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范文

申论范文: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关于“权力”的话题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边,人们谈论最多的莫过于“官员对权力的非法行使”。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是人的良知在客观环境中的一种外露,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相互联系的道义凭借。人无诚信,无以立身;国无诚信,无以邦交。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的失信事件却频繁发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做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时,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而大学生更应该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为打造诚信社会出力,以此来培养道德的自觉。

第二,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诚信落实到全体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都来讲诚信。

第三,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产生一系列不利后果,而受到处罚和制裁。

第四,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高校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可以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要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三种方式。通过运用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个人诚信打下基础。

第五,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在广泛进行诚信教育,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后果而遵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六,切实加强大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基础上,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善于做学生工作的同志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有效地推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与发达国家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信用体系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是比较大的。因此,呼唤大学生诚信,在全社会建立诚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申论范文: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建设和谐新农村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还有一些人的基本生活尚无法保证。在大部分农村,社会救助还存在诸如农村社会集体能力差,个人支付能力差等许多问题。现行的社会救助缺失已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此外,构建一个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内容多样性、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当前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要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维护就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扩大低保对象覆盖面。在农村弱势群体中尚有一部分人未解决温饱问题。扩大低保对象覆盖面,使社会救助帮助那些处在社会结构中最底层的弱势群体。

第二,进一步加强救灾、减灾工作。在冬令期间是受灾群众困难最大的季节,政府应组织帮助灾民安全过冬,切实解决受灾群众面临的口粮、衣服和住房等方面的困难。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使农村公民基本相得到宪法所规定的物质保障权利,让我国农村社会救助进入一种有法可依,有程序可循的有序状态。

第四,不断改进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是否能得到及时和人性化的救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体现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第五,加强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建立一个规范的城乡救助体系。在帮助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还要重视解决他们在就医看病、子女上学、住房、打官司等方面的困难。

社会救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在最在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一个健全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方面。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方面。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生活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是促进社会安定的表现。只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就必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申论范文:推进结构调整 构建消费大国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方向,把扩大内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扩大内需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内需为主导,贯穿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积极扩大居民消费,构筑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实现我国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市场庞大,内需潜力是发展的最大优势。但长期以来,内外需求失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心病,国内消费占经济比重过低、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不足,与我国作为大国的持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只有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牢牢地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力,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战略任务,表明中央对内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说,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最关键的一环是提高居民收入,使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意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能力。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美国为70.1%,印度为54.7%。这表明大部分民众手头拮据,缺乏足够的消费能力。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问题,一是收入增速不高,从1978到20xx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远不及同期经济增速,这表明百姓手中可用的钱不多;二是物价水平上涨较快,特别是今年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面上涨,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切掉了很大一块;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多,极大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同时,税负较高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新税种如房产税、汽车消费税正在酝酿开征或扩大征收范围,税负提高了,意味着居民实际收入的减少,对消费需求具有抑制效应。

有鉴于此,扩大居民消费,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兜里有钱,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首先,要通过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居民收入占初次分配的比例,改变“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要以工资改革为核心,严格落实最低工资和劳动监察等制度措施,提高就业、创业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确保劳动者收入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推动医疗保险等制度城乡并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网普遍覆盖,平抑商品房价格,为居民消费减少后顾之忧。再次,扩大内需要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对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把投资增长更多与调结构、扩消费、惠民生结合起来,实现一举多得。通过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使更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如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必将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扩大内需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通过多种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不仅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也将推动政府转型,给政府的公共服务带来深刻变化,并使内需成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核心动力。早日建成一个消费型大国,必将打造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战略优势。

申论热点:透视柔性延迟退休

【背景链接】

(1)20xx年10月1日,上海正式启动试行《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简称《试行意见》)。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城市,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居首位,探索延迟申领养老金迫在眉睫。目前,上海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4.39岁,提高到20xx年的81.73岁。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计划生育、户籍政策的影响,上海市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造成在职缴费人数增长缓慢,而养老人员迅速增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赡养比,也已从19xx年的

2.82:1,降至20xx年的1.41:1,形成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局面。

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决定了上海的制度覆盖面较广。有关资料显示,截至“十一五”末,参加养老基金保险制度的人已经占应保人数的98%。上海现在领取养老金的人群当中,90岁以上的超过5万人,80岁以上的有40万人。从全国情况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预计在20xx年15-64岁劳动力供应将出现“拐点”,呈现下降趋势;20xx年8.1亿劳动人口将供养2.94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申领养老金的时点之所以成为关注的焦点,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工作年限、缴费时间与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影响养老基金收支平衡。

据相关人士分析,国外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平衡基金的重要措施。有关材料统计,到19xx年世界上165个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地区),50周岁退休的只有9个,目前国际上女性退休年龄一般都在60周岁以上。而我国退休年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职工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xx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7936份退休人员有效问卷中,47.2%被访者认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月养老金水平在1900元以上,目前国家基本养老金支付水平为1200元。

