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论文——读书笔记

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与城市进程

本周看了一本书,美国建筑学家斯皮罗。科斯托夫写的《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这本书阐述了历史上的城市形态元素,涉及了街道,公共广场,城市分区(宗教信仰,政治和社会)和城乡边界等元素。其追寻着从古到今的城市形态元素的演进变化的踪迹,探讨了城市的演变,并将其与传统的的城市肌理的生长与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并且运用了很多插图,具体的解释了城市的形式与用途,并涵盖从远古的巴尔米拉的柱廊式街道一直到城市贵族化改造的伦敦广场。其实,远在城市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个小村庄,而在村庄之前,就已经存在着古代原始部落的石穴,防御野兽的工事。而城市的形成,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因素的基础上的:1)客观经济条件2)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的出现3)商品交换和集市的出现4)宗教的推动力5)阶级分化基础下的等级观念。而这一切的本质,都是文明。是文明,推动了城市的发展。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也逐渐的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而这里面,最为典型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是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经济加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所以出现了中心商贸区,各级住宅区,生活区等。而不同的时代,随着历史背景的不同,城市的中心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欧洲,其城市中心是教堂,因为宗教是当时的精神主宰,教堂以其庞大的体积和超出一切的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而那时的中国,城市的中心,则是皇宫,衙门,它们代表着以行政权力为中心,城市,也因此绕着皇宫衙门而建;而在工业社会,则是中心商贸区,因为城市发展到今天,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控制,,城市的经济活动导致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异,形成了各种功能区。

现在21世纪,城市化不断加剧,农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它为城市化提供了资金积累,并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而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则是工业化。最后,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它为城市的延续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商品流。追溯前史,从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开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进入了19世纪,村庄向城镇发展,小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随着各国工业科技力量的增强,很快实现了基本的城市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了20世纪60年代,当各国经济复苏并进一步发展时,却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表现在城市人口不断向郊外迁移,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大量的经济活动向城市聚集,造成城市的拥挤和环境的恶化,于是城中的富人开始离开城市中心地带,转向城市边缘或郊外等环境好的地方生活,而一些企业单位公司,为了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也纷纷搬到郊外。因此,城市的人口会减少。但总的来说,城市化还是在持续着的,到了未来,城市的发展将以人为核心,绿色城市这件艺术品将会覆盖整个地球。而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延续着城市那特有的文明。

 

第二篇:论文读书笔记

论文读书笔记

2007一场从美国发起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在之后的几年中遇到了严重的阻碍。世界经济正经历严重下滑的风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我选择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以求深入的挖掘这一经济问题。

通过在图书馆对近几年经济方面期刊的阅读,使我对金融危机从20xx年爆发到20xx年近4年的发展有了深入的学习,了解了它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后,对我国经济,尤其是贸易企业的影响的情况。为论文积累了一定的材料,对论文的整体结构有了基本的想法。

研究这一论题,首先得了解金融危机发展的过程。在研读《国际商务》这本期刊中,我看到了一篇关于“金融危机的经济复苏、创新与贸易保护实施的时期”一文,对我用很大帮助。本次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是次贷危机无限膨胀引发的金融信贷系统的突然中断或信用连锁的坍塌,从而是金融领域暴露出系统行的问题。大银行和投资公司的倒闭是这次危机的表现。我论文所涉及的是我国贸易的影响,因此,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的明白美国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传递到其他国家,并影响他们的实体经济。最早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危机通过双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一是金融和金融市场渠道,那些与美国金融部门或金融市场关系密切的外国金融部门或企业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二是通过对外贸易的信贷中断,订单的减少,直接投资停滞等方面形成对外贸的大幅度冲击,从而使全球贸易与物流最后急剧下滑。所以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实体经济的衰退是携手而至。该片文章提到此时在实体经济领域 ,消费和投资在经受了信贷冲击后 ,随后的冲击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部分涉及次贷人群的财富效应和部分因金融市场萎缩带来的财富效应的影响 ;另一个方面是消费者因失业、经济不景气造成的收入减少 ,企业也会因为对需求信心不足 ,减缩生产、订货 ,并对未来持观望态度。因此 ,在实体经济部门 ,经济衰退表现为明显的、大幅度的生产和需求的下降。人们的悲观情绪充斥整个社会。金融危机不是孤立事件,是多年来全球经济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综合反映。因此在这样一个全球整体经济下滑,观望态度浓厚的环境下,中国的外贸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在《国际贸易》期刊20xx年五月刊登的一边“金融危机下中国外贸发展的中长期思考”一文中,它对中国在金融危机下面临的挑战,做了一一解读。其中的观点,对我国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的认识有了细致的提高。由于我国入世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开放度的经济体, 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 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发达国家, 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 导致财富缩水, 居民消费减少, 企业投资下降, 这必然导致进口减少, 必然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 而出口增速下降或减少, 则又必然导致整个制造业生产的萎缩或增幅减缓!在一篇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的文章里,提到了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 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地, 由于外需的萎缩, 很多企业的经营已十分困难, 不少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 我国的外贸总额在20xx年的增速随着外部需求大幅度放缓而显著下滑!

然而国外进口需求的减少只是我国出口行业面临问题的其中之一。另一大问题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几年逐步显现,并且更加令人忧虑。两大中国出口出

口贸易的拦路虎正在悄然逼近,并慢慢吞噬着我国贸易产业。这两只虎一个叫反倾销,一个叫反补贴,它的主人正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制造者——美国。世界贸易组织在20xx年10月20日发表了当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调查报告。去年上半年全20xx年同期猛增 39 %,同期新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6%。数据显示 ,今年 1 —6月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 85项新的反倾销调查 ,明显多于去年同期的 61项 ,其中美国占 12项 ,仅次于土耳其。在图书馆,我仔细翻看了一篇 “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以美国为例”的文章,纵观美国经济发展史,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由来已久。在上个世纪 30年代 ,美国在大萧条之后颁布的《霍利 —斯穆特关税法》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战。同样地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下 ,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又重新兴起 ,蠢蠢欲动 ,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饱受危机之苦的美国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始作俑者,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首当其冲。从纺织,到钢铁,再到汽车轮胎,中国企业在近三年被无数的反倾销反补贴案痛苦折磨,原来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在图书馆的时间里,我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里理性的认识,通过对权威学术期刊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我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接下来,我将利用我所学完成我的关于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的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