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溶剂配比对水热法制备氧化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王永青

(燕山大学 河北 秦皇岛066004)

摘要:通过改变水与乙醇用量比,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ZnO。随着乙醇在反应体系中的增加,ZnO的形貌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当溶剂中有少量水时V水∶V乙醇=1∶2,产物形貌为粒状;水量增加V水∶V乙醇=1∶1,ZnO颗粒会向四周扩

散生长;水的含量进一步增加时V水∶V乙醇=2∶1,ZnO颗粒的其中2个方向生长速

度变快;当溶剂全部为水时,产物沿边缘生长为片状ZnO。另外考察了产物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性能与ZnO的形貌有关。

关键词:氧化锌 溶剂 形貌 光催化

0 引言

氧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半导体材料,纳米ZnO除了普通氧化锌具有的性能外,还具有非迁移性荧光性压电性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对于提高光电器件传感器紫外激光器性能及光催化剂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溶剂热合成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速度快产物粒度可控且纯度高结晶度好团聚少等特点,本文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溶剂热法制备氧化锌粉,通过控制CTAB浓度合成出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粉,并对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粉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扩展对纳米氧化锌形貌和性能的控制。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醋酸锌、氢氧化钠、无水乙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1.2主要设备

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电热鼓风干燥箱、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722s可见光光度计

1.3因素考察

(1) 摩尔比(OH-/ Zn):2:1、3:1、4:1、5:1、7:1、10:1

(2)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mol/L):0、0.025、0.05、0.075、0.100

(3) 晶化时间:1 h、2 h、3 h、4 h、5 h、6 h

(4) 晶化温度:80 ℃、100 ℃、120 ℃、140 ℃、160 ℃ 1.4光催化降解

称取0.04 g的ZnO粒子,加入到150 mL、4 mg/L的罗丹明B溶液中,以250

W高压汞灯为光源,采用722s型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罗丹明B溶液的吸光度。其中,罗丹明B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554 nm,脱色率D=[(A0-A)/A0]×100%,A0为光照前试样的吸光度,A为光照时间为t时试样的吸光度 2 实验分析与讨论 2.1实验方案

将3.326 g醋酸锌、2.5 g氢氧化钠和1.104 gCTAB在磁力搅拌下加入到不同配比的水-乙醇混合溶液中(水和乙醇混合溶液的总体积为60 mL),搅拌2 h,溶液混合均匀后转移80 mL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反应釜中(填充比为70%),放入鼓风干燥箱中,在120℃下晶化4 h,待高压反应釜自然冷却后,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分离,然后干燥即可得到白色ZnO。水-乙醇混合液的配比见表1.

表1 制备各个样品的反应物用量

编号 1 2 3 4

V(水)/mL

20 30 40 60

V(乙醇) /mL

40 30 20 0

V(水):V(乙醇)

1:2 1:1 2:1 ∞

2.2 溶剂配比对氧化锌脱色率的影响 (1号)水:乙醇= 1:2 (2号)水:乙醇= 1:1 (3号)水:乙醇= 2:1 (4号)水:乙醇= ∞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Decolorization Rate/%

Time/min

由图可以看出,当把溶剂水换成水与乙醇的混合溶液时,制备的氧化锌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增强,水与乙醇的配比为1:1时罗丹明B的脱色率达到最大98.72%,当溶剂全部为水是的最大脱色率为98.56%。 2.3 TEM表征

上图可以看出,氧化锌呈现出球形的颗粒,直径在60 nm左右,球与球相互穿插在一起,层层叠叠,形成了ZnO簇,这即是产物的表面特征。

2.4 SEM分析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

有上图可以看出,反应体系中水醇体积比的变化对反应产物形貌的影响很大 当水与乙醇体积比为1:2时所得到的氧化锌为颗粒状但尺寸分布较宽,随着水加入量的增加大颗粒消失所得氧化锌颗粒的尺寸较为均匀平均尺寸在150nm左右, 当反应体系中的水进一步增加时所得产物形貌呈片状但表面上有凸起平均尺寸约为200nm,当反应溶剂全部为水时产品形貌依然呈片状但是纳米片的尺寸增加到250nm表面也变得十分光滑, 随着反应体系中的水含量逐渐增加氧化锌沿着边缘方向的生长速度逐渐增大因此氧化锌的形貌由颗粒状逐步变为片状,真表面积迅速增大。

2.5 XRD分析

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

Intensity

(100)(002)

