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稿

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汇报提纲

xx市位于 省 处,现辖 县 市 区和 , 全市有 个建制镇、 个乡、 个街道办事处、 个行政村、 个自然村,总面积 平方公里,总人口 。近年来,xx市积极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以“明理诚信、善做善成”为城市精神,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全面开展城镇化进程三年大提速行动,统筹推进产业、人口和功能集聚,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xx年底,全市城镇建成区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 。其中,中心城区建成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万人。

一、主要做法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始终立足xx实际,结合本地特色,不断完善新型城镇体系,着力促进人口转移,增创新型城镇化优势,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打造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科学规划,构建独具特色的城镇框架。坚持顶层设计,紧紧结合豫西地貌特点,通过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初步确定 1

了“两大三小”带状组团式城镇格局。在中心城区,形成以污水城区、开发区、商务中心区为“一大”和以八水县城、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为“一大”的“两大组团”;在各县城区,形成“以一二城区、二水市区和四水县城为主体的“三小组团”。 污水区全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总人口 万人,是目前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市以西,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已建成 平方公里,总人口 万人,是xx高新技术产业化先行区。xx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已经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这是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也是未来中心城区主体。xx中心商务区位于五原路以南、郑西高铁以北,约 平方公里,以“打造高端服务平台、服务清河金三角”为目标,主要建设和发展国内一流的商务办公、金融会展、商贸流通、高端商住、文化休闲区,是连接污水城区、开发区、八水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枢纽,是xx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八水城区框架拉开到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 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 %。通过以商务中心区为过度带连接中心城区两大组团,预计到20xx年将形成总人口超过 万,建成区总面积超过 平方公里的中等现代化城市。东部一二城区组团,包含一水市和三水县城两部分。20xx年,我们就提出了“一二对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壮 2

大能源、煤化工等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并编制了一二城区对接规划,城区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对接已基本完成。西部二水城区组团,着力实施旧城改造和涧河亲水性绿化长廊,完善城市北区,发展城市东区,推进旧城改造,优化人居环境,使城市人口的聚集、产业的配套、设施的完善、功能的提升相互匹配、同步推进,建成区面积达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 %。南部四水城区组团,按照“一体两翼六组团”的空间发展布局和旅游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生态宜居特色旅游新山城”。通过“两大三小”组团发展,力争20xx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 万人、城镇化率 %,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达到 万人、建成区 平方公里。

(二)注重内涵,提升城市整体建设品位。按照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集约高效、功能完善、个性鲜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一是突出商务中心区建设。商务中心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设计、空间发展研究规划编制已完成,发展规划在全省首批获得批复,控制性规划、市政专项规划基本完成。“ 路”(城市主干道)、“ 供”(供水、供电、供气、供暖)、“ 移”(高压电网迁移、燃气管线迁移、坟地迁移)、“ 点”(苍龙涧河治理、明珠广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推进,累计完成投资近 亿元。入区落地项目 个、签约投资 亿元。目前,商务中心 3

区现代化城区框架已基本形成,正成为市区城市发展、产业聚集、农村人口转移示范区。二是突出特色商业区建设。污水、八水、三水、四水、一水、二水特色商业区共7家“两区”发展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污水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约2.45平方公里,以和平路为核心发展轴,建设南部城市休闲区、西部新型商业区和东部大众生活街区,规范提升清河路精品服饰街、和平路名品名店街、公园路休闲娱乐一条街、金渠路风情步行街、文明路特色商品街等特色街区,形成“一轴三区六街”的布局结构。八水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以打造集温泉度假、温泉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清河“金三角”温泉特色文化商业中心。二水市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 平方公里,建设以现代主题商城(黄金、果品)和零售商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商业区。三是突出城市生态区建设。在城区西南部,规划建设了仙鹤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面积 亩,其中陆地 亩,水面、滩涂 亩,核心景区包括双龙湖白仙鹤观赏区、陕州古城和沿黄生态林带三部分,是一处融生态、文化和人文地理于一体的自然山水景区。每年 月至次年 月,园区吸引数万只白仙鹤来这里栖息越冬,xx市因此被誉为“ 之城”。在城区北部,规划了清河公园,总面积 亩,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城市生态区。另外,在市区南部还规划建设有 亩的涧河公园 4

