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

一、大棚构建

(一)棚架类型和结构。塑料大棚的类型结构有很多种。目前推广应用最多的有装配式镀锌薄壁钢管型(简称钢管大棚)和竹木圆拱型大棚两种。主要用于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后栽培,以及育苗、杂交制种等。还有一种竹架小棚,常单独或与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于冬春季茄、瓜类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

钢管大棚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中心高2.2米、宽跨度4.5米,长20米,面积90平方米;另一种是中心高2.5米,宽6米,长30米,面积180平方米。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采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圆木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宽4—5米,一般使用寿命为3年。

(二)覆盖材料:大棚覆盖材料有以下几种: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原料,膜厚0.1毫米,无色透明。使用寿命约为半年。

2、多功能长寿膜:是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厂生产的多功能膜,宽幅

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一倍,夜间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3、草被、草扇:用稻草纺织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间保温材

料。

4、聚乙烯高发泡软片:是白色多气泡的塑料软片,宽1米、厚0.4—0.5厘米,质轻能卷起,保温性与草被相近。

5、无纺布:为一种涤纶长丝,不经织纺的布状物。分黑、白两种,并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规格50克/,除保温外还常作遮阳网用。

6、遮阳网:一种塑料织丝网。常用的有黑色和银灰色两种,并有数种密度规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盖用。

(三)大棚搭建: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四)塑料薄膜维护:扣膜时要尽量避免棚膜的机械损伤,特别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应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旧布包扎好。用弹簧固定时,在卡槽处应加垫一层旧报纸。另外要注意避免新旧薄膜长期接触,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风换气时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冻或曝晒,会促进老化,钢管在夏天经太阳曝晒,温度可上升到60—70℃,从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破孔,要及时用粘合剂或胶带粘补。

二、环境特点与调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盖,形成了相对封闭与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气候。进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须掌握大棚内环境的特点,并采取相

应的调控措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条件,从而获得优质高产。

(一)大棚内环境条件:

1、光照:取决于棚外太阳辐射强度、覆盖材料的光学特点和污染程度。新塑料膜的透光率为80—85%,被尘泥污染的旧膜透光率常低于40%以下。膜面凝聚水滴,由于水滴的漫射作用,可使棚内光照减少10%—20%。棚架和压膜线以及高秆蔬菜的架材都会遮光,在大棚管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和排除减弱棚内光照的因素。

2、温度:

(1)温度变化规律:大棚内气温日变化趋势与露地相同,但昼夜温差变幅大。白天光照充足,如果薄膜密闭棚内温度升高很快,最高可达40—50℃,比棚外高20℃以上。阴雨天,增温效果差,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一般比棚外高1—3℃。棚内地温比气温稳定,通常为10—20℃。棚内气温也因位臵不同而异,大棚横向分布为中间高、两边低,因此大棚中部的植株往往比两边的植株高大。大棚纵向分布,白天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为顶部高、下部低,夜间、阴天则相反。

(2)逆温现象:聚乙烯覆盖的大棚,冬季有微风晴朗的夜晚,棚内温度有时会出现比棚外还低的现象。其原因是:夜间棚外气温是高处比低处高,由于风的扰动,棚外近地面处可从上层空气中获得热量补充,而大棚内由于覆盖物的阻挡,得不到这部分热

量;冬天白天阴凉,土壤贮藏热量少,加上聚乙烯膜对长波辐射率较高,保温性略差,地面有效热辐射大、散热多,从而造成棚内温度低于棚外的现象。

(3)温度调控:大棚的温度调控主要通过通风换气和加温来进行。利用揭膜进行通风换气是降低和控制白天棚内气温最常用的方法,采用遮阳材料,减少大棚的受光量,也能防止棚内气温过高。

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可在大棚四周设臵风障,大棚内设小棚再采用草片、无纺布、泡沫塑料等多层覆盖等措施。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用电热线提高土温,有条件地区可以利用工厂余热、地热水或煤炉等提高棚内温度。大棚内臵放水袋(充满水的塑料袋),利用水比热大的特点,白天水袋大量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成热能贮藏起来,夜间逐渐释放出来,可提高棚温。

3、空气湿度的调控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因此,棚内湿度大。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不仅直接影响蔬

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棚内地热线加温,也可降低相对湿度。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复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4、棚内空气成分: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继而变黑枯死;当二氧化氮达2.5—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严重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释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

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追肥;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料用量要适当不能施用过量;低温季节也要适当通风,以便排除有害气体。另外,用煤质量要好,要充分燃烧。有条件的要用热风或热水管加温,把燃后的废气排出棚外。

