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学报-论文模板-详注(工程科学版)

中文题目中文题目中文题目[U1] 

陈某某1,张 某 1,2*[U2] 

(1.XX大学 XX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XX大学 XX学院,北京 100084)

要:论文摘要用第3人称撰写,摘要尽量详细,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分块论述),但冗余叙述、套话需去除(①去掉常识性背景性描述,直接说明研究目的(针对---问题,或为了解决---问题));②不要出现标题的简单重复)。一般约为300字。文章结果、结论请尽量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该项工作取得的进展或成效,避免含糊其辞和夸大结果。请参看本刊网站挂出的对摘要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U3]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志码:A

Title Title Title[U5] 

CHEN Moumou1, ZHANG Mou1,2* 

(1.School of…,…Univ.,Chengdu 610065,China;2. School of…,…Univ.,Beijing 100084,China)

[U6] Abstract:英文摘要除在文意上与中文摘要一致外,应充实为能突出文章要点的短文,要求100~150个实词。英文摘要方法、过程及结果部分一般采用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请参看本刊网站挂出的对摘要的基本要求。

Key Words:keyword1;keyword2(小写,缩略词除外,请按照EI网站“Thesaurus”的关键词选取规则,选取关键词。)

 [U7] 


引言部分:应有研究领域内国内外近5年的引文作支撑,简要评述研究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本文创新点(勿与摘要相同),引言中不需要对后续的文章章节安排进行描述。

1 论文编排层次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为1,2,…;二级为1.1,1.2;2.1,2.2,…;三级为1.1.1,1.1.2;…2.1.1,2.1.2;……。引言不排序。下面的第1层次用1),2),3)等,第2层次用a.,b.,c.。

1.1  公式和数学符号

全文公式统一编号,如:

             (1)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1全称(基金项目2号);基金项目2全称(基金项目1号)

作者简介:陈某某(出生年—),性别,职称,学历.研究方向:…….E-mail:地址

*通讯联系人

数学式转行时运算符号或关系符号放在此行末尾,如式(2)所示:

 

请使用Word2003的公式编辑器或MathType5.2编辑公式、变量。文中的量(包括图表中的量)需要注意:普通变量斜体表示,矢量和矩阵符号以黑斜体表示(但矩阵中元素为一般斜体),指示性上下标用正体,变动性上下标用斜体,勿添加其他多余格式。量符号的上标如不是幂指数或迭代次数,最好放于下标处。

注意:数学式中要求正体的字母[1]

1)有固定定义的函数。

例如:三角函数sin,tan;指数函数exp;对数函数lg,ln;以及双曲函数、三角函数、双曲函数的反函数等。

2)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

例如:自然对数底e,圆周率,虚数单位i(i2=1)。

3)某些特殊算子符号。

例如:div(散度),(拉普拉斯算子),grad(梯度),rot(旋度)。

4)运算符号。

例如:∑,∏,d(微分号),(偏微分),(有限增量符号),(变分符号)。

5)有特定意义的缩写字。

例如:max,min,inf(下确界),def,Re,Im,T(转置符号),const,ASA,Rt△。

5)特殊函数符号。参见GB3102.11—93。

例如:误差函数erf x

6)特殊的集合符号,使用空心正体或黑正体。共5个:,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C(复数集)。

1.1.1 参考文献引用

引用他人论点,务必在文后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并在引文处进行必要的标注。参考文献文内标注格式:上角标[1]或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如“用文献[1]提出的”。

2 图和表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在论述中先文后图、表,图、表应有与中文相对应的英文图、表名。图与表的描述与表达在内容上切忌重复。图和表的标目明确标注为量名称(或量符号)/单位,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

本刊对图的要求,如图1所示:

           1 图的具体要求

     Fig.1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maps(对应的英文题目,首字母大写)

表格使用三线表(顶线、底线、栏目线),表格及其文字内容勿用图片形式制作。

三线表的组成要素:

表序    表题(本刊要求中英文对照)

注或说明

   示例:如表1所示:

           1 表的示例

Tab.1 The Sample of tables(对应的英文题目,首字母大写)

3 结 论

勿与摘要或引言内容重复,总结全文得出具体的结论,可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U8] 

著录格式分为下述几种(其中,[J]、[D]、[C]类型的中文参考文献需同时附上英文通用译文):

[1] 作者[U9] .书名[M].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专著格式]

[2]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格式]

[3]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学位论文格式]

[4] 作者.题名[C]//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会议论文集、论文汇编析出等]

[5] 专利申请者名.专利题名:国别,专利号[P].公告或公开日期. [专利文献格式]

[6] 技术标准起草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技术标准格式]

[7]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载体标志].(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电子文献]

[8] 作者.题名[R].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科技报告、手册等]

[9]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报纸文章] 

具体参见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具体示例:

[1]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Lian Lingjun,Wang Wei,Xu Wei,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of 3-D turbulent flows of plug discharge tunnel[J].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2011,43(3):1-6.[廉玲军,王韦,徐威,等.洞塞泄洪洞的3维数值模拟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43(3):1-6.]

