举行的各类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利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每年一度的教师业务考核,要把信息技术使用挂钩,与晋升职称挂钩。这些措施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使我乡教师实现“人人通”接近了一大步。

三、建设平台,资源共享。我乡自20xx年开办了“赵店乡教育论坛”以来,已运行将近三年,借此平台,全乡教师都能上传或下载我乡自行开发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贴近现行教材,适用于农村教学,即开拓了教师们获取有效资源的途径,又丰富了教师们的网络知识,也不失为一个乡内无纸化办公的平台,深受我乡教师的喜爱。同时,随着以后学校网络的不断完善,我乡将推出即时的教学实录,实现全乡一课堂的教育理想。

赵店乡中心学校

20xx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