5、土壤湿度和盐分:

大棚土壤湿度分布不均匀。靠近棚架两侧的土壤,由于棚外水分渗透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湿度较大。棚中部则比较干燥。春季大棚种植的黄瓜、茄子特别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严重影响质量。最好能铺设软管滴灌带,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施放肥水,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由于大棚长期覆盖,缺少雨水淋洗,盐分随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动,容易引起耕作层土壤盐分过量积累,造成盐渍化。因此,要注意适当深耕,施用有机肥,避免长期施用含氯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进行测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时间不盖膜,或在夏天只盖遮阳网进行遮阳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盐渍化严重时,可采用淹水压盐,效果很好。另外,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是防止土壤盐渍化的一项根本措施。

三、大棚蔬菜周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类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个月,利用

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进行栽培、育苗及留种,可提高生产效益。

(一)育苗—栽培型;其特点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类、瓜类和豆类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进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蓝、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黄瓜、叶菜、芹菜、葱蒜等。

(二)栽培型:以栽培蔬菜为主,结合育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黄瓜、辣椒等,夏季种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黄瓜、番茄、甘蓝、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类蔬菜;二是间套作,春季进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种植丝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长后期,在畦边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种植生菜、菜心等;冬季进行育苗。

(三)留种制种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类留制种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种→秋季栽培芹菜、甘蓝等;一种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采留种为主,夏季进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类蔬菜。

一、温室的建设

1.设计建设温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温室的墙体应该怎样建设,保温效果才会更好些?

3.什么是砖包复合孔穴实心墙体?它有哪些好处?应当怎样

建设?

4.以前建设的土墙温室,能改造成砖包孔穴墙体吗?怎样改造?

5.怎样在温室的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增设保温层后的效果如何?

6.温室设臵防寒沟有什么好处?防寒沟应该怎样设臵?

7.温室的通风口应该怎样设臵?

二、节能日光温室生态环境条件的调控

1.温室室内的生态环境条件与露地环境条件相比有哪些不同?

2.怎样改善温室内的光照条件?

3.温室室内的温度应该怎样调控?

4.为什么在严冬季节温室的温度应该比作物的适宜温度上限再高2-4度?

5.怎样做才能提高温室内的温度,有效地预防冷害、冻害的发生?

6.覆盖地膜会不会影响作物的根系发育?怎样解决好提高地温、降低室内气湿度与促进根系发育的矛盾?

7.怎样预防温室蔬菜栽培的高温为害?

8.什么是“闪秧”现象?应该怎样避免发生?

9.不同蔬菜生长发育要求的空气相对温度是多大范围?怎样调控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一、育苗

塑料大棚春季栽培多采用常规育苗或营养土方(钵)在温室育苗。早熟和中早熟品种一般在定植前90~100天开始播种育苗,中晚熟品种在100~120天育苗。早熟和中早熟品种采用单层塑料大棚栽培,一般在12月下旬播种,采用双层或多层覆盖栽培的则在12月中旬播种育苗;中晚熟品种采用单层塑料大棚在12月上、中旬播种育苗,采用双层或多层覆盖栽培的则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育苗。

具体育苗方法和苗期管理基本同于辣椒育苗。稍有不同的是分苗期的温度和低温锻炼温度。分苗后一周内为促进根系生长,加速缓苗,一般要求较高的温度,苗床白天保持30~35℃,夜间18~20℃。缓苗后,应逐渐通风降温,以防徒长,白天25~27℃,夜间16~18℃。起苗前10~15天开始进行低温锻炼,白天温度保持在15~25℃,夜间在10~15℃左右。

二、整地作畦

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机质较多的肥沃壤土建棚,

或用至少2~3年内末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棚。定植前每亩均匀铺施腐熟优质有机肥4吨,加施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或过磷酸钙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左右。多采用小高畦定植。畦高10~12厘米,畦基部宽60厘米,畦顶部宽40厘米,畦间沟底宽40米,畦距1米。作畦要注意畦面平整。覆盖地膜的,作畦后立即铺膜。铺膜时要注意绷紧,紧贴畦面,四周用土封严,以提高盖膜效果。

