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评课理论

初中物理课堂评价标准

一、 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楚、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 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 教学过程的评价

1、 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爱好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选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展示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用来让学生比较铁丝和铜丝,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取用生活中的废弃的日光灯灯丝作为实验材料,做的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 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空调配置电线。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从说明书、广告、图书馆、因特网等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社会。

5、 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爱好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重用电的安全、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评选“电学之星”----向学生赠予关于“神舟5号”和“航天人事迹”的杂志等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报效祖国!四、教学建议。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蓝维才老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一、评价内容及标准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去确定,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识目标制定能全面揭示本课的知识点,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2) 知识目标制定具体明确,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 .

(3) 对重点、难点、关键知识认识到位.

(4)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等技能有明确要求,会使用工具和仪器测物理量.

(5) 要求学生会用实验获取数据并得出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2) 提出科学探究课题,学生制定计划和方案,认识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

(3) 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应用已知去解释问题.

 (4)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5) 能进行智力训练,提高观察力、思维想象力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

(2)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3) 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愿意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5) 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有奉献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

(二) 教学内容

1 . 能正确理解教材,善于利用、活用和开发教材,体现创造性。教材处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 .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要”,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要适宜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3 . 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教师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人文性、教育性,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要具有训练性和综合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三) 教学方式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 应体现如下的思想认识和做法.

1 .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同时还应是情感、态度等非结构性情景的心理体验和顿悟过程以及有时空局限性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概念、规律等理性知识,也需要现象、事实等感性经验;不仅需要间接经验,也需要直接经验;不仅需要结构性知识,也需要非结构性的情景;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还要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和教师,还应包括实践活动、交流和自我评价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局限于接受学习,还应包括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

2. 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体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思想.提倡参与性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4 . 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把实验和探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探求新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 . 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个人和社会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6. 体现综合优化的思想,有效、合理地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7 . 教师能根据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阅读等.

8 .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

9. 学生能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积极调动思维、情感.

(四) 教学效果

1.落实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效果.

2.教学环节的安排科学合理, 教师能根据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阅读等.

3.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

4.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学习,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能提出独到见解,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课堂教学容量与实际效果.学生对课堂中良好的人际交流及平等合作氛围的体验.如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等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应成为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6.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才能体验到其中的思想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也才能理解科学的精髓.因此,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本身也应是评价教学效果时考虑的重要方面.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研究

穆群峰

一、背景分析:近两年,有效教学行为研究是市和区在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区各校也围绕这项工作进行了各级相关的课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学低效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在上周“20##年初中教学工作会议”上赵校长明确指出:主要症结在于课堂,而最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力所不及,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导向,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保证教学效果的优良。这也就为我们作为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即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那么,提到课堂教学评价,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受动者—教师对目前我区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满意度如何?有哪些建议呢?

       屏幕:我区部分物理教师对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满意度、呼声。

       屏幕:亟待解决:建立和使用分学科、分课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而继国家出台的《课程标准》和我市出台的《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之后,今年市里也正在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因此,我们的研究不是孤立的,我们的研究与市里同步。

综上分析,我利用了这次挂职培训的机会,结合我所任教的学科,建立了研究课题《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研究》,旨在能给大家提供思路。

在明确了建立分学科、分课型的课题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之后

屏幕:怎样建立?怎样操作?   更科学

“20##年初中会议”赵校长:标准的共识性---是指导教学的基础,只有被教师认可的标准,才有指导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科教师应参与到新的评价标准的建立过程中。

       我区现状:物理教师亲自参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的有8所学校,占38%

非常满意的分布在7所学校中,而且这7所学校中有6所学校是教师参与了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物理教师亲自参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的有8所学校。

由此可见,只有我们的教师参与到标准的建立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标准的共识性,只有我们的教师认可了评价的标准,才有可能使评价的作用更好发挥。因此我们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当组织学科教师共同经历:理论学习----尝试建立-------实践验证-----指导教学的过程。

二、理论讲座:

(一)可供借鉴的现代理论:

1、多元评价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观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是由教育管理者来完成的,被评价对象──教师往往处于评价活动之外。而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将作为评价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教育管理者的评价,同行的互评,还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评价等,从而构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指评价角度的多元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过程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教学能力要素进行评价。

