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受自身因素和其他阻碍因素的影响,致使他们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继续教育产生强烈需求。融入城市程度低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融入程度高的需要学历、补偿教育,以便更好的提升自己,而现实中,提供的继续教育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未能重视继续教育的层次性,也不能有效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较好的融入城市,对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从继续教育的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的提供与其现实需求不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较好的融入城市。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继续教育 融入程度 职业技能培训 学历教育

一、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

1.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些“新”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是出生于19xx年以后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成长的环境与上一代农民工有很大的差别,因而造成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所具有的一些新特征。下文主要是通过将上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对比,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为后文的分析研究以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作一个铺垫。

(1)自身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方面,他们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大多数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直接来到城里务工经商,他们的年龄最小的也就十几岁;在心理方面, 由于年龄趋于年轻化,使得他们的心理不是很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在数量方面,据监测显示,20xx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有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如图3-1所示。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已经占到农民工总量的将近一半,成为名符其实的产业工人大军,他们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图3-1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人数所占总人数比重饼图

图表中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12日发布的《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占60.6%,高中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如图3-2所示。与之相比在上一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4.7%,初中占61.2%,高中占12.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8%,如图3-3所示。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上一代农民工有所下降,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所上升。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与上一代相比有所提高,但我们从上面的数据中仍可以看出,初中仍占有60.6%,占将近2/3,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如图3-4所示。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图3-2新生代农民工不同教育程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饼图

图表中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12日发布的《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图3-3上一代农民工不同教育程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饼图

图表中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12日发布的《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图3-4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在不同教育程度上的人数相对比的分段条形图

图表中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12日发布的《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在物质与精神需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求高,他们的精神需求层次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国民收入增加以及我国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的需求层次提升的结果,加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愁吃、不愁穿,再加上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与上一代相比有所提高,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对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要求高,精神需要层次高;在主体意识与发展意识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与发展意识很强烈,他们来到城里务工的目的已经不是上一代农民工挣钱养家而是想自己到城里或是在城里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回到乡里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生活成长的环境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有关。

(2)身份特征

在身份的双重性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他们的身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来到城市务工,主要是在城市里的制造业、建筑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服务业从业,可以讲他们是名符其实的产业工人,尽管这些产业是比较传统的,但在这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产业或行业不只是自身在发展,它们为其他产业或行业的发展起着基础的服务性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产业或行业,其它产业或行业恐怕是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是农村户籍,在城里落户较为困难,有的可能会在农忙时回乡务农,因而他们身上又有农民的影子。综上所述,这体现出他们身份的双重性;在身份认同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去农村化,即不认为自己是农村人而认为自己是城市人,这对于在城市务工时间越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个特征就越明显。一方面这是受到他们从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来到城市从事城里的各行各业的工作的影响,即他们认为自己未从事过农业生产,自己就不是农民,而自己在城里工作,自己便是城里的工人;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他们市民化的倾向。

(3)职业特征

在农业技能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来到城里务

工经商,他们成长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对农业生产比较陌生,接触较少,使得他们缺乏农业生产技能;在职业技能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在初中或高中接受的是基础教育或中等教育,在课堂上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未接受过职业技能的学习,因而他们缺乏职业技能。没有一技之长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最终使得他们只能从事城里低层次的工作;在职业稳定性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不是很稳定,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可能会在农忙时回乡务农,使得他们的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职业技能,在面对企业乃至产业升级改造时,被迫失业;再一个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耐受力较低,使得他们频繁换工作;在职业收入方面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12日发布了《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xx年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增长13.9%,达到2609元/人,如图3-5所示。从总体上看,收入仍较低。新生代农民工由于从事城里低层次的工作,而这些低层次的、低技术的工作的工资一般是很低的。工资低主要是由岗位本身是体力型的、低技术的和新生代农民工供给量大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图3-5 2009—20xx年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以及人均月收入增长率双轴线—柱图

图表中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12日发布的《20xx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图表中的横轴表示年份,其中1—5依次代表2009—20xx年。

