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来职往求职案例分析范文

20111027期求职案例分析

一、求职广告导演助理工作

(一)第一印象环节

陈彤,女,22岁,吉林渤海广播电视大学,大四学生,在电视台做过半年实习记者自认为是个时尚、特立独行、有创意的人,求职广告导演助理,目标月薪3000元 。

第一印象环节后有4个企业灭了灯,几位达人的点评是:“根据你的表现你不是个时尚和特立独行的人。你的整个状态沉浸在小情小调小世界里,如果真的要去做创意或创意制作工作,首要的条件是要神经很大条(指人的行为大大咧咧,不顾及后果,不细心,不对某些应该认真对待的东西在意),要坚韧。你要放开一点。”

我的感受:这个女生不是像她说的那样的人,也就是说她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准确。对广告行业要什么样的人的认识也不清楚。其实这也是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行业。求职需要实实在在的去做调查和了解。

(二)职业测评和职业短片介绍

1、提问人:东方风行,夏骄阳

问题:广告导演的制作团队要给上游公司提供一份成本预算的报价单,在报价单上会开列哪些项目?

达人的分析:不管是拍摄广告,还是做其他的项目,都会涉及到成本预算的报价单,在一个项目团队中,也有不同的分工,

有人就是专门做会计这方面的,但有些时候也会出现兼职的情况,对于广告导演助理的工作来讲,应该是能做出这样一份的,即便是做不出,也要心中有数,团队成员做的之后要明白对不对,是否有欠缺。

报价单是一个项目需要完成所做出的预算,该预算的制定对以后项目从筹建到完成都有着监督性的作用。预算报价单会根据项目的不同,罗列不同的科目。对于广告的预算报价单,一般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大类。

硬件:主要就是实物类,包含的有:场地租用、服装、设备租用、布景、产品等。

软件:主要包括:人员工资、模特费用、电力、后期制作等。

2、提问人:宅急送,王思岩

问题:导演团队要拍一个日出的场景,可是连续三天有雾,都没有拍成功,摄像师不干了,这个时候第四天凌晨,导演又让你去叫摄像师,我们继续拍,这个时候你怎么去说服这个摄像师。 达人的分析:上述情况,应该是经常能够遇到的,那么对于导演助理来讲,就应该替代导演,协调好工作,让拍摄人物顺利的完成。对于上述情况来讲,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前期做些工作,比如询问老乡、当地气象部门,询问什么时候是拍摄日出的最好时间段;二是通过购买早点等方式,与摄像师拉近关系;三是爬山的时候替摄像师扛抬设备,在一些力所能及的方面帮助他。

我的感受:最终这个女孩求职失败。这个求职者不了解广告行业的情况,事前也没做充分的准备,再加上本人临场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欠缺,因此在这两个环节表现不是很好。

二、求职汽车销售顾问工作

许长章,中专毕业生,做了8年跟汽车相关的工作,包括销售、索赔、维修、售后??13项汽车相关工作,求职目标职位是汽车销售顾问,目标薪金是3000元。

1、提问人:恒安集团,吴石法

问题:销售汽车,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你会怎么做?沉默寡言型和话唠型两种。

达人的分析:销售有坐商和行商。行商就是通过电话、面对面拜访等方式将产品销售给潜在的客户;坐商是指有个门店,顾客自己过来,进而进行销售的模式。面对不同的销售模式,应该使用不同的销售策略。就本题来看,销售汽车属于坐商。汽车经销商通过开店的模式,来销售产品。对于这种销售,销售人员要清楚销售的流程,包括接近顾客、探询需求、展示产品、处理异议、促成交易等环节,并且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客户,针对不同客户应该有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

对于沉默寡言型的,这种客户要不对产品本身比较了解,只是看一下实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想,一般这类客户已经具有购买意向了;还有另外一种,没有购买意向,纯属看看的。对于这

种客户,切勿前去盲目的去介绍,只需要远远的看着他(她)就可以了,只需要在他需要帮助的情况时出现,就可以了。

对于话唠型的,这种客户本身可能对该产品没有个大体的了解,只是有购买的意向,并没有确定选择哪一个,此时的情况是,第一不管时间是否允许,切勿长时间和他在那聊,一方面会耽误时间,另一方面会让其他的消费者感觉到不舒服;第二,通过送水、送产品册的形式将他的说话的主题引入到车上面;第三,在听其叙述的过程中,不要认为都是没有的,要提炼出对自己有价值的,能够判断出其所需求的信息,通过得到的信息,也可以将话题引入到产品中。

