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新1)

关于20xx年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财政专项资金

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总结我市前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经验,更好发挥保护专项资金效用,根据《20xx年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行动计划》有关要求,20xx年7月31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同杭州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上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杭文广新发?2009?18号),对20xx年度非遗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了专项检查。

截至9月30日,我办回收了除萧山区、滨江区、下沙经济开发区之外的25个项目责任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调查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资金拨付情况

20xx年12月底,我市全部下达非遗专项保护资金,共计

1677884.2元,其中拨付给各区、县(市)的共计1312450元;拨付给直属单位和市属项目的共计365434.2元。非遗专项资金主要由名录补助和非遗普查补助构成。其中名录补助标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万元/项,省级1万元/项,市级0.5万元/项。非遗普查补助则根据各地普查工作业绩决定。

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08年得到市非遗专项保护资金补助的共有28家单位,经统计上报情况发现,我市非遗保护资金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强监管

工作,合理分配使用,地方配套资金能及时、足额到位,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市政府及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市文广新局、财政局十分重视非遗资金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在审核和监督等环节把握得很好。两局根据《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文广新发?2008?17号 杭财教?2008?645号)《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补贴实施暂行办法》(杭文广新发?2008?13号、杭财教?2008?504号)等有关规定,围绕预算分配权、资金拨付权、行政审批权等关键环节和岗位加强监管工作,确保了财政资金分配和财政审批程序合法、办法科学、结果公正。

经费下拨前,两局对拟补助项目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多次核实。之后,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直接将专项资金下达到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同时,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要求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将专项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当中,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的追踪问效机制。

(二)资金分配合理,使用突出重点。本市获资金补助的28个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及其所承载的非遗项目,均符合《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支持范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料挖掘、资料整理、资料编纂、实物征集、展示演出、传承人补助、授徒工作、专家咨询、名录申报、保护研究、交通与会议等共计12个科目(详见图1,附表1)。其中,专项经费支出最大的是科目展

示演出,合计支出490220.6元,其次是资料挖掘,合计支出466615.7元。支出最小的科目是其他,合计支出85209元,其次是专家咨询,合计支出101025.8元。我们认为,全市非遗经费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使用合理,具有一定科学性。整体而言,非遗经费分配格局与当前我市的非遗保护现实情况是相适应的。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新1

图1 20xx年杭州市非遗专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统计表

(三)配套资金到位,项目效益明显。近一年来,实报的25家补助单位年度支出3477791.33元。25个统计在内的项目责任单位的地方配套资金1973474.13元,占到总支出的56.7%(详见附表2)。也就是说,市里每补助1元钱,地方至少有1.3元(56.7%/43.3%=1.3)配套资金跟上。

专项保护资金的及时下拨和合理使用,为我市完善名录保护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良好氛

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xx年9月30日,我市申报的“篆刻”、“蚕桑丝织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实现了我市世遗项目零的突破。20xx年11月,西湖区蒋村乡、萧山区楼塔镇、余杭区等6家单位列入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xx年,18个项目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杭州市国家级名录数量跃升至26项,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20xx年6月,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传承人名单中,我市9人成功入选,使我市的国家级传承人数量达到16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茅。同期,省政府公布的246项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入围58项,使我市省级名录已达到了122项,居全省第一。20xx年4月,杭州市公布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0项,使我市名录总量达到249项;各区县(市)也根据有关要求公布了当地的三批名录,达703项。杭州市公布了两批市级民族民间艺术之乡6个、民族民间艺术家16名,第一批市级传统节日保护地16个、传承基地6个、生态保护区9个及产业基地3个。

(四)严格资金使用程序,无截留、挪用、移用、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违规行为。

三、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08年度市补非遗专项资金在使用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非遗保护资金仍显不足。财政专项资金补助面比较分散,单个项目补助资金少,不利于专项资金整体效益的提高。目前,我市非遗项目保护专项资金每年仅300万,而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名录项目

249项,另外,还有传统节日保护地、传承基地、生态保护区、产业基地等非遗保护延伸载体41个。平均下来,每个项目补助只有1万零一点。非遗专项资金的严重缺乏,已成为保护工作继续向前推进的内在瓶颈。因此,一些亟需保护的项目,也因经费有限而导致保护工作难以为继。