在工作耐受力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的耐受力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造成的。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学校期间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从事的体力劳动较少,加之,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在社会上的阅历比较少,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这两方面原因使得他们初次接触社会并工作时较难以适应,对工作的耐受力较低;在所从事的主要行业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二、三产业,具体包括制造业、建筑业、仓储业、交通业、住宿以及餐饮服务业。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5号)》,20xx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以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56.7%),其次是第三产业(40.5%),如图3-6所示。从事第二产业的青年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在职业期望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这主要是受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自己成长的家庭经济条件改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增强等因素影响,最终使得他们的需求层次提高,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也提高了。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图3-6 20xx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比重饼图 图表中数据资料来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5号)》

(4)继续教育需求特征

在已接受的继续教育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较少,很多人未参加过继续教

育。20xx年,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如图3-7所示。各年龄段中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总的来看,接受技能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仍较低。在继续教育需求意愿方面,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意愿强烈。由于他们缺乏职业技能,在城里只能从事低层次的工作的现实与他们较高职业期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正是因为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他们迫切希望找到一条路径来消除差距,而继续教育是目前来看唯一可行的,有效的尽可能消除这个差距的路径,因而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意愿很强烈。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图3-7 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比重饼图

图表中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xx年5月12日发布的《20xx年全国农民

工监测调查报告》。

(5)市民化倾向

在留在城市发展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很强的意愿,他们想留在城市,成为市民。一方面,他们城市里各种优越的条件的吸引使得他们想留在城市。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农业生产技能,农业又要实现专业化、现代化迫使他们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市民化成为必然趋势,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他们在市民化进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生活方式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市民化倾向,他们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正学着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在城市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在消费方式,还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他们都在有意或无意、有形或无形之间学习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6)公民、法律以及生命等意识方面的特征

在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生命意识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较为缺乏的,他

们受教育程度虽然比上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是整体的教育水平仍很低,没有较为完整的公民意识,法律知识较为欠缺,生命意识淡薄。

2.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现状

⑴参加技能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比较低

20xx年,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各年龄段中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总的来看,接受技能培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仍较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这里的脱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与现实需求不符;二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单一,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样化需求;除了供需不一致的原因外,还有新生代农民工无力负担高额的培训费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没有时间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培训机构的相关信息,比如培训机构的地点,培训的内容等,这都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⑵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目前,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是民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它们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以传统的项目为主,没有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有效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培训机构未能从需求方考虑而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这种经营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新生代农民工的多样性需求是当前市场中存在的这种传统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所不能满足的。

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意愿强烈

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是刚从校门走出来的青年,他们来到城市为了生存,必须要找到一份工作。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从事城市里低层次的工作,但是,他们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强烈,不会只满足于当前,他们需要更体面,工作环境更好的职位。但是,他们缺乏职业技能,没有技术,在城市里竞争激烈劳动力市场面前,他们难以争取到薪酬较高,工作体面,工作环境好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来实现自己的市民梦。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是很强烈的,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这条路改变自己的未来。

⑷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学历教育缺乏

我国当前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学历教育缺乏。继续教育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比较短,也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各种规章制度,继续教育机制尚未建立,继续教育的模式也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而,当前我国的继续教育只是以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主。随着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继续教育机制的建立,学历教育也会被纳入到继续教育中来。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学历教育缺乏的这种状况也反映出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需求处在较低阶段,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较低。一般来讲,新生代农民工刚到城市主要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因而,他们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较强烈。他们认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可以获得一技之长,对于自己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此时,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就很大。而学历教育是在自己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之后,才会考虑这方面的需要,因而,此时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学历教育的需求比较少,这也反映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现状。

二、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理念的缺失

继续教育理念实质是终身教育理念。目前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在国内的兴起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我国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始于改革开放后,到现在也只有三十多年的时间。从整体上看还未深入人心,人们对它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了解的阶段。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也只是在近几年提出的,无论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机构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全社会都未达成共识,即参与继续教育的各个主体未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作为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起主导作用的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足。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只是出台相关的零零散散,不成系统,只是用于救急,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这些政策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从根本上讲,还是未能引起各级政府足够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起主导作用的政府还是企业、培训机构、社会团体对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从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培训机构的信息渠道少,获取的教育培训机构的信息量少等可以看出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