三、定植

1、定植时间。甜椒喜温不耐寒,定植期晚于蕃茄,要求棚内最低气温度稳定在5℃以上,土壤10厘米深地温稳定在12℃以上定植。

2、定植密度。采用小高畦栽植的每畦栽两行,行间距离33厘米左右,穴距30~33厘米,每亩4000穴。

3、定植。栽植时应选健壮、大小基本一致的幼苗,需要用小苗时,应单独栽植,以便于定植后的管理。采用小高畦地膜覆盖的,栽苗刨坑时应注意不要把地膜孔开的太大,有条件的可使用开孔器,打孔定植。

四、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定植后,为促进缓苗,5~6天内密闭大棚不通风,棚内温度维持在30~35℃。采用多层覆盖的,白天应将保温帘膜(二道幕)和小拱上覆盖的薄膜揭开,以利透光和提高地温,晚上再盖严保温。在此期间如白天棚温超过35℃,则可将大棚中缝稍打开,进行小放风,当棚温下降至35℃以下时立即把放风口关闭。

缓苗后,幼苗叶色转绿,心叶开始见长,即可浇苗水,并开始逐渐放风。晴天上午保持棚温在25~30℃之间,最高不超过32℃。一般当棚温上升至25℃以上时就应打开顶缝放小风,随着外界气温和棚温不断升高,逐渐扩大放风口,尽可能使棚温不超过32℃。

开花坐果期,适宜温度为20~25℃,较大的通风量和较长的通风时间是坐果率高的保证。生产中常发现大棚两侧比中部植株坐果率高就是因为两侧通风好。甜椒开花坐果后,应放底风,有利于甜椒生长。当夜间最低温度在15℃以上时可不再覆盖保温帘和小拱棚;如稳定在15℃以上时,则可撤除。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晚上不再关闭风口,即可进行昼夜通风。

进入高温季节,外界气温高达30℃以上时,除把顶缝开到最大限度(1米左右)外,还需把大棚两侧的围裙膜撤除。遇阴天时,要注意适当降低棚温,一般宜比晴天低5~7℃。

2、水分管理。定植后应立即浇水。定植时浇水量不宜太大。浇定植水后2~3天即可及时中耕,以利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保墒和促进缓苗。定植后一周左右即可浇缓苗水,最好浇粪水。蹲苗期间,若棚内土壤和植株表现缺水,中途也可再浇一次水,水后继续中耕蹲苗。待大部分植株门椒坐果后,结束蹲苗,开始浇水。此后,经常保持棚内土壤湿润,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为宜。一般结果前期,7天左右浇一次水,进入结果盛期,4~5天左右浇一次水。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

3、追肥。甜椒前期植株较小,需肥不很多,一般门椒坐果前不进行追肥,门椒座果后开始浇水追施粪稀或每亩追施硫酸铵20~25千克。以后每浇1~2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施硫酸铵10~20千克或施用较淡的粪稀。一般6月前天气不很热时追施化肥、粪稀均可,天气转热后则不宜再施粪稀。中后期除进行正常的追肥外,还需适当进行根外追肥。进入盛果期后,可每周喷施一次0.1%~0.3%磷酸二氢钾。

4、培土、立护栏。大棚栽培一般发秧很好。为了防止坐果后植株因“头重脚轻”而倒伏,影响通风透光和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在植株封垄前应进行培土,培土不宜过早。培土时要把沟中土(畦栽的)培于植株基部,厚度约5~6厘米。培土时应注意取土位臵尽量靠近沟(或道)中心,以免伤根过多;尽可能不损伤枝叶。

5、除草。春季塑料大棚中,比露地更适合杂草生长。在甜椒生长过程中,应加注意及时清除棚内杂草。

6、整枝。一般前期不进行整枝,但对生长势强的中晚熟品种,在门椒开花以后,将门椒以下的叶和枝条全部除去,俗称“捋裤腿”,以避免植株生长过旺而影响门椒、对椒正常开花坐果。到中后期,为了防止棚内郁蔽、通风不良而造成落花落果和病害发生,也为了节省养分以供上部枝条开花结果,一般都须进行整枝,把门椒以下的老叶和枝条除去。

一、 品种选择。

选用本地黄瓜、上海杨行黄瓜、农大14号等优质高产品种。

二、培育壮苗。

大棚黄瓜播种期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宜采用大棚加小拱棚(或大棚电热温床)育苗。苗龄40—45天,播种量每亩约0.1公斤。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湿,再放入55℃的热水中,水量为种子的3—4倍,不停地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然后置室温浸种1—2小时待用。选近几年来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地块作苗床,整平床土,浇足底水,24小时后播种。每平方米床面撒播种子0.2公斤,覆上药土2厘米

