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1) 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学 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农村行政管理课程论文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内容提要]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组织创新 创新 组织化 激励机制

1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农村行政管理课程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1、推广制度不完善,经验不足。主要表现为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三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科研院所的许多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进入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部门掌握和储备的实用技术少,且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推广体系,缺乏科技推广经费,技术推广盲目,所推广的多数是些简单的常规性技术;生产者得不到急需得到的技术,同时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有限,从而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均受到很大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群众增收幅度不大。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意识认识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3、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4、资金不足,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目前,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

2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农村行政管理课程论文

足0.3%,人均经费更少。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个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必要的物质与资金上的支持,挫伤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这两方面的原因,给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

二、对策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1、完善推广机制,从上到下密切联系,有针对性进行推广。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加强联系,上到科研部门,下到农民朋友。在进行机制创新时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尊重农民的经验。农民长期生活在极其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下,十分了解农村的实际和所面临的问题,所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都可供我们学习、借鉴,结合当地环境,有针对性进行推广。

2、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力度。利用多种方式加快人才培训,实行农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一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广播学校作用,深入农村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组织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之间的相互观摩、交流。二要培训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农民企业家,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三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开发农民智力,培养一批掌握并能应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

3、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可以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步伐,尽快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

4、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

5、加大投入,建立监督机制。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持久、稳定的推广下去,除了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

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农村行政管理课程论文

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的投入、物质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因资金、人员匮乏等人为原因而中途夭折。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还应建立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才能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不但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信.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与发展思路浅析,2001(6)

2、《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管理世界, 2004(5)

3、朱立军. 关于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几点思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

4、张萍.关于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7,(02).

5、蒋和平, 孙炜琳.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05(3)

6、孙东升.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探讨. 经济研究参考, 2003(43)

7、于延申,齐心, 朱晓天, 陶立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现状成因及采取对策。2003

(1).

8、刘国瑜, 张永竹,章东林.我国当前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南京农专学报,2001(3)

9、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中国农村经济,2005(2)

10、赵丽华,王志清.立足现状和问题谈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11、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 中国农村经济, 2005(2)

12、高翔,胡俊鹏,张俊杰.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6)

4

 

第二篇:农业推广论文

论农业推广与我国乡村社会取舍的关系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农业推广已从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发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对象的范围也从农村民众扩至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推广组织结构更加多元化。

而乡村社会,则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不同。农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人口稀少,家族聚居的现象较为明显,工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都较低。而乡村是一个广袤的空间,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是生态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综合实体。随着乡村社会自身的不断变化,“乡村”的定义也变得不容易界定。

“乡村社会”的概念可能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的内涵:

⑴乡村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它包括城市以外的一切地域,这个区域交通不便、人口和建筑物分布相对分散。

⑵乡村是一个经济概念。绝大多数乡村居民进行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具有很大的自给自足性,因此乡村可视为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

⑶乡村是一个社区组织概念。整个乡村社会是以宗法家庭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地缘和血缘关系,社会交往有较大的封闭性。

⑷乡村还是一个文化概念。旧的传统与习惯在乡村思想文化和日常社会生活及交往中,发挥着远比在城市社会更大的作用与影响,且变化缓慢。人们对新的思想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接受则比城市迟缓,其传播的阻力也大于城市,由此而使乡村社会显得比较封闭守旧而不如城市社会开放和开化。

我国农业推广的目的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教育,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从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农业。总归就是要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由于我国乡村社会存在的人口过多,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较封闭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等因素,给我国农业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我国乡村社会在社会组织上以宗法家族结构为主,农业生产以土地为基础,人们被束缚在各自隔离的社区里,很少与外界交往,过着比较封闭的生活,社会分工不发达,社会分化程度低,家庭几乎承担了诸如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等所有职能,因而社会组织和机构分化程度低,结构和功能呈现混同状态,各机构之间职责界限不明,生产和工作效率低。一般而言,历史地看,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治理结构,一定的治理结构适应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在传统世代的乡村社会,由宗法关系、宗教关系和财产关系确定了社会的认同纽带,形成了一定的权威结构。宗法家族组织结构是我国区别于西方,甚至也是区别于东方其他民族的症结所在,它形成的历史传统根深蒂固,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种状况下,它成为制约乡村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阻碍了农业推广的顺利进行。要使乡村社会有所发展,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改革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彻底改变这种阻碍乡村社会进步的组织模式,因此,这个因素则成为乡村社会必当“舍弃”的一点。

