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讲故事构思全过程

编讲故事构思全过程

2011-11-13 21:17:40|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一、编讲故事构思全过程

首先要确立影片的主题:在确立了故事的主题之后,就要构思故事大纲了。按照故事叙事的发展过程,每一个故事一般都要有一个开始、发展和结尾的线索。任何事件也要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在三个部分当中引出故事,转折故事与升华故事。在故事发展部分中还有一个中间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于是四者便构成了传统剧作中所说的:起、承、转、合。

(1)故事怎样开始?是否要在一开始就要让观众清楚地知道这部影像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故事的开场很重要,如果能在一开始就能抓住考官,夸张一点来说,这个故事就成功一半了。有很多编剧要花很长的时间设计开场情节也就可以理解了。但也有的电影在一开始的时候很平淡,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故事会变得越来越精彩。这就要取决于编剧对于故事的把握和设计了。最好在故事的开端就有一个事件发生,或交待一个事件,让这个事件转入另一方向。

(2)故事要如何发展?这一部分是展开剧情,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阶段。这一段是故事的主体部分。称为故事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一旦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也就是在故事中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的目标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

这一部分往往是故事从发展到高潮的部分,事件发生了之后的展开,各个人物的反应,由此又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将事件引向矛盾的终结.这一部分可以是沿着开始时的单一事件的发展脉络继续深入,也可以是由这一事件引发出新的事件。而就一个几分钟的考场命题故事来说,单一事件的发展会更清晰,更容易突出主题。

(3)故事要怎样结束?结尾一般是一个故事主题被强调的部分,需要有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来总结故事,升华人物,提炼影片思想。这是作者要传达的意图被重复或最后揭示的时候,是否要圆满解决或解释还是要留有悬念或后续线索? .

故事结束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一种是开放式的,所谓封闭式结局是指开头所引发的故事得到了解决,疑问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有明显的终结感。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一种大团圆结局,便都属于封闭式结尾的形式。而开放式结尾,顾名思议,是故事在影片中没有完满地交待问题得以解决的答案和结果,留给观众自己去猜测和回味,即留有悬念式后续线索。一些悬疑惊悚类影片往往喜欢用这种结尾。而好莱坞的很多影片也喜欢用这种影片结束的方式为拍摄影片续集留下伏笔。

当整个故事线都整理清楚之后,一个较完整的故事大纲也就形成了。

二、编讲故事实例分析:

1、命题类① 他们最终决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情

② 李阳打开信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一百元的钞票③ 赵坤夺门而出,叫了一辆出租车,风尘而去.

思路:题目中的三句话,任意一句都可以成为线索,开头,结尾.三句话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需要赋予其不同的"功用",然后一脉相承将故事复述完整.

解析:编讲故事这类题型,从本质上来讲即为记叙文写作.但同时要求有较为严格,在整个的故事中,需要出现紧凑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等.使用语句来作为题目的难度稍微增加, 需要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职能,如:线索,起因,结尾……

示例:

这一天对于高三(1) 的学生而言是不同于寻常的,他们筹备多时的爱心募捐活动在今天举行.活动针对的对象是在汶川受到重创的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学生们.早在半个月前大家就为此仔细的筹划过,具体需要安排什么环节,主持人的串词,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可谓不精细.但,就在大家都积极为此筹划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落寞的眼神,引起了班长李阳的注意,那就是班上的贫困生赵坤.他想到,爱心募捐活动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捐款,早在两天前,班上的同学就在讨 论自己要捐多少钱,多则几百,少则几十. 而, 家中贫困的赵坤总是在这些讨论中越加沉默. 这几天,课外活动时间也总是很少见到他……想到这里,他几乎可以笃定赵坤是为了捐款的费用在发愁.于是,在中午的课程结束后,他召集班级委员集体商讨这件