(101)

(110)

(102)

(103)

2000010000

010

20

30

40

506070

(201)4(00)(202)

80

2θ(°)

(200)

(112)

如图所示,特征衍射峰对应的衍射角分别为:2θ=31.77°,34.42°,36.25°,47.53°,56.60°,62.86°,66.38°,67.96°,69.10°,72.56°,76.95°。 将其d值与标准卡片PDF#361451对比可知,该特征衍射峰对应ZnO晶体的(100)、(002)、(101)、 (102)、(110)、(103)、(200)、(112) 、(201) 、(004)、(202)晶面。 在谱图上没有任何杂质衍射峰出现,说明ZnO晶体的前驱体在晶化过程中晶化完全,可能产生杂质峰的物质也被全部分解,所得到的产物为纯净的ZnO晶体。此外,ZnO光催化剂的每个特征衍射峰的形状均为对称的高斯峰且尖锐的衍射峰也表明制备的ZnO结晶良好,这说明ZnO光催化剂的晶体晶型发育完好且结晶程度较高。 3 实验结论

(1) 通过改变水与乙醇溶液的配比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ZnO颗粒,体系中水与乙醇配比的变化对ZnO的形貌有显著影响,当水只有少量时,ZnO颗粒会沿着4个方向缓慢生长,随着水的比例增大,其会向各个方面扩散,并扩散速率增大,当体系是全是水时,增长会按原比例放大,出现了片状ZnO形貌。

(2)ZnO的光催化性能与其形貌有着密切关系,其表面积越大,光催化性能越好,所以当其为片状时光催化性能最好,即当溶液全是水的时候ZnO的催化性能最好。

(3) CTAB可以有效的控制氧化锌晶体形貌. 4 参考文献:

1. 李济琛、万家齐、陈克正溶剂配比对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 青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1672-6987(2011)04-0335-03, 2011

2. 向 群 潘庆谊等溶剂热制备氧化锌纳米线实验 上海

1001-4861(2007)02-0369-04, 2007

3. 范学运、王艳香、余熙CTAB 辅助溶剂热合成氧化锌纳米粉实验 景德镇,1000- 2278(2009)03- 0322- 05, 2009

4. 无机化学(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 大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沈君朴主编。实验无机化学。第二版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6. Sun G.B.,Cao M.H.,Wang Y.H.,eta1..Anionic surfactant-assis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high-aspect—ratio ZnO nanowires and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y[J].Mater.Let

7.Sun L.N.,Cao M.H.Wang Y.H.,et al—The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calcium tungstate nanoerystals[J].J.Cryst.Growth.

8.WeiX.Q.,Li H.C.,Yuan C.E.,et al—Preparation ofnano-ZnO supported on porous carbon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J].Microporous Mesoporous Mater.

 

第二篇:科技论文写作要点

科技论文写作要点

陈政强

A. 什么叫科技论文,基本特征是什么?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 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B. 科技论文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 1 -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C. 科技论文的格式。

文章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结构简明;尽量避免使用多层标题;文字、图表要简练,用较少的篇幅提供较大的信息量;论述应深入浅出、表达清楚流畅;专业术语运用准确,前后保持一致。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文字、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中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之简化汉字。要严格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对常用的计量单位,尽量使用单位符号。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 2 -

1st. 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处,要紧扣主题,简明扼要,但要有足够的信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方便检索;应避免使用大而空的题目,最好不用“…的研究”、“…的意义”、“…的发现”、“…的特征”等词;尽可能回避生僻字、符号、公式和缩略语。一般不超过24个汉字,英文不超过20个单词。不使用副标题。 2nd. 作者和作者单位:

在论文中署名的每一位作者都应该是对论文工作有实质贡献的人员,应对文中的论点和数据负责。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为姓在前、名在后,国外作者的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如Hugh J. Klarke);英文摘要中的作者中国人名、地名均采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分写,姓全大写,复姓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音节界限有混淆的可加隔音号“’”。

署名单位必须是该项研究的实际完成单位。单位名要写全称,同时提供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如果作者分属不同单位,使用上角数字标示作者所属单位序号,并请提供通讯联系人的E-mail。

3rd. 摘要:

摘要是全文的缩影,约1000字,要求语言力求精炼、简明扼要,并能独立使用,对读者有吸引力。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创新点及研究意义,概括地阐明研究的目的(课题背景和重要性)、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和最重要的结论,成果的意义(创造性、创新性),能够脱离全文阅读而不影响理解。

