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的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

摘要:遵照胡锦涛主席关于要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指示精神, 根据航空兵部队正规化建设需要,在部队大力发展紧贴任务实际的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本文从航空兵部队航空机务人员实际出发,分析了机务文化的内涵所在,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的一些设想,通过实际检验成果,对促进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航空机务人员  特色文化建设  层次分析法

空军航空兵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空装备的良好状态是衡量航空兵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航空机务人员是从事航空装备机务保障的主体,担负着飞机维修和飞行保障任务,保证日常训练、战备值勤及作战任务的完成。机务人员的一手工作直接关乎飞行安全,责任重大。机务人才是航空兵部队事业的根基,围绕培养人才、组建队伍、打造梯队开展机务文化建设,对于加强航空兵部队正规化建设和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机务文化内涵

如果把飞行员比作是高歌在“蓝天大舞台”上的耀眼明星,那么,机务官兵就像是一支隐藏在“乐池”中的宏大乐队。然而,人民空军60多年发展史上,机务人员这支庞大的飞行保障队伍,却很少在鲜花簇拥的光彩镜头中露脸,留在人们视线中的代表性形象,更多的是战鹰起飞前一个个搬离飞行舷梯的背影。记得有人曾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诚然,每个人投身部队建设,现身国防事业,目的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养家糊口,有的是为了尽其所长。不同的动机与目的,源于不同的想法。如何把这些不同的想法,统一成一个共同的认识,逐步形成为全体官兵所认同、遵守,带有机务特色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开展机务特色文化建设。通过这种建设,既让每名官兵人自觉为部队作贡献,又使部队自身得到较好较快地发展。来源于官兵,又服务于官兵,航空兵机务特色文化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时刻牵引着官兵投身机务战线的自豪感,时刻凝聚着官兵肩负机务使命的责任感,也汇集着官兵的智慧与创造力。倾力打造“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机务队伍,并通过不断丰富机务文化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一套环境熏陶、教育引导、制度规范、荣誉激励、安全警示等有效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机务官兵热爱机务工作,以此不断提升机务维护保障的软实力。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 于20世纪70 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适用性较强的综合评估方法。它不仅能够吸收评估专家的定性分析和逻辑判断,还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保证将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减至最小,并能够克服评估专家在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逻辑判断失
误。AHP 的基本思想是先按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按专家意见构造两两比较矩阵,计算每一元素对上一层次各元素及对总体目标的影响和贡献,求得与递阶层次结构相应的权向量,以给出相关元素对上层要素的相对重要序列,作为方案选择和决策的参考依据。AHP 的核心问题是排序问题,包括递阶层次结构原理、标度原理和排序原理。

3 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

3.1  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体系模型

建立如图1所示的文化建设体系,其中第一层是航空兵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层;第二层是文化体系中的不同类别构成;而第三层是实现文化体系构建的具体表现形式。

3.2  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构建

3.2.1  构建有魂文化,官兵倾注热爱

文化有魂,官兵有爱。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需要有强有力的队魂、军魂,只有官兵们倾注了满腔的热爱,才会有蓬勃向上、永不凋落的团队精神。 各级各单位要把机务文化建设当做一项“铸魂工程”来抓,将其纳入议训、议教、议装的重要内,做到文化建设同军事训练一起部署,文化经费同部队建设投资一起预算,文化设施同部队整体规划一起建设。通过设立板报墙、文化石、电子屏、横幅灯箱、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兴建基层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安全警示室;创办机务工作相关杂志和主题广播,构建机务维修综合网,开发“网上学习、考试、办公和人员管理”等软件系统;开展读书演讲、影视评论、知识竞赛、音乐赏析、文艺晚会等活动,组建乐队,创作机务歌曲;征集团队精神、战斗口号、队标厂标、队训厂训;完善二维条形码、持卡操作等管理制度和“质量问题通报及普查”“人为作业差错预防”等法规,目标形成环境文化、传媒文化、活动文化、团队文化、制度文化的有魂文化体系。

用有魂文化感化官兵,让他们把对战机的爱和维护战机的光荣感,倾注到拧好每一颗螺钉、擦好每一块蒙皮的平凡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官兵精武强能、爱岗敬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促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2.2  构建有骨文化,官兵激发斗志