和以庙底沟文化遗址保护开发为主题的文化公园。xx人均有林地面积、清河湿地面积等八项重要指标均列江南省第一,被授予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四是突出“大商贸”建设。市区商业圈渐成规模,丹尼斯盛大开业,清河金三角建材物流港、义乌小商品城等相继入驻;以办好清河旅游节和中国特博会为龙头,大力发展会展经济,xx正在成为豫晋陕清河金三角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沃土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三)民生至上,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紧紧围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这一核心问题,在中心城市周边,通过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吸引人口转移集聚,在城市中间,通过旧城区改造实现城中村居民就地转化,在产业集聚地,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在重点镇和景区附近,通过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村人口城镇化。一是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促进人口集中集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宜业宜居拉动,大力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各类人才、具备条件的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向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加大限价房、公租房建设力度,中心城区每年供应 套限价房、 套公租房,各县(市)每年建设 套限价房、 套公租房,优先向进城人员销售(出租)。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去年开工建设 5

万套、竣工 套,今年计划再开工 套。二是突出旧城区改造,解决城中村城市化问题。把加快旧城(城中村)改造,作为完善中心城市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围绕“两轴线一中心”(“和平路轴线”、“建设路轴线”、“百货大楼商业中心”),加快刘半沟渠(重庆慧泉?公园玖号)、田半沟渠(宏江中央广场)、和平路一期及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等老城(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步伐。三年来,污水区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共实施重点项目 个,总投资 亿元,共拆迁面积 万平方米,计划新建面积 万平方米,其中涉及行政村 个,村民 户、 人。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后,将把原有行政村全面转化为居民社区,非农业人口全部转变为城镇人口。三是依托产业集聚区载体,推动产城互动发展。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加快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创造就业岗位,同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集聚区延伸,以产兴城、依城促产。20xx年,全市 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 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 %;税收收入占全市的比例达 %。在此基础上,计划用 年时间打造黄金及有色金属、铝工业、煤化工、丙尔金和铜箔等新材料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五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做大做强xx城镇化大发展的产 6

业支撑。在产业集聚区内,优先保证集聚区所在地群众就地就业,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20xx年各产业集聚区新安排属地农民就业人员超过200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 万人,较20xx年末新增 万人,对全市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 %。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截至20xx年末,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建成道路 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 公里,排水管道 公里,燃气管道 公里,铺设热力管道 公里;建成职工宿舍 万平方米,新建 座污水处理厂,启动村庄搬迁工程 个,在建安置小区面积达 万平方米,已有公交线路 条,金融网点 个,物流网点 个,初步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格局。四是强化旅游带动,促进人口就地城镇化。在中小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与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相结合,以景区景点的开发带动周边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在二水二沟渠镇,通过景区升级和古镇开发预计可带动二水市北郊 万农业人口实现城镇化。在四水双龙湾镇,以景区综合开发为抓手,拉动周边村庄 多农民通过发展旅游服务实现就业。

(四)统筹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重点围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等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让农民住居相对集中,让农民融入城市。一是突出地域特色,布局建设小城镇带。结合豫西自然资源特色,围绕 和 国道沿 7

