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05年初中第一次质量检测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1、尽量体现新课改精神和中招命题方向,但并不是模拟中招试题。

2、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考查。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不做过高的要求。

本次考试是毕业年级上期期末,学生还没有学完初中的全部知识,更没有进行全面复习,所以,以本学期内容为主,尽量不涉及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有关的数据

1、题量 :九年级: 29题>20xx年中招试题的25题

初三: 25题= 20xx年中招试题的25题

2、阅读量:

九年级:约3250字>04年中招约3000字

初三: 约2800字< 04年中招约3000字

3.题型:与中招试题相近

4.分值:100分 5 、时间:60分钟

6.难度系数: 中招难度要求:0.62----0.68,o4年中招难度系数0.65

第一测相关数据: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三)、试卷的几个特点

1.立足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意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考查学生灵活地运用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应选择学生终生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以便让学生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试题在考试的内容上约有80%以上的试题是通过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

在试题考查的目标上注重对基本知识掌握的认知层次上的把握,既要有了解、认识的层次,也要有理解的层次,体现了测试目标的广度与深度。

特别是试题注意将物理学的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发挥考试本身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

例如:九年级试卷中2、喷壶;3、金水河边的石子路;3防滑链;7、装修;9、馒头和子弹;10、自行车;12、参照系;14、安全带;18、自然界中的摩擦应用;20、燕子各自比速度;21、测功率;28、超速判断等等。

初三试卷中:1、点火柴;3、手电筒;5、读水表;6、电铃;8、家用电器的待机功率;10、蹦极;19、“聪明”的电路;25、电热水器等等。

2.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反映物理、技术与社会的影响。

试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努力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试卷取材广泛,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试卷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就有近27个,占到总题量的90%。所选素材近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现象,远到现代科技发展前沿的微电子技术,这些都让学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社会间的密切联系,拉近了物理与现实生产、生活以及科学技术间的距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物理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使他们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使试卷不仅具有选拔功能,也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功能。

3.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从多层次、多角度将三维目标自然融合。

物理学科教学中历来重视教与学中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过程与方法这一新的课程目标维

度的提出,引发了教学方法的显著变化,被看作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之一. 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是近年来中考试题普遍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但是,一道好的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应当注重考查过程与方法所蕴含的物理思想,而不能形式化和知识化.这也是这次的命题过程中,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4.试题的设计中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由于学生还没有进行复习,所以试卷只是适当注意了九年级奔教材中相关知识的综合外,对于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没有过多的设计。但是在更加注重了挖掘物理知识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切实有效的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 许多题目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渗透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好物理的积极性,在试卷中适时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渗透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详见表一和表二。

5、注重对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考查,形式丰富多彩,内涵外延丰富

按照物理新课程提出“科学探究的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全贯穿全书; 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活动,避免形成新八股;科学探究重在参与,重在过程”的要求,同时照顾到九年级(初三)上期学生的实际情况 ,试题设计中努力把探究的精神自然融合在试题当中,一方面,尽量探究试题的避免格式化或程式化的, 使学生由过去被动、消极答题变为主动地、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例如:九年级试卷中6、8、10、17、24、28、29 初三试卷中5、8、11、20、22、2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考时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命题时一贯坚持的方向。考查实验能力时,如果试题设置地不恰当,将可能把中学教学引入到“老师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的怪圈当中去。为此,试卷设计注重了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素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能力的考查的基础上,也注重了对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考查力度. 命题的目的在于力图改变那些“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题海战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提倡学生活学活用 . 积极引导初中物理中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变革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例如: 初三试卷中:5、读水表(能力的迁移);11、测皮球的弹性(探究、控制变量、评估、判断);21、替代法测电阻;20、两个滑动变阻器的串联适用

6、坚持设置开放性试题,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 中招试卷中设置了开放性试题,这种试题往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今年试卷中进一步加大了试题的开放程度,本次的试题中,最具开放性的当属九年级试卷中填空题第10题和实验题的第26题。填空题第10题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篇是观察和所学物理知识,提出两个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此题除了考查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所提问题,只要是与自行车相关的物理知识,均可给分.