(2)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上海市公布的《试行意见》规定,符合条件的人员,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对此,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说,出台这个试行意见的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为了缓解养老基金的压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吕学静举例说,以女性退休年龄55周岁为例,16岁初中毕业参加工作时间约为39年,23岁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时间约为32年,28岁博士生毕业工作时间约为28年。受教育程度越高,服务社会时间越短。因此,允许各类人才延迟申领养老金并继续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柔性原则”是此次公布的《试行意见》的另一大亮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柔性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不同群体的不同想法,增加了人们的选择权。鲍淡如解读说,“柔性”的做法符合了不同层次、不同状况人群的各种需求,让符合法定退休年龄且希望按时退休的人退休,那些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希望继续工作的人群,可以延迟领取养老金。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认为,从目前来看,硬性推行延迟政策对于人力资本比较低、就业风险比较大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人力资本比较高的人,过早退休也是一种浪费。柔性原则很好地考虑到了这两个群体的需求,增加了不同群体的选择权。

此外,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鲍淡如分析指出,虽然基础养老金、账户养老金等的计算比较复杂,但国家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已经明确了“越晚申领养老金越多、缴费时间越长养老金越多、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的基本原则。因此,延迟申领养老金对个人来讲可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水平。

(3)此举在社会上引发了有关“延迟退休年龄”话题的热议,并形成拥护和反对两大观点。拥护者认为,对于某些技术类或专业管理层人士来说,“姜越老越辣”。例如医生,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但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要达到专家教授的学术和临床水平,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实践和积累,而这时,退休往往也如期而至。

反对者认为,老员工不退,新人没有岗位。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的岗位数额必然会缩水。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延迟退休年龄普遍持有疑虑。他们认为,对于国家机关或是事业单位,老职工不退下来,就没有空缺的编制,新人想进也没法进。

作为探索性的试行意见,有关专家认为,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关注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延迟申领养老金是否会增加就业市场压力?对此,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回应说,从总量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从结构上来说,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新毕业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替代延迟申领养老金人员的岗位,即新劳动力不一定能替代有经验的劳动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人才作用发挥得好,可能会派生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目前社会上也存在许多成本较低的回聘等隐形就业,这对就业的损害程度更大。相比而言,延迟申领养老金对就业结构更加有利。

二是,需防范企业滥用操作权。有关专家认为,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政策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保障问题,关系到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容易引起很多矛盾,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公平正义原则,防范某些“特权”造成的不平等现象。针对此担忧,鲍淡如表示,是否延迟申领养老金由企业和个人决定,并没有打破企业原有用人自主权的格局。《试行意见》对于所有企业均适用,不问所有制,不问规模大小,按照各自的决策程序决定,决定后到上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即可。

三是,需及时做好新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新政策的出台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也不乏一些误解。”吕学静表示,“相关部门需注意及时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以消除民众误解,使政策更加明了。”

【热点分析】

(1)其实从这个话题延伸开去,广西公务员考试网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两个社会问题:一是老龄化的问题,二是就业形势的严峻。对中国国内而言,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为减少名义下岗和失业数量,一些地方单位强制或鼓励职工提前退休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使得国内户籍人口的平均退休年龄仅为53岁。而具体到上海,在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上海户籍人口退休后再就业的比例却一直保持在3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退休年龄进行刚性调节,条件并不成熟,而以政策的形式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柔性调整不啻为一种现实可行的办法。

(2)事实上,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潜在可塑性,年老只是每个人生命及事业的自然延续,其劳动能力并不会随着个体进入老年而立即消失。人们应该认识到,老年人代表着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是一种不断扩充、却尚未被人们充分察觉的重要资源。由此,推行柔性退休政策,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便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实意义。

(3)从延迟退休的好处上看,广西公务员考试网老师认为,有三方面的优势:首先,老年人力资源在知识、经验、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开发成本较低。其次,柔性退休政策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自身供养能力。实行柔性退休政策在减轻社会负担的同时,也能为当前的适龄劳动力群体(即未来的老年人群体)起到代际示范作用。再次,对于部分老年人自身而言,柔性延迟退休使其“老有所为”,在增加他们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一些西方国家的经验业已证明,老年人继续就业并不意味着减少年轻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机会,通过压抑老年人就业来增加本国青年人就业的政策从来就没有产生过明显效果。