线 个小城镇,积极培育资源型、农副产品加工型、旅游型、市场型四大特色小城镇。横向上,在 国道沿线已形成 等特色城镇;纵向上,在 国道沿线,阳店、杜关、五里川等小城镇建设正有序推进。同时,还通过统筹建设沿线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指导、扶持沿线乡镇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兴建各类小城镇市场和商业街。二是突出因地制宜,构建新农村社区。根据xx地形和区划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做到因地制宜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0xx年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新开工建设住宅 万套以上,启动了 个地方特色型社区建设。一水市围绕“集中居住、设施延伸、产业带动、民生保障和体制创新”五大工程,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个涉农社区有 开工建设了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已入住涉农居民 户。预计到20xx年全市集中居住区建设可全部完工,20xx年将实现所有涉农居民集中入住。四水县立足偏远山区实际,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通过财政扶贫搬迁、以工代赈异地搬迁等独特模式,来促进山区农村人口的集中居住,为山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突出包容有序,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重点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转移,城市各项保障向农村覆盖,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建成了高铁南站、国际文博城、仙鹤湖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市在“长高”,家园在“变靓”,相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8

“中国大仙鹤之乡”等称号。农家书屋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预计分别达到 ,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实现免费开放,虢国博物馆二期、抢救性文物保护等文化项目稳步推进。县医院倍增计划和全市 个行政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一水市近年来大力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为 个涉农社区统一编制了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并出台了“一全免两补贴”优惠政策,全部免除31项基础设施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将气、暖、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全部建设到小区,整建制实现了农民的市民化。 (五)创新机制,提高要素保障能力。针对新型城镇化中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在政策法规、土地、资金、人才、就业培训、环境容量等方面探索突破,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市在认真贯彻落实“四规合一”要求的基础上,还在促进人口转移进行了一些探索,相继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崤函创业扶持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文件,这些政策为促进农民创业和转移就业提供了强大动力。二是盘活土地资源。20xx年,我市累计投入资金 亿元用于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复垦,每年补充耕地均在 公顷,扣除当年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 9

地,每年净增耕地均在 公顷以上。另外,对长期低效利用的工业场区和工厂,通过关停并转,腾出大量土地。经过规划部门重新规划,通过出让、租赁等手段进行处置,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比如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量煤厂用地,由政府收回后改作住宅和其他用地;将原十一工程局等国有企业的低效利用土地依法收储,进行盘活。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大力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等农村低效利用土地面积 公顷,新增耕地达 公顷。同时,利用整治后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了三水县黄花社区、一水市付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等 个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项目用地 公顷,并节约了建设用地 公顷。三是破解资金瓶颈。组建了市投资集团,分两次已成功发行城市债券,总计 亿元。在集聚区共组建 个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 亿元。开展了“崤函创业扶持行动”,为进城落户的农民,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创业时优先提供 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去年,全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亿元,其中 亿元发放给 多户进城农民。xx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推出的“崤函微贷”和“扫街”营销模式,去年发放贷款 亿元,覆盖 多户,对有创业愿望的进城农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另外,鼓励民营企业在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中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投资审批、土地、财税扶 10

持方面的待遇公平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四是解决人才制约。坚持 “有无相生”、借力发展,强化产学研合作优势,培养集聚城镇化建设人才。实施“崤函人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万名以上人才,其中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名、专业技术关键人才 名、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名。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研究中心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个,数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个,引进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万人。五是开展就业培训。2010至20xx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人,创业培训 人,带动就业 人。20xx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 万人(辖区内转移就业 万人),省外转移就业 万人,境外转移就业 人。六是突破环境容量。科学调配使用环境容量,建设美丽xx。20xx年主要围绕省政府下达的 个减排项目、 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和 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建成运行全市 个污水处理厂,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 吨、氨氮减排 吨、二氧化硫减排 吨、氮氧化物减排 吨。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一)对新型城镇化的准确内涵把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目前推进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对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准确内涵理解不深,把握还不到位,仍存在有重城镇外延扩张、轻城镇内涵提高,重土地城镇化、轻人口城镇化的现象,甚至片面把新一轮的城镇化理解为投资拉动。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门槛,也不符合扩内需、促转型的科学发展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应切实做到医疗、教育、社保等城市公共服务的全覆盖,特别要加大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遏制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真正使农村转移人口能够在城市落脚,逐步融入城市生活。