事,大家七嘴八舌 讨论了很久,最后决定由他们几个对出 100 块,当做赵坤的爱心捐款.可是这个钱,由谁 来交给赵坤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毕竟,在这个年纪,少年的心思总是格外的敏感. 他们最终决定用"石头, 剪刀, 布"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情, 猜拳的结果是由班长李阳交给赵坤. 下午上课以后,李阳拿着大家集齐的 100 块钱,交给了赵坤.初始,赵坤一脸讶异之 色的看着他,弄得他都不好意思了,讪讪的说:"那个,大家觉得你比较困难,这个是我们一起集资,你捐了就可以了."看着班长面红耳赤的向自己解释,赵坤的神情也慢慢的平和了下来,面无表情的没了言语.李阳见状,把钱塞到他手里就跑走了. 晚上的募捐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活动最终在一派感动之情中落 下帷幕.班长看看表,已经是晚上 10 点了,公车也都没了,就赶快组织班委进行最后的收 尾以及打扫工作,只见,赵坤来到班长的面前,交给他一个信封:"很感谢你们能够在这种细节上顾虑到我的感受, 可是我所奉献的爱心不应该是由别人的手中得来的. 这段时间以来, 我一直在超市里打工,不仅赚得了自己的零花钱,还有些结余.只是这个月的工资刚刚才拿到,不管怎么样,还是很感谢你能够为我着想."说完,赵坤夺门而出,叫了一辆出租车, 风尘而去.目送他离开,李阳打开信封,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张一百元的钞票.

2、给出多个关键词编写类的详细分析 是指给出多个无直接逻辑关系的词语(主要是名词,2-3个),要求创作一个故事。这样的题目给考生留有较大的创作空间,但是创作难度比较大,但与此同时的优势在于,只要故事讲好了,就很能显示出个人的创作才华。

分析题目:月亮,三轮车;报纸,啤酒,口红;护士,胡同;男人,足球。

1. 建立关系(最重点):单词与单词之间,无具体逻辑关系,因此创造几个单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占了整个创作过程极大的比重。可以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关系,就相当于创作已经完成了一半。在有人的情况下,人就是主角. 在没有人的情况下,以人为主角,(或者有主观意识的物体). 选择一个道具为核心道具另外的道具可以用以抒情,如“月亮,大雨”,可以用来交待故事的场景,如“食堂、胡同”一切尽量以人为本。

2. 选择视点:选择视点其实也是选择主角。第一人称:主观视点,更真实,容易表达情感。第三人称:客观视点(全知视点),更灵活,显示出掌控能力。

3. 完善故事: 一个短篇故事,不宜有太多的人物、情节点,理想的状态是:另一种状态是:对于戏剧化的故事,交代背景之后直接进入情节点,情节点

直接推向高潮。对于生活化的故事,不要求有绝对的高潮段落,但求虚实节奏的张弛有度。结局可以有,但是不强求。开放式结局是趋势,可以让个人更自由地发挥;封闭式结局是传统,可以显示出个人的创作把握能力。

4. 选择叙事逻辑与时空:第一人称,适合用顺叙,倒叙第三人称,适合用顺叙,插叙,甚至平行叙述。

5.组织语言

附:优秀考生范文评讲:

月亮、三轮车

如果你见到我和我的车子,你会很快判断出我是做什么的,你甚至会不假思索地喊我,“喂,那个拉三轮车的!”是的,你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你却能够一下子叫出我的职业,我就是那个拉三轮车的女人,我的名字叫“月亮”。

我有个听话的小女儿,今年已经五岁了,他们都叫她“月牙儿”,每天我出去拉三轮车的时候,就把女儿寄托在隔壁的陈伯伯家。城管抓得越来越严了,可这是我仅有的赚钱方式,我还有个听话的小女儿要养活,我得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去年中秋,我去给我的小女儿月牙儿买一块月饼吃,我告诉她,月饼就是月亮变的,吃了圆圆的月亮,我们就会有一个幸福的家。月牙儿很高兴,在家等我,可我偏偏鬼迷心窍地半路上拉了一个客人,心想这下子能多赚点钱,买块好点的月饼。没想到却被城管看见了。两个陌生的魁梧的男人在后面追我,我拼了命的骑啊,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才好,可是我一个女人家气力是有限的,我终于被他们抓到了……他们罚了我的款,没收了我的车,我再也没有钱给我的孩子买一块月饼了。

第二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被从拘留所里面放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陈伯伯带着月牙儿在门口等我,月牙儿捧着一碗水,扑在我怀里,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要吃月饼了。你看,这里面就有个月亮,只要喝了这碗水,就像吃了圆圆的月亮,我们就会有一个幸福的家了。我抬头一看,天上一个圆圆的月亮,默默地温暖地照在我们的身上。

思路分析:月亮、三轮车月亮和三轮车是两个无生命的道具。月亮可以被情感化,成为表达意境的手段之一。通常的构思,可能会集中在“月亮照在三轮上”。怎样让月亮和三轮车这种单纯的照应关系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是创作的关键。作者将月亮人格化的处理,使得创作空间增大了,而女性化的视点,与三

