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摘要:创建支撑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环境,首先是创建能满足学生归属感和影响力需要的情感环境,然后是创建鼓励师生、生生交流合作的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环境以及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时空环境;合作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培育。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环境,情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时空环境

实施合作学习,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环境。在目前的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贯彻的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思想,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知识的移植”,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的学习环境,而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朗、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一个充满信任、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学习环境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智慧,互相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1创建合作学习的情感环境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学生能否很好地合作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畅所欲言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一种归属感。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设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那么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产生交往和合作的需要,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愿意学,才能学的好。

归属感就是安全感。当学生被组织认同时,他自然会有安全感。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一些学习困难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师生关系很不和谐,有些学生厌学、厌师,甚至对教师有敌对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影响力的需要其实就是学生从内心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产生这种感觉就需要教师对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中等或中等以下学生的忽略,对一些学习困难生的不屑一顾甚至讽刺挖苦,都使这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甚或放弃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课堂这个杠杆,营造一种可以

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特别是对待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对他们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教师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2创建合作学习的人际关系环境

教育本身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活动,是通过师生、生生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教育效果的活动。实施合作学习必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下的师生、生生关系,构建适应合作学习的新型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三个特征:一是合作。合作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爱,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予以关注,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以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三是互动。教学过程是一种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应是双向的、交互作用的对话。教学不再是有知识的教师较无知识的学生,而应更多地体现为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影响,教师应更多地作为倾听者、引导者、鼓励者,教师和学生应共同成为知识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生生关系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生生合作关系就是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只顾自己的学习,特别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担心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而不愿去帮助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实施合作学习,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逐步形成一种小组之间竞争、小组之内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方法有三种:一是课前合作。高中化学新教材理论性更强,更抽象,绝大部分学生在个人预习教材时,要理解教材,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提倡学生通过课前合作来消化教材。二是课上合作。学生之间的课上合作需要教师舍得“让位”,把课堂教学阵地更多地给予学生,放手让学生们去合作,要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教师只需指点迷津。三是课后合作。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有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广泛浏览课外资料,多了解相关理论,加强对一些重点疑难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鼓励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创建合作学习的时空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往往由教师控制。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虽然有时教师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但也仅仅局限于形式,只照顾少数尖子生,教师由于担心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对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往往很少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讨论。

这种教学方法从表面上看,有时气氛的确比较活跃,但实际上仍然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

给予学生足够的小组学习时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同伴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合作学习不仅仅是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它要求小组成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会相关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一课的主要知识点,所以短时间内不可能非常圆满地完成任务,应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按照各自分工共同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

总之,支撑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环境应有利于协作、实验和探究,鼓励各种信息和观点的开放与交流。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有安全感,才能使他们自由地发表个人的意见、探讨新的认识、尝试完成学习任务的不同方法。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培育。

参考文献

1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 徐海侠.高中化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154-155

3 王丽,寇凤仙.简论合作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0(6):146-147

篇二

摘要:近年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困生数日益增多,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给学困生进行矫治。文章主要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学困生转化的措施,以达到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开发学习潜能的目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的扩大招生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日趋紧张,生源复杂,质量也日益呈现下降趋势。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多数存在思想素质和认知水平较低,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的广泛现象。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治。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一直让学困生感到抽象难懂。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并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才能培养出更合格的人才。

一、调查研究,了解学困生的知识水平及成因

从学困生入校起,先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困”的成因,如查看化学科目成绩、摸底考试、调查问卷、召开学生座谈会、通过QQ、E-mail与学生谈心等,从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致学生学习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因素

由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尚未完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和“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和虚无飘渺的网络世界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也极易使他们迷失方向,无心向学。

2.家庭因素

有些家庭中的父母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有些家庭中的父母“望子成龙”,但却没有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当学生达不到其预期目标时,就采取过激行为,以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因为受到父母亲的溺爱,学习上不能吃苦耐劳,毅力不足,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再有父母的离异也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增加他们学习上的压力,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

3.学校因素

有些学校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关注优等生,对学困生像遗弃儿一样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他们感到无人关心,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便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有些学校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进度过快或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困生学习压力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4.个人因素

