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 把握教材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九年级)

解读文本 把握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尉增岩 本次我所说的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下面我按“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的顺序来进行教材解读。

一、说课标,明方向

1、 总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 本册教学目标

(1) 识字与写字: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意。在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楷书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2) 阅读: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3) 写作: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能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4) 口语交际: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5) 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展示学习成果。

二、说教材,知结构

1、 编写特点:

(1) 主题单元,精心组合教材。本册教材共设有六个主题单元。一至五单元每单元四篇课文,其中有两篇教读课文,两篇自读课文。第六单元有五篇课文,三篇教读课文,两篇自读课文。每单元课文前设有“单元导读”,点出本组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题单元后安排了与本组课文主题联系密切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联系课内外知识,并巩固、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写作能力。每篇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课文后安排了三至四道“研讨与练习”。教读课文课后还有“读

1

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教材围绕主题组织单元,精心组合教材,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 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都有围绕本单元主题而展开的四到五项学习活动,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3) 教材选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六个主题单元分别是:以歌颂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的演讲辞和书信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单元、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的议论文单元、选自古典名著的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主的史传文学单元。六个单元、六个专题、六种体裁,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 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由25篇课文编排成六个主题单元,各单元内部自成系统。课外古诗词背诵共10首。名著导读分别是《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附录中有《怎样读诗》、《谈谈小说》、《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

3、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是以歌颂大自然为主题的五首抒情诗,分别是:《沁园春 雪》、《雨说》、《星星变奏曲》、《蝈蝈和蛐蛐》和《夜》。五位诗人选择的都是大自然中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富有生活气息。本单元的单元学习活动“雨的诉说”是从《雨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试图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雨”这种常见的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第二单元是以“思想风采”为主题的演讲辞和书信,分别是:《敬业与乐业》、《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学习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的同时,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品位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写演讲稿。第三单元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分别是《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本单元的单元活动是“青春随想”,和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紧密相连,都是围绕青少年的生活而设计的,比较适合初三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和煦的阳光,又有风霜雨雪。第四单元是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的议论文单元,分别是《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谈读书》、《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本单元的单元活动是“好读书 读好书”,也与课文内容相照应。通过各项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名人读书的故事,交流读书经验,探讨当今时代有关读书的新概念、新方法,学习网上阅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第五单元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单元,分别是选自《水浒》的《智取生辰纲》、选自《三国演义》的《杨修之死》、选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选自《红楼梦》的《香菱学诗》。在学习第三单元现代文小说单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各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本单元的单元活动是“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它将引导学生全面而理性地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第六单元是以“古代杰出人物”为主题的史传文学单元,分别是《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诗词曲五首》,前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风貌。这个单元还将五首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词集中学习,便于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和审美品位。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结合本单元阅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众多的英雄人物的业绩,鼓励学生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三篇名著导读《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可以安排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的暑假,

2

让有条件的学生读整部名著。课外古诗词背诵可安排在早读期间学生自主背诵、默写。

(2)纵向整合。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学年的六本教材在编排上是一致的,都是由六个主题单元、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和附录组成。在课文内容的安排上呈现出的特点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以现代文阅读课文为例,七至九学年段课文内容逐渐增多、课文难度增大、体裁更丰富。七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八年级课文篇幅较长,九年级课文难度增大、课文体裁增多。七年级侧重于掌握记叙文的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了解诗歌、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特征,能区分各种文章的体裁。八年级侧重于掌握说明文的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新闻、散文诗、科普作品的特征,写好记叙文,能写简单的说明文。九年级侧重于诗词赏析和掌握议论文、小说、散文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了解戏剧和影视剧本的基本特点。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这六册教材在文言文的编排上呈现出这三大特点:①篇幅增多。七年级每单元一篇文言文,上下册教材共12篇文言文。八、九年级的四本教材中则各安排了两个文言文单元。八年级教材中共20篇文言文。九年级教材中共17篇文言文。②难度增大。七年级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实译能力;八年级则要求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学习和掌握阅读、分析、评价文言文的能力;九年级要了解所选课文的背景,继续深化学习文言文知识,并归纳一些字、词、句式,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为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做好准备。③体裁丰富。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也有神话;八年级包括记叙文、铭、记、书信、词、曲;九年级增加了史传、小说、散文、寓言。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都是紧密相连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注重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三、说建议,重实施

