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我最近读完了仰慕已久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最着名的自传体三步曲小说。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高尔基自己在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艰难生活经历。高尔基小名叫阿廖沙,四岁时失去了父亲,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还常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但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为给慈祥的外婆买药治病,他只得卖掉心爱的书本,离开了学校课堂。十一岁那年阿廖沙的母亲也不幸离开了人世,他成了孤儿,为了谋生,阿廖沙被迫走进‘人间'。他当过鞋店的小伙计、做过小保姆、在船上当过洗碗工、在圣像作坊做过勤杂工。他受尽了老板对他的凌辱,亲眼目睹了周围许许多多的丑恶现象。但很庆幸这些都没有吓倒阿廖沙,反而让他成为一个更坚强、更勇敢、更正直的人。在当时十分悲惨的生活条件下,阿廖沙仍然喜欢文学,经常忍饥挨饿坚持读书。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赞叹那种热爱文学的精神。同时也感到很羞愧,我们现在的小朋友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教导,然而由于缺少“风雨”的洗礼,我们很多同学在平时生活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难以面对。同时,我们很多人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却不愿好好学习。现在,我懂得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现在的大好学习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坚强乐观,奋发向上,长大后有所作为。

 

第二篇: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年3月28日–19xx年6月18日),前苏联(今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是―苦难、痛苦‖的意思)。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1868年3月28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曾名高尔基城)。曾担任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参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代表作有《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小市民》。

父亲在高尔基5岁时去世。高尔基后随母亲寄居外祖父家。11岁开始走向―人间‖,曾当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工人等。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参加持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秘密学习小组,1883年开始过流浪生活。高尔基从小就有强烈的读书愿望,他在学校时,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秀奖,然而贫困使他只上了两年学。为了养家糊口,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过读书,他常常冒着危险找书看。为了躲避老板的监视和禁止,他常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头做了个油灯,收集主人烛盘里的残油,躲在贮藏室、板棚等处苦读。实在找不到油灯,他就在月光下看书。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高尔基发奋自学,从而掌握了很高的文化水平,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尔基早期创作(1892——1899)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并存。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尚处于艺术创作的摸索阶段;另一方面也与他当时对文艺使命的理解分不开。高尔基认为,时代要求文学应象―警钟‖一样唤醒和推动人们去追求光明和理想。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是表现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

19xx年革命前后(1900——1909)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高尔基由于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与列宁结识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创作上也更加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力求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写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来。《小市民》既是期间的作品之一。在《小市民》一剧里作者第一次描写了先进工人尼尔的光辉形象。这些剧本的上演,受到革命人民的热烈欢迎,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不安。

19xx年革命后,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剧本《敌人》(19xx年)第一次描写了向资产阶级正面进攻的工人阶级的战斗集体,塑造了共 产 党人辛佐夫的典型形象。同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19xx年)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作品同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19xx年俄国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并同列宁会晤。

19xx年高尔基写出了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母亲》和《仇敌》,使他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主人公巴威尔和母亲尼罗芙娜的形象概括了20世纪初俄国工人阶级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列宁称赞这部小说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提出它对俄国工人―有很大的益处‖。高尔基又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两次革命间可作为高尔基思想和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19xx年革命失败后,此间,高尔基曾因长期侨居意大利,思想上受到党内机会主义派别―造神论‖的影响,高尔基一度接受造神说,发表作品中篇小说《忏悔》(1908),受到列宁的严肃批评。

19xx年高尔基出国养病,病中于19xx年完成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19xx年回国后,目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景象,热情高涨。晚年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特写、政论、评论文章。19xx年高尔基主持召开苏联作家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19xx年6月18日2点30分,高尔基离开人世,享年68岁。

他又很多的名言警句如: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天才出于勤奋。

内容简介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花了整整十年工夫写成的一部近代世界文学名著。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青少年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对于读者来说无比亲切感人。

