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范文

《董西厢》与《王西厢》中红娘之比较

林惠芳

[摘要] 《董西厢》和《王西厢》中皆有红娘这一人物。角色在二本中虽皆为前人所塑造的形象的再提高,但其性情、气质在二本中有很大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董西厢》、《王西厢》为不同的艺术样式和表演形式。此二方面给了红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影响。

[关键词] 红娘;《董西厢》;《王西厢》;杂剧;诸宫调;表演形式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 Hong Niang,

between “Dong Xi Xiang” and “Wang Xi Xiang”

LIN Huifang

Abstract: Hong Niang is a character which appears in both of “Dong Xi Xiang” and “Wang Xi Xiang”. A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predecessor, the images of this role in these two works become different, especially of her personality and makings. The prime cause of this discrepancy lies between “Dong Xi Xiang” and “Wang Xi Xiang” is, they have different artistic styles and performance forms. These two aspects gave them profound influence in creating the character.

Key words: Hong Niang; “Dong Xi Xiang”; “Wang Xi Xiang”; Za Ju; Zhu Gong Diao; performance form

目 录

引言

一 在创作意义上,二者的红娘形象皆为前人的再提高 二 表演形式的不同,为二者带来差异

(一) 叙述者身份的不同

(二) 人物出场次数、方式上的差异

1 1 2 4 5 8 8 10 12 13 16 44 45

三 在文学表现方式上,《王西厢》是《董西厢》的继承与改变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一) 情节安排上的差异 (二) 人物语言的差异

(三) 侧面描写及捧哏他人的作用

《董西厢》与《王西厢》中红娘之比较

引 言

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即《西厢记(扌+ 刍)弹词》,简称《董西厢》)与元人王实甫的《西厢记》(简称《王西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前者是现存诸宫调作品中唯一最完整的一部,真正地使张珙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脱离了《莺莺传》(《元稹会真记》)的原型,奠定了后来一系列西厢作品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基础。后者则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编,使之全面地深化与完善,终赢得了“天下夺魁”的美誉。其“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1的文笔,更使之被称为北曲的‘压卷’2之作。

于是,二本中创造的一个个人物形象便在这灿烂的光环下嵌入人们心中。其中,尤以红娘一角最为深入民心。

“红娘”一名,最早见于《会真记》。然而董解元却首先赋予了红娘活泼、风趣的个性,并在其身上注入了喜剧元素,给予了红娘这一角色更大的表现张力。到了北杂剧《王西厢》中,王实甫更是极力渲染其贯穿全剧的作用,成为牵动整个人物关系的喜剧性的中心人物。因此自明代起,批评家们就对红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汤显祖曾赞:“红娘真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识,二十分胆。有此军师,何攻不破,何战不克!”3槃過硕人亦道:“看《西厢》者,人但知观生、莺,而不知观红娘。红固女中之侠也。生、莺开合难易之机,实操于红手,而生、莺不知也。倘红而带冠佩剑之士,则不为荆、诸,即为仪、秦。”4清代金圣叹品评之:“便似周公制礼乃尽在红娘一片心地中,凛凛然,侃侃然,曾不可得而少假借者。”5

后来的学者们虽然在红娘最初看待崔张二人感情的态度这一点上各持着不同的观点6,然而众人对红娘的评价大致都与前人相近——“舍己助人,磊落侠义”。同时对于红娘这一角色在《董西厢》和《王西厢》二本中的演变,学者们都赞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使红娘的形象更为鲜明而丰满的看法。?????

注释:

1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收于段启明《西厢论稿·附录》,第14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xx年10月。

2 [明]王世贞:《曲藻》,收于段启明《西厢论稿·附录》,第14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xx年10月。

3 [明]汤显祖:《汤海若先生批评西厢记》,转引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286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xx年8月。

4 [明]槃過硕人:《增改定本西厢记》,收于[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第2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4月。

5 [清]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收于[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集评校注西厢记》,第23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4月。

6 一般学者,如辛人、戴不凡、霍松林等,大体皆认为红娘一开始对张生并无好感,而其后来主动积极地协助崔张二人,主要是因为不满夫人的失信,抑或是同情二人的两情相悦,反对违背个人意愿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张燕瑾则认为,红娘协助二人,是一开始就进行着的,并非经过夫人失信这一环的影响而改变立场。

