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商榷--以外研社英语第4册第5单元为研究样本

发表于湖北《崇文英语-新英语教育》20xx年第1期(总第6期),15-20页。

课标版高中英语教科书存在的科学性问题商榷

——以外研社英语第4册第5单元为研究样本

陶百强

【摘要】随着我国在21世纪初推行基础教育教材多样化政策,为了保证教材质量,反思性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微观研究层面抽样研究了外研社出版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4册第5单元的科学性问题,发现研究样本在信息准确性、语言输入、词汇、语法、练习设计等方面存在缺陷,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教材科学性的系列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教材 教科书 科学性

作者简介:陶百强,(1971—),重庆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翻译

协会会员,自由研究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语言测试。

一. 引言

教科书即所谓狭义的教材,因为广义的教材指课堂内外师生使用的教学材料,包含教科书、练习册、活动册、自学手册、辅导资料、挂图、卡片、教学实物、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等(本文的教科书和教材皆指狭义的教材,除非另外注明)。设计合理的英语教科书不但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以及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而且承担了传承文化的任务。对于教科书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论述很多,如McGrath (2006)认为教科书支配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Richards (2008)认为教科书是多数语言项目的关键部分(key component),在某些情况下,教科书是学习者语言输入和课堂语言活动的基础。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张正东教授(2005)认为英语教材是实施英语教育教学之路线、策略、内容、手段的综合性载体,是师生英语活动的主要信息源,是学生学得、生成、发展英语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依据和酵母。

20xx年6月7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下发了11号部长令,颁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宣告打破基础教育教材基本由直属教育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垄断的状况,全国所有的出版单位、个人、团体都可以参与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获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以后,即可以出版投入使用。我国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提基础教育教材多样化,但是教材多样化在20xx年才正式起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材多样化进程加快。全国有两亿多名中小学生,教材教辅产值三百多亿,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进军教材,迄今,全国7家出版社已出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套。虽然国家对教材准入实行严格的立项审批和教材审查制度,目前教材研究文章基本是为了促销而由教材编写者利用刊物等媒介进行正面的自我评价,但是,是否存在教科书质量问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此做一抛砖引玉之研究。

二. 研究样本和研究维度

在我国目前英语师资情况下,部分教师缺乏批判性意识,盲从教材,可能向学生传递教材承载的错误信息或语言知识等。如果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和怀疑意识,对教材和教师的盲目崇拜可能导致教材的错误被广泛传播。所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意义重大。

本文的研究抽样样本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第4册第5单元—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含单元内容41-50页和相关附录Notes to the text第105页,110页),该书由中国和McMillan出版公司合作编写,“中方主编 1

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英方主编Simon Greenall先生和Diana Pye女士均为具有丰富经验的英语教材编写专家,参加编写的还有高中一线英语教学专家薛中良、钱建源、吴燕、俞平、庞淼等”(转引自样本之前言)。

对教材的评估,国外和国内学界研究教多,教材宏观评估研究丰富,如Cunningsworth (2002: 15-17) 提出的四原则说:(1)应符合学习者的需求,应与教学大纲的目标一致;(2)应反映出学习者对语言目前或者将来的用途;(3)应考虑到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求,应当对其学习过程有帮助,而不能强加给他们某种僵化的方法;(4)教材应当扮演一个辅助学习的清晰角色。Richards (2006)提出有效教材应考虑教师、学生和学习环境三大因素,其中教师因素含教师的语言水平、培训和经验、文化背景、教学风格;学生因素含学习风格、语言学习需求、兴趣和动机等;环境因素含校园文化、课堂条件、班额和教学资源等。我国台湾欧用生教授(转引自陈月茹,2005)提出了对教科书进行全面评估的四维度即物理属性、内容属性、使用属性和发行属性。总之,英语教材的宏观评价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等理论层面以及技术层面等。

限于研究条件,本微观层面的文本研究仅涉及教材内容属性中的科学性层面,科学性也是教材的最基本要求。刘道义(2004)认为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评价教材质量:1.发展性;2.思想性;3.系统性;4.科学性;5.趣味性;6.先进性;7.实践性;8.评价性;

