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及经典评论

评论新文章

范文点评

20xx年4.24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

弘扬传统文化

【背景材料】

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一种尊重。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所尽的责任和义务。摒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认真学习和汲取我们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颠。

【题目】

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述有力;提出的对策要具有可行性。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范文】

传节日精髓 续民族血脉

——谈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中公点评】

本文属于典型的评论性文章。全文围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评述了时下洋节受宠、传统节日被冷落的种种现象,并透过此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论出了应当采取的一些策略。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通过现象描述将传统节日受到冷落的话题引入;第二、三段为第二部分,分析了“洋节受宠”的具体原因,也是对此进行的深入思考;第四段为第三部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评述;第五段为第四部分,从商家的角度论述了其应当采取的策略和秉持的态度;末段为第五部分,言明了弘扬名族文化、传承传统节日的重大意义,以及当前每个炎黄子孙的重大责任。

文章整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思想性较强,语言较为流畅,是值得参考借鉴的评论性文章。

技巧点拨

20xx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点拨:3招帮您找到

申论作答灵感

申论的“给定材料”是申论试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答申论试题的根本和依据。其来源多从报刊、理论文章、互联网上的新闻报道、访谈、网友留言中取材,也从官方公开的文献资料中取材,选题的渠道、角度很多。在排列顺序上,材料不是按着整齐划一、前后逻辑一致的顺序排列,而是松散、前后颠倒、杂乱无序的组合,这样的排序往往令考生读完材

料后,摸不着头脑,抓不住材料主题,晕头转向、不知所云。因此,如何高效运用申论材料,在最短的时间里从材料中抽取出信息要点作答试题,掌握一些技巧方法尤为重要。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介绍三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并援引真题举例予以说明: 方法一:援引材料原文

给定材料中的语句如果明显就是作答要点时,考生可直接引用材料原文。当然,考生用自己的语言,稍作整理归纳、变通一下更好,避免了抄袭材料的嫌疑。例如:让考生从这则材料中提炼出一条“拓宽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对策。

【示例】20xx年山东省乡镇机关申论试题材料8,原文:

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的农村环境建设投融资机制,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依法征收排污费,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开征畜禽养殖业等排污费,并专门用于该产业污染的整治。

【分析】

“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的农村环境建设投融资机制,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保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可直接引用,作为“拓宽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一条对策。

方法二:分析运用他人观点

申论试题的给定材料中经常出现一些他人的观点,如“某领导指出……”;“某专家认为……”。一般而言,出自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和专家的观点,有着一定的权威性,是报纸等大众媒体追踪报道的。因此,对于这样一些观点,考生应详细阅读,充分理解话语内容中的含义,以便答好申论试题。

【示例】20xx年9月18日多省联考申论试卷,材料6,原文:

专家C认为,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而言,单纯强调单位矿井规模并不科学,对于这种政府主导的资源整合,除了在法律层面需要商榷外,更要在操作中按照经济办事,建立起双方认可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是在补偿方面要做到充分、合理、及时。

【分析】

材料反映了专家C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过于强调单位矿井规模持不赞同态度,认为法律层面不仅需要商榷,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需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起双方认可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补偿方面要做到充分、合理、及时。由此可以推断出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在法律商榷层面、按经济规律办事方面、建立双方认可的准入退出机制方面、补偿方面都还存在着一些争议。C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发表的谈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业性,考生要重点分析掌握。

方法三:借鉴成功做法经验

给定材料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外国、外地、外单位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这些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往往有着一些潜在性用途,因此,考生应分析利用好这些内容,为自己作答试题、拟制对策奠定基础。

【示例】20xx年9月18日多省联考申论试卷,材料2,原文:

朔州以煤电立市,借助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改造,在煤炭生产领域重点抓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市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关闭了产能在9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通过一系列综合节能措施,全市煤矿回采率由改造前的30%提高到75%以上,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该市要求所有煤矿实行“挖1吨煤种一棵树”的“以煤补林”、“以黑补绿”政策,切实保证矿区生态的绿化和修复。近年来,植树造林一直以每年30多万亩的速度推进。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按北方每公顷森林每天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计算,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1130万吨,多释放氧气820万吨,森林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分析】

材料介绍了朔州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改造的一些成功经验,如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率;采取“以煤补林”、“以黑补绿”的政策,绿化修复矿区,保护生态环境。这些经验性措施可以为其他省市煤炭资源整合提供借鉴,也为作答第二大题“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依据。

以上三种方法为考生阅读给定材料提供了一些技巧窍门,希望帮助考生缩减阅读材料时间,为后面迅速答题扫清障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