2、提问人:奇虎360,郑艳

问题:一对夫妇来到SUV4S店,妻子由于车太大,不想买,先生因为性能好,很喜欢,怎么把这辆车推销给这对夫妇。 达人的分析: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你只需要说服不同意的一方就足够了,而不需要去管同意的一方。对于该题,完全是可以站在女性的角度来考虑,比如说该车安全,安全性高,有孩子的话,出去玩,可以放很多孩子的玩具,女性开的话,可以增加她的气质。

我的感受:这个求职者最终求职失败。我觉得他对汽车产品的各方面比较了解了,而且也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改变自己,这是很多公司青睐的特质,但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在节目最后有个达人建议他应该去做二手车交易这块跟适合他,这说明求职

者本人对要求职的工作不是很了解,没有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他也欠缺与销售相关专业训练,所以最终他求职失败。

三、求职互联网公司产品总监工作

郝亚伟,24岁,应用数学专业,大二退学,先后在微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工作,担任过技术、管理等职位,现在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希望从事产品总监工作,曾经拿到年薪40万的工作,希望找到年薪50万的工作。

1、第一印象环节

有7个企业灭灯。达人的点评:“你的个人形象和你的经历使人感觉你是一个极客(形容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但是你求职的职位不仅需要做事还需要管人,但是从你的言行、交流方式、动作看不出你能够管人。”

2、职业技能考核环节

提问人:奇虎360,郑艳

问题:有个项目出来了,让你团队开发,两个月的时间,要完成,时间比较紧,你现在团队有六个人,这两个月你是如何分配他们的工作量,150%的工作量来完成这个项目的开发。

达人的分析:对于一个产品总监来讲,不单单是技术要好,管人也要好的。对于该题来讲,就着重考察的是管理方面,对于做互联网开发的,遇到这样的项目是经常的,题目也很有代表性。

首先要将项目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经验分配工作,可能会有加班,因此要三个人一组,一组人加班,另一组人要休息,要保证团队成员的工作精力的合理分配,因此要安排出加班、休息的时间表;第二、向老板申请团队建设经费,以满足在开发过程中在人员方面所可能花费的费用,比如打车、吃晚饭;第三,你刚才说我每天早晨用5分钟跟大家做完成度的沟通这个是错的,因为他们有可能加班到夜里12点多,你要让他们早上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你不能让人家早上9点还要坐在这跟你开会;第四,向老板争取有相关项目开发经验的人,暂时加入团队,完成项目;五、每隔一段时间,询问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的完成进度有个很好的把握,防止时间超支。??

3、职业故事环节

郝亚伟在职业故事里讲述了自己创业的故事,他因为自己的管理能力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因此想到大公司的管理职位上去锻炼自己。他在视频中对企业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不要控制我的工作时间;第二不要干扰我的工作方式;第三不要打乱我的工作节奏。

达人的点评:第一在IT行业,如果你还是一个公司的法人代表,你是不能去别的公司任职的,因为竞业冲突的关系。第二大学生当然不应该辍学,大学生应该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当具备离开学校生存的能力而且生存的更好的话,他未必一定要念完大学。第三你缺的不是技术而是你的管理经验,或者说你的IQ

(智商)很高,但是你的EQ(情商)不高,而一个大学生的EQ是在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第四你有两个选择,一种是继续创业,第二种是干脆别提创业的事,夹起尾巴来学习。

我的感受:这是个很典型的案例,一个智力很发达的学生,觉得在学校学不到什么而辍学。这是受互联网创业浪潮中的很多英雄人物故事的影响才有的,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传统的对人才培养的观念,大家不再认为一定要读完大学才能成才。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是这些学生的偶像,因此有很多学生模仿他们而辍学。但是他们只看到了这些互联网创业偶像技术强的一面,却不了解这些人的EQ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影响,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是美国的偶像,他们的EQ适应美国的文化,但是中国的文化呢?大学既是学做事的地方更是学做人的地方。还有很多的中国的创业者都是读完了大学才成才的,比如马云、陈天桥。大学是可以学到很多方面的知识的,关键是我们是否能收敛自己目空一切的傲气,沉下心来好好的去想想我为什么读大学,我在大学要学什么,我将来要成为什么,为了这个目标,我现在有什么,我还缺什么,我在大学要怎么塑造和锻炼自己。