[3]Liu Guiqiu.The research on the basic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sonry structure[D].Changsha:Hunan University,2005.[刘桂秋.砌体结构基本受力性能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4] Hamdani T M, Alimi A M, Karray F. Distributed genetic algorithm with bi-coded chromosomes and a new evaluation function for features selection[C]//Proceeding of the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Canada,IEEE,2006:581-588.

[5]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6]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SL237—1999 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7]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12-19)[20##-04-15].http://www.creder.com/news/20011219/100112190019.html


 [U1]一般在20字以内

 [U2](作者中文姓名,只有二个字的中间请空一格,通讯联系人非第一作者请用*上角标标注,作者单位只有一个省略序号1)

 [U3]中文关键词选取3~8个,必须为文中出现的词

 [U4]《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网上自行查找,多个文类号用“;”隔开

 [U5]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小写

 [U6]常用缩写:University(Univ.),

Department(Dept.), Institute(Inst.),

Laboratory(Lab.), Information(Info.),

Technology(Technol.),

Engineering(Eng.),

Science(Sci.)

 [U7]以下双栏排版。论文必须具有学科理论或技术实践上的创新性,要求主题明确,逻辑严密,数据可靠,图表清晰,文稿内容要齐全、完整。总字数尽量控制在8000字以内。一定要使用全国名词委审定和公布的标准名词术语。缩写词第一次出现时要给出全称。

 [U8]文后列出参考文献须按文中的引用顺序进行编号,原则上应在10条以上。

 [U9]作者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英文作者姓首字母大写,名可缩写,省略缩写点;汉语拼音书写的姓名不得缩写,姓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多作者用","号分隔,三人以上者,录入前三人姓名后加“等”,英文姓名则加“et al”

 

第二篇:大学物理课程论文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思考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适用于大量分子集体的统计规律,它说明了自然界中功热转换过程的不可逆性。从宏观方面,我们通过第二类永动机推论出这个定律,而在微观方面,我们通过热功转换、热传导、气体绝热自由膨胀来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我们用熵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做定量的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禁止时间反演。虽然现在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有一些质疑,但相信很快就会有一个示例来证明它的对错。

【关键词】热力学  定律  转换  意义  质疑

【引言】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的是在一切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作为热力学三大定律中又一重要成员,热力学第二定律则告诉了我们热力学过程的方向规律,它决定了实际过程是否能够发生以及沿什么方向进行,所以也算是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了,而围绕热力学第二定律所展开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正文】

1、热力学第二定律概述

说明自然宏观过程进行的方向的规律叫做热力学第二定律。而对它的内容表述有两种:一是克劳修斯于1850年提出的:热量不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他的表述中指出了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而不能由低温物体自动向高温物体转移,也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下,这个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要使热传递方向倒转过来,只有靠消耗功来实现;另一个是开尔文于1851年提出的:其唯一效果是热全部转变为功的过程是不可能的,他的表述中则指出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能都会很容易地变成热,而反过来热却不能在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条件下完全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从而说明了这种转变在自然条件下也是不可逆的。热机能连续不断地将热变为机械功,一定伴随有热量的损失。第二定律和第一定律不同,第一定律否定了创造能量和消灭能量的可能性,第二定律阐明了过程进行的方向性,否定了以特殊方式利用能量的可能性。其实这两种表述是完全等效的。

2、第二定律的理论依据及相关延伸

就第二类永动机(也说成是单元热源机)来说,它只利用一个恒温热库工作,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它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却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是不可能实现的。再从微观上来看,在热功转换中,是大量分子的有序运动向无序运动转化的过程,这是可能的,但相反来说,无序运动自动转化为有序运动是不可能的;在热传导中,是大量分子运动的无序性由于热传导而增大了,相反,两物体的分子运动从平均动能完全相同的无序状态自动的向平均动能不同的较为有序的状态进行的过程是不可能的;还有气体的绝热膨胀过程也说明了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确定了一个新的态函数——熵,我们可以用熵来对第二定律作定量的表述。在孤立系统内对可逆过程,系统的熵总保持不变;对不可逆过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这个规律叫做熵增加原理。这也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又一种表述。熵的增加表示系统从几率小的状态向几率大的状态演变,也就是从比较有规则、有秩序的状态向更无规则,更无秩序的状态演变。熵体现了系统的统计性质。当然在热现象中有这样一种考虑:一杯水初始温度等于室温T(0),放在点燃酒精灯上,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Q后温度为T(t),进行时间反演,则是水的初温为T'(0)=T(t),放在点燃酒精灯上,放出热量Q给酒精灯火焰,自身温度降为T'(t)=T(0),这违背了第二定律关于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的陈述, 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禁止时间反演.

3、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质疑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建立在对实验结果的观测和总结的基础上的定律,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未发现与第二定律相悖的实验现象,但始终无法从理论上严谨地证明第二定律的正确性。所以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也有一些质疑产生:一些学者在理论上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产生了质疑,而后他们做了一个小系统短时间内有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从实验观测的角度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热孤立系统的自发熵减反应是有可能发生的。虽然这些新的发现不至于影响到现存热力学的应用,但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学知识,争取早日证明这个定律的正确或错误。这也告诉我们科学是要不断追求和发现的。

【参考文献】

Ⅰ、《大学物理-热学、光学、量子物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Ⅱ、《物理学》第五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