(50公斤土泥灰+1.5公斤钙镁磷肥+0.15公斤代森锌+0.15公斤托布津)。

从播种至子叶出土,需要维持较高的温度,当所温到15℃时,上大棚围裙;当气温到10℃时,傍晚小拱棚开始盖草帘。具体温度要求为:白天保持25℃—30℃左右,夜间20℃左右。幼苗出土后适当降温,白天25℃左右,夜间16℃左右。播后4—5天将小苗移入营养钵,移苗后至活棵前,适当高温高湿,苗床内保持25—30℃,3—4天后逐渐降温,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4—16℃,以防徒长。苗期经常保持床土湿润,浇水要选择晴天进行,可结合用0.2%磷酸二氢钾+0.2%尿素追肥,施后充分通风,促成壮苗。

三、适时定植。

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草帘栽培,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当苗龄40—45天,株高15—20厘米,有5—6片真叶时定植。一般每畦栽二行,株行距40—60cm,每亩栽2500-2700株。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前半个月畦中开沟施入基肥,每亩施栏肥1500公斤,人粪尿1000公斤,复合肥45公斤。定植活棵后,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15天后再追肥一次。黄瓜生长快,肥水供应要及时,施肥方法采用“薄肥勤施”、“少量多餐”的原则,一般每采收两次追肥一次。整个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进入盛瓜期后,根据土壤含水量,每隔1—2周浇水、灌水一次。

2、温度的控制。定植后要保持较高棚温,以利缓苗。缓苗后加强保温、防冻和通风、防热烧等措施。一般晴天,白天棚内气温达到28—30℃时通风;阴天,适当通风,保持温度20℃左右,夜间棚温15℃(不低于10℃),大棚内小拱棚上的草帘等要早揭晚盖,以增加光照。一般小拱棚在搭架引蔓前拆去,4月下旬揭掉大棚边膜,顶膜一直保留到采收结束。

3、应用激素保花保果,始花期用保果灵100倍液喷花保果,以提高前期产量。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要实行水旱轮作,撒施生石灰等农业措施,防止病害发生。特别是注意霜霉病的提早防治,一般大棚黄瓜在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清明后气温回升到20—24℃时,可迅速流行曼延。所以,3月中旬开始,每隔5—7天用25%多菌灵或70%安泰生或58%瑞毒霉500倍液喷雾;霜霉病病斑出现后,用治疗性药剂72%克露750倍液或69%安克600倍液防治。阴雨天气可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亩0.2公斤,傍晚关闭大棚熏,第二天早晨通风,与喷药轮换使用。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康福多7000倍液或一遍净2500倍液防治。

大棚蔬菜种植成本与利润主要由大棚建造、维护,以及蔬菜种植管理需要的农资决定。各地情况会有差异,本文以山东地区的蔬菜大棚为例。一般的每亩地的蔬菜大棚骨架需要5500元左右,为了节省造价及延长大棚的使用时间,比较经济的建造大棚的方法是,做成半圆形,就需要大竹竿、铁丝、水泥柱以及塑料纸;如此一来既降低了建设成本,也便于日常的使用维护。这样的大棚可以使用5年,每年只需要更换塑料纸就可以了。每亩每年蔬菜种苗、农药、肥料等成本大约为700元,土地租用费每年800元左右。

(阅读完本文后,您可以去蔬菜大棚论坛,发布供应或求购信息:蔬菜大棚论坛)

结合以上的计算,大棚蔬菜种植成本为,每亩地初期的投入为7000元左右,蔬菜大棚以5年的使用期算,每亩地每年的均摊成本为2500元左右。

大棚蔬菜种植 利润可以达到150%-250%,每年可以出2-3季的蔬菜,如果是种植一般的蔬菜,1-2季的蔬菜基本就可以回收初期的建造及大棚蔬菜管理成本,这样第一年就可以实现盈利,平均利润为100%-150%;以后的年份每年的成本就是换些塑料纸。

一、育苗设施要求及材料选择

1.日光温室大棚

育苗棚坐北朝南,有水源。大棚膜为无滴聚乙烯膜,盖棚保温材料可选择厚帆布、棉被或厚草帘。在棚内中央建一个长5米、宽2米、深0.6米的蓄水池。

2.扣棚及棚内消毒

2月上旬扣棚膜,棚膜要封严,前侧和顶部留好放风口,便于苗期放风。在育苗前5天,每667平方米用250克40%~50%的百菌清烟雾剂熏蒸,封闭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通风。