7 为方便论述,本文若有提及折子名称时,一律从金圣叹本之称法。

8 参考自寒声、贺新辉、范彪编:《西厢记新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xx年8月。 9 寒声、贺新辉、范彪编:《西厢记新论》,第59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xx年8月,。 10 董解元著、凌景埏校注:《董解元西厢记》,第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1月。 11 除了吴昌龄的《西游记》以外,元杂剧中就只有《西厢记》是使用非正末正旦的角色——旦俫来进行整折的唱的。参考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9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12月。

12 例如《王西厢》第五本第四折。一般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受到了南戏或明传奇的影响而产生。这在元杂剧中并非绝无仅有,像吴昌龄的《西游记》就是另一例证。但像这类篇幅鸿巨,异于根本体制的例子仍属少数。

13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9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12月。

14 郭汉城、沈达人:《戏曲文学的特点》,收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中国戏曲理论研究文选(上册)》,第21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xx年6月。

15 吴梅撰、江巨荣导读:《顾曲尘谈——中国戏曲概论》,第14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5月。

16 蒋星煜:《〈西厢记〉与元杂剧“一人主唱”体制问题——与朱万曙同志商榷》,《艺术百家》20xx年第1期。

17 张庚:《戏曲美学三题》,《文艺研究》19xx年第1期。

18 见附录。由于两种表演今皆不见,故本文各片段分割仅能通过文本进行推论,所得结果未必便是实际的表演情形。今做此表,用意仅在于便于比较二文本中红娘的地位。 19 见附录。

20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9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12月。

21元杂剧中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还是将此唱本作为旦本来看待。正如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所说的,“盖但以供点缀之用,不足破元剧之例也。”

22 参考自王季思主编的《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1月北京。按笔者统计,《全元戏曲》中相对而言完整而又明确列明各本主唱角色的元杂剧,共有208部作品。其中,不包括十五部“供点缀之用”的作品,体例有异于一般元杂剧的,一共仅有??

参考文献:

(1) 段启明:《西厢论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xx年10月。

(2) 苏国荣:《戏曲美学(修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19xx年1月。

(3) 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1月。

(4) 许志豪、凌善清编著:《戏曲全书·戏学汇考》,上海书店,19xx年2月。

(5) 张燕瑾:《西厢记浅说》,百花文艺出版社,19xx年3月。

(6)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xx年8月。

致 谢

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有赖于指导教师解玉峰副教授的耐心指导。解老师对学生总是谆谆善诱,并不时提出许多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辩证性思考,令笔者受益不浅。谨此向解老师致以万二分的谢意。

同时,也要感谢高小方教授在此论文进行的过程中,不吝提出宝贵意见。

此外,还有江苏省昆剧院的朱继云老师及孙建安老师。笔者有关戏曲许多不明之处,他们皆倾囊相授。故在此致谢。

 

第二篇:正确格式论文范文 - 副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专业本(或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衢州市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

学 号 13位

指导教师 **** *

专 业 ******

年 级 2007 春

学 校 浙江电大龙游分校

正确格式论文范文副本

一、衢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1

(一)办法的实施到现在已经历了八个年头,期间,制度运行平稳,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1.实施范围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确保制度的平稳推进??????????????1

2.缴费办法的设置以灵活与稳妥相结合为原则,以强化个人保障意识为主要出发点,对不同性质单位及个人采取不同的缴费办法?????????????????????2

3.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既体现了事业单位特点又与企业相衔接????????2

(二)制度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许多缺陷????????2

1.实施办法适用的单位范围偏大????????????????????????2

2.没有实现真正义意上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缴费与待遇脱钩??????????2

3.衢州市企业与事业单位由于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使计发待遇水平产生高低??3

4.财政支付压力继续存在???????????????????????????3

二、衢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3

(一)养老保险制度内部的“二元”格局长期存在,阻碍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及人才市场的发展??????????????????????????????????3

(二)待遇给付机制不合理??????????????????????????3

(三)财政支付压力大,没有基金积累?????????????????????4

(四)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4

(五)单位承担社会事务较多,影响了办事效率??????????????????4

(六)参保人员自我保障意识淡薄????????????????????????4

三、对衢州市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5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逐步实现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体化" …5