9.创造性;10.拓展性,她对其中“科学性”的定义为“教材的编写应做到语言、内容、信息、知识等方面准确无误”。本研究将从信息准确性、语言输入、词汇、语法、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 研究结果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虽然中小学教材的编写、出版必须经过立项审批、编写、审定、实验、试用、修订这样几道关,但是本文研究样本还存在一些科学性问题,笔者愿就所质疑之处就教于专家,并望引起教材编写者、出版商以及国家审定机构的足够重视,切实承担起向我国基础教育提供优秀教科书的社会责任。

1. 信息不准确问题(Factual incorrectness)

教材的编写应该做到信息准确。“语言是一个外壳,其中有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教材编写者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对于数理化生、历史地理、体音美等学科,乃至工农商、军事、外交、教育、宗教、金融、保险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刘道义,2004)。由于英语教材涉及各种各样的百科式信息,任何教材编写者都不可能凭记忆熟知一切信息,但是,若教材涉及到编写者没有把握的信息时,应该进行科学查询,若有必要,还需请教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该样本涉及两处信息不准确问题。

① 第42页:Reading and vocabulary板块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短文第3段:“The gorge narrows to 350 feet as the river rushes through the two-mile-high mountains.” 从短文上下文推断,作者(美国作家Peter Hessler)描述的是三峡第一峡即瞿塘峡,课文说到最狭窄处是350feet即约106.68米,从前文得知,作者的游览时间是19xx年春节期间,当时长江应处于枯水期,且三峡大坝尚未建成蓄水,根据一些水文档案(/view/76616.htm,2008-06-09),瞿塘峡“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名。长江上游之水纳于此门而入峡;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当然,关于该峡江面最窄数据的权威水文数据应查询官方水文资料。短文采用了一个非常精确的数据350 feet, 这于理不合,因为对于江面最窄的数据几乎不能测量或估计得如此精确,可接受的应该是采用一个模糊数字。

② 第105页课文注释7翻译错误问题(Notes to the text)

2

对于课文第42页Build the Three Gorges Dam, Exploit the Yangtze River一句,注释7翻译为:“建造三峡大坝,开发长江资源”。此译犯了一个错误,实际上,应该翻译为8个大字,即应该按照当时的事实翻译为“建设三峡 开发长江”。 我国前总理李鹏在其日记(《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附录中也提到了这副巨副标语,“右岸山坡上写着“建设三峡,开发长江”8个大字(参见新华社、《人民日报》12月14日对三峡工程开工典礼盛况的报道)。该大副标语当时是位于建设工地南岸,具体情况可向中国三峡总公司宣传部门查询。中方编者在缺乏对三峡工程细节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了误译,如果编写人员具备信息查询意识就不至于导致这种错误。

2. 语言输入问题(Linguistic input)

Cunningsworth (2002: 73)对教材中的阅读文段的作用归纳为6点:培养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呈现或复现语法点;扩展词汇;提供写作范本(models for writing);给学生提供有趣的信息;激发口语练习。由此可见,每单元的阅读文段是教材的主要语言输入渠道,阅读文章是教科书的核心和主体部分,其错误将影响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不利于提供地道的写作范本等,尽管教材只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媒介之一,特别是对于目前课堂主要由教材驱动(textbook-driven classroom)的我国却是最重要的媒介。 该篇短文(第42页: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取材于美国自由作家Peter Hessler的游记,笔者未能核实教材短文是否由在Princeton大学和牛津大学受过良好写作专业教育的原作者改写。作为一篇游记,短文未告诉读者游览的起点,似欠妥。部分句子违背句子一般写作原则,例如:

“Every rock looked like a person or animal, every stream that joined the great river carried its legends, every hill was heavy with the past”(第42页).

