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污染和                      保护的调查报告

姓名:李华斌

班级:人文学院20##级历史1班

学号:201112011111

指导老师:马宁

时间:20##年10月

目录

一.滇池介绍

二.滇池受污染的情况

三.调查的内容、目的、方式

四.调查结果

五.结果分析

六.解决方法

七.展望

.滇池介绍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又有“高原明珠”之称。在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亘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特别是在绿波荡漾的彼岸,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丽,亦有大海的气魄,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1988年,滇池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同时滇池又是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泊,地处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而流之,源近流短,无大江大河水注入滇池。滇池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是昆明人口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分布有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晋宁、篙明7个县区的40个乡(镇),20##年流域总人口332万人。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云南省的四分之一,占全市的83%。流域内主要有二十九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滇池,包括盘龙江、大观河、东大河、船房河、乌龙河等。

二.滇池受污染的情况

蓝藻肆虐的湖面

   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近年来,滇池变成富营养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蓝藻、青苔、浮萍、水葫芦……这些常见的着生藻类和浮叶植物开始交替蹂躏着滇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人口不断增加,污染物产生量增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三百多万人居住在滇池流域,每天用水量80万吨以上,一年有毒有害的工业污水,2亿立方的生活污水注入滇池,万顷农田施用的农药残留从广泛的面源最终汇入滇池,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v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      

 滇池是云南第一大湖泊,也是昆明的“母亲湖”。滇池具有工、农业生产用水、调蓄、防洪、旅游、航运、水产养殖、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云南省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滇池治理是事关现代新昆明建设、云南对外开放形象、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的一项重大工作,因此,加强对滇池环境的保护,对云南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说滇池污染是昆明近几十年发展中的最大损失,滇池污染损害了昆明的人居环境,破坏了春城的美好形象,降低了昆明的城市竞争力。治理好滇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调查的内容、目的、方式

(1)调查内容 调查滇池附近居民环境意识,滇池面源污染的状况。

(2)目的 使我们更加直接、全面的了解滇池污染现状以及周边居民环意识,为进一步开展滇池保护的宣传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调查方式 当地居民是与滇池最为接近的人群,也是影响滇池面源污染程度的重要人群。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实地考察以及面对面访问当地居民的方式。并做好记录。

.调查结果

  (1) 据调查显示。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具体表现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

(2)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宣传,滇池流域农村居民已经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并且对滇池治理工作表示支持,有较强的参与热情。

.结果分析

  造成滇池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 (1) 自然因素   ① 滇池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已进入衰老期,湖盆缩小、变浅,湖泊的自净能力较低。滇池周边没有大江大河注入,属于半封闭性湖泊,加之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理想状况下,滇池水平均每四年才能置换一次。   ② 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2) 人为因素 ① 每个市民不但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滇池污染的责任者。现在我市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污水约150-200升,产生垃圾约1-2公斤,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物。生活污水中包含有粪便污水、洗涤污水和废弃食物,这些生活污水包括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含量,并经过入湖河道流入滇池。据统计仅以粪便计算,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中含氮18.6克、磷1.74克,可以污染10吨水体。 ② 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③ 去年, 昆明污水产生量为74.7 万立方/ 日,现有的8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48.3 万立方, 还有近1/3 的污水得不到处理直接     排入了滇池; 污水处理厂不足, 以及现有污水处理厂出力不够, 加之城镇下水管道建设陈旧落后,雨水和污水不能实现分流,使未经净化的污水排入了滇池, 加剧了滇池的污染。

.滇池现状

为了对滇池环境的保护,云南省政府、昆明市政府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了整治,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在滇池的环境保护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1、点源污染治理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对沿湖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进行持续不断的治理,有效控制了局部区域点源对滇池的污染。

2、组织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成了几座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能力大大提升。

3、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滇池流域内全面实施了工程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使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得到提升。