(二)制度实施范围应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特点予以分类,不搞“一刀切”,明确制度的实施范围???????????????????????????????????5

(三)建立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机制,改变原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统揽的做法?5

(四)改变现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本人工资和工作年限为依据的退休费计发办法,实行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基础,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5

(五)加快建立社会化管理体系?????????????????????????5

(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6 参考文献??????????????????????????????????7 注释????????????????????????????????????7 目 录

浅析衢州市实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干部退休制度,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的需要,制度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发挥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也体现出资金来源稳定、待遇水平较高等优越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干部退休制度也逐渐显现出体制落后、政策不衔接、财政压力大、社会化程度低等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因此,中央从“十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是20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要求积极“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已将其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关键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政策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干部退休制度,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的需要,制度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发挥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也体现出资金来源稳定、待遇水平较高等优越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干部退休制度也逐渐显现出体制落后、政策不衔接、财政压力大、社会化程度低等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因此,中央从“十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是20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要求积极“研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已将其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改革的必要性源于现行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而旧体制下暴露出的缺陷在新时期所造成的困境愈加显示出改革的紧迫性。本文试着从衢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情况出发,探讨现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议,以期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衢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衢州市在20xx年出台了衢政[2000]7号文关于《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本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本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适当积累”的原则,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规范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办法。注①

(一)办法的实施到现在已经历了八个年头,期间,制度运行平稳,并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实施范围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确保制度的平稳推进

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因其社会职能、经费来源与全额拨款、定额补助类事业单位不同,其公益化、市场化程度也较高,使其工作人员对保险的需求也更为强烈。同时由于国家、我省尚未出台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若采取一步到位的办法将制度覆盖到所有事业单位,则会为以后的制度转轨带来较大的隐患。基于上述考虑,我市在试行办法的实施

- 1 -

范围上定位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全额拨款和定额补助事业单位则参照执行。从有利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角度来看,我市的制度定位是与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分类指导和实行市场化的原则相吻合的。

2.缴费办法的设置以灵活与稳妥相结合为原则,以强化个人保障意识为主要出发点,对不同性质单位及个人采取不同的缴费办法

缴费办法分“空转”和“实转”两种,空转即只实行个人缴费,单位暂不缴费,工作人员退休(职)后,退休(职)费仍由原单位解决。“空转”办法适用范围为行政机关、全额拨款和定额补助事业单位的干部、固定工。实转即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工作人员退休(职)后,基本养老金部分(即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基本离退休费及各项津补贴)由社保负责发放。实转办法适用范围为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所有在编工作人员及行政机关、全额拨款和定额补助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两种办法相结合的缴费模式,体现出了两大优势:一是在国家强调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下,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立个人缴费制度对以后的制度并轨及促进我市人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将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二是实行单位分类的缴费办法,在当前国家和我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处空白阶段下,制度的设计体现出积极稳妥的特点,政策空间较大,灵活性较强。

3.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既体现了事业单位特点又与企业相衔接

根据办法规定,个人账户20xx年1月起,按个人缴费额建立,20xx年底前的个人缴费不记入个人账户。建账时点的统一,体现了办法的公平性。为确保参保人员流动后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和转移,考虑到人员流动的形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对转出统筹范围人员,其中转入机关事业单位的,转移其20xx年后个人账户额。当地未开展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经本人申请可一次性支取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企业的,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浙劳社老[2001]293号)规定执行。注②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励人才间的相互流动,而且可以缩小人员流动后企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差。

(二)制度的实施在一定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许多缺陷

1.实施办法适用的单位范围偏大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应定位于事业单位,机关公务员和参依照公务员待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该纳入其中。

2.没有实现真正义意上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缴费与待遇脱钩

目前,在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没有统一政策的情况下,衢州市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及工作人员,缴费方式是单位暂不缴费,工作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而工作人员的离退休的待遇还是由人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定,离退休费用一部分单位由财政部门专款拔付,一部分由其单位拔付。不通过社保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统筹基金只支付个人账户而已。

3.衢州市企业与事业单位由于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使计发待遇水平产生高低

- 2 -

随着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部分事业单位改革转制、撤消归并,原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分流到企业或灵活就业,但因为企业待遇低产生抵触情绪,对机构改革造成影响。

