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来自福建省惠安县辋川镇峰崎村的实地调查

何晓腾 3125706015

    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时代的召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贯彻与落实,使得以往的贫穷落后的山区和不发达地区,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如今已是另一番新景象。这次,借由课程需要的机会,以及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我利用寒假时间走访我村的各家各户,做了个实地调查。

一、村容村貌介绍

    峰崎村系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第一大行政村,是一个面积6.5平方千米的村庄,有村民1325户5500多余人。有耕地面积2500多亩。背靠麒麟山,地处县城北郊外,距离镇区2公里,毗邻斗尾港,林辋溪斜贯村之西南;村之东北为泉惠石化园区,西南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走马埭。本村属省定革命老区村。国道324线、省道201线,沿海大通道分东西中并行南北走向于我村及周边,玉辋公路东西走向横贯本村,泉肖铁路穿村而过,所辖自然村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多年以来,村两委坚持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福富村强民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优化体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全村经济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向前推进,全面达到并超过泉州市宽裕型小康村标准,“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年1月25日-28日,对峰崎村的村民做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以书面问卷为形式,深入各家各户调查走访,以及街头随机调查。其中,有效份数100份,街头调查占了31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被调查人信息

    从性别看,男性所占比重为70%,女性为30%;从年龄看,25岁以下的占24%,26-55岁占50%,55岁以上的占26%;从学历看,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的占3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5%。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34%。

2.被调查人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村民中有4%对新农村建设很了解;有20%比较了解;57%不太了解,只是听说过;还有19%的不了解新农村建设这一说法。

3.被调查人的收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10%的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所得;64%为外

出打工;26%为其他行业收入

4.新农村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中12%的认为是环境卫生;39%的认为是医疗保健;29%的认为是文化教育,还有20%的认为都很重要。

5.被调查人对教育的看法 

    对子女的上学态度都非常支持,如今考上名牌大学的有一部分人,希望自家的子女能向他们靠前。他们认为,农村要摆脱贫穷,就必须要有文化的人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6.村里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电、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村乡之间一般都连通了水泥公路,甚至房子与房子间的小道也普遍用水泥铺成,还有路灯照明,格外温馨。农村个人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与电动车,其中电动车越来越普及。

7.被调查人对征地拆迁的看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征地现象比较普遍,受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大多数农民的“恋土”情结较浓,不愿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虽然部分年青人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开始离开土地外出务工,逐渐融入大都市的生活中,但是他们更相信祖辈传统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倘如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仍觉得故土难离,特别是对于没有一技之长的“4050”人员,更担忧失去土地而丧失了生活的依靠。二忧拆迁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部分农民虽然对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十分向往,但是由于自身素质较低,收入不稳,对搬迁建设新居缺乏足够的信心。一方面,他们盼望自己现在的居住条件能够尽快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把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投入到建房上去之后,往后的生产和生活无所依靠,因此,他们对搬迁到农民新村既赞同又担忧。同时,部分农民担心进入农民新村集中居住后,家庭费用支出增多,特别是水、电、气等费用的支出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8.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认为很好;60%的认为一般;还有6%的认为不好。

(二)调查分析

1.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村民对于征地拆迁没有很好的认识。

由于以前石头房的老旧,有诸多安全隐患,政府大力推进房屋改建工程,但是,另一方面,农民的“恋土”情结较重,这使得农民对政府工作的开展不够理解和支持,从而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环境污染还存在一定问题。

环境问题是农村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企业不断涌现,污水的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另外,还有盖房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商为了降低成本,直接就把垃圾就地掩埋或者倒掉,以至于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下降。

4.农村的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尽管在近年的春节活动有所增加,但是还有不少农民反映文化水平低是限制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时的文娱活动也很少,除看电视、打扑克、打麻将外,基本没有什么活动。

5.不同村民,不同立场。

    各自所关心的利益也不近相同,并且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一些差异,从村民们家庭生活情况看出,大多数家庭条件都不错,有些都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一些偏僻的地方出行还不太方便,生活环境不是那么理想,一些村民的思想有些落后,这些东西是不能完全避免,改革开放带来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带来地域发展的差异与不平衡。