2.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

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出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开展不能得到有效法律保障。各级政府也未就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制定出具体的、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工作无章可循,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市场显得较为混乱。各级政府在无法律法规,各项制度的保障下,尽管出台了多项政策,但这些政策的联系不够紧密,未形成一个系统,即各项政策仍不是很完善,比较零散。在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工作未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继续教育市场比较混乱,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是很不利的。

3.继续教育模式单一,规模小

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问题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至于该问题的解决乃至具体措施的落实才刚刚起步,很多工作都带有探索性质。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独有的,针对这一群体的继续教育工作也无经验可借鉴,只能靠自己进行一步一步地探索。目前出现的模式也仅有几种,不是很多。比如在济南市出现的由政府补贴,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免费培训的模式开展的比较好。这种模式具体来讲是由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免费接受培训后,政府给予培训机构补贴,补贴资金只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的一部分,直到新生代农民工找到工作并就业后,政府会把剩余的培训经费给培训机构。该模式也在试图建立一种企业订单式的培训模式,目的就是要让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技能培训之后,尽快找到工作。该模式一方面让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对培训机构也有一种激励作用,促使其提供与市场接轨,质量更高的培训内容。总体而言,继续教育的模式都还在各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的初步探索中,模式仍比较少,比较单一。各地的培训机构大多是民办的,由于资金、人员、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培训机构规模都很小,它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是提高培训费用用于弥补机构运行成本,而新生代农民工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培训费用的。这也迫使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只能由政府主导,由政府对培训机构进行补贴,否则这项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4.继续教育资金问题

在当前开展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中,政府的资金投入占有很

大比重,但相比向其它项目的投入而言,政府的投入仍然不足。主要是政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也未建立一个有效地资金投入机制,使得政府的财政资金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上的投入显得比较随意,波动性大,不稳定,这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想投入资金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继续教育,但在实际中又没有这样做,这使得企业很矛盾。主要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流行性比较大,企业担心接受完技能培训后,新生代农民工会离开企业,这样不仅未能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乃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而企业很少会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继续教育上投入资金。培训机构大多为民办的,多数规模较小,主要是由于资金缺乏,它们在实际运营中只能是提高培训的费用以弥补高额的运营成本,而这往往是新生代农民工不能接受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继续教育的需求上,其意愿较为强烈,但受其较低收入的影响,能拿来投资在继续教育的资金就很少了。国家统计局在20xx年5月12日发布的《20xx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指出20xx年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609元,在这两千多元钱中除去农民工用于一个月的日常生活开支后,所剩无几,根本就没有能力全额承担教育培训的费用。

5.继续教育内容问题

在继续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承担主要培训工作任务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与市场脱节。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严重滞后,主要是由于培训机构的培训科目内容的设置未能抓住市场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培训机构要调整培训内容以使其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一致的难度较大,因为这涉及到培训机构要在方方面面对其自身的资金、人员作出调整安排,这中间有个时间差,必然使其提供的培训内容严重滞后。除此之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较单一,较传统,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对继续教育内容需求多样的群体而言,培训机构显然很难满足他们。培训机构提供的内容大多是职业技能培训,它所提供的内容未考虑需求方,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意愿以及其需求的层次性。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程度的不同,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个刚刚来到城市,对城市感到很陌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需要一份工作,先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而当他有了稳定的工作,在城里工作了很多年以后,他需要其它的继续教育内容,比如学历教育、补偿教育等,以满足自身更高层次的需求。现实中,培训机构在提供继续教育内容时未能注意到这一点,而是一刀切,提供的基本上全是职业技能培训。就是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需要这个阶段,培训机构提供的继续教育内容缺少城市生活常识、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地区文化差异等知识的教育。对于一个新生代农民工,他想要在城市里生存下去,除了必要的职业技能外,他还必须了解当地的文化差异,有时这种地区文化差异对其是否会留在该城市影响很大,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其实这也是忽略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差异。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主体意识很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一旦地区文化差异极大,在工作中因为文化差异产生冲突,他极有可能会选择离开该地区。除了地区文化差异知识的传授缺乏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在继续教育的内容中目前也是空白。如果没有这些知识,新生代农民工是很难在城里较好的生存,生活下去的。因此,当前在继续教育的内容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非常迫切的。