申论热点:“申遗涨价”与旅游业健康发展

【背景链接】

(1)20xx年8月17日,南岳大庙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在南岳电信宾馆举行。历经三个多小时,最终南岳大庙门票成功地由目前的40元/人次调整到50元/人次。衡阳市物价局局长尹同君表示,调价方案将上报湖南省物价局,如获准,将在公示半年后实施。据悉,南岳大庙此次上调门票价格是为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据了解,2007~20xx年,每年进入南岳大庙的香客和游客人数分别为152万、163万和170万多人次。大庙的门票收入分别为5531.31万元、5932.73万元和6271.15万元。但与逐年上升的门票收入相比,背后负担的开支则是更加沉重。

湖南省价格成本调研队对门票的监审报告表明,高额的运行管理成本,致使南岳大庙涨价“势在必行”。南岳大庙隶属于南岳管理局,管理局下设22个部门。而此次南岳大庙门票定价成本主要包括这些单位管理运行成本与专项费用开支、单位未来建设成本。

其中,单位管理运行成本包括了管理局中心景区管理处、风景资源办、门票处、旅游局、文物管理处等22个部门的人员经费支出、公用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公用专项经费等。

成本审核表上显示,以20xx年为例,22个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发放了1003万元,津贴905万元,奖金149万元,社会保障缴费194万元,加上“其他”一项738万余元,这22个管理部门的人员经费合计2990多万元。

在《南岳大庙门票成本审核本表》上,记者看到,第三项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0xx年的支出为空白,20xx年和20xx年的支出分别为259万余元、323万余元。而“公用支出”这一栏中,交通工具购置费和招待费开销巨大。20xx年的交通购置费为251万余元,20xx年为207万余元。招待费在20xx年支出了825万余元,20xx年达到了895万余元。 湖南省价格成本调研队的专项监审报告指出,以20xx年例,南岳管理局22个部门的管理运行成本按27.5%的比例计入大庙的成本为2154万余元。即相当于一张门票要承担22个管理部门运行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开支,分摊到每张门票中的费用是人均24.18元。

(3)除了高额的管理运行成本,南岳大庙每年的“专项经费”支出也很惊人。20xx年,大庙旅游宣传费花费了279万余元。大维修分摊594万余元,其他大庙分摊510万余元。而在南岳管理局列出的近5年基建投资明细表中,香炉维修一项为420万元,公厕新建一项为197万元。

大庙内一位法师说,近几年只建了一个新厕所。有代表认为这比一栋楼成本还高。当地一名官员的解释是,197万元建厕所不是怪事,衡山是5A级景区,厕所必须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因此,尽管20xx年南岳大庙的门票收入达到6271万余元,但每年递增的高额管理成本,以及大庙正常运行、保护等费用不断增加,让管理者焦头烂额。

记者了解到,南岳大庙上一次调价是在20xx年,门票由20元/人次涨至40元/人次。衡阳市物价局建议此次调整到51元/人次,这符合国家规定门票价格在50元/人次以下的涨幅不超过35%的规定。而涨价期限,刚好过了3年,符合国家规定。

参会的消费者代表罗秋林律师对提价的理由、程序以及成本核算提出了诸多质疑。8月23日下午,他在电话中向本报记者指出,行政机关的管理成本应纳入财政预算,不能纳入南岳大庙来进行分摊。如此摊入成本,没人解释其法律依据何在?并且,成本核算中可能存在虚列成本的问题。如:在成本审核中,南岳大庙由22个管理部门进行管理,22个部门定编人数是多少?实际职工是多少?其中在岗的有多少人?这些问题,根本没有细致的陈述。

此外,报告中的征地补偿达20多万元/每亩,几乎将近是湖南省规定标准的5倍。这样的高补偿令人吃惊。罗秋林律师表示,将申请行政信息公开并申请审计部门对其中开支进行审计,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4)目前中国拥有40处世界遗产,数量排名全球第三。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如今有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队伍,已经排到了下个世纪。而随着日前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成功,一时间各地再次掀起“申遗热”,但“申遗”的成本却越来越高。牵头中国丹霞地貌“申遗”的湖南新宁县,为这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人民币,“中国丹霞”六地共花费了十几亿元。而20xx年成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贵州省荔波县,因“申遗”更是欠下两亿多元的债务。

(5)各地之所以不顾高额花费,依然对“申遗”热情不减,恐怕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而主要是为了提高景区知名度,进而提高门票收入,赢取更多经济效益。“申遗”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目前体现得特别突出。有调查显示,71.8%的人认为,当下“申遗”功利性太强:成功申遗的景区,门票价格都得到了大幅上涨,福建土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八达岭等6处景点,淡旺季门票价格均涨了一倍;张家界、武陵源等,也贵了50%??在主要目的是为了挣钱而不是更好保护遗产的情况下,不少申遗成功的地方因缺乏过硬的保护措施而屡被警告:“三江并流”建大坝问题,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警告;北京故宫、丽江古城、西藏布达拉宫被要求整顿;武陵源只重迎客,无视保护,景区内宾馆等旅游设施泛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严肃批评;张家界更是因过度开发,被世遗委员会“黄牌警告”。为“摘黄保牌”, 张家界当地政府为此又投11亿元整治环境??如此“为‘申遗’涨价,为涨价‘申遗’”的恶性循环,所造成的巨大浪费,实在令人痛心。