该句系违背一般写作规则的语法或修辞学家所谓的run-on sentence(连写句/流水句), 也有人称为comma splice,即两个或多个分句之间没有连词,却用逗号分开的英文句子。注意:早期现代英语中还可以在两个小句之间用逗号隔开,非但如此,还可以把这种形式看作Asyndeton修辞格,例: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不过,语言是发展的,我们不能要求莎士比亚时代的作家、翻译家使用今天的英语;那个时候可以接受、甚至受到追捧的语言形式,今天看来不符合写作规则。

原文的改写方法很简单,可把其中的逗号改为分号,或把句子分写为3个独立的单句。 另外,第42页含一个冠词误用的句子,即: “We passed the Xiang River, home of Qu Yuan, the 3 century BC poet.” the 3rd century BC poet 充当Qu Yuan的同位语,补充说明Qu Yuan的情况,但根据常识可知,屈原不会是公元前3世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诗人,只是当时其中一位伟大的诗人,例如景差和宋玉也是当时著名诗人,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提到:“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显然,冠词the应该改为a。此外,屈原的生活时间一般推断为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跨越了两个世纪,所以更严谨的措辞也许是“We passed the Xiang River, home of Qu Yuan, a poet

3.词汇问题(Vocabulary)

3 rd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编写者应该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词汇范围进行词汇方面的处理。20xx年颁布的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公布了8级要求的词汇量为3500词左右,并在附录里公布了词汇。可是,该单元的词汇学习目标没有建立在课程标准基础上,例如教材附录第116页该单元的词汇表,合计收录了45个单词或短语,其中18个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词汇表未作要求的, 超标比例高达40%,如raft, cruise, immense, fertile, detour,rip off等。可见,教材编写者在词汇方面基本没有参照课程标准处理,教材编写者应该考虑到教材使用人数众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时间、精力等能否承受,做到以人为本,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对词汇表的词汇应该做出标记,特别应对课标词汇予以标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规范性国家文件,制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以及高考考试大纲的编写等。虽然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掌握词汇多多益善,但是教材编者应该考虑学生的其他科目的学习负担。解决的办法可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对词汇的技术处理方式,即除了控制所谓的非课程标准高频词汇外,还对词汇进行明确的标注,让学生和教师明白哪些词汇是课程标准要求的。

4.僵化的语法规则问题(Rigid grammar)

本被研究单元的语法内容是复习部分情态动词,第44页的语法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选择正确的动词,其中第7小题为:

Peter had to/must return by the end of February. He started work again in March.

显然,教材编写者设计该题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区分have to/must。教材语法附录第110页作了以下讲解:

“have to表示“不得不”、“必须”的意思,与must在这个意思上很接近。但must常表示说话人的主观看法;而have to一般强调客观需要。”(第4册 第110页)

实际上,教材编写者在此向师生传授了一条僵化的语法规则,教材编者忽略了在现代World Englishes时代,各国英语间的差异,特别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以下是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关于must/have to的用法说明(Hornby,2004:1141):

“Must and have (got) to are used in the present to say that something is necessary or

should be done. Have to is more common in AmE, especially in speech: You

must be home by 11 o'clock. * I must wash the car tomorrow. * I have to collect

the children from school at 3 o'clock. * Nurses have to wear a uniform.

In BrE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Must is used to talk about what the

speaker or listener wants, and have (got) to about rules, laws and other people's

wishes: I'd love to stay, but I must go now - I've got to write an assignment for

my tutor this evening.” (Hornby,2004:1141)

可见,关于have to/must的区别问题,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存在差异:英国英语中才存在教材编者所阐述的所谓区别;而在美国英语中,二者没有严格区别,只是美国英语口语中多用have to。

教材的语言应该建立在现代语料库基础上,不能沿用某些规定性语法著作的僵化的语法规则,否则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且进行了不完整甚至错误的语法知识传播。另外,语言是演变的,编者也应对英语语言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waiter以前似乎只能指男侍者,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席卷西方的女权运动对社会语言学的推进作用(陶百强,2006),该词现在可通指男女侍者。抱守僵化的语法规则不但影响教材编写,而且影响到大规模高厉害关系语言测试如我国的高考命题质量(陶百强,2007)。