6.相关政策未落实

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继续教育工作中,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虽然不是

很完善,也不系统,但也出台一些。但是这些政策在具体落实时相关部门对其不是很重视未加以认真落实。尽管国家、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比较重视,大家一直在讨论,一直地强调,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的比较少,真正落实政策的不多,使得继续教育工作未收到实效。

7.继续教育效果不明显

由于存在继续教育理念缺失;继续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模式单一、规模小;继续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继续教育内容与市场脱节,只重视技能教育,不重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常识、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地区文化差异知识等的教育;相关政策未落实以及下文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差异大,缺乏职业规划等问题导致继续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8.新生代农民工个人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初中或高中毕业,有的甚至是中途辍学未读完初中或高中就直接来到城里务工经商,很少有人想过要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由于缺乏职业规划,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对继续教育不是很重视。加之,培训机构、职业院校以及大专院校提供的继续教育很少有职业规划的内容,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迷茫,这也使得他们的职业变得很不稳定。这不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也使得继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无论是在受教育程度,还是年龄、自己成长的环境造就的地区文化差异上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继续教育内容的提供要多样,继续教育的提供方式要灵活,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而现实中,继续教育未能做到这些。

9.其它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从事体力型劳动,工作时间长,没有足够时间去学习,因而造成工学时间冲突。还有一点就是培训机构的地点远离新生代农民工住所,对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造成不便。最后一点就是新生代农民工获取培训机构信息的渠道较少,很多人都不知道培训机构在哪里,提供的培训内容是什么。

三、对策与建议

1.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1)社会环境氛围的营造

①个人树立职业技能培训理念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是刚出校门的青少年,他们自身没有什么技能,在找一份他们理想中的工作时显得较为困难。因而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要树立职业技能培训的理念,要认识到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才能掌握一门技能,才会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占有主动。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实质是终身教育的理念。新生代农民工树立了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后,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可能会慢慢体会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终身教育的理念才可能会深入他的内心,但这一切必须以树立职业技能培训理念为前提。可见,职业技能培训理念非常重要。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的树立在刚开始可能仅仅是因为生存困境的一种被迫选择,但其后带给新生代农民工的可能就是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能够帮助自身不断地提升自我,促使自己不断发展的,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终身学习理念。

②政府重视,加强宣传力度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问题如果靠自己去解决是很难的。因

此,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就应该从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开始。重视是开始行动的前奏,没有意识上的重视,解决问题就是空谈。政府应该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在进行具体的宣传活动过程中,要广泛利用传统的宣传方式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还可利用网络进行广泛宣传。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对手机、网络等新媒介较熟悉,也是其接触频率较的,因而通过手机,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③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参与

在通过各种方式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职业技能培训理念以及政府提高重视程度并进行广泛宣传的情况下,社会上的各种组织机构、团体也应加入进来,大家共同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为多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的构建具有基础性作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问题的解决,如果只靠自身和政府的话,解决难度会很大,这样一来,政府的担子就非常重,对于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相关问题就比较困难。因而,全社会形成统一的共识,共同参与进来,是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

④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的及时、有效接收是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前提条件。当前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的缺乏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受挫,因而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制度迫在眉睫。该制度应以政府为主导,在政府部门建立一个信息发布平台,该平台可由当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承建,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定期发布与职业技能培训有关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劳动保障部门可与社会上的各个组织机构、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到对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发布工作中来。在信息发布渠道上可通过传统媒介,如在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或某些参与这项工作的社会团体、组织机构查询,也可由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渠道发布。

(2)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的完善

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立法工作,建立相关规章制度

国家应对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进行立法,在法律中规定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与义务,使得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变得合法、规范,使其有效运转,也为其实际运行提供保障。除了立法之外,各级政府依据法律条文建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章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应明确规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政府、培训机构、新生代农民工以及社会组织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之要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改变目前职业技能培训市场混乱的局面。