4、内源污染治理稳步推进,有效清除了多种污染物质。

5、工程治理成效明显。实现外海和草海水体分隔,减轻了外海污染负荷。完成滇池北岸局部截污和盘龙江中段截污工程,进一步减少了进入滇池的污染物总量。完成了大观河、盘龙江整治,收到了一定效果。

6、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省政府、科技部联合与清华大学、中科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合作,实施滇池水污染治理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对面源污染控制及滇池蓝藻控制等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在村镇固体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占地水土流失与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进行生化药剂除藻试验和生物除藻试验,探索了一定的经验。

总体上,滇池污染治理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滇池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铺满水葫芦的河道

.解决方法

(1)控制城市规模。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 控制污染源。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要对污染滇池的行为加强监督,宣传要实事求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注意舆论导向,鼓舞人民群众对治理、保护滇池的信心。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行动。

.展望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都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滇池污染问题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全社会应该动员起来携手保护我们的母亲湖。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经过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滇池的明天是美好的!

愿滇池明天更美好

                                                                                                                                      

 

第二篇: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10级会计2班制作组:

组长:黎雪飞(135xxxxxxxx) 总监制:杨建强

制作:张建松

审核:毛琨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1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材料收集:李博威

目录:

一、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过去的滇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四、污染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五、滇池治理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六、保护滇池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 生活污水的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_____ 15

3. 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4. 把滇池流域森林公园打造成旅游的月亮工程 _______ 17

5. 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6. 滇池流域要引入绿色环保的高新产业 _____________ 18

7. 滇池要清淤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8. 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___ 20 2

七、报告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一、前言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xx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

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

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

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

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

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

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

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 3

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滇池水体的严重污染已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cc九五”和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滇池是“三河、三湖”国家重点治理流域之一;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市委、市政府也把滇池的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自“八五”计划以来,各级政府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分阶段、按规划开展滇池污染综合治理。随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工作的严格执行和工业环境管理的强化,滇池流域的工业污染源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排污量所占的比重已低于农业、生活排污量,并且还在逐年减少;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也将逐步降低,滇池水质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二、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

4

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

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

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

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

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

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

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5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xx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 6

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滇池水质出现好转苗头。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

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

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当水质呈现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时,须接受“减肥治疗”。翻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月报记录,很难看到滇池草海水质营养状况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的记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 7

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达劣五类。20xx年以来,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也只有三次同时显示为中度富营养(20xx年6月份没有记录查询),分别为去年10月份和今年4月份、9月份。今年滇池水质两次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除了受季节、监测等因素影响外,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20xx年以来,昆明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全力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昆明境内“四全”工程、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周围“四退三环一护”工程。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构建完善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

此外,昆明市委、市政府还要求滇池流域有关县区做好河道及支流沟渠清障、清淤,河道两岸拆临、拆违、拆迁等工作,加大河道沿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所有主次河道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在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广建水上森林、湿地森林,转化固化污染物的同时,把滇池湿地从草本湿地、植物湿地,转变为木本湿地、森林湿地。除积极开展水葫芦圈养种植和资源化利用,推动滇池污染治理由湖底清淤、底泥清淤向水体生物提取和底泥生物提取转变外,昆明市还不断加快构建滇池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滇池污染源工程整治、滇池 8

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修复、滇池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滇池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体系。

经过“十一五”努力,昆明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到110.5万立方米,处理标准达到了一级A标;铺设雨污主干管网251千米,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155千米,完成老城区1868家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28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日处理总规模达9.6万立方米。同时,昆明市还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千米范围内,退塘退田4.5万亩、退人2.4万人,将1.8万户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迁出滇池流域,疏浚水域面积422.80万平方米,疏挖底泥370万立方米,建成湖滨生态湿地

5.4万亩。这些工程都有力促进了滇池治理的步伐,有助于滇池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四、污染因素

《昆明日报》曾经对滇池污染做过报道,它对滇池水污染分析的原因有:

调研组首次摸清了入滇池主要水系有

l2个,主要入湖河流29条。据昆明市环

保部门监测数据:滇池水质19xx年以来基

本为5类、劣5类。现草海水质劣5类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

9

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5类,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与保护目标差距甚远。在已监测的新老运粮河、西坝河、船房河、篆塘河等19条入湖河流中,90%以上的河道水质均为劣5类,上游水质优于中下游.