 

第二篇:求职案例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律师人才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伴随着天气的日渐转凉,不知不觉间又到了“沙场秋点兵”的季节。金秋往往是收获的季节,以空调业为首的许多淡旺季分明的企业都在不约而同地召开着年度销售总结大会,但在同时我们却发现企业在“点兵”时往往会有那么几个人没有来“应卯”。为啥?离职了呗!今天我们暂且不论这些人的离职究竟是什么原因,他们的离职究竟是谁的错,因为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但既然已经存在这么一个离职“群体”,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关注一下这个群体的动向,但我遗憾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再次求职并不是那么的顺利,许多人离开原单位后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找到合意的新单位,于是便只好“悬在半空”,徒唤奈何。   那么,对这些离职的人来说,在再次求职时究竟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能让他们快速谋取新职呢?这里面有没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呢?有没有一种微妙的技巧可以遵循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下面就让我通过以下几个真实案例来告诉大家:   案例1:   三年前,小章还只是M公司北方某省分公司的片区营销业务员,和很多应届毕业生一样,大学一毕业就来到这家公司做业务的他自然也是充满了摩拳擦掌想大干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凡事跃跃欲试、身体力行的冲动。但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间应该追溯到他的同一届学生经过入职培训后面临区域分配的那一天,当公司领导宣布他被分配到偏僻贫穷的北方某省时,他一百个不乐意。他坚持认为如果按照对家乡和母校的就近分配原则他不应该被分到这里,因为他的家乡和母校都不在该省。于是他便在当晚借酒浇愁,被公司领导发现后便以“不服从分配”为由给他“挂上了号”。好事往往真的多磨,小章的抗争并没有产生结果上的改观,他最终还是来到了该省。值得高兴的是他做事很认真,又很好学,因而所辖区域的销售业绩也做得不错。可就在快要做够一年的时候,厄运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对他比较赏识的分公司经理L被“下课”了,又来了新经理J,于是便有很多同事火速地“团结”在了新经理的周围,同时还间或会大骂一统前任经理的“罪恶行径”,以此表明与前任经理“划清阶级界线”的决心。但只有小章还感念前任经理曾经对他的工作指导,于是便经常抽空来探望老领导。当然,这事很快就被新领导得知,于是便将小章的表现

和他的“前科”一进行“叠加印证”,认定这是一个“不太听话”的人,后来结果可想而知,新领导找了一个“合理的茬子”之后便将小章清理出了门户。小章当然不服气,一纸申诉材料递到了总部,详尽描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总部领导考虑到小章“不服从分配”的“前科”之后,便劝说小章辞职了。(后来小章明白了个中的真谛:公司既然派了新经理去就任,就必然要为他扫清障碍,并以此树立新领导的威信,于是凡是与新领导相悖的人必须一律出局。这是很多等级森严的大企业的通病!)   事情到这里似乎与求职没有关系,但接下来,一件令人扼腕痛惜的事情便发生了:小章愤然离开了M公司,先后辗转来到K公司和G公司应聘业务员。在求职自荐书中,小章较为详细地申诉了他在原单位受到的委屈和不公,充分流露出对原企业乃至营销事业的无尽眷恋,以此来彰显他对企业的忠诚。并且话锋一转说自己“既是与M公司无缘,便想来到贵公司全情效力,奉献青春”。   这份自荐书应该是极为感人的。孰料在面试过后却被人告知“处理矛盾的技巧性不足,不太适合做业务”。好冤呐!   分析:   曾经有一个“老业务”模仿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方针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要想做好业务的秘诀就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黑”。他说的“两手黑”指的是:一手抓客户要黑,要敢于面不改色地“骗取”客户的款项并适时地将一大堆货压给他;另一手抓分公司经理,不但要敢于在经理在任时厚颜无耻地巴结,还要敢于在经理“下课”时毫不留情地踩上一脚。(天呐,什么叫“人走茶凉”?什么叫“树倒猢狲散”?大概这就是吧!)这话听了让人心寒,却又是千千万万个业务人员屡试不爽、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的把戏。所以,有很多企业经常一方面惊呼业务员“太狡猾”,而另一方面对“太老实”的业务员却又都不愿要。真真是尽想“婊子牌坊两不误”的美事!   小章对M公司的眷恋和对销售事业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却不但没有获取原单位的怜悯,也没有博得新单位的青睐。   所以,请记住:在再次求职过程中,永远不要描述你在原单位所受的委屈和不公。那样只会证明你的无能!案例2:   小罗是小章在M公司的同事,他们两个是同一年毕业并同进M公司的。小罗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写得一手好文章。可能真的是“天妒英才”,小罗在M公司干了一年半之后也黯然离去。但他做了一件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两年之内换了5份工作。有时候我们开玩笑地问他换工作“是不是有瘾”?他说“也并