九年级试卷第26题实验题是一个试验目的确定,而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方法和过程的设计都极具开放性的题目,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问题理解的层次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其结果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构思,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空间, 同时,也为展示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表一:九年级试卷考查内容能力要求多向细目表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表二:初三试卷考查内容能力要求多向细目表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注:知识技能目标要求中的“了解”、“理解”、“掌握”。对“了解”的具体描述为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对“理解”的具体描述为理解、说明、归纳、概述、整理等; 对“掌握”的具体描述为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熟悉并能充分的运用。过程方法目标中“应用”、 “探究”、“信息” 和 “表达”。其中应用包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动手动脑、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应用能力;“探究”包括探究的过程、探究的环节和探究的方法;“信息”包括对各种文字、图像、画面、表格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等能力;“表达”包括文字、图像、语言、作图、公式等多种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有“反应”和“感悟”两个层次的要求:“反应”是指对某问题和事件立即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是在“反应”的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反应”,初见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思维定势。

(四)、不足之处

1.关于科学探究的考查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今后将进一步科学探究的作为一种“精神”、“方法”加以考查,重中考查学生探究的“精神”、“方法”和 “过程”

的考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接卸的考查探究的“程序”和“模式”,避免形成新八股。

2、 进一步探索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方式和途径。

积极探求试题既具有较好的的开放性,全面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又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使得学生面对试题人人有话说,但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又能够脱颖而出,同时还要考虑教师评阅试卷时掌握标准和便于操作。也希望广大的教师们多提积极有效的合理化建议。

3、进一步加强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重点内容的把握要更准确些。

二、几个问题的说明

1、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区别

区别之一:表现在前言部分,课程标准对每一学科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课程。

物理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要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这一阐述对物理课程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的定位。

区别之二: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最显著的变化是课程目标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课程目标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以往,教学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如今,课程标准同时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有了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确立体验性目标,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体验性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对“经历”的具体描述是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对“反映”的具体描述是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对“领悟”的具体描述是形成、具有、树

立、热爱、坚持、追求等。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此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区别之三: 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此次各科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首先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的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如英语的基本能力、信息意识与能力也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区别之四: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以往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如今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发展应达到的目标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做出详尽的规定,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评价,新课程标准对改变课程功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各学科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区别之五: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各学科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

比如,成长记录、测验与考试、答辩、作业(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集体评议等。还有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

区别之六: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还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多数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有的甚至以章节或第几课的形式出现),以及各部分内容分别占几课时等。

但由于规定的过于具体细致,不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对教材的多样化发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 教学大纲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严格控制的、硬性的.

而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做出规定,因此对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材编写和教学留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大纲规定了教材、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都不能突破这一上限,如果突破了,则被视为超纲。

而课程标准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所提出的要求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

2. 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依托,能力考查是目的。本次考试的试卷涉及到的能力考查进20种。如理解、分析、判断、计算、估算、比值、读表格、读数、作图、图像、单位换算、探究、发现问题、信息搜集处理、交流评估、综合、实际运用等等。这些能力的考查都是依托一定的知识点和物理情景而体现的.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要“精选”出的“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做足文章,就是要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能力迁移”多方面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功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让学生学一点,想一线,联一串、会一片,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能力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课改的改点在于此,考改的改点也在于此例如:有的老师提到本卷中没有关于浮力计算方面的大题。

课程标准:通过实验探究什么是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p8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的液体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就是 教参p49: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对浮力的知识要求有所宽松,因此本章对浮力内容的编写与过去相比有较大的变化,这是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的,跟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吻合的。

新课程培训资料上:重点放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和理解F浮=G排,新教材没有给出浮力的计算公式F=ρgV。但是如果学生理解了F浮=G排的物理意义,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也是可以推导出来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试一试。

由于新教材没有给出浮力的计算公式F=ρgV,自然过去大量的与其相联系的综合题目和难题就不会再出现了,这就使得许多老师感觉不适应、不过瘾。遗憾的是这次若设计一道探究试题就会更好了。

所以]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在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出的“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做足文章,也就是这对某一个具体的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教学内容就是要从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能力迁移”多方面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功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让学生学一点,想一线,联一串、会一片,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能力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课改的改点在于此,考改的改点也在于此三、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拓宽素质教育视野 把握复习大方向

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研读品位课程标准的意图和要求;准确把握中招命题的思路和走向 1、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 课程的功能转变:

课程结构的转变:

课程内容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学习方式改革: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2、研读品味课程标准的意图和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开篇阐述了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这一阐述对物理课程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的定位。

物理课程标准对每一板块和章节的内容都有具体的阐述,应认真研读品味。(略)

3、准确把握中招命题的思路和走向

课改实验区;依据课程标准,综合考虑不同版本的深度和广度,体现三维目标。

非课改实验区:老教材,新理念

近年来物理中招试题新题型的特征

a. 情景设计,内涵丰富,形式活泼

b. 应用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c. 开放探究,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

d. 阅读理解,评价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e. 学科间渗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的能力

f. 以文具为载体,现场衡量学生的动手能力

g. 人文精神的渗透、让学生感觉亲切自然

(二)、积极转变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理念的转变:以现行教材为依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能力为根本; 以效果落实为标准