采取“十佳机务官兵”颁奖晚会的时机,在机务大队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帷幕,在一台台照相机、摄像机的聚焦下,让“十佳机务官兵”获得者走到台上为新“明星”颁奖,老典型为新生代颁奖,薪火相传。通过类似的活动开展,最大限度激发机务官兵争先创优的热情,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借助每天半小时广播、新构建的局域网,大力宣扬历史英模人物和周围身边典型,把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传遍机务小区的每一个角落。在饭堂墙壁上、擦鞋机上、宿舍床头卡上设置激励性话语,各个中队喊出积极向上、敢打敢拼的战斗口号。用有骨的文化激励人,如水一般润物无声,让官兵们时刻满怀战斗激情。外场安全从内场抓起,飞行安全从小事抓起,地面安全从小节抓起,保持较高的出机率和完好率。

3.2.3  构建有台文化,官兵登台有戏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借助机务文化建设的契机,将此当作全面提升官兵能力素质的载体。官兵的生活是多彩的,工作是平凡的,贯穿于工作生活中有讲不完的故事,借“兵演兵、兵唱兵”的文艺汇演时机,鼓励官兵登上舞台展示才华,演出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借助机务文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以“读书、学习、成才”为主题,在官兵中广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开展好读书月、心得季、技术年活动,即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写一篇心得,每年学一门技术。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业务训练;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较大故障和首发故障写出专题分析材料,以此不断增强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广纳贤才,专门成立科研小组负责信息网站的构建、调整、优化、升级和相关软件的开发,以此提高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益。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机务文化建设设立了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模型,直观反映了机务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为航空机务兵种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设想。在具体实现中,应充分考虑让更多的官兵参与讨论,以增加设想的准确性。

 

第二篇:航天文化特色

航天文化特色

航天文化特色

航天文化特色:走向自信的飞翔(附照片)

?

?

?

?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xx年10月17日06:45 来源:文汇报

主持人的话

一所普普通通的中学,也能崭露头角,是因为有一种别致的特色。

人们也许还记得,20xx年随“天宫一号”升空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就出自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

20xx年刘辉老师指导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和“熊猫基因搭载方案设计”,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的探梦“天宫”全国青少年科学实验搭载方案征集活动中分别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最终被选为全国唯一的搭载方案随“天宫一号”升空。至今已有50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轰动了全国,为闵行区和上海市的中学生赢得了荣誉。 该校航天教育捷报频传,20xx年在“我与航天”全国载人航天征文活动中,学生获得了2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学校获得了全国优秀组织奖。2012、20xx年的第十四、十五届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中,指导的学生获得2个全国一等奖、4个全国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xx年上海市“育太空种子,做有责任的人”活动中,刘辉指导的学生又拿回了4个奖项,这已是闵行三中在该项活动中连续四年获奖高居榜首。

学生在开展航天科技(000901,股吧)活动中,展翅高飞。“天宫”一号搭载方案的成功入选,是闵行三中航天科技通过课程建设成就师生的一个缩影,显示了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念。

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的航天科技活动的成效证明,普通中学的学生同样可以有非凡的创造力,而创造力首要来源于学生的自信心,而有效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平台就是给学生平等参与机会和展示才华的研究型课程。

一所普通完中、一群并不出众的普通学生,竟能“梦圆天宫”,这既是老师有效指导的结果,更是学校通过研究型课程,在提升学生自信心,激发创造力的方面的成功案例。学校“借助课程建设、挖掘学生潜力”的办学探索,也许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迪。 课程起步 将“航天文化特色”夯实