不是,只是感觉着工作不合适了就应该适当调整一下。”我们就说“你这调整得也忒频繁了吧?”他便反驳道“年轻人嘛,总要给自己一点压力!”   好个“压力学说”!客观上讲,凭借自身的资质,小罗在每个单位都有较好的工作表现,但又往往感到总有一些现象或个人让他看不顺眼。于是他便走掉,一了百了。   关于频繁更换工作给他带来的好处,大概应该是使他在许多行业的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学习和砺炼。但我还知道的是:当他的很多同学或同届毕业的同事的银行存款早已超过6位数的时候,而他的存款却还只是刚刚超过5位数。   分析:   曾经有一句形容中国改革发展历程的话叫做“曲线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其实用来描述业务人员的发展也是很恰当的。对业务人员来说,频繁的离职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买卖,所以在每一次离职时都应该认真详细地做一下工作总结,在原单位工作时积累的能力和经验必须要能够成为你再次求职的资本,这样你的身价才会越来越高,你才能够实现“螺旋式上升”。但是我们往往遗憾地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员在做“平行移动”,在更换了若干份工作之后才蓦然发现自己竟毫无长进!于是便只好继续“打游击”,并美其名曰“鲶鱼效应”——要经常给自己找点压力。   所以,请记住一个恶性循环:工作更换越频繁,下一个单位越不敢长期留用你!   案例3:   小肖是小罗跳到W公司后的同事,当时任的是公关科长,在小罗离开W公司之后没多久他就也从W公司跳了出来。后来我们得知他跳到R公司做了企划宣传部长。(作者注:R公司与W公司规模相当,并不是像有些大企业的科长变成小企业的部长,名誉上级别提升了,但干的还是同样那一摊子活)于是我们很多人便打电话祝贺他,并同时问他有什么求职的秘诀。他当时的经验之谈让人至今仍觉得意味深长,他说:“我当时在应聘之前就知道R公司要招的是部长,所以我去应聘的时候他们问我应聘什么,我就果断地回答说应聘企划宣传部长,他们就问题在原单位做什么职位,我说我做的是公关部长,于是他们在综合考虑之后便把我留下试用了。我当时之所以耍了个花活,故意把自己原来的岗位抬高,并不是恶意地去欺骗他们,而是想先把这份工作拿下来再说,一旦真的拿下来了,我会竭尽我的全部能力,小心谨慎地把他做好,让他们以为我真的有部长的能力,而看不出来我只有科长的水平。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我真的不能胜任做部长,那么也必然要通过几个月的考察才能察觉出来,到那时候如果公司真的把我

