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课题项目建议

校企合作课题项目建议

一、课题名称:

低碳水泥行动计划

二、课题提出基础: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第一大国,年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是排名世界第二国家印度的13.8倍,而水泥行业一直未能解决耗能高、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多等难题,碳排放量几乎占全国总量的1/5,水泥行业节能减排为完成国家提出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的重要改造任务之一。

近年来南京工大、西安建筑技术学院等高校在“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基础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仅是水泥生产的单体部份,对于水泥原料加工-物流运输-水泥生产-散装水泥的产业链的研究低碳经济研究,未进入整体介入的空白状态,为此,我们提出“低碳水泥行动计划”项目的校企合作建议。以高校技术、投资方经济实力,EMC公司市场运作能力,三方组合开应水泥链节能改造工作,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减少50%的目标而奋斗。

三、课题运行特点:

1、项目运行针对具体企业采用EMC方式运作,减少企业减排的经济负担。

2、整合国内外最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实验论证,总结出一套最好节能减排技术,推动我国低碳水泥经济的发展。

3、其它详见附件资料。

四、课题组的组成单位:

1、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环保工程学院

2、晟冉(上海)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3、茂臣集团公司

4、专有技术EMC企业

五、课题项目内容:

1、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利用;

2、球磨机综合节能技术开发;

3、水泥窑炉节煤技术的整合应用;

4、水泵修复技术与润滑技术的搭档应用;

5、柴油运输车的节能组合技术的确认;

6、清洁煤加工的微波烘干技术的应用;

7、推广煤矸石的开发利用;

8、水泥厂照明节能技术的应用;

9、氢动力装置在天然气发电方面的应用。

六、课题工作进度:

1、组建课题工作班子;

(1)由电力学院、晟冉投资、茂臣三方组建核心工作班子;

(2)制定工作计划;

(3)用户能耗诊断工作。

2、应用技术审查:

(1)应用技术拥有单位提供原能资料;

(2)核心班子进行审查,制定节能指标检测标准;

(3)节能技术应用最佳运行方案确定

3、理论研究:

(1)由学院组织对口专业人员,以立项分工方式进行课题理论研究;

(2)开展实验工作论证技术可行性;

(3)总结理论结果,以理论研究的结果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

提出单位:茂臣集团公司 二0一 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附言:

请合作单位提出意见进行讨论,确定正式项目建议书资料,上报上海科委立项确定校企合作课题。

吴 建 国

 

第二篇:宿迁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管理办法

宿迁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指导思想

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能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35号)和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包括“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模式,各院(部)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探索其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第三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必须围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最终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为目标。

第四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及诚信教育,重视职业操守的培养。

第二章 组 织

第五条 校企合作处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按照职责范围统一组织、管理、协调、考核学院各教学单位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学院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支持和服务产学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积极帮助教学单位联系合作单位。学院将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对各职能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的主要业绩考核范围。

第六条 各院(部)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体和实施单位,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明确专(兼)职工作人员;各专业教研室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持者,应承担工学结合方面的主要职责,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切实解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各院(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每学年初应制定明确具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计划以及做好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经费预算。一般性项目经学校审批后由各项目实施主体单位落实具体工作;重点紧密型合作项目经学校审批后有专项经费支持,学校职能部门跟踪管理。

每学年末应认真全面地总结本年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成效和改进措施,形成详实的书面总结材料,计划、总结均应及时交校企合作处。

(二)根据专业特点和产学合作工作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合作管理制度或具体实施办法,规范产学合作工作。

(三)每个教研室要认真制定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产学合作年度工作计划,不断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积极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作为开展产学合作工作的校外支撑点。每个专业合作基地数原则上不少于3家, 紧密型合作基地1家;每一个重点专业应有不少于3家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基地。

(五)积极组织进行行业或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每年各专业进行调研不少于

1次,调研报告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

(六)积极邀请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聘请合作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到合作单位见习、生产实习(训)、毕业顶岗实习。

(七)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参与实践,积极参与合作单位技术攻关、研发等工作。

(八)积极争取合作单位支持学院建设发展,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向合作单位募捐教学设备、争取专项投入、设立专业奖学奖教基金。

(九)积极开展面向合作单位和社会的各类员工培训和科技服务;努力为合作单位开展订单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

第三章 重点项目(即紧密型项目)管理

第七条 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招生、就业、培训良性循环,学院对产学深度合作项目实施目标管理。学院大力支持各教学单位与合作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鼓励学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第八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点项目(即紧密型项目)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各级各类单位(以下称合作单位)与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专业(课程、教材、基地、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学生就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教师实践、文化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进而互相渗透,最终建立起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能使双方获益的可持续的紧密合作关系,并以合作协议来规范双方权利和义务。重点项目分为三级。 第九条 校企合作处具体负责重点(紧密型)合作项目的常规管理工作,包括立项管理、过程考评、经费监督、验收鉴定、终结清理等。

重点(紧密型)合作项目的基本条件。凡能持续稳定开展以下四项以上并通过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评选专家组通过的(其中:第二、五项为必备条件)合作项目均可确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院级重点(紧密型)项目。

(一)合作单位参与相关专业建设与指导,安排技术专家来校承担课程或实践课程教学,安排领导或技术管理人员3-5人经常性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承担院内教学(讲座)每学年不少于200学时;成为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的稳定来源地。

(二)合作单位批量接受相关专业学生顶岗实训实习,每年接受学生短期见习、实习实训人数文管类在20人/2周、理工类在30人/2周以上;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上,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稳定基地。

(三)合作单位接受相关专业教师挂职参与技术与生产管理,时间在30天/2人及以上,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稳定场所。

(四)校企合作开展科研,形成优势互补的科研优势,完成横向课题或共同申报省、市级纵向课题,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合作期内不少于1项成果。