(二)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不平衡。整体而言,杭州市非遗保护专项配套资金还是比较到位的。但由于各个项目保护责任单位财政状况不一,个别配套资金到位比例较小,甚至没有配套,项目开展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导致项目的缺口资金较大,致使部分项目保护单位空有一腔保护热情,而无法把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影响了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资金使用不尽科学。部分项目实施单位在观念上相对落后,在项目的管理上比较粗糙,加之缺乏一定的责任心,个别项目保护责任单位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个别保护单位在财政专项资金到位后,存在资金积淀、资金效用不高等现象。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活态传承,传承人是保护的关键,我市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倾斜。而就我市非遗专项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看,20xx年用于传承人补助、授徒工作的支出分别为257147.9、218564.3元,低于交通、会议(两者共计支出266028.5元)的支出。而展示演出总支出490220.6元,明显高于传承培训工作所涉及的支出,显然这与活态传承的理念是不相适应的。

四、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浙江省及杭州市非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学习,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切实加强非遗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提高我市非遗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对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实行制度化管理,年初编制预算,做到有计划开支,专款专用。

三是切实加强财政外部监管。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是防止腐败,提高廉政水平的必要途径。我们要认真预防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等违法违规问题,做到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检查验收、跟踪问效,确保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保护项目上。

四是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确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明确保护主体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合理界定绩效目标,把资金集中用于管理规范、效果明显地区和项目。

五是加大非遗保护资金整合力度。在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对我市各级财政非遗专项资金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项目打捆,合理分配,科学使用。

六是在适当的时候,联合有关部门对部分未进行经费自检自查的项目保护责任单位开展检查工作。

保护办

2009-10-16

附表一 08年市补非遗专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统计表

(单位:元)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新1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新1

附表二 20xx年非遗专项资金构成表

(单位:元)

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新1

注: *表示缺乏相关的统计数据。

 

第二篇:关于学生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20xx.1

关于我校学生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5号教学楼,1号宿舍楼,学一食堂

调查对象:学生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

调查方法:水表计数,相关人员询问,定点观察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因使用化石燃料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毒废物未经处理的排放等等一系列的污染,使我们的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一些奇异的现象开始出现,并对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例如地球的平均温度开始时上升,海平面上升,气候现象异常等等。所以,为了人类以后能更好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生存下去,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珍惜现有的并且是仅有的这一点点不可再生资源,并大力开发可再生的环保的绿色能源,避免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使人类社会能长久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能源开发方面,作为学生的我们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例如在教学楼和宿舍中的节约用水,在食堂中我们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根据观察,卫生间的用水量令人吃惊,一日三餐食品外带所用的塑料袋数量更是巨大。

我们就先从用水开始算一下帐,进行调查的是5N一楼男卫生间

小便池的用水情况,调查时间是20xx年12月7日-13日,每天查看水表两次,时间分别是早上7点和晚上9点半,选择这两个时间查看水表,是因为同学们基本上在这个时间段才会进入教学楼进行学习。所以数据可以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这一周的调查可以扥到一下数据,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半每天的平均用水量为25吨。从体积上算,小便池与大便池水箱大小基本相同,但是用的频率略有不同,所以一个卫生间一白天的用水量大约为40吨左右。则5号楼共有男女卫生间20个,那么一天的卫生间用水总量就可估算出来,大约是800吨。但实际情况应该比这个数字高一些,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卫生间都像所调查的卫生间一样安装了节水设备,而且还无法确定的是,晚上教学楼的水闸是否关闭,如果没有关闭,那么用水量将远不止这些,晚上没有人的时候所浪费的水才是最可惜的。所以,实际用水量应该比这个总数高出30%左右。如果每个卫生间都能像一楼的卫生间那样安装感应式的节水器,那么,仅仅5号教学楼一天就能节水一百多吨,节约水费五六百元。

