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文献综述封面及格式

英语专业文献综述标准格式(仅供参考)

Literature Review

(Times New Roman,三号字体,居中)

Since idio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in language. Nowadays many researchers and linguists have done lots of studies about idioms…………….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s of idioms may help people in understanding English idioms and rendering them correctly.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idioms, many researchers and linguists show their own concepts in their books. ………………..

There are many criteria for classifying idioms. First, …..…... Second, ………...

Generally speaking, whileCheng Dezhang in his book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2005)points out that there has been an argument going to in China for years between 直译and 意译. There ar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for the two terms in English: 直译 is translated as “literal translation” or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nd 意译 as “liberal transl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 But these terms do not really make much sense. For example, a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even between two close languages of the same family in most cases will make no sense. As for “free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is never really “free”, but is always restricted by the source text. ……………………..

From all the literature I have consulted,………………

Bibliography

Bibliography

[1].Dong Hongle. Metaphorization in Scientific Discourse. Shanghai: Fudan University Press, 2005.

[2].Lakoff, G &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3].Wei, Ruyao & Wu En-feng. On the Metaphor of EST Vocabulary [J].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4(3).

[4].Yang Shoukang. Application of Metaphorization in EST [J].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2).

[5].Collins Cobuild 英语语法系列7—隐喻.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00.

[6].韩忠军, 董霄云. 浅析科技英语词汇中的隐喻现象[J]. 上海科技翻译,1999(3).

[7].李国南. 科技英语中的隐喻[J]. 中国科技翻译, 2003(4).

小四号字体[9].汪榕培, 卢晓娟. 英语词汇学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8].束定芳. 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 外国语, 1998(6).

[9].束定芳. 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7).

[10].钟桂蓉. 科技语言中的隐喻思维[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5(4).

 


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参考文献要排序,先英文后中文,英文按字母排序,中文按拼音排序。请以此为标准!

                                                           

 

第二篇:文献综述 外语学院

国内外对于威廉·福克纳的研究综述

外国语学院2009级(1)班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纳帕塔法世系小说和他的现代创作手法的研究以及他的矛盾的种族观,他的世系小说的源头,他的作品始终关注的主题,他作品中运用纯熟自如的意识流,对人物心里深入细致的描写,多角度叙事技巧,象征手法等写作技巧,还有从中透露出的福克纳本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其对创作的影响。这些都是国内学者研究的课题,并通过研究福克纳的作品来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福克纳;现代创作手法;种族观

1. 引言

被誉为”现代经典作家”的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不仅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对小说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创新,卓有成效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在19xx年诺贝尔委员会授予福克纳的颁奖词中,福克纳被誉为可以与乔伊斯相提并论的20世纪“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福克纳的作品大多复杂艰深、晦涩难懂,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独特的叙事技巧。他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叙事技巧,使用多视角叙事、时间倒错、内心独白和意象隐喻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在小说形式的创新方面达到了极致,极大的挑战了传统的小说叙事。对福克纳的主要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主要集中在几部重要作品上:《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我弥留之际》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等。在福克纳所有作品中,《喧哗与骚动》是国内学者研究最为集中的一部作品,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分析、创作手法、人物塑造、时空观研究等几个方面。

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成果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约克纳帕塔法” 世系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乃至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从19xx年发表的小说《沙多里斯》开始,福克纳就致力于始构建“约克纳帕塔法” 世系。此后福 1

克纳连接出版了《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没有被征服的》(1938)、《野棕榈》(1939)、《去吧,摩西》(1942)、《坟墓的闯入者》(1948)等小说。虽然某些评论家曾因为福克纳作品中出现的对暴力行为和性变态心理的描写而认为他是一个颓废甚至是反动的作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评论界不再持这种观点。特别是自他获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一来,美国文学界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不仅在美国,在整个西方也被认为是乔伊斯以后最杰出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

2.1.2 现代性研究

关于福克纳的现代性研究方面,主要运用现代批评理论和跨学科理论来研究分析福克纳作品,如复调小说理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哲学、心理学、立体画、语义学、解构主义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的。陆道夫第一次用立体画理论来分析福克纳作品,他在《从立体画派绘画看(喧哗与骚动)叙事艺术》一文中赞誉《喧哗与骚动》为“立体派”文学作品,呈现出四维空间的层次感。心理学是跨学科理论运用的另一热点。美国学者马修斯的《福克纳和后殖民研究》(“Faulkner and Post-colonial Studies”,《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xx年第9期)利用霍米·巴巴(Homi K.Bhabha)、罗伯特·J.C.扬、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aefie Said)等人新近的后殖民著作来解释《押沙龙,押沙龙!》和《八月之光》中福克纳对南方与新大陆殖民历史之间关系的再现。

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2.1 福克纳种族观研究

福克纳的研究在中国起步比较晚并长期中断,但80年代以来,经过李文俊、陶洁等许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xx年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福克纳和他的创作的专著《威廉·福克纳研究》(肖明翰著)问世,进入21世纪后,由李文俊和陶洁翻译的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如《喧嚣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圣殿》、《八月之光》等以及短篇小说集的中文译本已经陆续出版,如今可以在国内读到福克纳任何一本小说的中文译本。此外,国内还有外国学者对福克纳研究成果的中文译本,如吴海云译的杰伊·帕里尼著的《福克纳传》,如今国内呈现了一种可喜的福克纳研究的氛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开始比较深入地研究福克纳的思想与创 2