4.财政支付压力继续存在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费用沿用老制度还是由财政支付,经费渠道没有改变。

二、衢州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养老保险制度内部的“二元”格局长期存在,阻碍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及人才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养老保险体系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正逐渐被打破。但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得以完善、事业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却出现人员流动难、人员流动无保障等不利于改革进一步推进等问题。究其原因,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执行的不同养老制度,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向企业流动时,如果他们的退休待遇按企业的养老保险标准来计发,他们的退休待遇将大大降低,对于那些已经在事业单位工作很长时间的人来说很不合理。很多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不愿意流动到非事业单位,给我们的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反之,当企业人员向事业单位流动时,他们可以享受事业单位所有的退休待遇,而与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无关。由于相互间的不衔接,不仅使得流动人员退休前养老保险关系的难以接续,也造成企、事业退休人员间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的不公平性,从而出现了保障反而成为流动障碍的尴尬局面。

(二)待遇给付机制不合理

一是缴费基数没有反映干部职工真正的工资水平。事业单位人员的投保工资是以上年度的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套改表上的工资为基数,而实际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要远远大于此标准。这样,对两类人今后的退休待遇有不利影响。一是对某些参照公务员待遇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一方面他们享受不到和原计算办法的差额部分,因为按有关的文件规定,差额部分的享受由原单位研究解决,有的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发这部分的待遇。另一方面,由于投保工资没有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工资水平,按新的办法计算出来的退休待遇替代率就偏低了,降低了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实际生活水准。二是由事业单位向企业流动的人员。当缴费工资偏低时,就会影响个人账户金额,在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积累额的多少对退休待遇的高低没有影响,但是到企业就不同了,它直接影响今后的退休待遇。二是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条件的不合理。企业职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须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需个人缴费,只要达到退休年龄,即可享受退休费;三是计发办法不合理。退休费以退休时的基本工资为基础,而这种某一时点的工资并不能合理体现工作人员的实际贡献,权利与义务不相对等,且易出现通过突击提级后的涨薪来达到提高退休待遇等弊端;四是调整机制不合理。退休费的调整随着在职同类人员一起调

- 3 -

整,而不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缺乏适合退休人员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调节机制;五是地方性津补贴不规范,造成企事业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较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除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费项目外,还另发给地方性津补贴,两者在退休费构成中的比重达6:4。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略低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国家和省规定项目的退休费情况下,地方性津补贴无疑是造成目前企事业退休人员待遇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暴露出收入再分配制度不公平的问题。

(三)财政支付压力大,没有基金积累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由国家财政预算支出或由单位经营所得支出,在退休人员逐年增多、退休费用剧增的情况下,财政支付压力巨大。尤其是对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来说,在退休费用支出一旦超出单位预算的事业经费时,原本引以为豪的“铁饭碗”将成为易碎的瓷器。随着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原始基金积累的缺乏,必将引发养老保险又一个隐性历史债务的形成。

(四)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

和企业一样,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也建立了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体现缴励机制。个人账户积累额越多,以后享受的退休待遇就越高,鼓励参保人员多投多保;二是解决我逐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支付退休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为减少退休高峰来临时的负担,建立个人账户是个较好的解决方案。但要实现这两个目标的的关键是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如果个人账户不能做到保值增值,就失去了建立个人账户的意义,会打击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个人账户的增值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账户的增长率。注③

(五)单位承担社会事务较多,影响了办事效率

退休人员在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前,均需由本单位自行管理,致使每个单位都需配备专职机构、派专人负责退休管理工作,未能发挥机构与人员的最佳工作效益。

(六)参保人员自我保障意识淡薄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它的权利和义务都应当是对等的。如果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势必会影响到参保人的积极性,而使制度不具有可持续性。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在计算退休待遇时,仍然沿用计划体制下的按工龄来计算退休待遇的办法,只是发放的途径由原来财政全额支付,改为一部分由社会保险基金支付,一部分仍由财政支付,退休待遇水平保持不变,待遇的享受和缴费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产生严重的脱节现象。造成部分参保人对缴费漠不关心,甚至希望缴费工资缴得越少越好,个人可以少出钱,反正缴费并不影响待遇水平。这种长期存在依靠国家养老的思想,使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我保障意识较为淡薄。