《童年》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三年,主要记述小主人公阿廖沙(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的昵称)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八年童年时光。外祖父卡希林是个自私、贪婪的小染坊业主,在这个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弥漫着剧烈的敌意‖,暴力、欺诈、损人利己、幸灾乐祸、自相斗殴、大声辱骂已司空见惯。在作者笔下,这个黑暗的―卡希林王国‖其实就是旧俄沙皇统治下暗无天日、民不聊生的社会缩影。在这里唯有外祖母阿库林娜使阿廖沙见到一线光明和希望。外祖母爱憎分明,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敢作敢为,是阿廖沙最亲近的监护人和教育者。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俄罗斯女陛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性格。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比如,他始终记得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一只小蛤蟆;他喜欢在雪地上观察小鸟,喜欢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他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阅读《安徒生童话》,并由此不时感到惊喜和感悟,等等。由此可见,此书确是一部青少年的―生活教科书‖,既寓教于乐,又富有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在人间》叙述主人公阿廖沙刚满十一岁,就外出独立谋生的一段苦难经历,刻画旧俄外省各阶层人的生活画面。小主人公阿廖沙被外祖父赶出家门后,不得不去闯荡社会,先后在皮鞋店当学徒,到轮船上当洗碗小工,去绘图师表舅家当帮工,在圣像作坊当学徒,在市场剧院当勤杂工和配角等,干着与年龄、体力不符的体力活儿,备尝人间心酸和苦难。在充斥着愚昧、污秽的社会底层,阿廖沙也遇到形形式式的各等人物,其中有轮船上的厨师斯穆雷,泼辣、能干的洗衣妇娜塔莉娅,虚伪、狡诈的皮鞋店老板,充满小市民习气的绘图师表舅的家人。不可否认,在阿廖沙的一生中,给予他启蒙教育的当数伏尔加河轮船上的厨师斯穆雷。斯穆雷有一箱书,空闲余暇躺在船舱里的铺上,时常让阿廖沙念书给他听,并不时开导他:―一个人想聪明,就必须读书,而且要读正经的书。‖在他有意无意的引导下,高尔基从小爱上了读书,并把读书当作人生的最大追求。但是圣像作坊附近的商人们为赌博,让一个叫―大胃口‖的小伙子在两小时内吞食十俄磅腿肉,这种恶作剧的场面给阿廖沙留下了可

怕的印象。洗衣妇娜塔莉娅用自己的血汗钱供女儿读书,期望日后能依靠她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女儿的背叛最终使她陷入绝望。高尔基通过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抒发内心感受,揭示了旧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末了,阿廖沙为了不虚度年华,有所作为,决定去喀山上大学。

第三部《我的大学》记叙阿廖沙满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年迈的外祖母,来到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他就清楚地意识到,上大学的梦想难以实现,因为必须直面人生,为生存而去受雇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码头仓库成了他追求科学知识的头一所社会大学。作家用在码头上的亲身经历描绘出劳动场面使读者不禁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与他一起干活的那帮衣衫褴褛的码头装卸工冒着寒夜的潇潇秋雨,从一艘触礁搁浅的货船上往岸上紧急抢卸货物。他们如醉如狂、甩开膀子大干的景象令阿廖沙不由得悲从中来,真切地体会到劳苦大众潜藏着的巨大力量和他们噩梦般的痛苦生活。空闲时,阿廖沙常去民粹派革命者杰连科夫的小图书室,读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马克思的著作,听喀山大学学生辩论和流放回来的革命者对沙皇黑暗统治的控诉,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头脑里进发出最初的革命思想火花。一八八七年阿廖沙遭到了一场严重的精神危机。他在大学生中没找到真正的朋友,对雇工们的宣传鼓动受到挫折,加之获悉有人被捕,外祖母去世,更主要的是,他探索已久的人生问题在理论书中找不到正确答案,这一切令他绝望,便萌生以开枪自杀了此一生的念头。所幸子弹只打穿一个肺叶,他才得以摆脱死神。半年后,在民粹派革命者罗马斯的带领下,阿廖沙去乡下做农民的宣传发动工作。在乡下,他们的宣传活动和组织苹果生产合作社引起富农们的仇恨,罗马斯的小铺被焚烧,阿廖沙险遭火海吞噬。在喀山的四年,阿廖沙虽然没能进大学的门,但在这所没贿围墙的大学里,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结识了一些民粹派革命者,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逐步提高了觉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正如高尔基自己回顾时所说的:―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