(二)城市发展空间小,区域竞争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xx地处豫西山区,肩负着省委“打开西大门、建好西大门”和增强中原经济区辐射带动周边作用的重任。在区域经济竞争中,中心城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xx属全省四个“一市一区”、“县包围市”的行政区划格局的省辖市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因此,恳请省政府支持xx根据城镇化发展需要,逐步解决市县、区县同城问题,逐步将单一城区的省辖市市区近郊的县(市)纳入城市行政区范围,实施撤县(市)为区,扩展城市发展空间。同时,借助国家批复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一方面,帮助协调,争取让xx享受中原经济区、 12

西部大开发和山西省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多重优惠发展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对我市城市基础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体制障碍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影响依然存在。新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我市新区涉及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八水、二水等,市产业集聚区涉及八水、二水市,商务中心区涉及八水、污水区,其在建设推进中,按照条块管理,土地、环保等业务均要与不同县、市交涉,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工作效率。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对新区机构予以批复,使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尽快发挥;对新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所涉及的范围,省政府统一进行行政套合,由省民政厅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以便于理顺管理体系,加快发展进程。另外,应简化土地证办理程序,缩短#b@2时间,由集聚区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按照相关要求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办理;或者省政府对各商业银行明确指导意见函,凡进入土地证办理程序的项目单位,凭单位的交款手续和土地部门意见,可用正在办理手续的土地进行质押。

(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户籍制度亟待突破。应借鉴重庆、成都、天津等先行地区的好经验,在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 13

分配权。对于农村土地确定为非公共利益建设用地,可以允许在土地集体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让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交易,土地增值收益绝大部分应返还原土地所有者,从而使农村转移人口带着资产进城。同时,积极探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逐步放开中小城市户籍管理限制,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各项政策,让进城农民能够自由落户,公平享受城市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五)独立工矿区的发展需予以重点支持和关注。我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辖区内支撑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独立工矿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全部矿区企业职工家属 万人,占全市人口的 。经过多年开发,矿区的资源已逐步枯竭,人员就业面临很大压力。近期,国家将对独立工矿区出台支持政策,建议省政府在独立工矿区政策支持上向xx予以倾斜。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但要正确处理好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同时也要注重当前与长远平衡发展,特别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城镇化。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将把“人”的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意愿。一是加快产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 14

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就业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加快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为进城农民提供就业条件。二是完善基础支撑。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等设施,让广大进城群众真正能够享受到城镇公共服务资源。三是强化社会保障。逐步探索加强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接续,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保随人走,待遇提升。

(二)把握发展规律,追求质量效益。认真吸取近几年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盲目扩张、农村凋敝、“城市病”等教训,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努力实现城镇的统筹与均衡发展。按照“两大三小”组团式发展布局,依托区位、交通、环境、市场等要素,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实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注重四化同步,提供动力支持。坚持四化同步,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注重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同步。继续强化新型工业化的支撑地位,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千亿元产业集群和百亿元产业集聚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注重城镇化与大商贸、大旅游发展同步。按照“四大一高”战略部署,加快发展大商贸、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繁荣市场,凝聚人气,提升形象,刺激消费,带动就业。三是注 15

重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效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加强转移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加非农就业者迁移城市的就业能力。四是注重城镇化与信息化同步。积极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信息化技术在城镇化建设的应用,让信息化为城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四)体现生态宜居,实现绿色城镇化。始终把绿色发展放在城镇化推进的重要位置,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一方面,突出产业绿色。进一步鼓励发展节能性环保产业,继续探索循环经济模式,以更少资源实现更多经济价值生态。特别是要求所有工业企业必须入区、入园,促进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突出环境绿色。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城镇为目标,完善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城镇环境保护设施,加大生态乡镇等生态建设力度,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进城镇化。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