我区现状:明显体现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仅有5所学校,仅占23%。而且只有两所学校提到了学生参与了评价(问卷或收获)。

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

3、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核心思想】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教学理念】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二)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评价的对象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被评价对象对评价活动和过程的参与,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采用、评价过程的实施等都要有教师的参与;在评价的内容上主体性原则是指评价中要体现互动和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间的互动。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评价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改进的地方,而不仅仅是评判教师的教学过程现状。同时现代教学评价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之一就是教师自己,因此,通过课堂教学评价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过程性原则

评价针对的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即课堂教学评价本身直接针对的是课堂教学活动及其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主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结构和环节来进行评价。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教学作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成长与进步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4、便于操作、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明确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的基本组成要素和基本环节:

1、参照多元评价理论,个人认为基本组成要素应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效果和基本功(教师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其中教学目标确定的是否准确、适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基本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而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2、遵循过程性原则和参照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结合教学实践,个人认为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应包括: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拓展迁移—总结归纳四个环节。未包括复习旧知、作业布置环节。

基于上述理论的学习,在常见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我尝试建立了《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表。并在前期进行了验证,过程中得到了进修学校的领导专家的帮助点拨,也征求了包括19中、育文学校、78中等学校领导和物理学科骨干教师的意见,并在19中学领导和师生的全力配合下进行了多次地检验、修改,在此深表感谢!。

三、标准解读:下面我对制定的标准的内容和量表的使用方法进行解读,请各位领导在听解读的过程中思考我建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及量表的内容的适切性,而下一环节每位领导将尝试操作、使用,并针对标准的适切性和量表的使用谈出自己的想法。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解读(征求意见稿)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组成要素和基本环节,特拟订如下评价标准:

    标准共分为四个一级指标和十六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效果和基本功(教师基本功、教学基本功)四方面;

二级指标

(一)、教学目标:目标要符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符合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等;目标的制定要准确、具体、适度,可实现,有利于学生的达成。

量化标准:此项10分,分A、B、C三个等级。

(二)、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1、情境导入:教师应利用故事、音频、视频、实验现象、设问等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思维的活跃。导入环节应力求快速有效。

2、探究新知

l         实验探究、体验感悟:物理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准备充分,设计合理。学生能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观察或操作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效果良好,确实促进学生由物理现象上升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进程,并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l         体验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围绕自身观察体验,发现问题,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讨论,会倾听他人观点,会质疑,能及时抓住要点,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能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并能适时点拨,使学生的交流讨论更加顺畅,课堂氛围活跃。

l         师生互动、知识生成: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师生共同总结提炼,归纳出物理知识。

3、拓展迁移: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应围绕制定的目标,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有梯度且适度,处理方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4、总结归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归纳出学习收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

量化标准:此项共42分,六个二级指标,前4项各8分,第五项7分,第六项3分,分A、B、C三个等级。

(三)教学效果:

l         教学重、难点突破;教师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运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完成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l         学生的参与度:参与的人数和参与时间达到一定的比例。

l         检测反馈:试卷应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有针对性、有梯度的制定,难度和题量适当;通过学生基础知识的达标率能反馈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量化标准:此项共30分,三个二级指标,每项10分,分A、B、C三个等级。

(四)基本功(教师基本功、教学基本功):

         教学语言生动准确,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并经常使用表扬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

l         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l         教态亲切,仪表庄重自然,师生信息交流畅通;

l         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使用得当,提高教学效率;

l         依据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地实施;

l         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强,各环节安排紧凑、衔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并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量化标准:此项共18分,六个二级指标,每项3分,分A、B、C三个等级。

四、展示:下面由19中学通过对一堂课例的评价为大家展示评价量表的操作流程,同时请与会的每位领导一起尝试用量表进行评课。(两点说明:1、常态课堂、常态评价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在方案上)

五、交流研讨:通过刚才标准的解读和19中对量表的使用的展示,大家应该了解了标准的内容和使用,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不足,验证期较短,所以肯定有不适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六、总结: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的发言,通过研讨,我们有许多疑惑得到了解决,有许多的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也有一些问题还在商讨过程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研讨到此结束,还未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再创造这样的机会,或通过信息的方式继续研讨。