高尔基的这部自传体三部曲从酝酿到问世,一直得到列宁的关心和支持。列宁在一次会见中全神贯注地听完高尔基讲述自己苦难童年和流浪生活后,热情地鼓励他说:―您应该把这些全写下来,老朋友,应该写!这一切都是非常有益的,非常有益……‖据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让她给他读刚发表的《我的大学》。不可认否,高尔基的这三部曲在俄苏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崇高的、深远的,它的问世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等作品的诞生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它不仅为研究高尔基本人的成长历程、创作轨迹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且深刻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旧俄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小市民的自私、富农的贪婪和仇恨心理,描写了俄国早期革命者、民粹派成员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秘密社会活动,着力勾勒出一幅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城乡广阔的生活画面。应当说,高尔基的三部曲在我国曾经影响了几代青少年,时至今日,它对广大未成年人,乃至青年读者仍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教育意义和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的艺术魅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现出它的璀璨光芒。

读后感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是19世纪俄罗斯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作者描写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学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它描写了这位作家从生活的底层攀上文化顶峰、走向革命的艰难道路。

《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写出了阿廖沙对外婆的依赖和敬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廖沙那善良美丽、天资聪颖却又一生不幸的外婆。她信仰上帝,每天一大早都要跪在圣像前做祈祷,她心中的上帝永远都是善良慈祥的。上帝和外婆带领童年时代阿廖沙从黑暗的世界进入了光明的世界。外婆一生很不幸,嫁给外公后就经常遭到他的殴打,只是因为外公脾气不好??我非常喜欢外婆心目中慈祥的上帝,讨厌外公心目中残暴的上帝。外婆心目中的上帝感染了我,告诉我人一生都要乐观向上、追求真善美,这样才能适应各种环境。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爱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可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的。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在他4岁丧父后,她的母亲便改嫁了,于是他住到外祖父家。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11岁时,母亲去世,外祖父所开的染坊破产,家境逐渐走向贫困,自私、势利的外祖父十分不满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重担。可是,外祖母却很疼爱自己的外孙,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将来多写文章,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句话,永远都是真理。之后,她和外祖父便分了家产(被迫),即便她分到的东西很少,但都不抱怨,依然和外祖父共居,不计较外祖父的“任性”。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

不起父母了。

《在人间》

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阿廖沙被外公逐出家门,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码头上搬过货物,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脚夫、据木工、园丁??不得不忍受老板的剥削和有钱人的斥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年满16 岁之前,小小的高尔基便从事过7种职业。好像命运特别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幼小的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种种虐待与压迫。一路上,他遇到了被他暗自称为玛格特王后的优雅美丽的女人,她有很多书,也很愿意借给高尔基看。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在高尔基看来,玛格特王后总是那么美丽、善良,并且拥有高尚的品质和对读书的爱好。不像裁缝的小妻子那样,光有漂亮外表的瓷娃娃。在小说中,描绘了俄国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高尔基自传体小说部,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绘了一个半孤儿(阿廖沙父母双亡)怎样奋斗,在社会上艰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经历。

《在人间》是一本不同的小说,不是描写贵族舞会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贫民贴心的读物.跟着主人公去经历底层社会的种种.在无法抗拒的压力下,人们似乎只能选择堕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经,懂得怎样去敷衍与游戏.在肮脏的环境与低俗的思想里,在狭隘的天地与无聊乏味的日子里,调情与淫荡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骗着,这里面没有爱,大家都只是胡闹而已."爱情已经完全扭曲为一种简单的肉体上的依存,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不都过的很正常吗?谁叫社会所需要的只是他们能够提供简单的劳力而已.