②制定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内容等相关的标准

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内容有关的标准。比如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应包括哪些,一些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哪些教材,这些都应该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通过制定高标准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规范教学内容,维持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秩序,让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实效。标准化除了教学内容外还有教学设施方面,比如有些科目需要配备几位老师,配备什么样的实验室或场地等,这些可能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中、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中有具体的规定,但在职业技能培训这方面还比较缺乏。

③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政策

目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较零散,不系统,属于应急性质的,各政策之间没有衔接,因而,需要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政策。各级政府在出台政策时,应先做一个规划,明确目标。依据目标,制定出分阶段实施的完整的,系统的政策,确保政策的实施要有连续性,能够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期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工作有明显的实效。制定政策过程中尽可能关注到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策解决问题的全面、有效,避免遗漏一些重要问题。

(3)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探索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到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国外也未有可供我们借鉴的模式,因此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探索,并对已经付诸实施的模式进行革新以进一步适应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是要鼓励各方积极探索,政府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比如向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提供人力、物力各方面支持,鼓励大家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进行研究。除此之外,也要为培训机构提供人力、物力支持,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其次是多方参与,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中,多方共同参与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构想,新的想法,这对模式的构建以及模式实际的运行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营造一种鼓励探索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大家认识到对模式进行探索创新是必须要走的路,即使失败了也没关系。

(4)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育

对目前已经在运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对其进行合理,客观评价,选择出几家有潜力,经营效益好的培训机构,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要培育出几家规模大,效益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让他们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政策,通过低息贷款,给予培训机构以资金支持,也可通过实施其他优惠政策帮助培训机构做大做强。

(5)构建多方共同负担的资金投入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不是说他们没有资金可以投入,只是培训费用过高,要全额由他们承担是不可能的。因而,要建立一个由多方共同负担的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政府的资金投入应占大部分,其余可由新生代农民工自己负担。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条件很困难,政府可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费用全部免去。政府也可以和社会组织机构、团体合作共同负担这部分培训费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培训费用的主要承担者还是政府,新生代农民工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多交或少交一些,对于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可由政府全额补贴,其可参与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费用的支付方式上,政府可采取在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完职业技能培训后将培训费用的一部分用财政资金补贴给培训机构,在新生代农民工找到工作后,政府可将剩余培训费用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的形式补贴给培训机构。这样做可以激励培训机构提高其培训质量,也可以迫使培训机构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找到工作。

(6)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

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的需求与上一代农民工有所不同,他们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学习而不会是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学。正因如此,培训机构在技能的

提供上要尽可能多样,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需求。培训机构可以和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合作办学,若因自己实力不够,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技能学习,可让其他院校提供帮助,增加技能培训的内容。除了技能培训外,培训机构还要有其他内容的教授,如城市生活常识、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地区文化差异知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些知识可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没有多大帮助,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有很大帮助,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对新生代农民工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刚出校门的学生,他们来到城市后,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茫然,因此,对自己的职业的发展进行规划,让他们在自己的职业上走得更远、更好。