各位领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最有力保障,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的加强。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学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头等大事和重点工作。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的管理,而课堂又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因此,抓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希望通过今天的研训活动,各位领导能以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研究为先头,优化学校已有的评价标准,为后续各个学科、各个课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研究打下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切实打造有效教学研究下的高效课堂建设,用我们的专业化管理,尤其是专业化的指导,切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使我区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规范物理课堂评价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摘要】物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物理新课程评价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评价的校正功能,关注形成过程;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个性差异。

【关键词】物理课堂评价、健康发展

物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评价,对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质性意义。

物理课堂评价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品质和动力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作出的一种质性评判。这里的认知品质是指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目的的明确程度,是否主动参与和感悟,能力训练是否能准确而又精要,掌握是否灵活而有实效。动力过程则是指在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激情、学习毅力等启动、运转的呈现过程。客观、全面、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作用巨大。然而教学实践中,物理课堂评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恰恰相反,随意评价、有意或无意抑制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压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却较为普遍。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物理课堂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根据物理新课程评价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主动发展的学生首先具备发展的动力,表现为“爱学”。学习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课堂上首先解决的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启动问题。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这样教师之情可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

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教育是赏识教育,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学生积极认知时,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适时肯定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过程,根据需要予以真诚的赞赏;学生认知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心境和学习毅力;当学生安静时或等待回答时,教师对学生的进入状态要以欣赏的态度关注他们,并予以积极的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强化,以点头、微笑、赞叹来肯定,并重复和简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时,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委婉地与学生商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积极进行引导,而不是面无表情地示意其坐下,更不能戏弄甚至讥讽学生。

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教学中,由于活动给出的器材较多,每位学生至少都能设计一个实验,以至在交流时,他们便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被小组成员认可,从而每位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有具备能力而导致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期望。再比如“测生石灰的密度”,不妨用多媒体先展示生石灰放入水中的实验过程,通过展示学生知道生石灰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用薄膜将其包好后再用“排水法”测体积;有的学生提出换一种不与其反应的液体。不管谁的方案更完善,教师都要肯定这些学生的成果,而且要鼓励别的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不仅把学生引入一个想学、爱学的天地里,又使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意志品质。这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天堂。

二、发挥评价的校正功能,关注形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完善、发展并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监控、诊断、校正状态,因此教师要和善、冷静和机敏地对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教师布置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性,对布置的任务必须精心设计、优化导入。而不是提出毫无价值、难以体现思维过程性的问题。

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而踌躇满志时,教师不能毫无反映或只是草率的对待,而应该以亲近、微笑、赞许的表情或语言表示肯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应只是凭印象让自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然后再对这个过程进行质性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或观点,也客观地指出不足,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诊断,再进行校正,以便学生取得进步。比如好在什么地方,如何的好,哪些地方值得商榷,怎样处理会更好,而不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坐下”。

如研究“自行车的摩擦”的教学中,先展示自行车,让学生独立思考什么部位有摩擦,是何种摩擦?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上台指着自行车相关部位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对交流的情况进行归纳,明确采取哪些措施可增大摩擦?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摩擦?有位学生在归纳时错误地认为:刹车时,刹车装置与车圈之间是滚动摩擦。作为教师这时不应为了几个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抢时间,置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辛苦劳动而不顾,而应先听听学生自己的分析,然后进行校正。因为肯定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次有价值的经验、一种资源。因此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物理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学生也大有裨益的。

三、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个性差异

物理课堂教学中会难免遇到现实问题:如何对待“学困生”。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九种智力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智力,只有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的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根据这个理论,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乐于对所谓的“学困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接纳学生并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潜能。针对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物理教学中,要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优势领域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

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必要时教师答疑引路,并相应地对三类学生提出探究要求,对于第一类学生要知道凸透镜可成哪些像?对于第二类学生要能明确凸透镜能成不同性质的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第三类学生要能更深入地理解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在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何在?如果物体的位置下降,那像的位置怎样移动?最后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作简单的成像光路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来确定成像情况与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通过内容多元、标准分层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规范物理课堂评价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作,需要物理教师认真理解和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评价,把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物理课堂才充满生命力,才能在这个主阵地上培养和造就出适当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蓟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作者:赵恒明

