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

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

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三大部分: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工作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

一是回顾极不平凡20xx年所取得重大成就。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下,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就来之不易。

二是对所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总理坦诚而不回避。列出了一下几方面的问题: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进瑞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公职人员中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

三是部署关键的20xx年政府工作,总理着眼全局、思路清晰、措施有力,让人满怀信心。李克强总理的报告既高屋建瓴,又贴近实际,达到了高度和深度的完美统一。尤其是在提到20xx年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时,明确了今后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既体现了政府工作的延续性,也表明了国家一定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的决心,听了绝对鼓舞人心、振奋人心。党和政府如此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我们对于未来的政府工作信心十足。

身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时代使命,在好好学习专业课知识外,我还要积极要求进步。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举国关心,万众瞩目。“两会”的代表和委员,顺应人民期待,肩负人民重托,齐聚一堂,共议大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两会”的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开好“两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两会”是事关民生的会议,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翻开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当前,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强调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要肩负起民生的责任,把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只要全国人民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我们一定能走出低谷,迎来满目春光,中国经济必将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稳健的步伐。我对此充满信心。作为在校生,除了自觉学习两会精神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学以致用,而不盲目;使自己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鉴定好与坏、甄别正与邪;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某个领域的精深程度,争取做到独当一面,保证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我还将及时认真地为自己充电,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把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伍,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在今年的两会上,“中国信心”成为热门词汇。对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应对危机的正确决策,改革开放积累的深厚“家底”,“万众一心、黄土成金”的团结奋斗……有利的基础和条件,让我们面对危机时,显得镇定从容。

中国信心,是中国力量的源泉。可是,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光有信心是不够的。要想在经济寒冬中孕育生机、在危机中抢占先机、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不仅要靠中国信心,还要靠担当精神,靠中国人民的意志、能力和智慧。

在小小的地球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我们无法推脱、无处逃避。被动应付,无所作为,就会错失发展良机;主动出击、有所作为,就可能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应对危机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需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需要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共同担当重任。

在中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从来就不缺少担当精神。推翻帝制的孙中山,建立新中国的毛泽东,启动改革开放的邓小平……即使是你我身边,也不乏平民英雄。自发奔赴冰雪灾害前线的唐山农民,在地震的废墟中徒手扒出幸存者的战士,在穷乡僻壤支教多年的大学生……他们的身上迸发的志气和勇气,成为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动力。

共克时艰,还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们有些企业倒闭了,可是也有不少企业逆势成长,逆风飞扬。成功的事例充分说明,释放创造活力,提高创新能力,苦干、实干加巧干,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中国能否通过科技突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催生新一轮经济繁荣?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怎样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补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短腿”……对此,人民在期盼,世界在瞩目。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今天,中国的一举一动格外引人关注。有俄罗斯媒体指出,中国经济出现了恢复的迹象,有望率先走出全球危机。对于致力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走出危机仅仅是第一步。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既要努力实现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人的志气、勇气和智慧,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