(7)建立监督与效果评价机制

与职业技能培训相关的政策的落实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往往有很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较好的政策被制定出来,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就会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缺乏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实施监督导致的。基于此,各级政府部门可在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的部门如劳动保障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以确保各项政策的落实。除了对政策的监督外,还要对培训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目的是要培训机构确保培训的质量,维护培训市场秩序,确保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这项任务可由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机构与教育部门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在检查工作的基础上,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机构还要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由此可以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定期作评价,对经过评价所得分值少的培训机构进行末位重点监督,如果该培训机构连续多次所得评分较低且经通过该培训机构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反映,其培训质量较低,可对其进行淘汰也可劝其与其他培训质量较好的培训机构合并或让其经营其他业务,对经营效益较好的培训机构,当地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将其培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2.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动态跟踪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程度不同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低融入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强烈,高融入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学历教育需求强烈,应该在继续教育这个大的体系下制定两类不同的继续教育制度,一类是针对低融入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一类是针对高融入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制度。这两类制度是有前后顺序的,先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后接受学历教育。它是一个动态的依据融入程度不同而接受不同的教育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机制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程度和其接受相对应的教育内容进行动态跟踪以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之路变得更加顺畅,使针对其的继续教育体系更完整,更全面,更系统。最终使其终身教育的理念得以实现。该机制的建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融入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对其融入程度进行合理、全面、客观的评价;二是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与继续教育相关的信息以及对其进行提醒,督促,使其自觉得接受在不同融入程度上的不同继续教育内容。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对指标的选择做到合理、客观、全面。在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定期对所辖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评,时间可以一年为单位,通过年测评对其融入程度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对其提供建议。在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该机构除了定期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测评工作外还要负责为主动前来

咨询以寻求更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学历教育。该机构对融入程度有所提高但未寻求更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要及时提醒,督促他们完成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这种动态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大小的跟踪机制将继续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学历教育制度有效衔接起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

3.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制度

(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①个人树立学历教育理念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他们在城市工作,生活了十多年之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对城市生活也已经适应。此时,他们中一部分人会有学历教育的意愿,但仍有一部分人没有学历教育的理念。因而,对于没有学历教育理念的新生代农民工应树立这种理念。学历教育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历教育可以让新生代农民工同市民一样拥有初、高等学历,在他们共同参与社区活动时,会消除彼此之间学历上的差异,这样会使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相处得更融洽,这也未新生代农民工的终身教育理念的最终树立以及实现该理念铺平了道路。因而,全社会应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学历教育理念,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应积极地,自觉地树立这种理念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该理念。

②政府要重视学历教育,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作为学历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在学历教育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政府一定要重视。无论是在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上,政府应身先士卒,起带头作用。继续教育中无论是前文已提及的职业技能培训还是学历教育,政府都必须主动作为。政府对学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第一步,然后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对学历教育的意义、作用进行宣传。在学历教育的宣传上,要通过将传统舆论宣传工具与新型宣传方式结合起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手机、网络等媒介对学历教育进行大力宣传。负责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各级政府部门也可通过开办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网站的形式对学历教育进行宣传。

③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参与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树立学历教育理念和政府对学历教育的大力宣传,为全社会形成学历教育共识打下良好的舆论氛围。此时,社会上的各个组织机构、团体,也应认识到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对学历教育进行更进一步的宣传,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学历教育共识。在学历教育工作中,社会组织机构、团体要积极参与,因为如果学历教育和前文的职业技能培训由政府一手操办,政府面临的压力将会很大,也不一定能办好,会有实效。因此,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利用社会上各种资源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把学历教育办好,办出实效,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④建立学历教育相关信息发布制度

学历教育信息缺失同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缺失一样,甚至前者比后者更为新生代农民工所不知。尽管当前对学历教育信息的需求较少,但是它的潜力是巨大的,因而,当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将来开展大规模的学历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历教育信息的发布可由各级政府劳动保障部门所设立的负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负责。该机构可下设两个分部门,一个负责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一个负责抓学历教育工作。负责学历教育的部门可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定期发布关

于学历教育的相关信息,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手机、网络等。也可由该部门联合职业技能培训部门共同开办一个网站来发布与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相关的信息,或者可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办一个网站,将与继续教育有关的信息发布设置为一个劳动保障部门网站的一个链接或是该网站内容的一部分。除了开办网站外,负责学历教育的部门可以与社会上的各种组织团体、机构合作,利用这些组织机构、团体的信息传播渠道或平台优势发布与学历教育相关的信息。

(2)建立学历教育体制、机制

①加强与学历教育相关的立法工作,建立规章制度

我国学历教育制度现在已经比较健全,但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属于继续教育性质的学历教育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与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相关的立法还比较欠缺。国家应重视并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相关立法工作,使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市场的秩序,为学历教育的规范、标准、高效开展提供法律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立法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对学历教育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国家的相关立法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的建立。无论是立法工作还是规章制度的构建都要从长远出发,建立一整套系统的,指导性强,有利于学历教育长远发展的学历教育体制、机制,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工作能够规范化运行,实现学历教育的标准化,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市场秩序。