【核心观点】

(1)“申遗”不能成为门票涨价的充分条件,按照国家规定,应该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游览参观点,制定和调整门票价格应充分考虑群众消费水平,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利益。门票并不单纯是“经营”问题,而应看做一种管理手段,为的是保护文物、维护环境、提供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 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很多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完全颠倒了其中的逻辑,因为“风景名胜”不只是商品,公益性、公共性才是其本质属性。

(2)目前旅游景点的管理体制仍不清晰,在“市场化”旗号之下,一些地方旅游景点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重开发、轻保护,少投入、多产出。这样,提高门票就势不可免,使得消费者将最终为涨价埋单。国家公务员网老师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转嫁成本”,本质上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一旦使旅游消费者“心生反感”,就得不偿失了。

(3)无论政府运营,还是市场运作,都无法改变风景名胜的公益性、公共性。即使旅游资源是摇钱树,政府也只是管理者;即使风景名胜被市场化,政府管理、保护的责任也不能丢。如果把公共资源的垄断经营权当做创收手段,则更是与民争利,背离公共服务的本义。

(4)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确实是我们后人的责任,但这并不是说相关成本就该全部由游客分担——且不说门票价格可能不仅包括维护成本,还留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更何况,世遗保护和门票涨价之间并无必然关联,反倒可能构成矛盾关系。相关的旅游部门,应该学习杭州西湖景区的免门票旅游模式,此举不仅赢得了旅客好评,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第三产业收入。广西公务员考试网老师认为,管理部门不能只看到眼前“蝇头小利”,而忽视“免费入场”给当地旅游带来的潜在的、长期的发展机遇。

申论范文:物价上涨

20xx年开始,全国各地物价普遍飙升,特别是肉、蛋、菜价格的连续上涨,带动了全年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八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并且于20xx年2月份创下19xx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一般说来,在居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消费水平与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据调查,78%的人认为,粮油猪肉的价格上涨,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水平。“物价问题”不仅第一次成为领导干部心中最关切的社会问题,在百姓心目中也首次超过就业和社保成为20xx年城乡居民头号热点和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尽管物价上涨趋势已然明朗,但是并不值得太过恐慌。因为,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是流动性过剩,而不是全面性的通货膨胀。这与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具有很大的关系。

一是当前国际市场粮油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与此同时,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和美元持续贬值,加剧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推动全球能源和重要商品的价格波动。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必然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二是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市场物价也逐步开始恢复性回升。连续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持续下降14个月后,从20xx年1月开始回升。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并传导到居住类价格上来。 四是生猪供求失衡亦加剧价格波动。受20xx年猪价过低和疫病的双重打击,生猪出栏率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目前,猪肉价格虽然涨幅较大,但比19xx年只上涨了30%左右。另外“蓝耳病”、饲料成本上升,散户养猪减少等都引起了肉价上涨,带动了整个CPI上涨。

五是国内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造成的流动性过剩以及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共同推动着资产价格上涨,最终都反映到物价总体水平上来。

六是少数经营者趁机合谋涨价、哄抬价格等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南方发生的雪灾也加速了物价上涨。

尽管物价上涨趋势已然明朗,并对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并不值得太过恐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针对物价上涨速度较快的情况,国家在短期内陆续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以稳定物价、打击价格违法行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物价的波动不过是经济生活的正常现象,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迟早会回到合理的本位上来。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关心老百姓吃饭吃肉吃菜的政府、一个关注老百姓用电用水用油的政府,一个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定能带领人民顺利渡过难关,完成预期目标。

申论范文:礼仪之邦需要文明旅游

在公共场所不能随地吐痰大小便,这个道理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可这些不文明行为在我国还是经常出现。在一些旅游胜地、名胜古迹以及公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写乱画、衣冠不整??这些行为看起来不经意,但却反映出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的缺乏,特别是在境外出游时,公民的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形象,而且也会影响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为此,必须着手提高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

首先,我国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公民文明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融合,应当成为我国公民文明素质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爱国主义、法治、理想、道德、诚信、科学、人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思想等应当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公民文明素质教育促进措施包括:鼓励举办各类文明素质教育学校;开展群众性的公民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依法支持有利于公民文明素质教育的文化宣传活动;依法奖励文明素质突出的公民和单位。

其次,必须加强对不同年龄层公民的文明素质教育。一方面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从小就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知道要自强、自爱、自律。另一方面,对成人要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的补课。同时,还有一个在旅游中我们每个中国人所应承担的角色问题。这就要使每一个人认识到,每个中国人在出国旅游中,都担任着中国和中国人“形象大使”的角色。中国人在国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所接触的外国人形成他们“中国人的形象”、“中国的形象”的直接依据。

