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篇一】

在新的学年里,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认识上的诸多误区,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一、课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 “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二、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三、课堂教学建议

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 ,“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实践,不断地反思、更新、突破,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篇二】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实验给我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一路走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第二篇:语文课改心得体会2

让梦想在课堂绽放美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议感想

在追梦的季节里,我们来到了鸢都;在柳青的日子里,我们走近了名师;在启迪的气息里,我们震撼了心灵;人人操灵山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花儿遇到了春天,真好, 我也愿做一株幸福的花儿?? 教学十几年了,但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教学了。读课标,看教参,是我们上课的所有依据,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总是一板一眼,中规中矩的,虽有教有学,有问有答,却总如一潭死水,涟漪不泛,像一株铁树,默默地绿着,只叶不花??

3月27日,在杨秀梅主任的带领下,我参加了潍坊市小学语文10年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议,观摩了10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了三位专家的报告、高端论坛,如菩提灌顶一般,我才恍然发现:原来语文是可以这么教的,原来课堂是这么美的!

李虹霞老师的“统合教学法”、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赵晓蕾老师的“自主对话教学法”、耿艳丽老师的“圆润语文教学”、房雪冰老师的“对话语文”、代吉娥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纪晓菲老师的“口语交际教学”、王欣香老师的“古诗整合教学”??这10位老师的课堂如繁花锦簇的花团,姹紫嫣红了这个春天。

总结名师的课堂,我发现:10位老师的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语言精美凝练,课堂设计诗意而深刻,听来余音缭绕,是一种悠长享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这与她们平时对课程的钻研、读书学习和扎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一、教学方法别出心裁,独具风格美

从名师的教学,我们总是能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语文课堂的精彩。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我认为是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语文教学的方法一直是花样百出。精彩很多,但肯定是属于他们个人的精彩。

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李虹霞老师运用“统合法”执教的《中国的月亮》,从听歌曲、看歌词入手,营造氛围,导入到对月亮的欣赏和联想中;然后在语言文字中品读月亮,从字里行间中去欣赏感受语言之美。在读得出的同时,又能唱得出,吹的出。引导学生从“物象的月亮”走进“意象的月亮”,从而体会中华民族赋予月亮的情感,探究月亮的内涵,读出自己眼中的月亮。最后通过朗诵诗歌《中国的月亮》升华主题。

二、读中悟情,彰显诵读美

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赵晓蕾老师的《月光启蒙》,以诵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品味韵语言的韵味,在诵读中理解课文大意,在诵读中感悟课文的意境,在诵读中升华主题,教师引导的美轮美奂,学生诵读的至情至深,真如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只有朗读才能走进课文的深处”。

三、水到渠成,引领创作美

课堂上最精彩的一幕莫过于潍坊市实验小学耿艳丽老师所讲的《古诗两首》,于耿老师引领的水到渠成,最后让永正老师出题:风筝,学生当堂作诗。片刻之后,以风筝为题的绝句、律诗、菩萨蛮??纷呈在大家眼前,如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置信。学生能够进行多种题材诗词的创作,即兴作诗,我仿佛看到了耿老师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在课程的天地里与学生们自由地欢笑、动情地流泪,真实地表达,带领学生穿越诗词之旅,领

悟诗词之魅,体会诗词创作之美??

四、整体感知,塑造学生整合美

坊子区实验学校代吉娥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让我耳目一新,原来语文教学可以整个单元一块教,在惊叹代老师教学方法新颖、高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整合美。

五、教学题材形式多样美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原来语文教学不光局限在课本的知识上,时时处处是语文,角角落落是语文。语文教育无处不在,要敢于和善于打破常规。一个新闻,一份报纸,一本书,甚至一幅画都可能给予孩子心灵的洗涤。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纪晓菲老师的《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从不同的方面引导了学生,让老师们对语文有了重新的定义。

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这些老师的课堂魅力无穷,在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多的是叹服。叹服之余,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我们语文老师该留给学生什么?教什么?

短暂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无尽的收获回来了,但是我却在语文课堂里看到了语文的美丽和魅力。希望有一天,我的语文课堂也能有叶有花,诗意悠长。让自己的梦教学想也能在课堂里吐露出最美的芬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