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学院:城建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2班

姓名:孙家碧

学号:201203200223

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组长的精心安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滇池之旅,这是五月份的一天,天气很热,我们组员在组长的安排下,坐上公交车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我们都很兴奋,因为我也是第一次来滇池,以前只听说过这边风景很不错,兴奋之后,我们看到了滇池里面的水不是很清澈,还看到了有些小鱼儿死在了水中,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着保护滇池的重要意义,下面就这次滇池之旅简单的做一下报告,加深对保护好滇池的重要意义。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20xx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滇池的环境

(一)、过去的滇池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二)、现在的滇池

两百里滇池看不见,没有波涛,无言两岸都是残转断瓦。看,东边斗南,四边海口,北有老城,南有晋宁。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

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滇池水质出现好转苗头。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当水质呈现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时,须接受“减肥治疗”。翻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月报记录,很难看到滇池草海水质营养状况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的记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富营养化,全湖水质达劣五类。20xx年以来,滇池草海和外

海水质营养状况,也只有三次同时显示为中度富营养(20xx年6月份没有记录查询),分别为去年10月份和今年4月份、9月份。今年滇池水质两次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除了受季节、监测等因素影响外,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四、污染因素

(一)、自然演化

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

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20xx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xx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

4000t,400t和11000t。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占流域面积的57%。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9m3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8m3,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

滇池属南北向的宽浅型湖泊,水流自北向南,而流域内的盛行

风向为西南风,形成湖水“有似倒流”的特点,因此叫做滇池。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污染物很难被输送出湖泊,相反,漂浮物往往被送至湖泊源头。海埂即由西南风长年累月堆积而成的沙坝

因为滇池水质已经是富营养化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的到来,昆明的温度也在上升这就使得微生物得以生存.而这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就使得滇池的水变绿了.

(五)、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据20xx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控制性圈养十平方公里水葫芦及资源化利用 每年可去除总氮1200吨、总磷300吨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六、保护滇池意见

高原明珠滇池的治理,不仅昆明人民关注,全国人民也在关注,本人曾游览过滇池,也十分关注滇池的治理。

(一) . 生活污水的治理

1、要坚决彻底地对滇池四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拦截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能让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要实行最严格而又富有成效的治理。

2、对滇池流域的城镇、村庄、工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要逐步进行截污,污水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此项工作,应该由政

府监督并执行。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滇池流域的七个县,要逐步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因为农业对滇池的污染占40%的份额,而且农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与滇池争水,传统的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有鉴于此,将传统的农业改为现代旅游业,服务业更好,旅游业是无烟工厂,低碳环保,是绿色经济,而且经济效益比传统农业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达到根治农业对滇池污染的目的。

(三). 滇池要清淤不止

对于滇池的内湖和外湖以及主要河流,都应进行清淤,把腐臭的底泥都清除。清理出来的数量庞大的底泥,可考虑在湖里或湖边适当的地方,就近堆成一座座小山丘,外表填上一层净土,植树绿化,形成湖光山色景观,然后在山上放养群猴,供游人观看,滇池治理与旅游结合来做,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淤泥则运往郊外合适的地方堆成小山,外表也填上一层净土,然后植树绿化。尽管滇池的内湖和外湖的底泥不计其数,而且有不少人对清淤意见不一,甚至有反对的声音,但经认真考虑,不彻底清理内湖和外湖的底泥,滇池是很难治好的,任何治理方法都会功亏一篑,滇池治理可归纳为六字口诀:截污、清淤、补水,缺一不可。滇池的清淤,要下定决心,矢志不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清淤不止,作为民生工程,真抓实干。

(七)、报告总结

通过对这次调研,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水的含义、性质、特点及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群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意识到水资源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提,是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保障。滇池是昆明的心脏,是昆明发展和富强的保障。滇池的变化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篇: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学校:昆明学院

院系: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20##级土木工程(3)班

姓名:沙学明

学号:201109180108

指导教师:周燕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周末,我们班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们班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年4月中旬,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我们组选择了海埂,滇池大坝,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一、滇池的介绍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滇池水体的严重污染已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cc九五”和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滇池是“三河、三湖”国家重点治理流域之一;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市委、市政府也把滇池的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自“八五”计划以来,各级政府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分阶段、按规划开展滇池污染综合治理。随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工作的严格执行和工业环境管理的强化,滇池流域的工业污染源已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排污量所占的比重已低于农业、生活排污量,并且还在逐年减少;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也将逐步降低,滇池水质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二、滇池的环境