本来,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历来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不少外国人也有这样的抽象概念。中国人符合文明的言行举止,就成为一种“礼仪之邦”的经验证实因素,不断使“礼仪之邦”在他们那里从抽象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正面。相反,一些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则成为一种“礼仪之邦”的切身伪证因素,不断使“礼仪之邦”从抽象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负面。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人、中国存在种种误解和偏见,中国人符合文明的言行举止,就成为一种消除误解和偏见的正面因素,反之,则会成为一种加深误解和偏见的负面因素。“形象大使”的作用,看来很平常,影响却很深远。这样的定位越自觉,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和一般的文明素质的提升也就会越快、越扎实。

申论范文: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为此,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大整治环境污染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关键问题还是执行力问题。

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三是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职。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监督机制。在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常规上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科技研究,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并且价格要低,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同时也应加强研究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质,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环境信息全面披露制度,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环保事业是公众的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要向整个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申论范文:热招商亟需冷思考

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的结构调整,我们自应紧紧把握这一资本重组、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去赢得新的区域竞争。同时,在一轮接着一轮的开发区建设中,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招商引资热中,我们也当保持清醒头脑。对一些地方热衷的“全民招商”和“形象工程”要保持高度警惕。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不能变成招商引资是惟一要务。有的地方不分轻重缓急,不问分工职责,要求所有单位、部门的领导全部出动,其结果必然是不计成本、不讲效率的一头热;有的地方将繁重的招商引资任务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标准,层层分解下达,人人背负指标,没有完成者则面临写检查、扣工资、被免职甚至下岗之忧;有的地方盲目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为争引项目,拿国家、地方和百姓的利益做筹码,大搞优惠大战,招商门槛越降越低。

“全民招商”也好,“政府招商”也罢,“戏台”越搭越大,“曲目”越编越杂,其结果往往是劳民伤财。政府垄断资源,市长指点项目,招商引资在不少地方成了迎合领导意图的“拍脑袋”工程。

招商引资本是一种市场经济活动,资金和项目流向何处,应由市场说了算,政府部门不该越俎代庖。实践证明,投资者看重的是综合的投资环境,关注的是企业的发展空间,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对待这样一种纯市场行为,如果强行以行政行为运作,问题杂陈便在所难免。有人会问,难道各地政府在招商工作中就无所作为了?否。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是有关地方政府尽快转换“角色”,去掉急躁冒进的虚火,少些表面上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花架子,多把心思放在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上,放在营造重诚信、讲规则、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上,这方是招商引资的长久之计。

说到改善投资环境,这本是筑巢引凤的一剂“灵丹妙药”,然而在一些地方却严重走了样,导致劳民伤财,怨声载道。据了解,南方某地以扩建开发区为名广募资金:县级干部每人2万元~3万元人民币、副县级1.5万元~2万元、科级1万元~1.5万元、一般工作人员5000元~8000元不等,逾期不交者将受到纪律处分。去年该地又大肆募集招商引资开发保证金,按当地各党政部门干部当月工资的30%予以扣留。南部省份某贫困地区不顾当地实际,盲目照搬大城市的做法,热衷于搞所谓的亮化、美化工程,投资数千万元兴建行政大楼、千亩大广场,招致群众的种种非议和不满。

“高标准”建设投资环境,看似能为招商引资装点门面、吸引眼球,实际上却导致了建设成本增高、百姓负担加重、群众利益受损,不仅难以引来“金凤凰”,反而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有些人热衷于搞这些华而不实、浪费钱财的“形象工程”,不是为公,而是为私。他们美其名曰为“双赢”工程:在政治上可显示其才华、体现其价值、树立其形象,以得到提拔重用;在经济上,则能够增加“收入”,获得实惠。群众私下里斥之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机不可失,钱不再来”。

盲目兴建开发区最恶劣的后果是随意大面积侵占耕地。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搞开发区、建工业园,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有关土地法规和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科学论证、全面规划、有序进行才行。对已经征用的土地,有关部门也当进行一次全面治理,查一查土地征用是否经过了审批?有无违法违规占用的现象?被征被占土地的农民是否得到了妥善安置?那些醉心于“全民招商”、“跨越发展”的为政者也当自问,不考虑当地实际盲目兴建开发区,进行全面拆迁行不行?不经过科学论证,不审视客观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动辄就搞“拍脑袋”工程行不行?