开掉了,到我再去下一个单位求职问我做过什么岗位的时候,我可就真的做过部长了。”   分析:   可能会有人说小肖的应聘成功总有那么一点不道德或不地道的因素。但现实结果是,他现在做得真的很好,真如他所说的公司以为他“真的有部长的能力,而看不出来只有科长的水平”,所以他成功了!   过去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意即告诉人们凡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敢接手去做。但今天我们提倡的是“先揽瓷器活,再买金刚钻”,要不然等你手里有了“金刚钻”(能力),那有限的“瓷器活”(岗位)早就被别人“揽”去了。   所以,请记住一句哲理的话:今天,在追求速度的社会里,骑马找马永远要比守株待兔强得多!案例4:   小周是K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业务员,是去年的应届毕业生,为人很真诚,做事很踏实,业绩也做得很好,我在北京的时候与他有一定交往。可能“天道总是仇勤”,他和案例1中的小章拥有着极为相似的不幸命运,在他把区域市场操作得正带劲的时候,公司新更换了个X经理。秉承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管理思想,X经理在到来后的三个月内换掉了4个业务员,真诚、踏实的小周也自然位列其中,于是他便被“送”回到总部。他比小章好的一点是他没有给总部领导留下“前科”,于是总部领导便答应再在公司内部给他物色另一个合适的岗位。于是他便来到了C部门面试,接待他的是C部门的销售总监,一场简短而直接的对话便在他们中间展开了:   “你原来在哪个部门哪个分公司?”   “我在B部门北京分公司。”   “北京那么好的国际大都会,有多少人想去都去不成,你为什么回来?”   “我是南方人,对北方气候不适应(作者注:做业务身体是本钱,任何时候不能挑剔地说自己身体不行),所以想回南方发展。另外,公司新换了个X经理,他来到后找茬把我们几个都开掉了,事情是这样的……”   “你先回去等通知吧”。这位总监只花了两三分钟听了个故事的大概便打发他回去了。   小周自然知道肯定是“没戏”了,于是他来找我问“计将安出?”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便帮他设计了这样一套“台词”:   (你为什么回来?)“是这样的,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市场营销,毕业后就来到我们公司并很荣幸地被分到北京市场去做业务。在这一年多来,我将自己在大学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所以,我的工作业绩做得很好。但是,在我做了这一年多之后,我抱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和进取心,总想深入了解总部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亲身感受一下总部领导的工作指导,以便于我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所以我便想回到总部投身参与规范化砺炼。待我学习了一定效果之后,我将会把所学到的规范化操作再重新带回分公司,以帮助其他同事共同提高。”   分析:   回头看经我设计过的面试台词,一个虚心、好学、敬业、务实的业务员形象跃然纸上。昨天,小周按照这份“台词”又来到了J部门面试,今天一大早便打电话告诉我说“昨天面试效果很好,估计‘有门儿’”。   美国总统布什一次在后花园遛狗的时候不小心跌了一跤,于是便有“好事”的记者说布什近来“龙体欠安”。于是布什第二天一大早便郑重其事地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说“自己身体很好,请全国人民放心”。为什么如此一件小事竟会让布什这么大动干戈且高度紧张?就是因为身体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立足之本。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业务员说他身体欠佳,或者在某个地方有点“不服水土”,那么就意味着你已经不适合做业务了。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你是由于什么原因离开了原单位,你在再次求职时一定不要痛骂原单位,更不要控诉你的顶头上司对你是多么地不公。因为如果你今天来B单位应聘时痛陈A单位的不是,那么总有一天你离开B单位到C单位应聘时也同样会尽数B单位的不足。但该公司永远不想落下员工的骂名。   所以,请记住:在再次求职时,健强的体魄、吃苦耐劳的韧性和对原单位平和的态度将更能使你博得新单位的青睐!案例5:   小贺是我在北京的一个朋友,是一个交际能力很强的女孩。当时任北京一家杂志的广告主管,月薪可达5位数以上,足以让很多同龄人眼馋很久。但她“志存高远”,总感觉在原单位个人能力的发挥方面有那么一点不顺畅,于是她便想到了跳槽。她先在私下里联系了另外一家杂志社,待一切办妥之后,便以想继续上学深造为由办了辞职。当然,第二天她就去新单位上班了,做的是广告总监,收入也自然比原来更高。   分析:   这里可能会有人认为她这样做会不会有点“黑”。但如果站在个人发展的角度上看,倒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办法。但这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是自动辞职,有足够的时间为自己做“猎获”下一家单位的准备,然后再杀原单位一个措手不及。反过来如果是公司突然把她开掉了,那么她便不会玩得这么“潇洒”。   但不知为什么小贺的跳槽使我突然想起了“三姓家奴”吕布,不仅仅是频繁更换“主公”,而且“事变”