轮车这种泛男性色彩的物体逆向呼应。男性角色的缺失让故事富有女性色彩,而根本不需要去弥补这一缺失,给出合理解释,故事却十分圆满。

范文的优点:构思巧妙,活用名词.女性视角增加故事的个性化色彩 对“月亮”的两次解构,提升了故事的品位节奏把握很好,结尾不拖沓

范文的缺点:文学气息太浓,某些考官可能会不喜欢. 创作难度比较大,很难掌握,不建议模仿。

所谓的叙事逻辑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人物角色构建是否合理。(2)人物关系构建是否合理。(3)人物动机是否合理。(4)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是否合理。(5)人物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合理。(6)数据、道具、服装、环境是否合理。

因此,这种叙事逻辑是在故事大纲阶段就建立起来的。

三、编写故事高招:

1、误会式:《新来的打工妹》

2、故置巧合式: 会 议

“同志们,现在流行一种狂犬病,这种病危害很大。县委已经下达命令,要我们尽快采取措施,断绝狂犬病的根源,因此……”

“王镇长,电话!”“同志们,你们先讨论一下。”王镇长站起身来朝办公室走去。办公室与会议室仅一墙之隔,王镇长的声音透过墙壁传入会议室:“喂,我王镇长……哦,是荀副县长……什么?为了发展我县经济,你已计划让政府拨款开一家狗肉酒楼……要号召我镇群众大力养狗……”“同志们,”王镇长坐定后会议继续进行,“虽然狗得了狂犬病对我们危害很大,但并不是所有的狗都有狂犬病,所以,我认为只需……”

“王镇长,电话!”“喂,我王镇长……哦,是朱县长……什么?为了使狂犬病早些绝迹,我们应该尽快行动……”

王镇长回到座位上继续说:“同志们,大家都知道狂犬病的传染非常厉害,一旦人被有狂犬病的狗咬伤,就会被传染,被传染的狗又去咬别的狗和人。所以,尽管现在还只是少数的狗有狂犬病,但我们……”

“王镇长,电话!”王镇长犹豫了一会儿,才慢腾腾地朝办公室走去。

“喂……是荀副县长……你事先不知道朱县长已经下了通知,为了遵从上级的命令,一切照朱县长说的办……”

王镇长迈着轻快的步伐刚推开会议室的门。“王镇长,电话,朱县长打来的!”王镇长打了个哆嗦,只得走向办公室。

“喂,朱县长,荀……啥?荀副县长的观点很正确,为了听取同志们的建议,就照荀副县长说的办……”

好一会儿,王镇长才推开会议室的门,会议室异常的静。“大家还坐着干啥?”王镇长阴沉着脸。“那……今天的会议……关于狗的问题……”有人小声问道。 “狗的问题?”王镇长有些冒火,“狗有啥问题?我看人才有问题!该杀的就杀,该养的就养。散会!”

3、一波三折式: 你抓住我的手了吗?

“有个女孩在桥上,要跳河……”

“这与我有关吗?”诗人冷冷地说,他要挂机了。

“女孩手里那着本书,你的诗集《命运的手扼住了我》……”

诗人扔下电话,摸了本书冲出家门截了辆的士。

诗人知道现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跳桥,这座城市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哪儿。为了方便主跨航标灯的维修,桥梁设计者在主桥墩所在的位置伸出了一个小飘台,大桥通车10年来已有20多人从这里跳进了湍急的汉江,无一生还。

当诗人赶到桥头时,大桥已被观众堵死。10多个电视摄像镜头焦渴的守望着,更多的人则举着相机。去年全市摄影大赛的一等奖就是一个青年从这儿跳入汉江的镜头。

当警察领着诗人挤进飘台时,女孩越过栏杆坐在飘台外沿上,两脚悬空,双手紧攥着那本该死的诗集,胳臂上指甲抠出的伤口蜿蜒出数条殷红的血道。

诗人两袖插在裤袋里,望着江心的波涛,冷冷的说:“把我的诗集还我。”女孩惊惶的抬起头:“别过来,别过来!”那是个纤瘦的女孩,面色苍白,样神迷离。

诗人眼里弥漫着深深的忧郁,说:“我是这本诗的作者,你可以看书上的照片……你跳不跳我不管,但不能带着我的诗集跳下去,不然,你会把我的灵魂带走的。那本诗集我已经没有了,全烧了。你能帮我,但我不想求你。在我的口袋里还有一本诗集,是刚出的,我想用这本诗集和你交换。”诗人的声音像梦一样遥远、灰暗、冷峻、低缓。