1、 教学建议

(1)识字与写字。加大课内外的识字量,达到甚至超过总目标中规定的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新课标中提出应在语文课程中开设书法课,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坚持练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质量和速度。

(2)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相机采用多种阅读方法,运用多种阅读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个性化解读。另外,还要重视阅读积累,扩大课内外阅读量,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3)关于写作教学。在写作范围上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倡自主命题,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5)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倡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2、评价建议

(1)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评价工作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应注意听、说、读、

3

写、创,五方面的有机联系,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每个班级都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评比台,利用评比台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内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其次,可以创办班级书法作品集、读书卡片、手抄报、作文集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既是多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另外,还可以通过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来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评价学生,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依据家长的评价来全面了解学生。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内资源。①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如:课文中的插图、教材前面的彩图、课后的资料袋、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等。②充分展示教师资源。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技能、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等都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课堂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教育作用。③有效挖掘学生资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闪烁的思维火花,及时加以挖掘和鼓励。还可以展示学生习作中的创意篇、新秀篇、优秀篇,这既是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2)合理开发课外资源。①学校资源。学校的校园文化、风景建筑都是可以利用的课外资源。②网络、影视资源。网络、电视和影视作品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开心辞典》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各部名著。③社会资源。家乡的风土人情、建筑特色等就是一本丰富的课外教材;时事政治和学生们生活的社区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广阔空间。

其实,课堂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那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乐趣。

4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解读文稿_

数学科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课标与教材解读

大荔县实验小学 党春丽

今天我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比例

我的解读分三个方面:课程标准解读、教材解读、建议解读

一、课程标准解读

(一)第二学段课程目标

学段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解决问题: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1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解读文稿

(二)全册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 知识技能方面: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两一个量的值。

2、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者缩小。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对“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2

5、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数学思考:

1、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

问题解决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方面:

1、善于质疑, 乐于提问, 体会到探索的乐趣

2、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在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单元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数据画出图像,了解比例尺,认识放大和缩小现象。

数学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掌握概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解决: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知识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观点,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册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 3

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图形与几何

教材安排了圆柱和圆锥。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

教材安排了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的基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单元内容标准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运

负数

圆锥

圆柱

扇形统计图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数与代数

比例

册内容标准

实践与综合应用 抽屉原

4

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数据画出图像,了解比例尺,认识放大和缩小现象。

二、教材解读

1、单元编写特点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等。其次在练习中增加应用问题,例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过去都限于判断、组比例或解比例式题,现在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第三专门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是中学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如结合乘除法的学习,通过数量关系进行渗透,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函数关系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把正比例与反比例的认识专门安排为一节,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k、x×y=k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的了解。

2、教材编写体例

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排,以体现数学课程的特点,编写体例是:

动手操作的例题——针对性强的做一做——多层次练习题——全面的整理和复习

3.单元内容结构:

5

4、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学习了整数除法,五年级学习了分数除法,六年级上册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建议解读

(一)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的计算。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如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知识,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

(二)评价建议: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

1、课堂表现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标说教材解读文稿

6

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能力。教学解决问题时,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巡视参与时,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通过手势、眼神、表情和语言等方式适时鼓励。然后结合整体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汇报。从“认真操作,积极讨论,得出结论和大胆汇报”几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2、知识掌握

知识只有掌握的扎实,才能应用的准确,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会知识的情况采用了“评比+评语”的方式,从作业和测评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和每次测评的结果分优、良、合格三个方面进行评比,同时,站在学生的高度上,写上赏识激励的语言,帮助树立信心。如 “你的计算如果能像你的字一样认真漂亮就更好了。”如果有学生对测验的结果觉得不满意,要委婉幽默地鼓励学生重新解答:“试题在向你挑战呢,去战胜它。”学生通过努力做对试题,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并给出鼓励性评语。这种“推迟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推迟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3、应用能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如,借鉴哲理督促聪明却懒惰的学生:“梅花香自苦寒来,你要战胜惰性。”用精妙之语,激励爱钻研的学生:“你肯定还有高招,我为你骄傲”。有效的评价能开启学生心灵,驰骋想象,学生智慧的火花会更加灿烂夺目,进而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1、生活

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 ;选择有意义的社

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资源。感受数学的魅力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活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或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

3、网络

创造条件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

积极组织开发课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

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7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