调研表明:在入湖污染总量构成中,城市生活污染仍占主要地位,占入湖总量的52-74%。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源城市生活。随着昆明市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骤增长,由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滞后,不能彻底、有效收集污水,旱季仍有40%以上的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比,入湖主要污染负荷总量仍呈大幅上升趋势。

《海峡都市报》也对滇池进行了报道.云南省政府近日公布,10多年来各级部门共投入47.62亿元治理滇池,但水质未获根本好转。

专家认为,滇池水质仍未根本好转的主要原因是:流域环境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滇池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修复和重建难度大;缺乏稳定的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及有效的融资机制等。

上面也提到过资金的问题.只局限于政府或者某个单位单独了治理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滇池的问题不是一两年的问题而是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而且大家都知道污染比治理容易得多.治理滇池不仅要依靠云南政府,更要让广泛的昆明市民,甚至整个云南人意识到治理滇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大家在意识上和行动上来 10

支持滇池治理上来.而且也需要国家的帮助.

现在缺水问题在整个世界都是越来越严峻了.我们应该要善待我们的水资源,为自己也为后人做点什么.这就要实现不同代之间的公平,我们不能牺牲我们后代的资源来享受自己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不能再继续犯以前我们前辈的错误了.

当然我想现在的滇池水变绿有其现在的必然性.因为滇池水质已经是富营养化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的到来,昆明的温度也在上升这就使得微生物得以生存.而这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就使得滇池的水变绿了.

至于滇池的治理问题,我觉得我国应该关注污水处理技术.只有技术过硬才能有效地防止滇池水质慢慢变好.老百姓和各厂也要有社会关怀为滇池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xx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 11

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

源化利用 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

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

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 12

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因此从今年起,昆明计划在滇池污染较重的草海及外海北部湖湾区控制性圈养水葫芦10平方公里,并通过机械化采收、脱水,将水葫芦渣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实现水葫芦治污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采收水葫芦27万吨,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建设水藻分离资源化利用设备 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每年的夏秋季节,滇池蓝藻大量生长,形成水华,主要集中在滇池外海北岸,严重影响了滇池的水体景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进行机械除藻是减轻滇池蓝藻危害、降低生物污染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清除蓝藻的同时,也将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带出。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在蓝藻水华主要集中区域建成了两座藻水分离站,日处理规模为3万方,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3万吨,去除总氮300吨,总磷20吨。蓝藻通过藻水分离固化后还可用于制造有机肥,该实验已获得成功。

为了增强蓝藻收集处置能力,从今年起,昆明将采取固定式藻水分离设施与移动式采收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滇池北岸蓝藻进行收集处置,计划使滇池北岸蓝藻处置设施达到5台(套),预计每年可清除蓝藻4.2万吨,去除总氮420吨,总磷28吨。在改善水体景观的同时,达到清除内源污染的目的。

13

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中山杉的生长速度是水杉的3倍,且对氮、磷等营养物质吸附能力较强,近年来,通过在滇池湖滨种植中山杉等湿生乔木,将改善滇池湖滨湿地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局面,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加快滇池湖滨带物种多样性和景观性的恢复,提升湿地的抗逆性和经济价值,达到保护滇池水质、实现湖滨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昆明市已在滇池生态湿地等地种植中山杉2050亩,约15万株。从今年起将在滇池湖滨规划种植1万亩中山杉。