策略1:依托双基内容,挖掘三维目标 注重知识理解,防止死记硬背

随着课改的步步深入,对学生各种知识技能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重新认识知识技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能力方法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新课改试题要渗透人文精神、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免会带来的阅读量的增加,这一点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招试题已有明显的表现,这就带来学生阅读能力、审题能力的更高要求。

随着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的增加对于学生的提问的技能、评价的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联想和知识内容、研究方法迁移能力乃至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都有了新的要求。

所以,我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有重新理解和认识,要有切实的针对性训练。切实把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重视起来。

策略2:摈弃题海战术,注重方法训练, 密切联系实际, 培养实践能力

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是物理教学中永远的主题。本次试卷题目,大家普遍反映不难,但是较为灵活。靠死记硬背公式、概念和规律,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练习的应试方法已经不灵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透彻理解,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时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这个理念的具体实施,就是要把物理知识从具体的情景中抽象出来,再还原到具体情景中去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教学方法,而要密切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的实际,要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 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策略3:抓住最新考点 进行专项训练 切实落实能力 开阔思维空间

课程改革的改革点就是考试改革的重点,也必将是中招考试的考点,要深刻理解这些最新开店的内涵,以科学探究和开放性试题为例:

A.关于科学探究

根据课程实验教材编的培训资料上对科学探究的要求的几点:“科学探究的不仅是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内容;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全贯穿全书; 科学探究是创造性活动,避免形成新八股;科学探究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深刻体会和研究如何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方法”、 “精神”和“创造性活动”, 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素材的选用之中,试卷的命制的过程之中。

避免简单机械的去记忆所谓的“探究程序”或“探究模式”而形成新的八股式的死记硬背。新课标中不仅仅提出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更提出了对这几个要素的一些具体要求,而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是具体表现在这些具体要求中的。详见表三:

表三:新课标提出的科学探究要素及能力的基本要求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B.关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

开放性试题作为一种考查学生潜能的好题型,在现行中考卷中几乎是难以舍弃的.由于其诸多不确定因素,内容的开放、器材的开放、 答案的开放、形式的开放等等,虽然给了学生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然而破解的难度却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从以下对近两年几省市中考开放题的破解探究中,我们或许会感受到开放题给予课堂教学的震撼! 在对一些开放性试题的训练中,已没有必要像过去一样企图用大量的练习题去覆盖考试题。而应该通过一些有价值的开放性试题来增强学生的破解开放性试题的几种意识 、训练方法、提高能力、落实效果。

a.问题意识

培养问题意识是对过去培养狭义解题意识的一种超越.这种提问题的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经过思考后通常能完成.比之于一些几番苦想后仍云里雾里的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物理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科情感和应用意识.

例1.(20xx年广东)如图(图略)是一个电热水壶.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电热水壶的了解,就电热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的具体情况,从力学、热学、电学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作出简答. 示例: 力学问题:烧水时,水壶里的水能不能灌得太满?

答:不能.否则水受热膨胀会溢出,可能会引起漏电.

(1)力学问题:——.答:——. (2)电学问题:——.答:——.

(3)热学问题:——.答:——.

b.评价意识

过去试题中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评价不是没有,但更多的是利用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进行验证性评价.而开放性试题中所要求的评价不少是探究性的.这种评价突出了对学生科学态度、学科方法的考查,是新课改理念在考题中的重要体现.这类题立足于教材,但高于教材,而又不难于教材,很值得研究.

例2.(20xx年云南)一家庭用电热淋浴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一天装满水后,淋浴器所带温度计示数为20℃,通电50 min后,温度计示数变为42℃.

(1)加热过程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 表1

(2)电热淋浴器加热过程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

(3)比较(1)、(2)问所得数据,你认为合理吗?如不合

请至少说出造成不合理的两种不同原因.(解略)

可见,教学中若注意物理方法的渗透,这类题能给考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c.联想意识

开放性试题往往题境新颖,为学生别具一格的构想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因而,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围绕题目相关事物的特征展开思考,常能收到破题的奇效.