②制定与学历教育工作,内容相关的标准

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工作的规范化运行离不开学历教育相关标准的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在开展过程中应如何做,都应有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参与学历教育的各个主体的不断探索,比如在某些工作开展的标准上可以借鉴我国当前的中、高等教育的相关标准,由于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已经运行多年,也已经过多年的改革,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可以将其借鉴到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中来。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内容的相关标准也可以借鉴各地的中学和高等院校。标准的制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毕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尤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将原有的标准直接照搬过来,而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较为合理、客观的标准,也不能将标准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应切合实际。比如在教授某一个科目要配备的人员,场地等,这些标准要比现有教育体制中的标准低,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要远远少于正规教育的学生人数。

③制定学历教育相关政策

各级政府应制定与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相关的政策。目前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政策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与学历教育相关的政策出台的较少。主要是目前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尚未认识到学历教育的重要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未进行分类指导,而是一刀切,主要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学历教育涉及较少。因此,国家应对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重视起来,出台更多政策,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学历教育,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出台政策时,要注意政策的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以及连贯性。最好能为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制定出一个总体规划,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分阶段实施政策,这样就能确保政策的连贯性。政策的具体内容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以使政策能够全面,较好的,尽可能解决遇到的

所有问题。政策的出台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先要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这样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能够执行的,会产生实效的政策。

(3)学历教育模式的探索

学历教育在目前来看最为可行的模式是以各地的中、高等教育学校为平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学历教育,这种模式只是其一。各级政府应鼓励大中专以及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课题研究,鼓励培训机构探索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模式。各级政府应提供资金、物力的支持,鼓励更多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投入到此项课题的研究中,比如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所设立的负责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部门应联合社会上的各种组织机构、团体设立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模式研究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各级政府在培训机构探索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模式过程中应给予优惠政策,比如提供优惠贷款,提供财政资金的补贴以及提供免费或较低租金场地的支持等。在对模式的探索中,培训机构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当地的院校开展合作,联合办学,比如可由培训机构独立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任务交给当地的大中专,高等院校,让它们凭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展开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工作。

(4)建立个人投入为主的资金投入机制

在学历教育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在经济条件上,他们与市民已没有多大差别。因而,他们完全有经济实力,自己去承担学历教育的费用。但是该学历教育的费用不能被制定的太高,至少要和正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费用大致相当,最好是能比这一费用更低一些,若实在是低不了,可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在这一阶段,主要还是以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投入为主,其他主体可参与也可不参与。若政府参与,学历教育费用可由政府承担一小部分即可。也可让其他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对于一些临时经济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政府可以采取大部分费用补贴的形式,这是极特殊的情况。政府可以在学历教育费用中除了补贴一小部分外,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学历教育期间对其给予生活费用补贴,以弥补其在学历教育期间损失的工资报酬。在这一阶段,企业完全可以负担起一定的责任。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十几年,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是在某一企业一直工作的员工,企业此时不必担心新生代农民工会脱离企业而给企业造成损失。此时,企业可以对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采取委托培训机构或大中专、高等院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形式,企业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学历教育支付一部分学历教育费用,这也算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此阶段,在政府、企业分别为新生代农民工投入一部分学历教育费用后,剩下的学历教育费用由新生代农民工自行承担,这样一来,新生代农民工在接受学历教育过程中承担的教育费用压力就会小一些,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5)建立动态,灵活的革新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与当前我国的正规学历教育相似,只是受教育者不同。在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并要适时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学历教育内容以及方式进行革新。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内容与普通的正规教育的内容差不多,但是通过引入一种灵活的革新机制让教育内容随时代发展的要求灵活改变,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多样化的需求。这种机制的建立由负责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建立,两部门可以成立一个联合机构,定期对新生