发布时间:20##-3-14 已经阅读1324次

一、评价内容及标准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去确定,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制定能全面揭示本课的知识点,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2)知识目标制定具体明确,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符合《物理课程标准》。(3)对重点、难点、关键知识认识到位。(4)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等技能有明确要求,会使用工具和仪器测物理量。(5)要求学生会用实验获取数据并得出实验结果。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自学、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2) 提出科学探究课题,学生制定计划和方案,认识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

(3)从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应用已知去解释问题。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

(5)能进行智力训练,提高观察力、思维想象力等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市美情趣,促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3)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愿意学生问的交流与合作。

(5)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有奉献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能正确理解教材,善于利用、活用和开发教材,体现创造性。教材处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要”,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要适宜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3.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教师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人文性、教育性,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实际,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要具有训练性和综合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三)教学方式

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应体现如下的思想认识和做法。

1.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同时还应是情感、态度等非结构性情景的心理体验和顿悟过程以及有时空局限性的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概念、规律等理性知识,也需要现象、事实等感性经验;不仅需要间接经验,也需要直接经验:不仅需要结构性知识,也需要非结构性的情景;不仅要认识客观世界,还要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和教师,还应包括实践活动、交流和自我评价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局限于接受学习,还应包括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

2.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让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体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思想。提倡参与性教学组织方式、教师要创设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环境,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4.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把实验和探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探求新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个人和社会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6.体现综合优化的思想,有效、合理地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7.教师能根据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阅读等。

8.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

9.学生能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积极调动思维、情感。

(四)教学效果

1.落实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的效果。 ’.

2.敦学环节的安排科学合理,教师能根据学习进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思维和探究,指导学生阅读等。

3.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互动。如给予学生同等的活动、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在讨论中启发学生发表较为灵活的意见。

4.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学习,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能提出独到见解,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

制定科学、公开、公正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和谐高效课堂建设。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习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求实现全面贯彻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总目标。

二、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物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要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随堂使用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的评价要素不再分二级、三级指标,只对每项内容的达成情况分出等级。详见附表。

三、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设计中应写出本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具体要求是:

1.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和谐,重点突出,表述准确、具体,操作性强。

2.注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能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落实知识的能力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能挖掘知识的教育价值,自然又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来实现的。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处于存储状态的物理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具体要求是:

1.科学性与教育性。教学内容组织严密,教学环节紧凑,能力训练措施落实。具有系统性、逻辑性。讲述和解答问题正确清楚,无科学性和逻辑性错误。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教书育人。结合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价值观与科学方法教育。

2.培养性与创新性。重视教学内容的培养性、发展性。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体现重点,讲解评价不忘重点,练习安排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难度、密度恰当合理。内容安排份量适中。难度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对难点注意分散,创设突破难点的情景与措施。如:事例、演示实验、制作教具与挂图、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化难为易,引导学生思维。

4.物理实验准备充分,设计合理,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效果良好。有效促进学生由物理现象上升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思维进程。

5.例题和习题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实践性。与基础知识密切配合,数量适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科学的选择和运用和谐高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要求是:

1.教学要注重过程体验。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论证推理合乎逻辑,富有启发性。教师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能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与学双边活动和谐,教学信息反馈及时。

2.引导学生探究。课堂结构的各个环节要层次清晰,有张有弛,循序渐进,和谐高效。既要注意承前启后,富有整体性,又要注意符合认知规律,富于启发性。能有节奏地诱导学生进入物理情境。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采用启发式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能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进行物理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训练。

4. 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学生形象思维活跃。

5.适时反馈调节。教师要在课堂提问、板演、练习、讨论及操作中,及时收集信息,适时地给学生以点拨指导。倡导教学民主,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6.优化作业设计。每堂课根据课型要求,有适当的训练时间,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提倡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要求当堂达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四)教学基本功    

1.尊重爱护学生,善于驾驭教学进程,处处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热爱学生,注重师生情感交融,师生和谐,课堂气氛生气勃勃。

3. 教学语言生动严谨,深入浅出,逻辑性强, 表达准确,无科学性错误; 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使用普通话。板书板画规范,条理清晰,概括性强,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4.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网络课程资源、构建师生互动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能独立熟练的操作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操作规范、准确、形象、直观。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改造实验,并能指导学生实验,及时排除实验故障。