主要在于学生心理方面,表现为进取心不强,求知欲低,信心不足,缺乏毅力和恒心。有些学生性格懒散拖沓、贪玩,自控力差,不肯钻研,成绩难以提高;有些学生初中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有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正确,缺乏成功体验,对学习逐渐产生厌倦心理。

二、对症下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素质

1.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把无效变有效,低效变高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是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当学生对化学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这样一学就容易掌握,积累的化学知识越多,成绩越好,对化学的学习信心就越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与工业、农业、环保、能源、医疗、交通等科学的联系,学以致用,使学生不感到枯燥无味,诱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同位素》时,可适当介绍放射性同位素在现代医学中用于治疗癌症,在农业上应用示踪技术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在考古学上可用于进行年代的测定,在测定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或侦破化学中应用于活化分析技术等,使学生感到化学在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举办化学知识讲座如《绿色化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

处处有化学,了解化学在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促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和指导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小报比赛、进行化学魔术表演、做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等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表现的机会,并更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更加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取得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效果。

开展小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思考、多操作,将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更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可开展“配制100ml的生理盐水”的小实验操作竞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当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会学习本领,提高学习成绩

教会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不会看书,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预习前,要明确了解教学内容的目标与要求,预习时要找出知识点和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能提高这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课前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教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多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还可给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同时按照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设置疑问,使学生循序渐进、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可使他们合作学习,相互启迪、探索,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化学平衡》的教学,学生进行FeCl3与KSCN反应的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先后改变FeCl3或KSCN以及KCl的浓度时,试管中的颜色有深浅变化?颜色的深浅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变化有什么关系?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再把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最后得出结论。

让学生掌握归纳总结技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汇总,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归纳总结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和归类的过程。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使之掌握全面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如通过对盐类的水解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3.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坚强意志

在化学教学中应至始至终地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变化。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爱心,关爱每位学困生,不歧视,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这样他们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要有耐心,学困生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同时也会有反复的现

象,这就要求教师对他们的辅导和教育要有耐心;再有要细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或学习上有了一些小进步,都要恰如其分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尽量给予正确引导,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勇气。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化学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生动事例,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激励他们学好化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用意志促使他们保持最佳的学习热情去克服困难,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巩固强化,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及品质

1.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的概念和规律来源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综合,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化学实验教学还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安排一些设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探究知识,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放实验室,鼓励学困生自己亲自设计实验,走进实验室,教师亲自作现场指导。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操作,细致观察现象,最后形成结论的过程。学生勇于探索、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增强学习化学的凝聚力,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开发学习的潜能。

2.重视练习指导

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提高记忆实效。在教学中一是根据学困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练习题,避免“题海战术”。首先应选择让学生课后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的练习题,使新内容与旧知识同化后,纳入到知识体系之中。然后再选择能力提高题,即从不同广度和深度揭示某一知识点,在解题时需要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开发创造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二是要指导学生通过练习之后学会整理知识,循序渐进,使知识更具条理性、整体性。因此,每做完一道习题都应进行反思,这样可以逐渐形成知识的网络化。三是采用良好的练习评价方式,批改作业是教师常用的反馈形式。学困生的作业做错了,不要急着打“×”,应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循循善诱,纠正后再打“√”,这样提高学困生的认知程度,有利于他们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系统地加以克服。此外批作业时不要直接写上分数或等级,应有针对性地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语句,如:“字体端正整洁漂亮!”“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再努力,你会更棒!”“有进步!”等,通过鼓励性的评价不仅传递了对学困生的指导建议而且也融洽了师生感情,有利于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并达到开发其潜能的目的。

总之,让学困生彻底摘掉“学困”帽子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正确引导,与社会、家长通力合作,关心关注学困生,一定能促使他们转变,相信有一天这些经过精心培育的小树苗也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秀玲 中等职业学校学困生问题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7):29~30。

[2] 张英欣 谈“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 3:20。

[3] 王继红 浅谈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及“学困生”的转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

14(4):90~92。

[4] 金洪源 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 刘学明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2,12: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