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生物评课稿

生物评课稿

薛玉红

阚老师的这节课,结构完整、脉络清晰。以食物在体内消化和吸收为主线,利用多媒体动画、文字资料、及实验等多种素材和手段,帮助学生认识人体消化器官中的食管、胃、小肠、大肠,了解它们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体内排列的顺序,最后让学生知道要保护好消化器官,了解怎样保护消化器官。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我觉得值得借鉴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通过上节课的探究可以说明,人类的营养物质通过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来获取,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吃的食物要经过一些器官和系统的作用,才能被消化。那么到底什么叫做消化呢?由此设问导入本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渡自然流畅。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和力较强,富有乐趣。对于消化系统的组成中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学生不易区分,容易搞混的地方教师给与简单明确的分析。

三、新教材注重学生做中学,所以应让学生大胆设想、自主探究。阚老师采用的这种小组学习方法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体现了学生相互交流、信息共享的新课改理念。

四、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形象的再现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弥补了语言表达的不足。注重明确一些知识细节,比如说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胆汁不含消化酶等。

五、驾驭课堂能力较强,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注重过程性评价许老师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率高,兴趣高涨,精神饱满。

六、注重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本课还有另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护消化器官。学生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老师适时抓住生成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食管、胃、肠,对学生的生活可能更具实用意义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用科学。 阚老师这节课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效果较好,充分展示了阚老师深厚教学功力,但我们深知:教学是缺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是不完美的。

下面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没有及时给出评价,评价性语言不足。

第二、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但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第二篇:鲸评课稿修改i

尽管关于什么是语文的说法很多,但是构成语文的要素是语言文字,这恐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抓住语言文字就等于抓住了语文的根。但是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分析内容、开掘人文,而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的问题却非常突出。

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因此,无论教学哪篇文章,都要确定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点”。比如哪些词语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哪些句段需要当堂积累和背诵,哪些基本的写作方法需要学生体会、揣摩等等,教师心中必须清清楚楚。教学的时候,紧紧围绕着字、词、句、段、篇等语言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虚心涵泳,潜心会文,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字字未宣忽,语语悟其神”,扎扎实实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把学习语言与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揣摩写法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学生才能练就过硬的语文基本功,才能较好地迁移与运用语言。

前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鲸》让我在这方面既有几点收获,又有几点思考。下面我就《鲸》这节课进行简单的点评,如有不成熟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

《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张老师都能这个抓住这个重点。我们看到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围绕“你从哪些句子体会鲸体形的大”“你从哪些词眼体会到鲸体形的大”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抓关键句、重点词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列举数字、作比较、假设的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描写出鲸的形体特点——大,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扎扎实实体会准确用词

说明文稍不留意就会上成“常识课”,但在这节课上张老师并没对常识性的知识做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本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的特点上。例如对文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的理解既让学生了解了鲸的进化,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再如教学描写鲸进食这一部分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鲸进食的动词体会鲸是如何进食的。(如果这里,张老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头须鲸或齿鲸,描述自己是怎样进食的,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以读促写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三、轻轻松松营造对话氛围

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为了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王老师设计以“师生辩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思考,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但王老师想法、设计虽新颖,但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里老师需示范、或先扶一把再放,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内化学生的语言。)

四、时时处处渗透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张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运用了那哪些说明方法,并渗透了从读学写,体现了读写结合,例如在课末先出示课后三句话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出示资料袋《鲸的自述》体会运用什么说明方法;然后随堂进行小练笔:选折一种身份,可以是鲸,也可以是海洋学家,或有经验的渔民、导游、游客等来介绍一种鲸。这样设计,学生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还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法的领悟。(但我觉得如果这里能直接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把自己当成一头鲸进行《鲸的自述》,这样,学生直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更亲切,而

且学生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利用好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关于写作方法的渗透问题。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有些说明方法在《太阳》《新型玻璃》中已有概念化的认识,如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应真正让学生从句子中体会到这种表达的好处、准确性。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的好处可以设计成填空的形式,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二、在体会准确用词方面的问题

此文虽是说明文,但它也承载着语言文字训练的任务。两位教师在体会本文准确用词方面还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须鲸和齿鲸吃食时的动词就可好好咀嚼。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动词想象鲸是如何进食的,把自己当作一头须鲸或齿鲸,描述自己是怎样进食的,这样不仅

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以读促写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三、最后小练笔没有展示出也是一大遗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