三、解决对策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

要利用标语横幅、宣传车、走访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家政策,增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让他们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采取举办培训班、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和农业科技下乡等形式,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掌握致富实用技术,用现代农业科技、法律知识武装农民;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坚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经济上,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之一。使农业向着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公司化、多样化、科技化、生态化、绿色化、服务化、自主合作化的方向迈进,有利于实现富村强民。同时,也要大力发展节水节能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技术创新。

(四)社会保障方面,要全面改善

   要使农村社会向着安全保障化、社会和谐化、全面小康化的方向迈进,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推进老龄、孤儿、贫困与意外方面的保障制度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对农民工要普遍推行综合保险,包括劳动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有条件的城市,要有序地不断地使长期在该城市服务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五)文化上,多元化、现代化等是关键

要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健康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社会教育。在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八荣八耻观、生态文明观引领新农民培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积极推进传统道德的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与现代化。从观念变迁看,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性与自觉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面向市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农民。因此,政府及有关开发机构不仅要传授农民各种实用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知识及其技术,以提高农民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尤其要着力培育农民的市场与创业意识、生态与社会意识,使新农村建设普遍成为现代文明对农村的洗礼,真正使农村迸发出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

附录: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关于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  问卷编号:__   _

尊敬的家长:

您好!我们是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的学生。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开展此问卷调查。我们将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真实反映调查情况的报告,并提交有关部门,借此帮助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属于下列哪一个年龄段?

A.25岁以下    B.26岁-55岁   C.56岁及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文化水平   C.高中文化水平及以上

4.您对新农村建设有多了解?

A.很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太了解   D.不了解

5.您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6.您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A.农业所得   B.外出打工收入    C.其他收入

7.您觉得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

A.环境卫生   B.医疗保健    C.文化问题  D.都重要

8.您觉得制约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   B.缺少资金  

C.技术问题    D.其他原因

9.您对村里子女教育感觉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10.您对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感觉如何?

A.很好    B.一般     C.不好

11.您对村里基础建设满意吗?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12.您对政府征地及拆迁的看法?

A.赞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农民富强

B.不太赞成,政府的某些举措不太符合民情

C.不赞成

感谢您的参与,在此提前祝您新春快乐,合家欢乐!

关于新农村建设(以峰崎村为例)调查的数据统计表

问卷容量:45

学生姓名:    何晓腾   学号:  3125706015   专业:    金融学   

成绩: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薄弱领域。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为全面了解掌握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作调查如下:

一、调查情况

调查显示:一是大家认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常重要,集中体现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大家十分盼望新农村的建设,表示愿意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愿意投入一定资金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愿意参加义务投工投劳,切实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二是对村镇规划不合理、环境卫生条件差、饮用水不卫生、社会治安差等现状不满意;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学制定村镇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治理村庄脏、乱、差,改造进村和村内道路,扶持企业和种养大户,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加大劳务输出、解决劳动就业,逐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救助等社会救助活动,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公共事业,营造农村平

安和谐环境;四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最缺的是资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信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选好村“两委”班子,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推进政务财务公开和完善民主管理办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六是大家感到最担心出现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生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有人从中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等问题。

20xx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3万亿元,而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小工程”建设方面的资金约为293亿元,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与此相对照,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万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达2万多亿元。应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代表了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是一项务实之举、惠民之举、真情之举,合乎民意、深得民心,深受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拥护和赞同,有了广大农民群众这股热情和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不乏前进的伟大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否真正有成效,重要的要看是否真正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是否真正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只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农民增收、群众生活改善、人民安居乐业为最终目标,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理念。因此,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稳步推进,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一年一年打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力量之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依靠群众,尊重农民意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要把干部所想与农民所愿、上面要求与下面期盼统一起来,把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农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农民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是否富有成效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以及怎么干,都要由农民自己来确定,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权力交给农

民,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健全农村工作的协调机制,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负有责任。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积极转变职能,将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空缺与重叠,有效促进政策的集成、资金的整合,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在各级政府中应确定一个“三农”工作的抓总部门,健全“三农”工作的协调机制。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依然存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城乡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因此,应把完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尽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来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深化认识理论问题,需要认真把握政策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只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