滇池外海疏浚污染底泥五百万方。过去5年,昆明市实现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挖出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草海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化为中度富营养,水体透明度上升了58.6%,主要污染物明显下降,草海水体整体景观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滇池污染底泥疏浚将从草海向外海北部区域及主要入湖口转移,疏挖面积将达到961万平方米,疏挖污染底泥将达500万立方米,预计清除污染物总氮约5330吨、总磷约3880吨。

记者采访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对滇池的治理仍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由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继续全面推进滇池流域水环境 14

综合治理工作。

六、保护滇池意见

高原明珠滇池的治理,不仅昆明人民关注,全国人民也在关注,本人曾游览过滇池,也十分关注滇池的治理,谨向省长呈上此份建议:

1. 生活污水的治理

1、要坚决彻底地对滇池四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拦截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能让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要实行最严格而又富有实效的党政一把手治污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2、对滇池流域的城镇、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要逐步进行截污,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此项工作,也要实行党政一把手问责制,追求实效,不流于形式。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1、滇池流域的七个县,要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因为农业对滇池的污染占40%的份额,而且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与滇池争水,传统的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有鉴于此,将传统的农业改为现代旅游业,服务业更好,旅游业是无烟工厂,低 15

碳环保,是绿色经济,而且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业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达到根治农业对滇池污染的目的。

3. 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面积仅有2920平方公里的滇池流域,是滇池的生态屏障,唇亡齿寒,滇池流域的生态日益恶化,必然会危及滇池的水质。若高原明珠滇池都保不住了,春城昆明如何面对世人,云南这个旅游大省强省的龙头地位如何保得住。要保住滇池,首先要守住滇池流域这道生态屏障。不能小打小闹,只搞一些湿地公园是不够的,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应该破釜沉舟,大手笔地干,争取把西山森林公园的范围扩大到滇池流域的大部分地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严格保护。要退农还林,修复生态,要关闭滇池流域所有禽畜养殖场和矿场,为滇池补给源源不绝的活水。农业不再与滇池争水,同时生态修复了,土壤得到很好的涵养,清泉就会源源不绝,那时候,滇池就能形成良性的水循环,水质将有所改善,那样,昆明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据说滇池治理花费了四十七亿元,而广州治理河涌却花五百多亿元,而且还要继续搞,对于广州河涌治理,广州市委张广宁书记是下定决心,毫不手软,而且胸有成竹。希望云南省和昆明市在治理滇池的问题上,要对得住四千多万云南人民,要对历史有一个交代,不能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有危机感, 16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 把滇池流域森林公园打造成旅游的月亮工程

在滇池流域森林公园,可设以野生动物主题园区为主的多个民族文化、生态景观主题园区。在野生动物主题园区,有狮山、虎山、狼山、象山、猴山等各个专题景区,游客到此,有如置身于非洲的动物世界,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肯定客似云来,生意兴隆。广州香江野生动物园只不过是一个动物公园而已,但每天的游客不计其数,旅游带动的收入非常可观。希望将滇池流域森林公园打造成旅游的月亮工程,为云南做强做大旅游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5. 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滇池流域的县城、城镇、村庄、工厂要实行三旧改造,即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的改造,可参考广东三旧改造的做法,这样做,可以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各城镇的品位,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借三旧改造之机,配套完善各项环保设施,使城镇和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都得到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河里,污染滇池。三旧改造要与旅游产业和高新产业结合来做。

17

6. 滇池流域要引入绿色环保的高新产业

滇池流域的工厂要入园区,园区要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染大的企业要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则应予以关闭,不能让其污染滇池。滇池流域要引入低碳的高新产业,绿色经济,决不能再引入高污染的企业,要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将效益较差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

省、市要引导及安排比较多的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总部落户滇池流域,如云南中移动公司、云南电信、云南电力等等,形成总部经济区,每个县都应安排两家以上省级纳税大户的总部落户,使滇池流域的每一个县都有较强的经济基础,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滇池的治理工作,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钱是难以完成滇池治理这项历史任务的。滇池流域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省、市政府要安排一部分无污染的高新产业进驻滇池流域,支撑此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进而促进环保的工作。