尽管我们国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千万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不顾国情、区情、民情,搞那些不切实际的“大工程”、“大开发”。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都存在的基本国情。现在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还有几千万下岗失业人员和生活困难群众。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求真务实,都要首先考虑他们的利益。想问题,办事情,谋发展,我们一定要深思熟虑,科学决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申论范文:让城市多一片“绿色风景”

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吸收降解城市污染物、减轻或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净化大气环境、降低噪音等方面,具有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森林文化是城市文化和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审美意识、道德情操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使城市森林成为城市文化品位与文明素养的标志。

世界各国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地,把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发展较快,但是总体上看,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仍较少。而且城市绿化尚有误区:一是普遍重草轻树,一些城市热衷于大种草坪,尤其在新建的广场中草多树少。二是绿地设计贫乏,样式单调;重视外来树种,轻视本地树种,绿地失去特色。三是急于求成,有的城市不惜工本,大搞“大树进城”,到农村和山区购买大树,移植进城,结果成活率很低,既没有增加城市绿色,又破坏了山区和农村的生态。

城市绿化必须摒弃那些“推山造山、填塘挖塘、砍树栽树”等大挖大填和斧凿痕迹,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其一,找到经济、生态和居民生活三者共赢的平衡点。许多城市注重景观效果,偏重快速郁闭成型的造林绿化方法,树种单调、径级较大、规格近似,群落结构比较单一,稳定性和抗逆性较差,管护难度较大;草地和一些引进树种,投入成本高,管理维护费用大,还不能很好地凸显绿化的功能。城市绿化要注重生态适应性,确保树种的成活率和寿命;要注重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科学选择运用树种,发挥树木观花、遮阳、环保、引导行人和车辆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提高生活环境的舒适度;要重视发展乡土树种,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二,提高绿化用地空间利用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变“高”了,绿地却变“矮”了。一方面是造盆景式的所谓“精品”,另一方面许多树木被人为截干,甚至一些成片造林的树木也被习惯性地截冠修剪。结果不仅导致高额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而且经常发生病虫害。有些地方绿化建设改善环境的功能没有提高,反而成为负担。事实上,我国适合城市绿化而又树体高大、冠形良好的乔木十分丰富。

其三,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至今维持着城乡绿地“二元分治”的管理体制,随着国家对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实施越来越严格的控制政策,应尽快将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建设摆上日程。系统规划应该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完善统一,使现代经济的高度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优化,建设具有持续发展活力的城乡一体化生态型城市。

申论范文:完善房屋拆迁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我国政府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拆迁人申请,物价、国土、建设三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代替房屋拆迁市场主体的自由选择,单方确定补偿标准,从而导致补偿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甚远,在主观上加重了被拆迁人购房的经济负担。近几年来,土地使用权出让价、商品房价格和二手房价格不断攀升,而各地政府制定的补偿标准却多年停滞不动,给被拆迁人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并且,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被拆迁人的土地使用权没有明确补偿规定,拆迁补偿只补偿被拆迁人的地上建筑物,而其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被拆迁人因土地使用权的丧失而导致的损失,仅以房屋补偿名义是难以完全涵盖的。 一些地方政府在房屋拆迁中以个人利益要服从“公共利益”为由,非法介入商业性目的强制拆迁。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内涵没有具体明确规定,导致在实际拆迁工作中,作为政府的一项强制性拆迁行政权力的使用被扩大化了。一些地方政府给一些商业开发项目和政绩工程挂上“公共利益”的幌子,借助政府的公共权力,侵害被拆迁人的私有财产权。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利,合理确定拆迁补偿标准。

要对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通过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被拆迁人的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利,在拆迁中,除了对被拆迁人的房屋进行补偿外,还应补偿被拆迁人因丧失土地使用权而遭受的损失。

拆迁补偿标准应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等因素,并充分考虑土地本身的价值和预期收益,按照市场正常交易价格评估,由拆迁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切实保证拆迁补偿价格同房地产市场接轨。真正做到按照市场规律确定拆迁补偿标准,及时调整、修正拆迁补偿价格指数,确保不低于同期商品房价格上涨的指数。

(2)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建立商业性用地拆迁的市场化机制。

要对“公共利益”的概念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将政府强制执行程序严格限制在“公共利益”的范围。与此同时,政府必须退出商业性用地的房屋拆迁,并在房屋拆迁过程的监管、听证、裁决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要严格区分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实行不同的房屋拆迁规定。前者是着重强调程序正当化,体现为适当补偿,后者则用市场价值规律调节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利益关系,实行充分补偿。建立商业性用地拆迁的市场化机制,将出于商业目的的拆迁完全交给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在被拆迁人自愿的条件下确定是否同意拆迁。补偿标准、安置办法,由开发商与被拆迁人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协商解决。

要从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和规范政府行为出发,完善房屋拆迁秩序。一是要通过公告、听证、协商等方式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获得房屋拆迁的确认;二是设立“公共利益的需要”的认定程序;三是建立商业性拆迁的相关程序、实施原则和具体办法。