诗人往女孩身边挪了挪,左臂缓缓地从裤兜里抽出,轻轻地抖抖袖子,一本新书露出大半截。女孩望着书的封面,上面是一只非常有力的手,书名叫……诗人说:“我只是把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但不一样,你现在就可以读一首,要不了多少时间,读了再跳也不迟。”

女孩从栏杆间伸手接住了书。刹那间,女孩愣住了,她看见诗人持书的左臂光秃秃的,没有手掌,臂上劈开一条口子,书就夹在口子里。女孩惊异的眼神移向诗人仍插在裤兜里的右臂。诗人一动不动地望着女孩。女孩使劲的欠起身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袖筒,然后一把抓住,从裤兜里抽出来。整个袖筒都是空的,诗人没有右臂。

诗人说:“写第一本诗集的时候,事故还没有发生,我四肢齐全,可我曾三次站在你现在的位置……后来,左手、右臂都没了,我写出了第二本诗集,再也没往这儿来了……现在你抓住我的手了吗?”

女孩紧紧抓住诗人空空的衣袖,缓缓站起身。诗人说:“我们离开这儿,人太多了!”

女孩在诗人牵引下跨过栏杆,离开了飘台。诗人说:“有首诗,你肯定读过,可是我背不全了,你能帮我一起背吗?”

几天后,人们发现飘台上赫然刻着一首诗,题目是《你抓住我的手了吗》,诗文却是普希金的那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是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4、虚实相映式: 领路者——竹竿与盲孩

盲孩终于上学了。

可家里人都没时间送他,于是他决定自己去。

那天,他起得很早,拎着竹竿出门了。心里念着路线:“出门向右拐,过马路……”他向右走,可竹竿触到了墙。路呢?他急了。怎么办?

他听到了皮鞋声。

“叔叔,去盲校怎么走?”求助的口吻。

“不知道。”同情而又无奈。

他又听到了高跟鞋与水泥地的碰撞声。

“阿姨,盲校怎么走?”

“不知道,不知道!”声音由近到远。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又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你知道盲校怎么走么?”声音低得像对自己说话。他准备再听那句“不知道”…… 可这次没人回答。他只觉得竹竿的另一头被人抬了起来,并且轻轻向前牵引着,他不由自主的跟着。

“你知道盲校么?”他兴奋了。

“……”

“你这是要带我去吧?!”

“……”

他有些怕了,大叫“你要带我去哪?”

“……”

他想到了有盲孩被骗的故事,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摸了摸竹竿。竹竿的另一头更低。

“比我矮,不一定能打得过我。先跟着吧,看看他要干嘛。”他就这样边走,边想…… 竹竿忽然被放在地下,细碎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了。他先愣了愣,耳边响起了铃声——到学校啦!

放学了,他的竹竿又被抬了起来,还是轻轻的,另一头低。

“又是你!你是谁啊?”

“……”

“你也是小孩么?”

又是一如既往的沉默。

时间过得真快,直到第三年的春天,他们还是这样。

领路人牵引着竹竿,竹竿牵着盲孩,走过清晨,走过黄昏,走过一年四季…… 这期间,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这景象。

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一个可以让领路人开口的主意。当他感到竹竿被抬起时,立即紧紧抓住了竹竿,不走了。

“你不说话我就不走了哦!”

回答他的竟是一阵抽泣。

“你别哭啊。我不问就是了啊。”他慌了神儿。

竹竿向前牵引着,可他走了几步又停了。因为他感觉到另一头比往常更低了,牵引竹竿的力量更轻了,脚步也更轻了。他急了。

“你不是。我要等他(她)。我不和你走!”

抽泣变成了痛哭。这原来是个小女孩的声音。

“哑姐姐的病……她永远都不会再来了!”

沉默良久,滚烫的泪从盲孩那沉陷的眼窝中涌出。以后呢,也是这样。 前面是领路者,后面是盲孩,中间是那根连着他们两人的竹竿。

5、巧设悬念式: (1) “田大叔”卖屋

田大叔喝退下那条大狗,把瘦高个让进了屋。瘦高个西装笔挺,缓缓在厅中靠墙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将一只精巧的黑提包放在茶几上,笑着问:“听说您这屋要卖?”

田大叔为客人倒了杯茶,点点头说:“门口的告示你看过啦?”