例3.(20xx年青岛)小丽同学要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结论.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可以先提一个常见的问题:车轮的作用是什么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 理,

d.迁移意识和替换意识

求解时,直线路径走不通,就得思考横向联系或曲线路径.迁移意识是创新意识的体现之一.其训练方法是:在貌似不关联的问题间寻找桥梁.知识、能力、方法等等都可以迁移

不少开放题所给器材并非是实验室常见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用题给器材的功能取代所需实验室器材的用途.

例4.(20xx年青岛)小宇拿着几个不知什么材料制成的工艺品来找小丽,对小丽说:“现在我们身边没有电流表、小灯泡,你能不能想办法知道这些工艺品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小丽为难了.你能否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助她解决这一问题?请说明这样做的物理道理.

不能使用电流表和小灯泡,直接测量的路径被堵了.但是,在开放题中,没有限制的条件就可以挖掘.

例5.(20xx年河南)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一块厚海绵和水,就可做不少实验.请你写出其中两个,说明实验方法及研究的问题.

e.特材意识和延伸教材意识

有的题目所给诸器材中显得较特别,认真研究些器材的功用和物理性质,是找到破题突破口的思考点之一.

例6. 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请你利用常见的易拉罐(满罐、空罐均可)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些其他器材,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并模仿示例完成下表: 例7.(20xx年哈尔滨)我省是马铃薯的主要产马铃薯的密度将影响它的淀粉含量.现有马铃薯、筒、刻度尺、弹簧秤、小刀、烧杯、水、细线,请你从中用适当器材,设计两种方法测出马铃薯的密度(ρ马>ρ水),并按要求填入表2.

表2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延伸教材意识,还启示我们:对新题境的题,抓住新颖点思考,常可得妙招.

f.综合意识

综合性是开放题的特征之一.知识的综合性前例都有体现.下例则体现的是破解方法的综合性.

例7.(20xx年陕西)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 表3几种物质的比热(单位:J/(kg·℃)

几物质的比热.认真阅读表3你一定能有所发

意三条.

本题破解过程运用到的方法有: 观察法;

归纳法;对比法;图像法等等 现.请填出任

攻克开放题的意识可简归为四种意识:

学科意识:学会用物理眼光认识生活现象;

方法意识:领悟物理方法比记住物理知识要重要得多;

开放意识:没有限制的条件就是可用条件;

借用意识:借用熟知的题境、熟知的条件认识新的题境、新的条件.(或迁移意识)

关于专题训练

在复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因某些薄弱部分或薄弱环节影响到总成绩的提高,所以,复习的过程中要把系统复习和重、难点突破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一些专题讨论,专题讲座或专题活动,集中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再配以适量的巩固练习,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可以知识为中心 、技能为中心、材料为中心、 问题为中心、 方法为中心、 能力为中心等等来设置专题。 主题活动(专题活动)

学生参与主体 生动活泼有趣 突破疑难问题 单元总结复习

物理学科试卷分析讲稿

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方法能力 开阔思维空间 延伸拓展迁移新课程所要求的许多能力和方法,靠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是不能培养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和经历才能够真正掌握。

策略4:. 训练基本技能 落实规范要求 发挥主体作用,注重养成教育

A.重新界定知识与技能的范畴: 传统的技能:审题、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新的技能:阅读理解、观察发现、

提问质疑、猜想假设、文字表达、探究、制定计划、设计实验、估算交流评估、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分

析归纳、综合运用…

B.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重新理解

过去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简单的理解为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范畴,但是在新课程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向过程和方法上偏移了,许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的还不够。

C.要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本次考试中物理试卷中大家普遍反映题目并不难,但是学生就使得不住分。学生看不准、算不对、画不全、说不清的现象很普遍。随着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增加,对学生作答的过程中的表达能力的要已经凸现出来。学生要么想不到,即使想到了也说不出,说出来的又不全面, 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学生基本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 教师总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审题、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文字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认为只有老师讲才是效率最高的、效果最好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问”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问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教”(灌)出来的。自学的过程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问的过程包含着思考、理解,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角色应是“思路引导者”、“问题启发者”、“活动参与者”。那种被老师“牵着走”甚至“赶着走”,被习题“牵着走”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完全失去自我,变成老师和习题的奴隶。它不仅是造成中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更是阻碍甚至损害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羁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个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另外,还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

(三)融洽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 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了接受老师,才可能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许多成功的经验表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交流、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动力。

毕业复习是人生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各方面都会有不同寻常的反应和表现。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积极组织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好复习和应试的心理,指导他们科学安排生活和学习,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体魄、平和稳定的心态、紧张有序的生活节奏,度过人生中最难忘的

时期。

以上意见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物理学科 刘 宁

2005-2-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