就在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分明有一双犀利的双眼,,探寻着智慧的光芒.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出路与改变的双眼.他生活在他们中间,独立着,总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揣测生活的意义.他的思想被书引领着,生活在另一个广阔而自由的天地.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也常使他苦恼,外祖母美好的心灵与玛戈尔王后高尚的情操成为日后回忆的主角.对书籍的酷爱,开启了愚昧的头脑.一个用书籍填补思想贫瘠的人,反抗着周围的种种不协调.主人公,厌恶了身边的丑陋与粗俗,向往一种纯洁,美好的生活."我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好的生活,不然我就会毁灭."带着一种更高的追求,走上了去学校求学的道路.书籍,始终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让人有所追求,给人崇高的信仰.何时何地最好都别忘了读书.

阿廖沙在人间那沉闷无趣、不幸的生活让我非常同情他,同时也佩服他没有被淹没于“人间污河”之中,而是从中挺了过来,寻找自己的幸福生活。他当时的环境比起我们现在这幸福美满、甜蜜快乐的生活简直是苦不堪言。仔细想想,他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都能成为一名作家、一名革命知识分子,那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努力学习,将来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在人间”的阿廖沙为我树立了学习和生活的榜样,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

学的宝贵财富。小说以其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和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心。它问世之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勇敢前进。作品叙述了少年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怀揣着上大学的梦想来到喀山,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到了碦山才知道上大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梦想。他很快成了流浪大军中的一员。通过好友杰里科夫,高尔基接触到了民族粹派大学生们。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在朝不保夕的困苦日子里,高尔基刻苦自学,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这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尔基曾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罗马斯,他像父亲一样关爱阿廖沙,他平易近人、慈祥和蔼,教给阿廖沙许多有用的只是。在一次火宅中,罗马斯奋不顾身地在火海里去寻找阿廖沙,最后终于找到了。他往阿廖沙身上倒了一桶水,然后轻轻地抚摸着阿廖沙湿漉漉的头说:“孩子,不要怕,够累了,歇一会儿吧!”那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场景描写让我记忆犹新。《我的大学》使我明白了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有良师益友,比如我的父母和老师就经常教给我许多做人的准则,帮助我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一次次地引领着我走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使我逐渐羽翼丰满。

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所学不到的知识,为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广阔世界使他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起来。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情地吮吸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着。

高尔基出身贫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捡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了欺凌与虐待。就是在这悲惨而又艰苦的生活中,高尔基仍如生命力顽强的小草,艰难的生长并且绽放。我多么渴望像高尔基那样,做一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啊!多么渴望像他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同高尔基相比,我真是羞愧万分。平时在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我就难以面对,甚至会半途而废。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习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书,却让它们闲着,难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不自以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说“学无止境”吗?难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长?不,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我的大学》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激励了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气和信念。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了《我的大学》这部文学作品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时代的生活及命运,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世纪之交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感悟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遇到挫折也不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更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反正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阅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感受到了高尔基的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他卓越的的文学成就几乎

是相映成辉的。从这三本带有自传色彩的书中可以看出高尔基在经历了这些苦难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给人一种力量,这就是三部曲的魅力,也是带给读者以震撼之处。

这本书告诉我: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自己应该适当去独挡一面,每到一个年龄阶段就让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无限的。如果我们事事依赖只会给我们带来依赖的思想,长大后准会让社会给淘汰。

这本书不厚的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让自己学会独立生活。适当的生活历练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做一个善良、乐观、富有同情心的人,未来的生活也会更精彩!

同时,在高尔基的一生中,我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什么,是坚持?是刻苦?或许,我也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让我知道该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树立学习生活的目标,如何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像他一样乐观面对困苦的生活,对阅读书籍的痴迷,对学习的渴望??

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面对现实生活,我们更加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一切来得多么不容易,公主皇帝的家庭,设施齐全的学校,和睦相处的社会??我们现在还小,也不能对社会,为国家做出什么巨大的贡献,唯一对曾经为国家做出奋斗的科学家、用笔当武器的文学作家、辛勤培育下一代的老师们的回报,便是:珍惜现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读完这本书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今后的路我将走得更加坚定、自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