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方法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过程和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习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不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方式

课件演示,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总结—迁移创新

五、教学思路

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六、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大试管,木条,酒精灯,火柴等;多媒体。

2.学生用具: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 澄清石灰水;大试管,棉花,橡皮塞(带导管),集气瓶,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等。

七、教学过程

八、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回答问题。

2、本堂课虽然是在教室上的,但也因此整体纪律很好,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了。

3、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本堂课内容一般,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九、板书设计

课题三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1.原料:空气

2.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氧气

2、加热氯酸钾           氯酸钾 加热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3、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它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四、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第二篇: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施杰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

北海一中   施杰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课程标准?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的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作为教材的一个初步认识化学的篇章,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物质。本课题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同时本课题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制备常见化学物质的开始,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因此,本课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洁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老师要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上好本课题将为今后的“物质的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品:

  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教学方法:

本节课题是学生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相结合,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对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而学生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用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催化剂:   1.一变两不变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三、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在引导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加以点评。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实践真正掌握本次实验。本节课确实做到将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层层递进不断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能够由浅入深第探究归纳出所学的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