“看了,连这旧屋带院子一共要卖4万元,是不是价钱太高了点?”瘦高个端起茶杯,很斯文地呷了一口。

“是贵。我那广告贴出几年了,至今没几个人来问。”

“不能少吗?”

“不能少。懂行的人把它买下决不上当。”

“我不懂您的意思。”

“要是有人肯出钱买下这屋子,我就把它的秘密告诉给他。”

“我把它买下来。”瘦高个站起身,拉开提包,把钱递给田大叔。

田大叔接过钱,略略数了个大概,把钱放在一边:“还是你爽快。请问贵姓?” “免贵姓马,马千里。”

“马老板,我刚才说了,交易一成,我就把这屋子的秘密向买主交个底”。 “我倒想听听。”瘦高个重新坐下。

“6年前一天夜里,我刚躺下,狗叫了,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我儿于(子)。他手里提着一只黑皮箱,人又黑又瘦,我很心疼,张罗着要给他做饭。他说吃过了,要我到邻居家去坐两小时。我只好照办。等我回屋,儿于已经睡了。约摸三更时分,我听到儿子房里有争吵声,忙披衣起床,朝儿子房门口走去。我只听到他们正在争着分什么文物。忽然,我儿子大叫一声,不响了。我家的那条狗汪汪叫了两声,好像正向那人扑了过去。紧接着,那人和狗同时狂叫。我推开门一看,那人已从窗口跳了出去,地上倒着两具尸体,一具是我儿子,一具是那条狗。狗身上留着一把尖刀。”

“后来,公安局破案了吗?”瘦高个听得入神,关切地问。

“我没报告公安局,因为我知道我儿子不是正路人。只对邻居说,我儿子暴病而亡。过了几天,我才听说,我们邻县一个宋朝宰相的坟墓被盗。至今一直没有破案。”

“这案子跟您儿子有什么关系呢?”

“有。我联想起我儿子和那人争吵的事来,那宰相墓八成是我儿子和那人一同去盗挖的。我儿子原想独吞那批文物,回家后大概把那些文物埋在院子里的某个地方。”

“那些文物您没挖?也没别人来挖?”

“我年纪大,不想挖,挖了也卖不出。别人想来挖,不过没法下手。” “这几年您守着这老屋靠什么生活?”

“靠借债。我对债主说,不出几年,自有人为我还债。”

“谁?”

“买这屋子的人,具体地说,就是你。”

“我?如果我不来买您的屋子呢?”

“我相信你一定会来买。”

“您那么自信?”

“因为那个杀死我儿子的跳窗人知道那批文物就埋在这院子里。”

“这么说,您怀疑我就是当年那个凶手?”

“对!我们追捕你已经6年了。”

“田大叔,您认错人了!”瘦高个惊慌失措,两手扶着椅子把手,身子前倾,准备站起身来。

“没错,我们在那条被杀死的狗嘴里发现一截被咬下的无名手指头。请你伸出左手来看看。”

“不,这是巧合……” 瘦高个下意识地把左手藏到身后,嘴唇开始发抖,“你,你到底是什么人?”

“我是6年前就退了休的原公安局局长。”

“那田大叔呢?”

“他在儿子死后第二年就去世了。为了破这个案子,我主动要求?冒名顶替?田大叔!”

瘦高个脸上出现绝望神色。忽然,他眼露凶光,从腰间利索地拔出一把雪亮的匕首,“呀”地一声狂叫,飞快冲向对方,猛力刺去。

“田大叔”冷冷的一双目光盯着朝他扑来的瘦高个,胸有成竹地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只见他身边那条大狗箭一艘地蹿了上击,一口咬住了瘦高个握刀的手腕。 “啊——”

“当啷”一声,匕首落地。

评析: 微型小说《“田大叔”卖屋》一开头,就设置了一个小悬念:田大叔那旧屋竟要卖4万元,卖了几年也卖不出去,还一分钱也“不能少”,为什么呢?原来是旧屋隐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还不值4万元。接着马千里就登场了,还干脆利落地买下了,这又为什么呢?马千里这奇特而反常的行为又构成了一个悬念。

后来田大叔向马千里揭示那盖满尘埃的旧屋秘密。其中说道,6年前,田大叔的儿子被杀了,田大叔却不报案。原来是田大叔的儿子因合伙盗窃文物,分赃时不合而被同伙所杀。通过这一情节的反转,悬念似乎得到合乎情理的解答,但读者还是会问道,这些都是真的吗?又是一个悬念!