5.练习设计问题(Test item writing flaws)

从教材的作用来看,教材中的练习应该是最能体现教材编写者理论指导原则的部分,也是检阅教材实用性、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束定芳,张逸岗 2004)。教材所配的练习 4

设计的好坏由教材编者的语言水平、语言测试理论知识和语言测试实践经验所决定。从总体上看,该单元正文所配练习重供答题(selected response items)而轻建构性作答题(constructed response items)。本文抽取第43页第三部分进行设题考查,该部分基于第42页的阅读短文设计了6道多项选择题。命制专业的MC题目对命题者要求非常高,几乎所有语言测试学专家都认为多项选择题的命制难度大,如世界语言测试权威Heaton (1988:27)认为“多项选择题是命制难度最大且命题耗时最多的题型之一”;Hughes(1989:3)说“编制合适的多项选择题非常困难(notoriously difficult),编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拙劣的多项选择题可能无法准确地发挥测量功能。”

试看以下练习:

① No 2. He chose the Jiangyou boat because ________.

A. it was crowded B. it didn’t stop at temples C. it didn’t usually carry foreigners 该题的设计不是基于阅读短文,因为文中作者并没提到自己选择旅游交通工具的理由,所以,答案无法选择。

② No. 3 When they started the trip it was ________.

A. sunny B. cold C. evening

该题干扰项设计违背了MC试题的同质性原则(homogeneity),选项AB是关于天气的形容词,选项C却是一个表示时间的名词,所以三者不同质,可将C项改为一表示天气状况的形容词。

③ No 5. When they reached the site of the dam ____ came to look.

A. everyone B. no one C. only the foreigners

该题考查信息提取不妥当,学生完全可根据常识推断出答案:好奇心也会驱使船上的乘客观赏三峡大坝,学生的选择可不建立在正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

尽管本研究结果不能说明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都存在问题,但是,对于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的教材编审等国家教材管理行政部门思考。

四. 建议

教材建设难度大,投入大,周期长,错误也许在所难免,但是,学界的批判意识不浓导致对教材批判的“集体失语”,缺乏批判性研究和反思性文章,不利于促进和改良教材建设。本文研究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 教材编写环节

20xx年颁布的《 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为教材编写的资格和条件,教材编写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正确的政治观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团结协作;(二)能正确理解党的教育方针,了解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较好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现代教育理论、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三)主要编写人员具有相应学科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有较深的学科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改革创新精神;对本学科的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四)了解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熟悉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和编写业务,文字表达能力强;(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教材的编写和试验工作。教材编写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教材质量的生命线,需要从学术修养和敬业精神方面加强考查,而非主要从资力遴选教材编写人员。

编写太急是导致很多教材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外研版高中教材英方主编Greenall (2007)一篇回忆和中国教材编写者合作经历的文章所言,“for our project, schedules were often unrealistic, quality was initially compromised, and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urgent rewriting.”

因为编写环节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教材不可能一次性编得非常完美,所以需要在使 5

用过程中广纳良言,吸收使用者和各界建议,不断修订,以臻完美。

2. 教材审查环节

20xx年颁布的《 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工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范,但是,在执行方面存在偏差,例如有的人既是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又涉足教材编写,裁判员和运动员合一必然导致审查不出问题。

欧美、日本和大洋洲等同的教科书都由多家民间出版社组织编写和发行,而我国基础教育的教科书主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干预编写和出版,并且少数出版杜垄断教科书编写和出版。在欧美、日本和大洋洲等国,教科书的编写、认定(审定)和选用工作互相分离,并有严格的法规作保障,而我国的编、审、用工作至今还没有真正完全分离,相应的法规也没有建立。在上述发达国家,教科书的编写和选用是开放和自由的,而教科书的认定或审定则相当严格。实施认定或审定的机构或部门及个人不能参与教科书的编写或选用工作,他们根据权威性的课程标准和认定(审定)条例对教科书的质量进行严格鉴定。教科书审查制度的合理与否影响教科书质量的提高, 根据我国社会制度的特点,目前我国教科书的审查主要由政府部门主持,聘请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但对评审委员必须做出严格的规定,即不能参与申请审查的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工作。审查工作必须依据一套法律程序严格进行,并受到公众的监督,以确保审查的公正性(沈晓敏,2001)。

