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新课改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实践

田福军

新课改了,语文教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每个语文教师只有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改的目标和意义。观念和方法都要进行变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新课程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观

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学。

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

3.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

5、学习是学生从内容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

6.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9)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二)新课程的教材观

1.新教材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新教材注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新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新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新教材注重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

6.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中,并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

1、是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是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是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是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是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6、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适应性。

(三)新课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它要求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二、思考和实践

(一)语文新课改首先应是一次教学理念的革新与嬗变,语文新课改不只是单纯的教材改革,还涉及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方面面。

1、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克服语文课程单一、孤立、封闭、僵化等诸多积弊,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的、教师喜欢教尤其是学生喜欢学的语文课程体系,为语文学习注入生机与活力。

2、必须树立师生平等观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双向过程,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路是新课改精神的鲜明体现

①要做到师生平等,首先是要具备一种民主意识。语文教师要创设学习氛围来体现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

②其次,必须强化人本意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其次,突出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教师的情感性,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第三,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语文教师由知识的化身和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教学行为,实现平等交流互动合作。

③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自主探究课堂,应是一种充满民主的学术氛围,如果教师本人习惯于“一言堂”,势必逼迫学生也习惯于“一言堂”。

④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新课改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新的课程体系催生新的评价标准,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健康进行,评价改革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1、对学生,应改单一化的评价模式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不仅要关注其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适当限制终端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因为有些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很难进行量化的终结评价。

2、同时,要用新的课程标准来全面评价教师工作和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是与时俱进的,其内容也相应地对教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语文教学回到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上来,可能有些不合潮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新的技能将应运而生,比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一)精心设计阅读课。

两点共识:

第一,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单靠课堂与课本是难以完成的。

第二,语文学科有自身的个性特点,语文教学更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设大阅读氛围

举办为期一百天的大型“读书节”活动。每年一个读书主题,每年一个读书口号。活动期间,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读书,每人写一篇推介文章;建立读书笔记本;通过图书推介、图书超市、读书沙龙等形式活跃读书氛围;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读书辩论会、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检验读书成果。

精心构建小阅读环境

(一)读前细指导

1、要向学生明确语文阅读课宗旨

阅读课是阅读教学实践课。

阅读课是语文素养提高课。

阅读课是人生感悟升华课。

阅读课是才情灵性激发课。

2、要事先提出阅读的总体要求

(1)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己的书要勾画圈点,学校的书要做好阅读笔记 )。附:圈点勾画操作规范

①第一层面内容下画双横线,第二层面内容下画单横线。同一层面内容如有并列要点,可用一、二、三或1、2、3等数码标出。

②特别重要内容下画波浪线,特别精彩内容下画连圈线。

③概念内容下画框连线,填空题内容用框标出。

④以上符号要跟文字提示结合使用,并要养成在字里行间随时记录心得、感悟的好习惯。

⑤当然,也完全可以建立富有自己个性色彩的符号体系,不过,一定要规范使用,不能随心所欲。

(2)“四动”: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四动”以动脑(揣摩、品味、联想、想象、鉴赏、评价)为核心。

4、要提前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以上指导意见,指导学生作出高中两年半(高三至多阅读半年)的整体阅读规划,并迅速制定个人学期阅读计划,一式两份,交老师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以便切实保证阅读质量和进度。

5、教师结合课标要求,根据学校图书资源,向学生推荐书目。

展示:高二学段阅读篇目指导

语文读本阅读篇目:

名著阅读篇目:

(1)大纲所列“古诗文背诵篇目”未完成部分。

(2)大纲所列“推荐书目”未完成部分。

(3)阅览室馆藏图书必读书目:

时文阅读篇目:

(1)杂志类:

(2)报纸类:

(二)读时巧调控

阅读时间:一般是两节课

具体操作:

1、根据阅读计划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作品不一定一周读完,长的可以分几周解读。

2、主要收获可写自己对某一完整文章的感受,也可写对文中某一段或某一精彩句子的见解,要求感受独特,表达简短而有力。

3、下课前把阅读进度档案表格填好,由科代表负责收齐,清点后交上,下次阅读课时再发到每人手中。

(三)读后严检测

1、定期组织阅读笔记交流会,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以求最大面积、最大效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阅读笔记交流会具体步骤:

第一步:划分小组。

将全体同学分成八组,每一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长的职责是: ①发放、收交阅读笔记本。②维持交流秩序,保证筛选出优秀阅读笔记本,并作好点评。

第二步:交流阅读。

①组与组之间或班与班之间对换交流。

②第一轮阅读要认真扎实,第二轮阅读要选择同学推荐的作品,在此基础上交流推荐出最优秀的阅读笔记。 ③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第三步:点评摘抄。

①在该同学的阅读笔记本上随时写出你读了之后的感受。

②书写要规范,不能乱写,要对同学负责。

③看到较好的语句可用圈线划出来,并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去。

④阅读时用红圆珠笔,并一定注明姓名和时间。

第四步:交流赏析。

①每组选出一篇优秀阅读笔记本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并负责作好点评。

②全班同学再次交流感受。

2、要求组织学生定期(每个单元)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自我检省、矫正,写出书面单元阅读总结,以备教师抽查。

3、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阅读课的要求、建议,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4、学期末举办读书报告会、名著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等活动,检测学生阅读情况,调动学生下一轮阅读的兴趣。

总之,课前指导是搞好阅读的关键,也是很好实现课时调控和课后检测的保证;课时调控能保证学生更快、更好走上阅读的科学轨道;认真落实课后检测能更好的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

四、关于语文教学的其他几点思考

1、给语文教改泼点冷水

当前语文教改真热。热是个好事。但什么事情只要热到一定程度,就总有一些浮躁的成分。这些浮躁成分不剔除,就容易使事情气泡化,烈火烹油之后就是永远的沉寂。

(1)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2)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

(3)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

(4)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

2、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的思考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其实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就是尽可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真正的生命活力更可能展现于课堂的静默之中。一堂课最可宝贵的时间,往往不是学生热烈讨论的环节,更不是教师激情讲解的环节,而是在学生静默思考的环节。只要选取了合适的角度,提出了合适的问题,抓住了合适的火候,学生的静默思考往往是充实的、细致的、深入的,这段表面上的课堂空白,恰巧是学生思维最集中、最投入、最兴奋的当口,足可以“黄金时段”誉之。

3、语文老师要有点诗意。

新课标新理念,对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了。身教重于言传。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学识修养,对学生潜移默化所产生的影响,恐怕比一百条纪律一千个要求还要管用。我们语文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功底之外,还应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强化自己的审美意识,多让自己的身上散发点诗意的光芒。我们不一定非得有诗才,但一定得有诗心;不一定非得是个诗人,但一定要像个诗人。

 

第二篇:语文课改总结

五(3)班语文教改工作总结

东街小学 闫耀虎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我花了很多时间查阅资料,请教资质较深的教师。现就这本学期课改,我做如下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比如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请教,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八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

我所教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贪玩。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很少,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数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如张玉辉、刘霞、董发等尽管完成作业,但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个别同学上课好动、随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数同学的阅读和习作是弱项,中考时就这两项失分多,其中有秦伟伟、张宁波等几位同学不会作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从整体看女同学学习认真、上课听讲、做作业细心等,而男同学比不上她们。

来期我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

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电子备课室”这一优势,搜集有关相应的课件服务于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大量阅读活动中,按照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背诵古诗和课外阅读活动。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学生学有所得,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