对于现在卫生间的抽水系统来讲,这套系统在现阶段未免有些过时了,不但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还无法保证排泄物的及时清理,造成空气的浑浊。其实,我们可以将这种不环保不卫生的清洁系统改造成类似于文理大楼那种样式的清洁系统。虽然在前期的改造费用上有巨大的投入,但是,对于资源的节约和对同学节约意识的培养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实,不仅是5号教学楼,例如3号楼等办公楼也出现了长流水

的现象,有的是因为清洁系统自身的设计问题,而有的是因为设备故障的问题,我印象中,我在文理大楼五楼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卫生间的水龙头就坏了一个学期。也不知是维修工人没有检查到,还是清洁人员没有上报。虽然从损坏的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流不大,但是要一天24小时的流,浪费的水是可观的,经过测试,在那样的水流条件下,5分钟的流水量大约为一升,要想避免这样的浪费,还是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这个观念从宿舍楼中就可以充分的体现。

对于宿舍楼,还是先从卫生间说起。在宿舍里,同学们亲切的称卫生间为水房,同学们每天不只一次的要进入那里,只因那里有源源不断的水供同学们使用。每到周末,很多同学会在这仅有的两天中洗衣服,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观察到,有点同学洗衣服的方法有些不太妥当,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例如,在洗衣服的过程中,将水龙头一直开到最大,双手在盆中反复的揉搓衣服,这样水就在盆中流动起来了,方便了衣服的漂洗,也使漂洗容易了很多,这其中省去了开关水龙头、往盆中注水倒水的过程,但是比那种反复的操作用水量大的多,经观察测算,保持水龙头不关的做法比反复操作多使用20%的水,长此以往多浪费的水难以估量。

在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潜意识的认为水房的水是可以任意使用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干涉,我们可以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交的学费住宿费中包含了水费,不用白不用。这些思想可以说是自私的,落后的,缺乏环保意识的。水资源乃至所有的资源,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是人类共享的,不是说哪一个人有钱就可以

将其据为己有的。我们在资源的使用上不应该有任何吃亏占便宜这类的想法,在资源面前,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头脑里只能有节约二字,我们应该绞尽脑汁去想如何能将自己的能源消耗率降到最低,如何少向自然索取,真正实现低碳的生活模式,这才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我记忆犹新的是,为了自然环境的改善,去年年底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由联合国召开的国际气候变化大会,世界上很多国家联手为了我们唯一的家园共商对策,会议也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大家都在为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何我们不能为校园的节能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这也正是体现当代中国大学生争当四有新人的一个机会。节约资源和低碳的生活模式也可以成为我们今后所追求的生活目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道德的约束是有限的,除了靠大家自身约束和树立环保意识外,还应该从制定规章制度及立法方面对公民进行一些强制性的约束,否则无论专家学者将危害说的多么严重,也无法引起一些人们的重视。举一个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的。09-10学年上半学期,在一期校报上曾经刊登过化学学院一名教授的文章,其主题就是对食堂及一些经营食品的小卖店,利用塑料袋为同学及老师进行食品包装销售危害的分析。教授给我们从塑料袋的材料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上,分析出用塑料袋盛放食品对人的危害。这个已经不单单是浪费资源的问题了,还牵扯到我们自身健康。当时看过文章后,有些同学开始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次数,尽可能的在食堂就餐,但是没过多久,懒惰加上观念没有彻底改变,又开始大量的使用塑料袋,这

就是各人自制力软弱的体现,只是因为没有将危害的后果清楚形象地摆在眼前,就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就不能从思想的深处将这个问题解决。据调查,在学一食堂的一个窗口,一个用餐时间段内,就是用小型超薄塑料袋近两百个,这么大量的使用塑料袋,不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还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所以,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在校园内发起一次“低碳校园行”的活动,让大家从思想上重视,自觉地维护我们的环境。

在20xx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其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去年上半年,同学们集中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结合自己平时生活的实际情况,总结性的写出了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体会,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把总结停留在笔头上,应该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实事求是的对待。例如对待食堂吃饭外带这个现象,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的对待他,既不能一棍打死全面否定,也不能放手不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分析问题,既要解决如何利用外带给大家带来的方便,还要注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的健康没有负面影响。统筹兼顾这两个方面,这个问题就可以圆满的解决了。

总之,遇到问题,都应该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