往往发生在突然之间。所以,对于小贺接下来的景况,如果我没有预计错的话,恐怕“挖她过来”的公司领导心里也不会那么踏实,谁知道突然又有一天她会不会又把新公司给“甩”了呢?   所以,请记住:在单位做事时一定要给领导以稳定感,否则领导很难对你委以重任!   案例6:   最后一个案例就来源于我自身。   当我在科龙集团工作了一定时日之后,我开始深感自己真的需要赶紧“充电”了,自己在培训方面需要走向专业化,还要学习很多市场研究和销售管理的知识,于是我便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就与领导“表明了心迹”——说我要辞职去继续学习(作者注:并不见得非要完全脱产去上学才算学习,其实在自己的职业规划里更换一下工种,学习另外一种必备的技能,对自己来讲都算是学习)。领导先是盛情挽留,后来看我“去意已决”便祝福我一路走好。当时是9月中旬,全集团公司都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一场有600多人参加的大型业务员培训,我自知里面会有很多准备和会务工作需要我来做。后来,我带领13个人花费10多天时间突击编写出了40余万字的全套培训教材,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深夜2点,再加上原先的一段做其他准备工作的日子,就这样连续坚持了整整28天,这28天没有一天休息过,连整个国庆7天长假也依然如此。在我们的大型培训期间,我花了整体5天时间个人独立完成了从全国征集而来的1000多条“金点子”(累计至少50万字以上)的初审、校对和排版工作,后来又出色地主持了业务员演讲大赛的预赛和评审工作。直到培训的最后一天,只休息了不到3个小时的我在早上5点多就起来开车去送学员返程。从培训场地到长途车站整整送了5个来回,纯开车时间达3个多小时,后来因怕疲劳驾驶出事才得以停歇。   我的善始善终和在临离职前仍对事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公司领导对我的高度评价。所以,当我向我们人力资源总监彭玉冰博士提交辞呈的时候他便极力不放我走,说“你做培训好好的为什么突然不想干了?”并且恰好赶上他在外地出差,于是我在电话中对他说“等你回来之后我再好好给你汇报工作吧”。待他回来之后我对他说:“我从内心真诚地感谢公司对我的栽培和您等几位领导对我的无限关怀。关于这次离职,我心里对公司只有感激。”直到最后一次,彭博士在与我长谈了40分钟之后指着我的辞职报告说:“那我可就签了,不过签完了你可不要后悔。”我回答说:“我先出去学习,待学出了一定成绩之后再回来跟着您干……”就这样,我以和平、友好的方式结束了我在公司的工

作…… 事实上,我也在外地联系了两份新的工作,它能使我在另外的领域中得到学习。我最后选择了赛诺,原因是我要先在市场深度分析研究方面有所砺炼,若干年后到了底蕴丰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只要我的口才还在,我就还能做培训。但我并没有立马去赛诺上班,我在科龙又待了将近一个月,一方面是与很多同事和朋友谈谈心、叙叙旧,另一方面也是让很多同事明白我并不是那种急于对下一个“主顾”投怀送抱的人,而是一个对原公司有情有意的人。最重要的是我要认真地全面回顾并梳理一下我在科龙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成绩和收获。我要把这些感悟和收获给提炼出来,它必然会对我接下来的工作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今天,待我在赛诺正式开始了新的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对于科龙,我虽然是“不带走一片云彩”,但事实上却带走了整个天空。   分析:   回首我临走前每天至少18个小时高强度奋战的这段时日,虽然按照一天8小时折算我一个月做了几乎两三个月的工作,但我无怨无悔,并没有认为公司在压榨我的“剩余价值”。对科龙,我没有像许多人一样“一辞职就骂娘”,我只有心存感激。对新的单位,我没有像小贺那样趋之若鹜,而是给自己留足了总结和梳理的时间,我认为这对新单位来说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它可以使我在开始新篇章时做到心无旁骛。   所以,请记住:在离职时,对原单位永远要心存感激;在重新就职时,对新单位不要太急着过去,而是要给自己留足总结和回顾的时间!   后记:   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和遇到的真实案例,甚至还有我自身的亲身体会,并在我做“人力资源管理之求职工作心态”方面的培训时将其提炼了出来。一切来自实践,相信大家也必然会有一定的体会。在这里我只想奉劝这些再次求职朋友的是:“凡事失败定有原因,成功必有方法”,所以,只要在再次求职前将自己在原单位所学的东西认真仔细地梳理一遍,并对原来的单位心存感激和对接下来的求职保持足够的自信心,你便至少已经成功了60%。接下来的就是,你要用一份全情投入的真诚来拥抱美好的明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