(3)完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被拆迁人基本居住需要。

一是建立商品房、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二手房为一体的完善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从而拓宽被拆迁人住房选择空间,保证被拆迁人“买得到,买得起,有房住”。

二是建立政府住宅基金,扩大廉租房屋和经济适用房的比例,对被拆迁人购房提供优惠政策,在相关税费上予以减免,保障低收入被拆迁人的基本居住条件和基本生活来源。

三是要不断完善拆迁安置办法,控制拆迁还原房的价格,建立对拆迁安置工作不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 由于政府在拆迁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限制政府的权利,并且增加各部门的监督职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让社会各界都来监督,并且把相关的法律落到实处,这样才可以使拆迁的悲剧减少,保障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

申论范文: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能源、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加,我国正面临着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

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第一,应当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第二,应当经过努力,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第三,应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这是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根本出路,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应用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节水及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各类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推进技术开发成果的产业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

(4)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不得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

(5)政府机构带头节约。各级政府机构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日常公务活动中,深入开展“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坚持无纸办公、压缩会议、降低油耗、节约用电、惜水省材。

(6)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舆论氛围。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报道作为长期的任务,开设相关栏目,制作专题,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举措、新经验、新典型,通俗易懂地介绍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的“金点子”。对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要给予必要地揭露和曝光。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宾馆饭店开展“争创绿色饭店”活动,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在质量月开展“降废减损兴质量”活动。

申论范文:改革公务员制度,提高公务员素质

世界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对各国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以及公众对政府的行政效率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有着越来越高的期盼,所有这一切对我国公务员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公务员制度进行改革。 第一,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必须强化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职位分类。人事职位分类是按照工作的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以及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资格条件,进行分门别类,为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奖惩、晋升、培训、工资报酬等具体管理环节提供客观依据。从而使国家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做到因事设职、因职求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二,改革录用制度。一定要使公务员的招录范围面向全社会,不能用职业或身份户籍等作为评判的标准或取舍的根据。建立科学的选拔系统,选拔系统是确保高素质人才在公平合理的竞争中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一个关键点。选拔系统应进一步扩大考试录用的适用范围,尽量缩小委任制、调任制等行政任用方式,让更多的空缺职位增强竞争性,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选拔人才。要确保经过选拔的优秀人才正式进入拟定的公务员职位。

第三,竞争机制。竞争是指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根据客观事实的情况,择优任用公务员的手段。各地在制定实施意见时,都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步骤运作,由组织部门把好程序关。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地方对竞争上岗的所有环节都予以公开,包括公开条件、公开职位、公开报名、公开笔试成绩、当场公布面试成绩、公开民主推荐或测评结果、公开考核结果。

第四,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富有激励作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公务员现有能力的同时挖掘其潜在的创新能力,考核制度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作相应的变革。对公务员的考核,不能采取单一的、高度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要根据创造性劳动的个体化、智能化的特点,以及不同工作领域、职务、任务等不同特点,实行多元化、差别性的评价标准和模式。

第五,强化监督保障职能,完善监督法制。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对于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非常必要,监察机关要经常而深入地开展行政执法监察,促进各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要加强行政执法权的监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控制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自由裁量的空间,监督执法责任制的落实,通过立法,合理地分解权利,使每一种权利在运作中都能够受到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不能偏离法律的轨道。

总之,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参与国际间的交流愈来愈频繁,我国公务员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要应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公务员素质的提高。

申论范文:加快农村教师素质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由此便可知道教师素质建设是多么的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却普遍偏低,主要存在着教师学历“含金量”低、年龄老化、师德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在城乡学校教育差距日益加大的今天,要把农村教育搞上去,就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素质较高的农村教师队伍。这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因此,加快农村教师素质建设的步伐显得尤为迫切。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农村教师师德建设。首先,做好农村教师师德和心理状况的调研工作。其次,学校要履行好思想教育职能,做好向全体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传达上级教育主管的文件,组织教师开展师德规范及有关法律文件的学习,邀请心理专家来校做心理辅导报告,有条件的可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活动。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明确师德建设目标,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第二,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补充一批专业学科的大学生下农村学校实习待岗,建立准教师岗位,实现教师先实践再上岗的工作体系,增强“造血”功能,既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供需矛盾。

第三,加强农村教师师资培训。实施教师培训计划和培训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升工程,班主任、骨干教师、新课程、教师技术能力建设、农村教育硕士、教师网络联盟计划以及农村青年教师岗位技能竞赛、送教下乡、送课下乡、城市支援农村教师等活动。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确保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申论范文:遵章守法抓好安全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要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我国安全形势比较严峻,食品安全、矿业安全、交通安全的隐患随处可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发生事故的单位单纯追求效益,忽视安全;第二,个别企业安全投入不足,设备带病运转,埋下了事故隐患;第三,某些从业人员意识差,不经培训就上岗;第四,质量监督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甚至推卸责任;第五,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人管理体制。 针对以上原因,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继续在学习法律上狠下功夫。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新闻守法舆论环境的形成,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要认真总结历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运用更多、更有效的宣传教育途径,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2)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坚守职责,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指导督促企业贯彻落实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整改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生产各项基础工作。坚持从严执法、公正执法,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及时进行查处和纠正;对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责任人,要依法严肃进行处理。