张正东教授(2005)也提到了教材审查工作的一些问题,“目前审的方式可能是集中一些教材后开一次专家审订会;几天审完,太匆忙了。对此,笔者有几点想法:第一,借用全同哲学丰十会科学资助金研究项目的评审方法,每年或隔年由编成书稿者向教育部报审并不住书稿上标明作者和出版社。教育部先化这些书稿分派给全国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小同特长的专家初审,提出书面意见;再据这些初审意见复审。复审也须先个别后开会,其时问要足,报酬要丰,要求要严”。

加强教科书审查工作是拒绝不合格教科书的最后一道门槛。国家应完善教科书审查质量标准,制定严格全面的教科书审查文件,同时改进教科书审查专家委员会的遴选和构成,编审必须严格分开,引入回避制度,避免关系因素影响教科书审查质量。在审查环节,给审查专家必要的时间保障,并对审查专家建立工作表现数据库,解聘对审查工作不负责和业务水平差的专家。

3. 教材选用环节

保证教材的质量是为了使用者更好地使用教材,同时,教材的选用环节也在检验教材质量,科学、严格、民主的教材选用程序有利于促进教材编写者和出版商保证质量。在教材选用上,国家似可出台指导性程序性的意见甚至法规,以避免教材选用环节出现腐败现象。“在出版过程中,出版商往往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量的促销的活动。这些活动无形之中影响了教师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材的评价和选择”(程晓堂,2002:5)。 随着教材多样化政策的推广,教材出版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此时更需要制度和立法来保障教材选用环节不出现腐败行为,而应该以质量为原则选用,实行民主方式如吸收家长等参加教材选用工作。

从本质上讲,编写外语教材是一个塑造年轻一代灵魂的重大工程,关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从这点可以看出,教材编者双肩担负着多么重的责任。教材编者应当把教材编写当作自己的生命。应具有非常强的敬业精神。在事业上无限执着,用心血来编写教材。每一套科学、严谨、信息来源可靠、引证正确、语言地道、文字规范的优秀教材都渗透了教材编写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刘道义,2004),谨借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材编写专家刘道义的话作为本文之结语。

参考文献

Cunningsworth, A. (2002).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6

and Research Press.

McGrath, Ian. (2006). Teachers' and learners' images for coursebooks [J]. ELT Journal, Volume

60, Number 2, April 2006, 171-180.

Greenall, S. (2007). In China. Retrieved May 26, 2008, from

Heaton, J. B. (1988)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2nd edition) [M]. Longman.

Hornby, A. S. 石孝殊等译. (2004).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 [Z]. 北京:商务印书馆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Hughes, A. (1989)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s, J. C. (2006). 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making the connection [J]. RELC

Journal ,37: 1. 5-26.

Richards, J. C. (2008). The Role of Textbooks in a Language Program. Retrieved June 4, 2008, 陈琳, Greenall, Simon (主编) . (2005).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标准)第四册(必修4)学生用书.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McMillan Publishers Ltd.

陈月茹,2005. 教科书内容属性改革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导师:钟启泉.

程晓堂,(2002).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道义,(2004). 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4(12), 14-17. 沈晓敏,(2001).世界各国教科书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xx年30卷9期,66-71. 束定芳,张逸岗. (2004). 从一项调查看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 外语界, 2004 年第2期, 56-64.

司马迁(汉). (1974).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

陶百强. (2006). 我国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研究 [D]. 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陈治安.

陶百强. (2007). 加强高考命题科学性 提高高考命题的质量——以20xx年分省自主命题

失误为例[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3), 45-51.

张正东,2005,关于多种英语教材的思考[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xx年第11期,20-24.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