3.苗床的准备

先将苗床按摆盘宽度设计好,以面积利用率最高为最佳,一般以宽3米较好。然后每个苗床开条小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以便喷水时多余水流入,再将每个苗床整理成中间略高、两边略低的斜平面,然后在苗床上铺上地膜。

4.育苗材料的选择

为了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育苗,可保护幼苗根系,定植后缓苗快。育苗盘选用长54厘米、宽27厘米、每盘128穴或200穴的聚氯乙烯盘。育苗营养基质为:符合标准的过筛腐熟有机肥和蛭石。配置方法:按体积1∶1混合拌匀,现用现配。

二、种子的选择

番茄选择“亨氏9280”、“亨氏1100”,同时要求种子的成熟度、饱满度、发芽势及发芽率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三、播种

1.播前准备

采用无土基质育苗。播前每立方米基质拌入1千克磷酸二铵,装入育苗的穴盘内,装平即可。穴盘规格:0.54×0.28平方米,高0.05米。单孔面积0.35×0.35=0.001225平方米。穴间隔板厚2毫米,每盘128穴。装好基质的穴盘重叠摆放,由上至下稍压实,压出深度1~1.5厘米的穴窝,待播种用。另外在棚内挖一个3立方米左右的深水池,便于以后配制营养液和

浇水用。

2.播种

番茄采用霜后露地定植,定植时间在4月15日~5月10日。根据番茄苗龄为40~45天,可推算出播期一般在2月底到3月初。每穴播1粒种子,播深1~1.5厘米,播后用不拌肥的基质覆盖,覆盖厚度0.5~1厘米。播好种的穴盘用洒壶浇透,浇后将苗盘错位摆放在铺了地膜的地上,摆放高度为18~20个苗盘高度。苗盘中间要留走道,将苗盘的四周及上部用地膜盖严。

3.播种方法

将混合均匀的营养基质装入盘中,刮平,打孔,孔深为1.5厘米左右。每穴点种1~2粒,采用人工点种或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点播,然后用营养基质覆盖抹平,并将盘边缘抹干净。

四、播种后至出苗前的管理

播种时外界温度较低,因此在棚内用塑料膜隔离出一个空间,将穴盘集中在一起,播种结束当天晚上就要点炉子升温。白天苗床的温度保持在28~30℃,夜晚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2℃,经过3~4天,及时检查种子幼芽是否顶土,并要及时将地膜揭开,降低温度,并将顶土出苗的苗盘摆开。此期温度过高易引起种子下胚轴细长而徒长成为高脚苗。催芽时期,大棚的草帘要覆盖好,白天也不能揭草帘,保持棚内的温度。未出苗的苗盘继续错位摆放好,用地膜闷严实,升温催芽。基质表层干燥时,要及时补水。

五、幼苗期的管理

番茄属喜温蔬菜,对地温要求较高,通常为20~35℃。若温度低,则出苗慢且不整齐。若这个时期棚内温度达不到发芽的要求,可采用集中加温发芽,方法如下:集中在一个大棚或将大棚隔段加温,将点种覆土后的钵盘喷水,一次喷透,然后将盘每5~20盘摞起来,要注意错开摆放,不要压住种子,用塑料膜整个盖在上面,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如钵盘内出苗率达到60%~70%,可移出催芽棚,由中间向两边摆放到苗床上,摆盘时压缝要整齐。

1.控制温度

顶土出苗的苗盘以4~6盘的宽度为一组,摆放在铺地膜的地面,各组间留30厘米宽走道,便于管理。幼苗刚出土6天,降低苗盘温度。白天20~25℃,夜间10~12℃,后半夜8~10℃,最低为8℃,有利于根系的生长。6~7天后,一片真叶展开,将气温提高到25~28℃,夜间15~18℃。此期白天的温度逐渐上升,达到25℃时及时通风,尽量通上风口,避免冷风直吹幼苗。如果温度超过35℃,应采取上下通风,下通风口要用塑料薄膜遮挡,避免下部前沿的冷风直吹幼苗。当棚内低于25℃以下,不再升温时,立即关闭通风口,使棚内长时间达到18~25℃的适温,夜间上半夜12~15℃,后半夜8~10℃。

2.保持湿度

苗盘基质以不干不湿为准。发现基质表面干燥时应及时补水2次以上,使基质充分吸水。浇水过多,基质过湿,在幼苗期容易烂根,出现病害。浇水的头一天,要将水抽到水池里预热。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严禁中午高温浇水。棚内的湿度控制在60%~70%范围内,防止苗床底部积水。由于基质保水性特别差,需每天浇水。在育苗后期,气温升高时,每天浇2次水。