学校的航天文化特色,建立在课程的基点上。20xx年9月,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学校以研究型课程为突破口,组建了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成立了学校的研究型课程管理网络,制定了《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并建立和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学校仔细分析闵行区的定位和学校区位特点,结合学校资源和生源情况,很快找到了航天科技与研究型课程的契合点,从此把航天科技作为研究型课程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明确提出把“航天科技”作为高二学生研究型课程的研究对象。学校每年组织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参观“上海市航天科技展示馆”、“上海市航宇科普中心”、“上海市航天设备总厂”等。正是有了研究型课程为航天科技活动搭建的这个收放自如的平台,使学校航天科技活动有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活动平台和活动空间,由过去分散的“游击战”向今天规范系统的“阵地战”转变。几名学生设计的《“天宫一号”搭载方案》,完全是借助研究型课程这个平台,参赛前的动员、搭载方案的选题都是在研究型课程的课堂上,通过师生多次互动、交流、研究、分享完成的。

“航天文化”大课程建设助力。从20xx年开始,航天科普教育在学校研究型课程上取得成功之后,闵三人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以“航天科技”项目为抓手,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为目标,从突出“办学特色”入手,大力营造校园航天文化,建立航天文化特色课程体系,航天文化特色教育在校园内卓有成效地发展和推进,在打破“千人一书、千校一面”的应试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逐步形成了航天文化特色课程体系:

一是基础型课程整合渗透。根据学校特色建设总体目标,确立分年级的课程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基础型课程中的相关学科资源,开发一批有闵三特色的基础学科微课,形成规范化、系统化、主题化的航天特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编写学科航天微读本进行课堂渗透、学科拓展和专题教育等途径和方式,有效达成航天科技文化教育目标。

二是拓展型课程发挥优势。对学校现有的拓展型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和整合,依托闵行区独特的航天科技资源,在原有拓展型课程的时空内,开发具有“航天文化教育”特色的拓展型课程,编写相关的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有效实施,放大航天科技优势。

三是研究型课程培育航天精神。在航天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中,研究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度地亲历和体验航天精神的精髓,让学生在研究中深刻体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迁移到学习生活中,凝聚成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精益求精、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三中精神。

四是大课程开发形成课程群。在强化三类课程体系在特色建设中作用的同时,注重从大课程角度开发航天文化教育特色课程,形成学校完整的大课程群。

辐射拓展 将“航天文化特色”深化

刘辉老师及其他领导的科技团队,以研究型课程和科普活动中的骄人成绩,使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学校”、“闵行区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航天科普教育特色学校”,刘辉获得了教育部“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学校在区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学校近两年航天科普特色越发浓郁,在刘辉工作室的引领和媒体的持续关注下,促使闵三人开始思考着使学校的航天科技特色再上新台阶。在市、高校和航天部门专家的关注、帮助、指导和参与下,闵三又迎来了创建“上海市航天文化教育特色学校”的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闵行三中一定能在航天特色发展方面走出一条对区内乃至全市都有一定示范作用的特色发展之路,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到全市及至全国。

激发成功 将“航天文化特色”惠生

学校老师通过航天类课程的指导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常挂在口头上,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就是“行不行,试了才知道!”在老师鼓励下,许多同学纷纷报名参与。在《“天宫一号”搭载方案》设计过程中,刘辉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得非常认真。由于校舍有限,没有专门的航天科技场所,师生们就借实验室、甚至干脆围坐在花池边讨论问题;学校里电脑上网条件有限,大家就分工回家下载资料;功课压力大、可支配时间少,就利用寒假设计方案,师生通过电话、邮件交流;大家对最终参赛方案的可行性反复推证、几易其稿。

学校在航天科普实践中取得这样大的成绩,虽然有幸运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学校丰富的课程和教学阅历给了教师自信、给了学生自信,是师生厚积薄发的长期积累的结果。

苏烨同学获奖后,使许多原来观望的同学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甘落后,奋发学习,主动发展,快乐成长,使校风学风不断优化。

刘辉老师担任班主任的当年高一(4)班,则通过短短的一学期,继上学期全校“闵三校园红歌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后,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学生无论是校园常规还是学业成绩方面,都从原来的年级末位跃升入年级前列。

校长颛孙长宗说:“学校会通过完善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利用,推进三类课程的完善,致力于航天文化特色建设,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主管理、自励发展的平台,培养自信心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才艺精湛、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校教育中找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这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小学是打基础的起步阶段,什么是对小学生具有奠基意义的“基础”,明天刊出的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的独到做法,会给你带来不一般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