三、对衢州市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对策

- 4 -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逐步实现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体化” 首先在制度的设计上,应避免各地在试行过程中制度“另起炉灶”的模式,建立统一的既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又能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其次,要建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目前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计发办法和缴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缴费的多少并不决定待遇的高低,使很多的干部职工对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意识也不高。解决的办法是将目前的由财政局发的补差部分出纳入到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里,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同时也要反映参保人员的工作经历,这样有利于参保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使退休待遇更加公平合理。同时,应汲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教训,在统筹层次上起点要高,应以省级统筹为起点,逐步实现全国统筹,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均衡各地负担。注④

(二)制度实施范围应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特点予以分类,不搞“一刀切”,明确制度的实施范围

鉴于国家机关、参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单位性质、管理方式、人员结构、工资制度及资金来源上都有很大区别,且20xx年1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明确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因此,新制度的设计可不将国家机关与参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列入实施范围。

(三)建立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机制,改变原由国家和单位统包统揽的做法

应借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的成功经验,实行统账相结合的办法。单位及个人应缴比例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部分积累”的原则,在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可由统筹地测算确定,并最终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统一。三方负担机制的建立,不仅强调了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原则中应尽义务的重要性,而且对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保障意识方面将是极大的促进。

(四)改变现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本人工资和工作年限为依据的退休费计发办法,实行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基础,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新计发办法应考虑到新老制度的衔接及待遇的平稳过渡,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办法。对已退休的“老人”,做到不降低原来的实发待遇;对近年即将退休的“中人”,实行待遇差补贴,5年平稳过渡;对将来退休的“新人”,直接执行新办法。其中,新人与中人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的结构性养老金,缴费年限和缴费标准将成为工作人员退休后养老金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同时,为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在具体参数的设置上可高于企业(如基础养老金中缴费每满一年计发系数上设置可略大于1),但要避免差距过大,引发新的矛盾。或可通过在基本养老金外补贴一块的方式来提高养老待遇。新的计发办法,有利于形成“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体现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

(五)加快建立社会化管理体系

社会化管理体系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社会化。虽然人们的保险意识

- 5 -

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对社会保险理念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往往只停留在交保险费的阶段,对投保工资、投保时间、个人账户增长率和退休待遇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参保人员在参加了社会保险以后有哪些权利义务,还有待于社会保险机构加强宣传工作。所以,养老保险基金要接受公众和参保人员的监督,堵塞各种制度上、管理上的漏洞,所有基金的管理和运作都要接受外部审计和公众监督,参保人员随时可向社会保险机构提出询问和质疑,以取得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障的充分关注和支持。第二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社会化。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社会化管理势在必行。改变现有退休人员日常管理及退休费发放由单位负责的管理办法,以社区为依托,实行人员进社区管理,基本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从而理顺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建立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的养老保险制度。注⑤

(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社保经办机构应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推行首问负责制,规范文明用语等,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其次是大力营造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风气,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大力营造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氛围,并健全科学规范的业务规程和严格的基金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注⑥

- 6 -

注释:

注①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本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衢政[2000]7号).衢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社会保险常用政策法规汇编.2007,(6): 164~165

注② 关于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浙劳社老

[2001]293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险保障厅、财政厅、人事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05,(4):156~157

注③ 任方. 对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浙江劳动与保障.2006,(8):29~30

注④ 周世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八人谈.中国社会保障:2006,(7):35~36

注⑤ 朱镕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2002,(2):447~448

注⑥ 韦国锋. 努力建设学习型”劳动保障干部队伍. 浙江劳动与保障.2003,(5):15~16 注⑦任方. 对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浙江劳动与保障.2006,(8):29~30

参 考 文 献

[1]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衢州市本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衢政[2000]7号).衢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社会保险常用政策法规汇编.2007,(6)

[2]关于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浙劳社老

[2001]293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险保障厅、财政厅、人事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05,(4)

[3]任方. 对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浙江劳动与保障.2006,(8)

[4]周世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八人谈.中国社会保障.2006,(7)

[5]朱镕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新时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重要文献选编.2002,(2):447~448

[6]韦国锋. 努力建设学习型”劳动保障干部队伍. 浙江劳动与保障.2003.(5)

- 7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