(五)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资源(课程、教材、共建基地等),并取得实质性成果,合作期内不少于3项成果。

(六)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人数在20人以上,或者合作单位每年接受毕业生数量在10人以上(对每个单位需求量不大的专业,该数量可适当降低)。

(七)学院为合作单位开设各种类型的培训,每年累计在1000人〃时以上。

(八)合作单位在院(部)相关专业设立奖学或奖教基金,每年金额在1万元以上。

(九)合作单位向学院投资或捐资(捐物)参与办学,合作期内资金(资产)累计总量在5万元以上。

(十)合作单位参与院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方案设计、建设方案论证、直接参与建设过程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合作期内至少完成一个实训基地建设。

(十一)院(部)为合作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或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合作期内收益额达到5万元以上。

(十二)校企双方能定期联合开展一定规模的文化或技能竞赛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企业与校园相互融通。

校企合作开展其他形式的项目可依据合作内容归入以上各相应项目中;凡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成果显著,经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评选专家组一致同意,可直接认定为校企合作紧密型重点项目。

第十条 项目的申报与审批

(一)立项申报。各院(部)根据专业设臵情况,在省内外寻找对口的合作单位作为合作伙伴,经协商与项目前期开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凡符合校企紧密合作要件的,由联系单位按《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立项申请表》逐项填写,并与相关支撑材料一并报校企合作处办理申报立项手续。

(二)立项初审。校企合作处就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合作形式与内容、合作时间、经费预算及解决途径等事项进行初审,并就相关合作事项听取教务、督导、人事、财务等相关部门意见后形成初审意见。

(三)专家评审。校企合作项目如占用学校资源量范围广、数量大,或学校一次性投入(含年运行成本)较大,应由校企合作处负责组织业内专家评审。

(四)立项审批。校企合作项目经初审或专家评审后,送交院领导或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行文批复,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

(五)经费资助。经批准立项的合作项目,学院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涉及范围大小、社会效益或影响等给予必要额度的经费支持与立项奖励。

一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即相当于国家级)责任人奖励20xx元;责任单位奖励20xx元;项目经费资助每年20xx0元,根据项目进展和效果按季度支付。

二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即相当于省级)责任人奖励1000元;责任单位奖励1500元;项目经费资助每年15000元,根据项目进展和效果按季度支付。

三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即相当于校级)责任人奖励500元;责任单位奖励1000元;项目经费资助每年10000元,根据项目进展和效果按季度支付。

没有立项且有特殊意义的校企合作单项项目,经院领导审批可以享受一次性专项经费支持。以上奖励经费不重复计算。

第十一条 项目合同管理。凡批准立项的校企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合同书),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单位(含中心)应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义务,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一)合同基本内容

1、合作项目内容与要求。包括:合作项目名称、合作目的、合作目标、合作方式和合作具体内容等;

2、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其他规范必要的格式条目。

(二)合同期限

合同期限原则上为2~3年,最长期限不超过5年。

(三)合同审定和签订

原则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合同(协议)文本由校企合作处组织初审后,报主管院长审定,项目经由院长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合同。

(四)与本院各类校办产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一并进行合同约定和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过程管理

(一)项目的启动。项目通过审批后, 承办该合作项目的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启动有实质性内容和结果的项目。学校预支年度经费的30%作为启动工作经费。

(二)项目阶段目标效益考评。承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的单位,每学期按照合同(协议)规定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并对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和开发等工作进行效益评价,形成评估报告,于每年x月x日和6月x日前报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处根据项目进展计划和阶段工作目标进行考核,达到合格基本要求的,支付本学期产学合作项目经费;未达到基本要求的,暂停经费支持,并要求相关院(部)整改或说明原因。

(三)项目的中期评估制度。合同期限在3年(含3年)以上的合作项目,合作中期由校企合作处组织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审查合同履行及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合同约定行将终止的合作项目,应提前3个月告知合作方终止合同。无明确规定的,协商终止合同,或合同到期后自然终止。

第十三条 项目专项管理

(一)资产管理。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期间,承办项目的院(部)应明确固定资产权属,并分别列明仪器设备清单。合作项目自然终止或违约终止,学院固定资产(包括捐赠仪器设备)均应收回,承办项目的院(部)应按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二)知识产权管理。凡校企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产、学、研成果(包括发表论文、专著),应按贡献大小分割产权并署合作双方名称,系双方共同所有,并纳入产学研工作处管理范围。

(三)财务管理。学院在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均应建立台帐,单独收支和核算。未经批准,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能源费和其他管理、服务支出)不得占用其他专项资金。开放服务收入中学院的收益部分应按财务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项目验收与鉴定

(一)项目结束时,承担项目的院(部)应及时对项目进行清理,按照要求填写《紧密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验收鉴定报告书》,与合作成果及其材料一并报校企合作处。

(二)校企合作处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效果测评等方式对紧密型合作项目进行验收。同时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内容和紧密型项目的基本要求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达到优秀等级的学院给予项目专项奖励。

第四章年度考核奖励

第十五条 学院应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纳入各单位的年度综合考核,考核主要内容是:

(一)教学单位对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认识及重视程度;

(二)合作单位参与专业设臵、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

(三)合作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其效果;

(四)合作单位支持学院与实训基地建设程度;

(五)校企合作技术开发与应用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十六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绩校奖励

(一)学院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予以奖励。根据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单位集体奖的等级,设优秀奖、良好奖、合格奖三个等级,奖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奖励标准为:优秀等级奖20xx0元,良好等级奖15000元,合格等级奖10000元。

(二)学院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绩效纳入院(部)教学科研工作和中层干部业绩考核指标。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学工处。本办法自20xx年x月起试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