(一)、过去的滇池

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50年代初期,滇池湖水清澈,水生动植物繁茂,湖水自然净化能力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鱼民及滇池附近的村民,常取滇池水作为饮用。其中水生物等植物丰茂,植物被占湖面的90%,分布水深可达4米,而海菜花群落是滇池主要特征之一,60年代以前,草海曾因海菜花繁茂而被称为“花湖”。为了对滇池的开发利用,昆明地区的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利用滇池的水产资源进行捕捞活动,用水车、天车等简易提水工具,提取滇池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国后,在发展小型水利的同时,积极开展抽水工程的建设,提供所需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在发展滇池鱼类捕捞事业的同时,滇池鱼类养殖事业逐渐兴起。

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二)、现在的滇池

两百里滇池看不见,没有波涛,无言两岸都是残转断瓦。看,东边斗南,四边海口,北有老城,南有晋宁。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

    滇池水质出现好转苗头。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的一道“硬伤”,滇池治理也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20##年以来,昆明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水,全力做好“一湖两江”流域昆明境内“四全”工程、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周围“四退三环一护”工程。同时,各级相关部门加大控源截污力度,构建完善的截污治污体系,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

此外,昆明市委、市政府还要求滇池流域有关县区做好河道及支流沟渠清障、清淤,河道两岸拆临、拆违、拆迁等工作,加大河道沿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确保所有主次河道河床湿地化、河坎生态化、两岸景观化。在加强湿地生态体系建设,广建水上森林、湿地森林,转化固化污染物的同时,把滇池湿地从草本湿地、植物湿地,转变为木本湿地、森林湿地。除积极开展水葫芦圈养种植和资源化利用,推动滇池污染治理由湖底清淤、底泥清淤向水体生物提取和底泥生物提取转变外,昆明市还不断加快构建滇池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滇池污染源工程整治、滇池流域低污染水净化与处理、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修复、滇池生境修复与水质改善、滇池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体系。

经过“十一五”努力,昆明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到110.5万立方米,处理标准达到了一级A标;铺设雨污主干管网251千米,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155千米,完成老城区1868家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28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日处理总规模达9.6万立方米。同时,昆明市还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千米范围内,退塘退田4.5万亩、退人2.4万人,将1.8万户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迁出滇池流域,疏浚水域面积422.80万平方米,疏挖底泥370万立方米,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这些工程都有力促进了滇池治理的步伐,有助于滇池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四、污染因素

(一)自然演变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恶性循环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难以排出

五、滇池治理措施  

“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

据昆明市政府发布的消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主要处理外源性污染,向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处理并重转变。对此,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着重推出4项治理滇池内源的措施:控制性圈养10平方公里水葫芦并资源化利用、增加3台(套)蓝藻处置设施、在滇池湖滨种植万亩中山杉、清除滇池外海底泥500万方。

目前,滇池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研究表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实现富营养湖泊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所进行的相关物种选择研究的成果中,水葫芦是净化效果较好的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六、保护滇池意见

高原明珠滇池的治理,不仅昆明人民关注,全国人民也在关注,本人曾游览过滇池,也十分关注滇池的治理。

(一)生活污水的治理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根治农业污染的目的

(三)建滇池流域森林公园

(四)滇池流域要实行三旧改造

(五)滇池要清淤不止

(六)关于滇池治理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等综合问题

七、报告总结

通过对这次调研,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到了水的含义、性质、特点及作用;认识到了水资源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水资源在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群的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意识到水资源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前提,是人类继续生存发展的保障。滇池是昆明的心脏,是昆明发展和富强的保障。滇池的变化关系着整个昆明的未来,牵动着所有人的心。通过我们小组的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认识到滇池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污染的原因,认识到保护和改善滇池不能光说不做,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人人动起来,才能保护和改善滇池。为了让滇池尽快回复原貌,除了积极支持政府净水工程,还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环境的卫士。我们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