随着情节的推进,一个个谜团逐渐被揭开面纱。首先,马千里原来就是当年杀死田大叔儿子的凶手,他因贪心,又回来打埋在院子里的赃物的主意。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于情节陡转中又揭示了一个与开头相反的谜底。这时的“田大叔”已不是真的田大叔,而是退休的原公安局局长。原来当年的田大叔报了案,只是案子一直没有破,而这有勇有谋的“田大叔”就将计就计,设下这罗网。终于恶到头来终有报,凶手落网了。读此,真是大快人心,也不禁对“田大叔”肃然起敬。

作品暂短的阅读空间里巧妙地设置悬念形成了多次陡转,情节大起大落,一张一驰,引人入胜,使读者吃了一惊还没有定下时又接着吃一惊,既出奇制胜,又合乎情理。再言虽然作品波澜起伏,但作者安排得井然有序,弄清了各个悬念的主次,洞悉了哪个悬念对读者更具有震憾力,从而安排好故事的流程,形成了艺术的美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田大叔”卖屋》确实是佳作一篇。

(2) 隔壁的女人

李大爷住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他孤身一人,只有一只小狗作伴,名叫捣蛋儿。李大爷生性有些孤僻,京剧是他的最爱。每天,他都会牵上捣蛋儿去离家不远的剧院听戏,然后再领着捣蛋儿,眯着眼、摇头晃脑地从胡同里走回家。听戏成了李大爷每天的必修课,这样的日子让他平静而安逸。一天,他正在自家院里听破收音机里的京剧,忽然听见隔壁也传来唱戏的声音。这声音顿时让李大爷兴奋起来,隔壁常年没人居住,什么时候搬来个女人?而且还是个唱京剧的女人!李大爷赶紧关掉收音机,还端来小板凳坐在两院隔墙的墙根处,陶醉地闭起双眼,一只手抚摸着捣蛋儿,一只手有节奏地敲打着自己的烟杆。从此,李大爷再也不去剧院看戏了,每天就隔着砖培,竖着耳朵听隔壁女人唱戏。有时还会让

捣蛋儿越过墙去,回来的时候,嘴里便衔着手绢、头巾之类的。李大爷可乐坏了,每天拿着捣蛋儿带回来的“信物”,沉浸在隔壁女人圆润高亢的戏音里,觉得如此满足、愉悦。突然有一天,隔壁不再传来女人唱戏的声音了,李大爷纳闷许久,决定去看个究竟。可他觉得这样无厘头地跑去会略显唐突,于是思考半天,终于想出一个可行且可靠的理由。他领上捣蛋儿跑到剧院问寻了几位京剧演员,向他们请教了些关于京剧的常识,并借了几套戏服和道具。他想,拜师学艺这个理由应该是再充分不过的了。李大爷可兴奋了,回来的一路上哼着小曲儿,还加快了步伐,就连捣蛋儿小跑的速度也比平常快了很多。走到隔壁女人的院门口,李大爷斜眼瞥见院门微微打开,他停下脚步,探出脑袋瞅了瞅,看见院中间晒了很多戏服。李大爷的心开始噗噗直跳,他在门口踌躇了半天,最后还是推开门走了进去。他蹑手蹑脚来到里屋,看见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抽烟,他吓了一跳,定了定神,支支吾吾地问道:“请……请问……这院有个唱戏的女人在哪儿呢?”中年男人打量了:李大爷,猛吸了一口烟,“唱戏的有,可女人没有。我就是唱戏的,有事吗?”李大爷一听,傻眼了,原来他一直钦慕的隔壁唱戏的女人是个男的!这时,捣蛋儿也似乎明白了啥,趴在地上,奔拉着两只耳朵,同情地看着可怜的李大爷。

评析:当然不是说这个故事的包袱多好,但至少动过脑子。重要的是,这个包袱有合理性的前提:李大爷之所以把隔壁的男人想像为一个女人,是因为京剧中有男角唱女旦的,这在常理上也是站得住的。

6、笔锋突转式: 小站歌声

子夜时分,山村的小站昏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40多个孩子全站在这里为她送行。

站牌下,放着一篓子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字。这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趟县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要和远离千里的男朋友举办婚礼,婚后,她就在那里定居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有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列车的长鸣。

40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凄悲的立着。

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着,孩子像一阵旋风一样随车跑着,唱着…… 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像让泪水过滤过似的。

车上苗老师失声痛苦起来。

孩子们怎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时间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