作。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关系上。主要的论文有:张淑梅的《局外人的归宿——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种族意识》(《外国文学评论》1988,3),通过分析福克纳几部代表作中对黑人形象的描写,揭示了福克纳谴责南方种族主义的立场;傅景川的《论福克纳创作中的文化取向》(《吉林大学学报)199l,3),论述了美国南方土地上既富有历史感、又具有现实性的文化特质对福克纳创作的决定性影响;肖明翰的《矛盾与困惑:福克纳对黑人形象的塑造》(《外国文学评论》1992,4),剖析了福克纳作品中塑造的为南方传统所称颂的理想的“好黑鬼”形象,以及为白人传统所不容的滑稽的“坏黑鬼”形象,认为福克纳虽然对南方种族主义持明确的批判态度,但还是将南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带入到他的创作中,造成了他在黑人形象塑造中的局限性;廖采胜的《福克纳南方人物的言语模式》(《福建师院学报)1997,1),分析了福克纳小说中四个主要南方人物的言语模式的异同,认为不同的言语模式所表现的南方家庭关系和感情纠葛,反映了当时南方社会中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张慧仁的《威廉·福克纳——在传统中寻找永恒》(《福州大学学报》2001,2),考察了福克纳作品对南方社会的探索与反思,认为福克纳为面临困境的现代人指点的出路是回到传统中有生命力的那一部分中去。朱振武《福克纳对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一文中论述福克纳在创作中将时空进行文本化,从而实现了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和审美态度的超功利性

肖明翰的《福克纳与基督文化传统》(《国外文学)1994,1)以及刘建华的《福克纳小说中的神话与历史》(《外国文学研究》1997,10),通过比较分析《沙多里斯》、《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指出福克纳以历史修改神话的能力在《喧哗与骚动》和《押沙龙!押沙龙!》中已经有所表现。刘道全的《创造一个永恒的神话世界》(《当代外国文学)1997,3)分析了福克纳主要作品中对神话原型的运用,李常磊的论文《福克纳的时间哲学》(《国外文学)200l,1)指出福克纳的时间哲学属于过程哲学流派的“心理时间”范畴,他将“过去”、“现在”和“将来”融合在循环过程中,反映了南方人复杂的情感沉积。

2.2.2 福克纳的妇女观研究

国内学者还深入探讨了福克纳在人物塑造、创作技巧上取得的成就。肖明翰的《试论福克纳笔下的妇女形象》(《外国文学研究》1993,11)认为,福克纳笔 3

下的女性大都以受害者形象出现,其目的在于批判和谴责违反人性的南方传统妇道观。吴童的《魔怪形象之画廊一一小议福克纳小说中的怪诞人物形象》(《当代外国文学》2000,3),分析了以昆丁、达尔等人物为代表的典型现代“病例”,认为福克纳擅长塑造怪诞人物,是因为他深受美国南方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其目的在于表现现代西方人的精神痛苦,发挥艺术批判现实的作用。朱振武的《夏娃的毁灭: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女性范式》(《外国文学研究)2003,4)认为,福克纳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大都表现出“被毁灭的女性范式”。

3.思考和展望

关于福克纳的现代性研究方面,主要运用现代批评理论和跨学科理论来研究分析福克纳作品,如复调小说理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哲学、心理学、立体画、语义学、解构主义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的。对福克纳的总体研究主要围绕着福克纳的生平与创作,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福克纳与圣经原型,福克纳与神话和哲学,福克纳的妇女观,福克纳的怪诞风格,福克纳的叙事技巧,福克纳的现代性研究,福克纳的比较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福克纳的作品来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

4

参考文献

[1]杰伊·帕里尼.福克纳转[M].吴海云译.中信出版社,2007.

[2]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3]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刘建华,北京福克纳国际研讨会综述[J], 国外文学,1998,(3);126—128

[5]李文俊,福克纳评论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6]刘若波,南方失落的世界:福克纳小说研究[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陶洁编.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译林出版社,2001.

[8]程陵等著.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学习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陶洁译.圣殿[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0]朱振武.心理美学视域下的福克纳小说创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赵蔓芳.论威廉·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的决定论倾向[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

[12]刘道全.论福克纳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J].许昌学院学报,2008.

[13] 陆双祖.〈押沙龙,押沙龙〉的立体主义叙事艺术[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14]赵蔓芳.〈喧嚣与骚动〉中的决定论色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

[15]袁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6]刘际平.〈喧嚣与骚动〉:一个虚拟的时空世界[J].电影文学,2009.

5

The Literature survey of William Faulkner in

Domestic and Abroad

1. Introduction

2. The study of Faulkner in China and the other countries

2.1 The study in abroad

2.1.1 The study of Yoknapatawpha

2.1.2 Modern study

2.2 The study of Faulkner in China

2.2.1 The study of his value of race

2.2.2 The study of his value of woman

3. Thinking and prospecting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