但是,长久以来宗教家族组织结构的权威性也表明了它的地位不是轻易动摇的,因此,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我们尤其是推广人员的协助执行,由我们带动乡村居民敢于变革,创造新的组织结构。同时,我国农业推广也应注重促进乡村居民与外界的交流,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接触,摒弃以前的分散型运作,加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更好的合作分工。

从经济结构看,乡村社会中农业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他们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并且由于地方偏远,远离发达地区及城市,交通不发达等因素,导致社会发展极为缓慢。而交通不便,人口分散,推广资源配置不合理,乡站缺乏基本设施等对农业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这个因素也成为乡村社会需“舍弃”的一点。

具有蓬勃的经济活动是人类追求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条件提高了,乡村居民才能获得优质的生活环境,使乡村社会也得以快速发展。而良好的经济条件同时也是农业推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确保农产业的发展,乡村居民才能更积极地参与推广活动,从而进一步推进乡村社会的发展。如今,要想乡村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家应继续加强其经济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建造农场、民众会场、乡村公园、修路架桥、整理街道、修水库、设农仓等,这也为我们农业推广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并且,我们在推广的时候要跳脱以农

业或农产业为主导的乡村发展策略,而是转向以乡村居民生活为主的全面性乡村发展思维进行推广。我们应以乡民多元生活、多元价值的生活发展作为发展目标,追求环境、社会、文化多方发展,以达到乡村生活的全面性发展。

从社会思想文化看,乡村社会保留了较多传统的封建伦理文化和思想。它轻视科学,教育落后,不以培养富有创造精神和追求业绩的人才为取向,而以顺从、守成为选才标准,小农意识、亲子观念和乡土观念浓厚。世道转换,社会变迁,传统世代的不少思想教育内容和要求于当今情势已经不合时宜,因此舍弃封建思想,追求先进的思想文化,加强教育,培养创新和知识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这对农业推广乃至乡村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要想发展乡村社会及更好的实行农业推广工作,这一点也是必须“舍弃”的。

但是,当前乡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素质都较低,他们对农业推广和传播的认识极度不足,在推广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估过程中参与的程度也较低,对推广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而且,推广方法的应用效果还取决于劳动者对自身问题的认知水平。所以,应当以教育作为推广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各服务区开展各种各样的民众教育,使广大居民的文化水平得以提高,并且掌握一定的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开阔眼界,从而全面提高乡村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我们进行农业推广的时候也应当注重乡村居民的全面发展,可以利用各种乡村传播活动提高居民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的心理,会想要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和模式,想要寻求创新,创造优质的生活空间,从而积极地参与推广及乡村的发展工作。因为只有乡村居民成为推广活动的积极主体,才能提高推广工作的影响力与效率,增加农业推广投资的效益,增加乡村生产的效益,同时也能增加他们自身的效益。

在传统世代乡村社会,维护诚信友爱的重要因素是道德的力量。生活在熟人环境下,不讲信义交情,定遭亲戚朋友和所有交往圈的不齿与唾弃,道德的谴责和惩罚往往使丢失脸面的人终日羞愧难当,生活索然无味。所以在传统世代乡村社会,借助道德力量的约束,一定程度的诚信友爱关系一般都能维持。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与道德是乡村居民乃至全世界人类立足于社会中的根本, 这一点也是乡村社会应继续保留“吸取”的部分。在农业推广中,诚信至关重要,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彼此合作。正如,只有农民相信你,

你才能推广你的技术和知识;你相信了农民,你们才能共同合作,一起搞好推广工作。然而在市场交往扩大以后,熟人交往圈虽然继续存在,道德力量也仍然发挥作用,但道德风险大大增加了。在陌生人社会里,有些人见某种背信弃义的事情偶然也能侥幸捞到好处,于是就利令智昏、铤而走险。这样,维护诚信友爱,单靠柔性的道德约束往往无济于事,还须依靠刚性的制度保障才行。

另外,乡村社会的自然环境也应当保留下来,成为“取”的部分。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乡村尽管属于文野之别的“野”的范畴,却被树立为国家的根本,其余则为末端,足以说明乡村社会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如今,农业生产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不仅造成农业生产减产和土地损害,使农民的效益大大降低,而且对农业推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农业推广则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同时也要注意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乡村的“野”和“朴”,保持一种自由朴实的生活状态,追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很有好处。

由此看出,农业推广与乡村社会的发展之间可能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搞好农业推广,带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则乡村社会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会增高,乡村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反之,只有乡村社会发展了,才能更好的推进农业的推广,才能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使劳动者获得更好的效益,使推广工作得以更顺利更广泛的应用。而乡村社会的发展受以上所述几种因素的制约,只有把握好这几种因素的“取舍”,乡村社会和农业推广才能共同进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