3.改善光照

幼苗生长后期,要给予充分的光照条件,保证光合作用顺利进行。要做好覆盖草帘的工作,在保证适温的条件下,尽可能早揭帘、晚盖帘。幼苗在适温遮荫的条件下,易发生徒长。

4.营养管理

当幼苗2片真叶展开后,就可对幼苗进行冲施营养液补充养分。营养液的配制: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或美国二铵0.1%,或以0.1%尿素+0.5%二铵浇水方法冲施营养液后,用清水喷施叶面,防止肥料浓度过高造成烧苗。第一次冲施营养液,浓度控制在0.1%左右。随着幼苗的生长,营养液浓度可适当提高,但一次性喷施浓度应控制在0.2%以下。冲施营养液时,棚温保持在25~30℃。温度过高易造成缺素症状和高温障碍。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来冲施营养液,每天或隔天1次。冲施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营养液的酸碱度控制在pH值为6.5~7.5范围内。

5.调整酸碱度

幼苗在偏酸和偏碱的环境中生长都会受到影响。由于基质pH值在8左右,所以应对苗床进行调酸,调酸用芬兰产长之道肥凯王复合肥(氮∶磷∶钾=15∶30∶10),浓度0.1%左右,每隔3天对幼苗进行冲施,经过2~3次调酸,pH值调到6.5~6.8范围内即可。

6.病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病。除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外,还可通过放风、减少浇水次数和创造适宜的苗床温度等措施,防止病害的发生。发现个别病株应立即拔除。病害的防治以防为主,在幼苗出齐后用50%多菌灵4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独杀1000~15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农药最好交替使用。

7.补苗、移栽、定苗

苗盘有未出的空穴时,要将空穴的苗补齐。补苗可以将苗盘的双株取单株补到空穴内,也可提前将苗床上育好的苗补栽到穴盘中,做到苗盘每个穴都有苗。补栽后的苗要随补栽随浇水。光照过强时,用草帘间隔遮荫。补栽和移栽苗的同时,也进行定苗工作,每穴留单株,此项工作在幼苗2叶1心期进行。

8.分大小苗

幼苗在3叶重心期时,应将苗盘内的大小苗分开。大苗控制其生长量,降低温度,小苗促

进其生长,保持适宜温度,大苗先炼苗出棚。

9.炼苗

番茄幼苗在4叶期、初现花蕾时,定植前,低温炼苗7~10天。炼苗方法:降低苗床温度,使之与田间相近,白天15~25℃,夜间最低5~10℃。炼苗过程要逐步进行。首先不盖草帘,然后将上下通风口在夜间逐渐打开至全部打开,最后将大棚覆盖膜全部揭掉,使幼苗生长在与大田一致的温度条件下。炼苗期少浇水,保持植株不萎蔫即可。局部植株萎蔫时要及时补水。这一时期,幼苗每天株高增长0.3~0.7厘米,应少施氮肥,对于生长过旺的幼苗,可喷洒50%矮壮素原液,每毫升加水1~2千克,可促使幼苗叶色由淡绿转浓绿,节间由细长转短粗。育成壮苗标准:植株茎秆粗壮,节间短,节间长度均匀,紫红色,地表茎粗5~6毫米,叶色肥厚,深绿带紫色,有6片真叶,含苞待放无花,苗高15厘米左右,根系紧紧盘绕在基质中。经过7~10天炼苗,即定植到大田。

对于有徒长现象的幼苗,可以采用叶面喷肥来改善幼苗的营养状况,一般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和尿素。要注意炼苗不可过度,以防止“僵化”老苗或形成“花打顶”的畸形苗。

日光温室:主要用于冬季喜温作物的生长

大棚:只用于早春,温度较高时。

按结构:温室和大棚都是竹木或是钢架两种结构,主要区别在于温室有草帘做不透明覆盖,用于保温,即使在冬季零下30°,温室内仍然保持在零上5-15°,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而大棚这不然,只能在零下3°以上,否则就会产生冻害

温室多以东西走向,跨度在7米左右,也有10米的,但照价相当高。温室用卷帘机卷放草帘,其抗风性和保温性相当好。大棚则没有卷帘机,跨度一般在10米,南北走向,抗风性也较差

温室有后墙,而且相当厚,墙顶大约在80-100厘米,而大棚则没有

温室因为是南北走向,所以光照均匀,作物生长比较一致,大棚则不一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