6.能根据教学实际反思教学,调整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 教学效果

1.自主性。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

2.探究性。学生能充分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热情饱满。学生能主动的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的结论。

3.合作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的讨论、交流、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4.和谐性。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积极开放,和谐完美。

5.高效性。当堂检测效果好,课堂教学效率高。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的、常规的要求。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不限制教师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而且鼓励教师的教学要富有特色。例如:教师自行设计效果更好地演示实验;制作科学性与实用性强的课件;设计与众不同而且和谐高效的教学方案;在学生能力培养与科学方法教育方面有独到之处;为引入课题、概念和探索规律而创设的有特色的物理情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方法;优化设计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典型例题和练习;在因材施教方面,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取得显著进步的得力措施等等。

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表”供评课人员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堂评价和量化打分使用,总分值为100分,另设教学特色加分,最高为10分。该评价表同时适用于各级教学能手评选、优质课评选和教师教学业务考核等终结性评价。对“评价要素”的把握及对“教学特色加分”的掌握可参照标准中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针对以上特点设计如下:

 一、 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楚、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 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 教学过程的评价

1、 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爱好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选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展示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用来让学生比较铁丝和铜丝,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取用生活中的废弃的日光灯灯丝作为实验材料,做的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 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空调配置电线。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从说明书、广告、图书馆、因特网等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社会。

5、 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爱好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徐州市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征求意见稿)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徐州市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供我市初中物理教师参考使用。模式列举如下三种常见课型:

一、实验探究型

适用于概念建立、规律形成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及要点如下:

1.创设情景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物理实验形成的实验事实或有趣的小活动创设情景。

(2)情景展示可以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视频播放等形式。

(3)展示的情景要求现象清晰、直观、能够揭示要研究问题。

2.提出问题

(4)学生根据观察、体验的情景,独立或在教师引导下,提出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

3.猜想假设

(5)学生可以不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凭直觉思维建立猜想和假设。

(6)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建立假设。

(7)学生可以借助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排除无关和次要因素的干扰,用物理模型建立假设。

4.设计实验

(8)学生根据猜想和假设,分解出所要探究(或测量)的物理量。

(9)学生根据需要探究(或测量)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10)学生从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效法、模型法等科学的探究方法中选择具体的、合适的研究方法。

(11)学生设计数据记录表格,为后面的数据分析和论证提供有力的证据,以便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12)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具体情况给以必要的指导。

5.搜集数据

(13)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14)操作中要注意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15)及时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16)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纠正学生的操作问题。

6.形成结论

(17)学生简要描述实验数据和有关信息。

(18)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19)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完善实验结论。

(20)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二、知识拓展型

适用于知识性内容的教学,流程及要点如下:

1.背景介绍

(1)介绍关于知识发现前人类的认知、发现的意义、作用等,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认识。

(2)介绍内容必须科学、真实,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意义,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兴趣。

(3)介绍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学生交流发言、师生问答、视频播放、直观展示等多种形式。

(4)介绍也可以预习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知识背景的了解。

2.知识展示

(5)可以采用阅读、讲授、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展示。

(6)采用阅读形式时,教师给出阅读提纲,学生理清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文字材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7)采用讲授形式时,教师亲自向学生呈现知识内容,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可以使用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等。

(8)采用视频播放形式时,教师课前精心选择视频或课件,播放时充分利用暂停、慢镜头、分镜头等手段,适当穿插提问、讨论环节。

3.反馈强化

(9)在学生接受新知,形成个体认识后,教师通过诊断和反馈帮之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并使之强化、巩固。

(10)教师帮助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11)反馈强化应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整体性的特点。

三、问题解决型

适用于习题、试卷讲评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及要点如下:

1.展示问题

(1)教师事先了解、发现学生认识上存在的不足和谬误,进行整理归纳,找出形成的原因。

(2)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分析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索性、难度适宜的问题。

(3)采用清晰、简明、有趣的形式将问题展示给学生。

2.解决问题

(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或小组、班级的交流,辨明问题的含义。

(5)学生通过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困难及解决方法。或者把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进行解决。

(6)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总结回顾

(7)学生在解决问题后,及时交流各自发现的代表性、倾向性的问题。相互介绍成果或经验。

(8)教师或学生之间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手段以及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应以正面导向为主,坚持多鼓励、发现闪光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