摘要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词汇、特殊符号和公式。

摘要的写作要精心构思,随意从文章中摘出几句或只是重复一遍结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摘要中不能出现参考文献序号。

描述型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材料及研究方法、主要工作、主要发现、主要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陈述型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工作、主要发现、主要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综合型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及工作、主要发现、主要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 3 -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内容基本与中文摘要相同,但不要逐字逐句直译。要按英文科技论文摘要通用格式和英语习惯重新组织段落和语句。

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句型欠规范,语法错误多。

提高技巧的途径是模仿好的范例,主要是英语国家知名学者写的论文(摘要),不要使用自己创造的句型,它有99.9%的可能是错的!在保证外国人看得懂的前提下斟酌修辞。

英文科技论文的人称

两种主张:

主张1 (传统式):避免使用第一、二人称代词。优点是:突出叙述和推理的客观性,避免 I think, we found 等引入的主观色彩;缺点是:用被动语态过多会减轻文章的力量。如“Suitable starting materials not being at hand, it was decided that ??”,“It was thought by the authors??”,句子显得迂回曲折、矫揉造作。

主张2 (混合式): 第一、二、三人称可以混用。优点是:强调文章亲切、自然、直截了当,避免语句冗长、笨拙;缺点是:第一、二人称如使用不当,易引入感情色彩;用于某些叙述客观规律或结论的语句,会削弱立论客观性和说服力。

目前国内外的科技论文的正文部分,两种方式都有人使用。但第一人称主语的运用应予以推敲,出现次数不宜过多。

“摘要”是论文的精髓的客观报导。应尽量不采用第一人称主语。

语态的使用:第三人称主语 ≠被动语态。不论 “传统式”或“混合式”人称,均应尽多使用主动语态,它比被动语态简洁有力。若主语是具体实物,可用主动语态。

在语法和句型方面。

注意时态呼应和语态的协调以及Dissertation, thesis 与 Paper 的区别,英文中极少用 “本文介绍 ···” 之类的句型。宜用 “Studies have /A study has/ been made on ?”

4th. 关键词:

- 4 -

用于对研究内容的检索。因此,关键词应紧扣文章主题,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主题词,不应随意造词。关键词一般为3~8个。

5th. 首页脚注内容包括:

(1)收稿日期:(空8格);修订日期:

(2)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课题或其它重点项目成果的论文,请注明课题类别及批准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格式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资助项目”。基金名称要写全称。

(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 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另外请提供联系电话或E-mail地址。

(4)致谢:应向对本文有所帮助的人士表示谢意。

6th. 引言:

引言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

引言的作用:⑴向读者解释论文的主题和目的;⑵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阅读论文,理解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在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到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简要介绍相关理论或研究背景;需列举相关的参考文献,尤其是近2~3年内的研究成果。应非常明确地给出本研究的目的,以及与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扼要交代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亦有人将引言的主要内容概括为:⑴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与学术意义;⑵相关的文献评述,展示国内外研究动向;⑶论文着重解决的问题。

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不必介绍文章的结构。

“引言”(Introduction)一般不应更名为“前言”(Preface)。两者涵义不尽相同。

7th.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 - 5 -

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材料和方法:

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应描述清楚,引用相关文献,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使同行可以根据本文内容验证有关实验。

只叙述使用的材料,采用的方法,不必做任何解释。

材料:对材料的性质、质量、来源,材料的选取与处理等加以详细的说明,以方便科学同行重复实验,对论文结果加以验证。

方法:也称实验过程或操作步骤。主要有观察或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或者在叙述实验方法时,详细介绍实验的仪器、设备、条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或异常现象及问题等。

实验用试剂等:应写明制造厂商或提供单位和个人、规格等。

实验仪器和设备:制造厂商、出厂年份、型号,甚至主要性能。

?结果:

与“材料与方法”相呼应,以文字、插图、表格、照片等来表达与论文有关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

结果书写要求:简单扼要(这是论文最短的部分)。

作者本人在这次实验中的研究结果,不能夹杂以前和他人的研究结果; 不外加研究者的评论、评价、分析和推理;

实验结果一般用数值表示,但不用原始实验数据,不要全部运算过程,而是列举经加工或统计处理的数值。

应用插图、表格、照片目的在于直观和形象性。

结果中要写成功的经验,也应如实反映失败的教训和不足之处。

根据“材料与方法”中的观测指标逐项叙述结果时,若内容过多,可分成段落,加小标题,使资料层次分明。

结果分段方法:

- 6 -

根据观测指标分段。适用于对同一研究对象施以相同处理因素的论文; 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分段。适用于对比几种处理因素实验结果的论文;

根据不同观察内容分段。适用于研究或观察某研究对象不同方面特点的论文。

?讨论:

讨论是论文中最有创造性见解、最严格的部分,它是对实验、调查和观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使结果通过逻辑推理、理论分析,从中提出科学结论。

讨论内容必需回答:“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和“出现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等问题。

讨论的书写内容:对本次实验或观察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和讨论;将本次结果,与过去及其他研究结果(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同或不同的研究对象中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分析异同,解释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并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有根据地与其他作者商榷;突出本项研究中的新发现、新发明,提出可能原因;分析本次研究的不足,还存在哪些尚未解决地问题,提出今后急需研究的方向和设想。

讨论应该由观测和实验结果引申得出,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切忌简单地再罗列一遍实验结果。书写讨论的注意事项:

突出重点,围绕几个“小核心”,设几个小标题进行;

讨论部分一般不使用插图与表格,但在与众多文献资料比较时,可使用个别表格;

讨论不宜过长,通常占全文的1/3~1/2;

尽量从读者地地位设想,估计读者可能提出的有关这一研究题目的各种问题;

叙述实验结果和讨论时,必须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解释表中数据或图中形象时,应逐一回答表或图所显示出来的问题。 ?结论

结论是从实验或观察结果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个判断,它要回答原建立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对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讨论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应明确,实事求是。

- 7 -

结论的写作目的:省时(读者)、便于作笔记或卡片。

结论书写内容与要求:简明扼要,精炼完整,每条自成段落;说明结论适用的范围、突出新发现、新发明,强调其意义并作出恰当的评价。提出与本研究有关的建议,字数控制在100~300字之内。

实验中不能肯定的内容不能写入结论。

观点鲜明,用肯定的证据和可靠的数据写作,最好不用“可能”、“大概”等模棱两可之词。

如果没有特殊内容,为避免与摘要重复,结论部分可以不写。

?图和表:

应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置于文中相应位置处。文中插图要求内容准确、清晰,大小、繁简适宜,精度足够高(线条圆滑,不出现锯齿状,精度在600像素/英寸以上)。

凡涉及我国海域的图件应采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本作底图。

要求成图后图上的字母、数字及汉字均为6号(7.5磅),汉字用宋体,数字和字母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文中表格均采用三线表。

表名及图名需中、英文对照。图、表及其中英文题名均需插排在文中相应位置。 图表中物理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之间以“/”分隔,如“t/min”。

?公式:

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用圆括号括起置于公式右侧。

8th. 参考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进行文内标注和文后著录,即按正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序号用方括号括起,置于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引文或叙述文字末尾的右上角。

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得当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未能在论文中引用与本项研究有关的主要文献,尤其是近2~3年内的文献,或是主要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编辑可能会认为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不多。

对文中所引参考文献,作者均应认真阅读过,对文献的作者、题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和起止页码等,均应核实无误,切忌转引二手文献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 8 -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请参考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执行。简要说明如下:

(1) 全部作者均姓前名后著录。

西文人名一律“姓”全拼在前(全部字母大写),“名”缩写在后,名缩写(大写)不加缩写点,两缩写名间加空。姓、名中间加空。外国人名中间有连字符的,照加。东方人名的英文均用全称,不能缩写,全部字母大写。

(2) 引用多位作者合著的文章时,列前3位作者,加“等(et al)”。

(3) 西文文章题目、西文书名和论文集名中,首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一律小写。

(4) 刊名按照ISO规范缩写,不加缩写点。如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应写为Chin Sci Bull,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s应写为Sci China Ser C-Life Sci.

(5) 每条文献中各项必须齐全,并要特别注意以下容易忽略的项目:论文集编者姓名,论文集书名,专著和论文集的出版城市及出版社,起止页码等。

(6) 非正式出版物或即将发表的论文(没有卷期号及起止页码)不能作为参考文献。有DOI号的除外。

(7) 互联网主页(网址)不作参考文献,放在正文中。

9th. 著录格式

(1)专著(含图书、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等)(文献标识码分别为M、D、R、C、G):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学位论文(文献标识码为D):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2)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论文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源文献主要责任者及题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