可考虑将昆明市区的中学和部分大专院校搬迁到滇池流域的七个县去,办成环境优美,校舍安全美观,场地充足,教学质量一流,后勤配套管理完善,交通方便,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优质学校。在滇池流域形成优质学校集聚区,文化科研集聚区,高素质的人才也会跟着流向这里,人才荟萃,经济就能腾飞,进而 18

促进环保工作,相得益彰。此举应先搞试点,摸着石头过河,分步推进,广州有类似做法,可以参考。市区腾出来的校舍用地,可以拍卖作为房地产用地,这样,可以增加土地供应量,舒缓群众的住房矛盾,也可以筹措资金,用于滇池治理。希望一切可以搬出去的单位,特别是文化科研单位,都尽量搬到滇池流域的七个县去,腾出的土地拍卖作为住宅用地,筹措大量的资金支持滇池治理。

7. 滇池要清淤不止

对于滇池的内湖和外湖以及主要河流,都应进行清淤,把腐臭的底泥都清除。清理出来的数量庞大的底泥,可考虑在湖里或湖边适当的地方,就近堆成一座座小山丘,外表填上一层净土,植树绿化,形成湖光山色景观,然后在山上放养群猴,供游人观看,滇池治理与旅游结合来做,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淤泥则运往郊外合适的地方堆成小山,外表也填上一层净土,然后植树绿化。尽管滇池的内湖和外湖的底泥不计其数,而且有不少人对清淤意见不一,甚至有反对的声音,但经认真考虑,不彻底清理内湖和外湖的底泥,滇池是很难治好的,任何治理方法都会功亏一篑,滇池治理可归纳为六字口诀:截污、清淤、补水,缺一不可。滇池的清淤,要下定决心,矢志不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清淤不止,作为民生工程,真抓实干。

19

8. 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滇池的治理与管理宜分开两块,管理这一块仍按目前的组织架构和模式运作,只是要强化管理手段和加大管理力度,监管得力,富有成效,造福昆明人民。千秋功罪,历史自会评说,人民自会评价。

治理这一块,宜市场化运作更佳,滇池的治理主体,拟设“昆明水投集团”为好,可参考“广州水投集团”的治污运作模式。由市政府划拨一些经营性用地或注入一定数额的资本金给“水投集团”,再由“水投集团”向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及社会融资,建立投融资的市场机制,就可以上马运行。

排污费的征收,可与自来水用量挂钩,自来水的价格包含了排污费,按此征收,然后返还“水投集团”,这样,就有源源不绝的资金支持“水投集团”正常地运作,滇池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就有了可靠的资金保证,实现良性循环。不然什么都要政府拿钱去做,那样必然会力不从心,甚至捉襟见肘。对于污染大户,要按实际污染程度征收排污费,要数倍征收或十倍罚款,用经济手段迫使污染企业整改或关停,可与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双管齐下,这样,治污效果会更佳,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如果管不住污染大户或出现大量的污染源,那么,就要启动问责制,这种不作为的官员应引咎辞职,不能占住茅坑不拉屎。滇池 20

的治理和昆明全市的污水治理,要编制长远的、科学的、系统的、详细的规划,由省人大立法通过,然后认真执行,不折不扣,凡执行不力的各级政府一把手及主管领导,都要实行问责制,严重不作为者,工作不得力者,先批评,还是不改,可就地免职。

建议昆明市设水务局,将全市的水利、自来水、排水等涉水的系统全部统一起来,全局统筹,一盘棋运作,这样不会内耗,效果更好,广州也是这样做的。

七、报告总结

通过对小组课题的研究,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水的含义、性质、特点及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

位;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甚至整个生物

群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意识到水资

源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提,是人类继续

生存发展的保障。滇池是昆明的心脏,是

昆明发展和富强的保障。滇池的变化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对小组课题的研究,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

滇池及周边环境治理考察报告

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 21

发展。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