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课题方案设计范文

研究课题

《新课改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不同教学时段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豆新静

一、研究思路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语文教师这一角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教师成了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如何帮助学生学会与会学,成了语文教师当下的主要任务。这一角色的转变,带给不少教师困惑,本人所承担本课题研究的分工项的研究目的,就是给语文教师的角色正确定位,让一线教师明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不同教学时段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从而提升教师驾驭新课改课堂的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与一线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我县部分试点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存在的困惑及有效的经验总结,对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对存在问题进行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2、实验研究法

针对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提出假设,对其进行设计,从而进行实践,总结出得失。

3、行动研究法

与一线教师结合,与实验研究法结合,将假设与设计运用到语文课堂上来,通过实际操作,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助于今后的语文教学。

4、文献研究法

从相关的课题或理论论著中,汲取有效的理论指导,为本课题的研究创新奠定基础。

三、时间安排

1、20xx年9月—20xx年11月准备阶段;

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尤其是关于教师角色定位的理论,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了解相关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制定出本人承担课题研究内容的研究计划。

2、20xx年12月—20xx年5月实施阶段;

组织语文教师召开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组织观摩课、参与实际讲课、评课活动等活动,做好活动记录,及时总结。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将研究理论以论文的形式交流、展示。

3、20xx年6月—20xx年7月 成果汇报、总结阶段;

整理并汇总本人承担课题研究分工项内容的研究资料,提炼并初步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展示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在全县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推广实施。

20xx年9月

 

第二篇:养成教育研究课题 5

双凫完全小学《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课题

———彭 莉

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映,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 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因此,《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定为我们学校的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1、前期调查

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不足的现实。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低中年级的学生较多注意行为的表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立足于个人利益,尽管学校教育中,大量地向学生灌输“为将来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思想,但学生从社会环境中吸收到的信息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个人的功利性,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动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家长较多的是一手包办学生缺少练习的机会,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责任心也日趋完善。

2、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

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

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 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 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

? 有的家长进入娱乐场所时,让自己的子女跟随入场。

? 街道、社区的网吧学生进入的现象仍然存在。

? 公共场所不文明的语言、乱丢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1、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最好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质、好的习惯会使他们受举益终身。在具体的训练中做到:(1)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2)严格要求。(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检查与评比结合起来。

2、资料研究法。全面综合分析了中央有关文件、《中小学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以及国家、地方、学校有关学生道德常规要求的各种规范性文本,清理、筛选出了有关小学生道德行为要求的内容因素,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序列化。

3、活动教育法。我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有计划地利用重大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4、榜样示范法。用典型去给学生做榜样,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努力,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实施策略:

1、把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纳入学校各项工作的议事日程。

学校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工会工作、值周工作、少先队工作、校本研修工作、班主任工作,乃至于学校总务后勤工作,都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学校和教师个人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对习惯养成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或相关要求。在总结工作时,同样对习惯养

成教育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认真地总结和反思。

2、真正把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落实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在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既强调了教师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通力合作,多管齐下,要注意从行为、学习、生活、心理四个方面全方位落实养成教育目标,又针对各班的特点,做到了“合中有分”。例如:在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少队工作中,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学科教学和校本研修工作中,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组还经常安排专人利用专题讲座、集会、升旗仪式、早操、课间操等时间,给全校学生上习惯养成教育大课。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习惯,什么是良好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好习惯有什么益处,不好的习惯有什么害处,怎样来养成好习惯,怎样来克服不良习惯。

3、将养成教育实验研究和新课程研究有机融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①在养成教育中注入时代的活水。

在实验研究的操作实施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养成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我们十分注重养成教育的生成性。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和上级要求,随时调整养成教育的目标设置,如,在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中,我们增加了“学会保护自己,不上坏人的当,不到危险的地方,不做危险的事情”。 ②开展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将传统德育教育和少先队体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了校内“学校——班级——个人”和校外“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学习网络。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我是文明小公民”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坚实基础。

在家庭做“小帮手”,体验家长的艰辛。在家庭中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在社会做“小标兵”,体验公民的责任。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在学校做“小伙伴”,体验集体的力量。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在社区做“小卫士”,体验劳动的快乐。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独处时做“小主人”,体验个人的魅力。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在学校方面,利用校会、大队活动、国旗下讲话、习惯养成课的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叙事说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文明班级”的评选,着力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定期开展养成教育专项评比活动,开展“卫生之星”的评选、“文明班级”的评选。让获奖个人和获奖班级在升旗仪式上亮相,表扬并授予他们荣誉,从而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加强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班级方面,通过早读、诵读和传统美德的警句名言,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传统美德的价值;通过班会、班队活动,自主制订班规、班训,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个人层面上努力规范自己。

③将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

让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研修资源。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形成独具个性的校本研修机制,使之在学校研修组建设、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校本研修拓展空间,搭建平台,提升档次,注入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模式。

2、以课本为依托,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

3、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5、养成教育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四、课题实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愈发深刻地感受到:

1、如何对学生的习惯养成进行及时、全面、分层、准确的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最大的困惑。我们也进行了许多尝试,虽有一些成功之处,但总的来说,感到不尽人意,因为:有时往往因为设计过于周密而难以操作,有时又往往因简单而流于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对此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更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2、是否需要构建一种养成教育的课堂模式?如果需要,这种模式应当是怎样的?这也是我们在以后需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