(3)抓好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要延伸到整个生产过程。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将其贯彻到从原料进入、加工制造、制成成品出厂的全过程中,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对于工矿企业以及交通运输的安全管理,要加大监督力度,事前做好各个环节的预防工作,明确安全责任人,分工到位,层层把关。

(4)在质量检查方面,一要明确质检标准,力求涉及食品安全的指标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二要严格按照标准行事,并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对产品检验或安全事故预防工作加大投入。

(5)建立安全信息与检测体系,使之能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安全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并将资料向社会公开,使全社会都能及时、方便地获取各种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

(6)继续搞好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秉公执法。

总之,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落实责任,完善体制,深化整治,加强源头管理,扎扎实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申论范文:构建健康的短信文化

逢年过节,远方朋友的温馨祝福短信,总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涉及天气预报、重大自然灾害的预防提醒等公益短信,提醒我们提前应对。手机短信以其迅速、广泛、有效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生活方式。手机短信不仅是许多年轻“拇指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庸俗、虚假的短信夹杂其中,时常骚扰我们的生活。比如,有的编发庸俗图文,败坏社会风气;有的发布虚假信息,公然招摇撞骗。这些“垃圾短信”屡见不鲜,堪称信息时代的不和谐音符,广大手机用户对其深恶痛绝。

构建健康的短信文化,净化短信语言环境,需要多方面的齐抓共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信息服务提供商要自觉维护健康的短信文化环境,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制作不传播违法不良短信,携手树立诚信品牌,多为公众提供思想健康向上、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催人奋进的短信。

其次,信息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惩治措施,严格审核与管理短信服务提供商(SP)和代理商、对内容进行监测与过滤等。开展整治移动通信网络不良信息专项治理,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与收费行为活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治理诈骗、骚扰和色情类违法短信息的活动。不为暴力、色情、欺诈、迷信、赌博等违法和不良信息提供传播渠道,不发送不健康短(彩)信,不传播骚扰性广告,规范服务,收费透明,不设陷阱。加强内部管理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推动电信行业健康发展。

再次,政府部门应加强短信文化引导,宣扬积极向上的短信文化。举办公益短信大赛,激发公众短信创作热情,鼓励民众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健康的、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短信,营造一个健康的短信文化氛围。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制订管理群发短信的法规,促进群发短信文化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每一个手机用户,应洁身自好。不编写、不转发低俗愚昧、虚假恐吓、欺诈违法的信息,不传谣,不恶搞。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社会风气的营造者和维护者。信息化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大的社会责任,因为手机短信和网络等当代高科技放大了我们每个人的话语权,使我们在更广阔的话语空间下,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扮演着信息传播者的角色。我们应抵制不良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个人,做不良信息的终结者,将其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收到不良信息,应积极向相关管理服务部门投诉,协助调查。

构建健康的短信文化,请从我做起!

申论范文: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几千年前儒家学者为我们描述的理想社会开始,养老就成为中国社会的永恒话题。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体制建设还不能满足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需要。

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高峰压力下,不得不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的,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应探索养老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对老龄问题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更积极主动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老龄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负担。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

第三,制度安排方面,应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在城市,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支持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实行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农村,不断巩固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确保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全国农村,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尽快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和各项福利制度,真正体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四,人才培训方面,应不断加快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人才培养。百年树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必须及早培养,以便对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老年人有较多的医疗护理需求,所以需要更多专业的医疗护理和康复人员。同时还应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使他们能向老年人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

第五,构建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会服务为依托、政府推动为手段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发展,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基本出路,是提高养老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面对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申论范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然而,中国要从中、低端产品的“加工厂”转变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中国很多制造商只是别人的生产基地,很少创立自己的品牌。但产品的经济价值主要来自创新和品牌。在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明显的制约。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国家技术创新,尤其要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制定和实施了若干有关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还很不完善,重要的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因此,要通过修订法律使科技进步法成为国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基本法;对政府采购法、企业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也要进行修订,将鼓励自主创新、规范市场行为和创新行为纳入这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

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3)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教育能否发挥其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的作用,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创新源和科研院所智力源的作用,增强高校科研投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发挥高校人才培育功能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实验室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相结合,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场的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最终推动创新。三是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的管理体制,激发大学与科研院所的创新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引导它们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合作教育,增强科研立项的市场导向意识,提高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4)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