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案设计初探

初中历史学案设计初探

河口镇中心校 李纪霞

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我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其中,学案导学是我校大力提倡的教学模式之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在学案的设计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何设计一份高效操作性强的学案呢。本人对此作了一点反思。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历史学案 遇到的问题 学案环节 注意事项

一、学案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脱节。

①传统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考试的重点放在知识的重现和简单运用。而随着课程改革层层推进,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成为核心和重点,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变成了最低要求。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当然这不是说不重视基础知识,而是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一是传统教学中基础知识学习部分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真正提升学生能力的后两个部分只能靠期末复习来突击。这导致的严重后果是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脱节,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学生学起来容易考试难。二是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提升遵循的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学生要通过短短的期末复习强化来跨过这个门槛相对艰难。三是教师包办得太多,学生的自学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死。

针对基础知识与能力提升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做的是把基础知识学习、巩固提升、应试准备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怎样结合?让每一节课都使这三个环节得到体现和训练,而这就是导学案设计的初衷

2.时间难题:

①从课时量和排课习惯而言,语数外等所谓大主科周课时量多,课时多为早上,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他们可以利用一周六至七节课的时间完成新课预习及预习任务检查,新课学习,课后巩固复习,单元小检测这四大教学基本环节,所以他们都习惯以把早上的课拿来学习新课,下午的课拿来作为练习课。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基本上每一节课都要完成一节新课的学习任务,单元检测还无法正常进行,课时多数还是下午的,学习效果受到很大影响。

②从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来看,他们永远不可能像重视语数外一样重视历史学科,因此也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语数外一样安排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和语数外抢时间是不现实也是不理智的。

总结上面两个方面的情况我们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我们天时地利都不占,我们只有求人和。怎么做到人和呢?两条,一是提高历史课堂的吸引力,使师生关系高度融洽,通过三大法宝化解“知识的毒”,即用思想点燃学生的激情,用学习方法削平知识的高山,用趣味来化解学习的苦闷。我们的追求是学生成为教师的追随者和崇拜者,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和人生导师。二是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单位时间获得的学习成果大幅提高,使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大幅提高,使学生花在应试的时间大幅减少,留出更多一些的时间来感受历史的人文精神和发掘自己的无限潜能。我们的追求是在应试和素质之间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都负责。

3、问题设计偏多,偏难。

历史学科有它独特的特点,对于一个历史时间或现象要从它发生的历史背景、发生,经过,结果到历史影响,一一进行梳理,知识点多而杂,这些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去进行整理,研究。很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在

设计学案时。问题就比较多,没有十几个问题,对这一课就没有做到全面的掌握。于是就造成了课堂时间不够用,本来预计一课时的要用两课时。有时为了不超课时,很多问题就匆匆而过没有达到探究升华的目的,生成性的问题很少,缺少智慧型的课堂。

4、问题设计缺少层次化,梯度化,随意性比较强。

学生对一个问题的人死思考首先是从感性再上升到理性的。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当是由简到难,由点到面,层层深入,各个击破。但是在我们的学案中老师设计的问题很突兀,缺少递进性,致使学生回答不了。

5、问题探究肤浅,缺少智慧。

我们农村学生的知识储备很少,见识也不多,在一个就是个人学科辅导资料很少,甚至一本都没有。这就造成问题探究的肤浅化,课堂的有效生成受到很大的限制。

怎样借助学案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避免学生华而不实的议论、方向模糊的探究、效能低下的检测。历史资料的匮乏令不少学生在学习中疑窦丛生、纠结不已,基础与提升不匹配的情况日趋严重。历史学科究竟如何构建富有自己特色的导学案体系颇费思量,关键是要引导广大教师走出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二、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及具体要求

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预习检测、学习小结、板书设计。当堂检测、共设置7个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 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

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这一部分在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知识中的盲点但与本课有着很大练习的问题进行补偿,以此来弥补学生知识储备上的不足。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预习检测 预习检为了能使教学更有效,预习这一环节必须得到加强,只有预习更有效,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必须也参与到预习活动中去,而“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就能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而这种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的,“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其编写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其“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恰恰能够满足教师在预习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需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该环节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从宏观上看,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某一节课的主题展开,所有问题不能千篇一律地以提问方式呈现,有些要根据情况提供相关材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

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预习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四)合作探究+展示 历史知识点繁杂,如果单靠阅读教材,不但费时,而且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进行提炼记忆。没有识记基础的思维,就象空中楼阁。 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就是说,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那就是学生们的小组展示。合作探究中把知识转换成问题,有小组所有成员来共同完成,这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有些问题需要老师帮助解决。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合时、合适,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应放低起点,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基础-----这一教学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合作探究包括两个部分:更正、讨论。主要指学生自学后“兵教兵”,通过更正、讨论,各抒己见,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帮助后进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尖子生通过帮助后进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五)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导学案上最后一个问题一定设计为本节知识的体系建构。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六)板书设计1、板书要有概括性。指教师要把教材的精华集中概括在板书之中,使学生看明白,记得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始终支持着新课的顺利进行。目的是增强和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和依据能力,加强学生对重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2、板书要有线索。指教师把所讲授的内容用一条清晰的线索以板书显示给学生,使历史事件融于线索之中。例如在总复习时以政治线、军事线、经济线、法律线、民族关系线、文化线等,使学生记忆历史达到系统、联系、比较全面掌握的目的。

3、板书要有启发性。即板书要能引人沉思,活跃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状态。要使板书富有启发性。

4、板书要有美感性。美感指字体规范和布局的合理。字体规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板书要布局合理,要简明,起引领的作用。整个板书,让学生看后,知道这节课的内容体系、内在逻辑结构以及教学过程, 使人一目了然。

(七)达标检测 当堂检测、查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 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精选习题,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试题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原则三: 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原则四: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原则五: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对教师来说,教学板书设计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板书能够把复杂、抽象、潜隐的问题条理化、直观化和清晰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重点与关键。因此,历史课中好的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是一项重要内容。 三、使用学案中老师应该注意的事项: 课内导学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有完成的内容。可以采用提问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学生还可以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这样,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外,还可以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课内导学时,精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 ;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 ;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 。 “三不讲”:过易问题不讲;过偏问题不讲;过难问题不讲。 达标检测时,具体落到实处,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指正。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最后,一定给学生点质疑时间,给学生几分钟提出自己对本课的疑问,当堂互相交流,不能解决的请教老师。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学会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努力“放手” ,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学生要用历史的语言诠释历史,让学生养成用历史语言回答问题的习惯。

曾经有学者指出世上只有道路没有模式,因而坚决反对教学规定在某些模式的框架内,但我认为模式应该成为规范的道路,只要努力,沿着这条道路我们可以观赏到教学改革无限的风光。总之,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导—学—测”教学模式体系刚刚起步,问题不少,前景光明,我们需要立足校情,认真构建富有本学科特色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今后,在导学案的使用上除了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外,还需要正本清源,将传统教学与新教学模式紧密衔接,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规避各自的缺失,好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接点上寻求新的突破。

 

第二篇:大楼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设计6

大楼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设计(序号:二(6))

大楼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设计6

大楼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设计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