代农民工接受学历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查,目的是要弄清该内容是不是跟上时代发展潮流的,对于过时的应予以放弃教授,而增加一些新知识的传授。除此之外,还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内容的需求意愿进行调查,看他们需要什么,应据此对学历教育内容予以调整,实现学历教育内容的革新。在学历教育方式上,联合部门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其教学方式的效果作一调查。通过确立一些指标对学历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看他们是否对教学方式满意并征求新生代农民工的建议,若不满意要对教学方式依据新生代农民工的建议进行调整,以达到对学历教育方式的革新。

(6)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

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一样也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与评价。各级政府在制定出相关政策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由当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成立的部门负责对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进行全程监督管理。联合部门除了对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政策的落实进行监督外还要对负责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大中专、高等院校进行监督。联合部门要定期对培训机构,大中专、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新生代农民工也进行调查,听取他们的建议,对学历教育过程中反映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对不改正的进行处罚。此举是为了提高学历教育的质量,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使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工作取得实效。联合部门除了对学历教育相关政策落实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学历教育的具体实施主体如培训机构,大中专院校,高等院校的监督外,还要对各个培训机构,大中专院校,高等院校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的学历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联合部门在坚持科学、合理、全面、客观等原则的前提下建立一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参与具体学历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进行评价。联合部门可采取定期调查并依据调查数据对其进行评价,对经过评价所得分值较低的主体,联合部门要督促其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对多次整改仍不见效的主体取消其学历教育资格,对每次得分都靠前的主体要给予物质奖励,并对其进行政策上的扶持。

参考文献:

[1] 韩俊主编.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01,104.

[2] 彭仁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1(4).

[3]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

[J].2010,322(8):8.

[4] 何峰.论继续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5] 孙学敏,朱凤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

[6] 陈文龙.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0-12.

[7] 王义勇,林正展.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3(4):89-93.

[8] 周雨阳.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诉求实证调查——以扬州地区为例[J].教育观察,2013(238):6-8.

[9] 陆璐珂.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探析——以南宁市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9-61.

[10] 杨静,高福营.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政府供给探究[J].教育观

察,2013(c):5-6.

[11] 储著源.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19-23.

[12] 刘立尧,苑林.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体系的路劲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2):430-432.

[13] 张建政,武艳艳,翟玉建.继续教育视角下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4446-4447.

[14] 赵娟.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探析[J].农村职成教,190-192.

[15] 李玉龙.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必然选择—继续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7):135-137.

[16] 晁秋红,闫闯.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职教通讯,2012(28):42-45.

[17] 乔维德.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需求状况的实证调查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个案

[J].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37-40.

[18] 张佳,赵宝柱.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综述[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2):21-24.

[19] 童宗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6:27-28.

[20] 赖显明,曾栋.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7(2):21-25.

[21] 赵萌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基于泉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分析[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22] 白晓梅.当代中国农民工就业模式的市民化转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3] 张莹玉著.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配置[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50-51.

[24] 李仲生著.人口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1.

[25] 任淑华等著.新农(渔)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63.

[26] 任淑华等著.新农(渔)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64.

[27] 张莹玉著.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配置[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51.

[28] 钱莹.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探析[J].社会研究,2012,111-112.

[29] 李双红,李彦文.构建地方院校与外来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互动机制[J].青年与社会,2013,535(9):255.

[30] 陆启光.农民工继续教育政策支持系统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0(2):50-53.

[31] 张海峰,韩云洁.文化资本视角下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再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2.

[32] 宓现义.新时期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成人教育,2011,294(7):26-27.

[33] 晁秋红.传播学视域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发展剖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0(6):25-27.

[34] [苏] A·∏·弗拉季斯拉夫列夫著.继续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5.

[35] 刘富钊著.继续教育学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43.

[36] 何继善,饶文浩主编.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

社,2000:1.

[37]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74-75.

[38] 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1):110.

[39] 曾湘泉主编.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9-150.

[40] 孙成志,刘明霞,杨巨山主编.管理学(第三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98-299.

[41] 张焕蕊.简评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J].当代经济,2008,2(上):94-96.

[42] 仰滢,甄月桥.基于推拉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8):26.

[43]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编.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105-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