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说课稿范文

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高中一年级物理新教材按知识的逻辑性重新把高三年的一些内容放到起始年段来讲述,当然在难度、深度方面有所不同,讲述的方式方法也有巧妙的安排,如该回避的尽量不予提及、该简化的毫不保留、大胆下放一些内容作为选修教材等等,故把握好高一物理教材的度至关重要,下以一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的教学法为例,加以阐述,以食读者。

一、教材地位:

1、本课是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七章第四节;主要内容是讲授“动量守恒律”在碰撞、爆炸等内力?> 外力这类题型中的应用。

2、地位:“动量守恒律”是大自然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普适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系统相互作用对时间的累积(F?t)总和为零的这么一个定律,近代研究表明守恒律来源于对称性;考虑教材编排的系统性,书上从牛顿运动定律中导出动量守恒,然而其适用范围却比牛顿运动定律广泛得多----不论是变力还是恒力、不论是哪个参照系、不论是高速或低速,宏观或微观系统等都可以使用;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无需虑及中间细节,只需注意始、末态,具有简捷方便的独特优势,为处理力学(含后续学习的电力、磁力)问题辟开了一新的思维方法。本课是“教纲”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故应教好本课。

3、编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继学生学习了“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之后,通过应用守恒定律解决碰撞等实际问题达到掌握该定律的一节习题课-----旨在加深对动量及守恒条件的理解、进而熟练地应用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相关定量问题。

4、依据教纲对本节的“B”级要求、教材的编排,本节教学目标可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要会用动量守恒律处理一维碰撞、爆炸等两物        

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即

会确定系统、分析相互作用过程(初、中、末态)物体的受力,从而判定系统动量为什么守恒;

根据动量守恒律的矢量性、同时性(“一边一时”),正确写出已知条件、守恒方程、求得未知量;

知道守恒律解题优点所在。书P127

〈2〉能力目标:提高解题能力即读题、析题、图景想象等能力,掌握解题步骤、解题表述等科学思维习惯及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5、教学重点:正确列出动量守恒方程及应用守恒律解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使学生深刻领悟一维矢量的运算方法--------化为标量(代数)运算。

<2>  初动量、末动量的理解及确定

二、教法说明:

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阅读指导、练习、实验及多媒体放映等教学方法。教法选择的依据:

<1>应用讨论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渗透合作、共赢的思想,调动积极性:作为知识应用课,正是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求得共识,本课应让学生读题并讨论----分析系统动量是否守恒?加深对知识应用的领悟。有些老师处理问题时也是在讨论、自学中完成的。

<2>教学法指出:练习本身是一种知识应用,同时又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练习法应是本节的重头戏,旨在培养正确的解题思路、建构物理图景、掌握严谨的解题规范籍以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悟出守恒律解题的方便所在,提高解题能力。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做好练习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扬振宁教授曾回忆起他的大学生涯时说“勤奋地去做练习”“习题做得很多”。

<3>通过观看实况录象(打台球、挂车等)、观察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碰撞等实验引起同学们对碰后物体速度求解的兴趣,让同学们认识到本课学习的意义;通过直观模拟碰撞现象给学生以更多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多维度化解教学难度,加深对规律应用(知识)的记忆。

<4>如果说学习要达到深透的境地,真正学有所得,学生必须在读书上狠下功夫,读书方法的渗透就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符号法、旁批法、类比法、纲领法等等;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应注意在物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一节课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碰撞、爆炸等过程叙述,进一步理解系统内力、外力、外力之和的概念,弄清初、末态的界定以及什么是相互作用前、后的总动量;通过读题指导,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挖掘隐含条件(如“一起”、“静止”、“相向”、“突然”等等),建构物理模型,逐步学会读物理书。

<5> 人类对经历过的挫折总是记忆犹新,本节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演算,比较、讲解不同学生的答题错误,特别是对动量矢量性的疏忽和运算错误,进行有目的的强化,以期突破本节的难点。如对书上【例2】设具体数字而让学生解答,待出现答题错误时加以纠正;也可做这样的理想实验:站在悬崖边的人,给他一个动量,他将如何运动?引出对方向性的思考,如此种种让学生牢固烙上动量是矢量动量守恒律是矢量式的印象。

<6> 教材教法处理注意点:

本节内容在高三教学中还须深化,考虑高一学生各方面能力限制(如数学、语文能力等),教学所涉及的习题尽可能过程清晰、系统(对象)容易确定;

只要求到一维两物体的题型,系统只有某方向动量守恒的问题尽量回避;

守恒定律中速度相对性及变质量问题高一年不予提及;

知识的综合只牵涉到平抛或竖直上抛即可,且作为较高要求,应放在另一节练习课上。

三、学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要培养科学的读书及解题方法,力求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定律导出的简单复习,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即从本质上明确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原理上真正理解定律的适用条件(比牛顿运动定律更广);

通过解答实际题目的训练,培养审题能力、养成注重过程分析注意整体思维和严谨解题步骤的习惯,克服边审题边列方程的缺陷,形成按时间并列型思路列已知量的方法;

引导题后小结------“题后思”,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即守恒律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确定对象 ? 确定过程并分析?确定正方向并写出已知?列方程?求未知量。

高一学生喜好表现,可以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课堂作业的投影、讲评,可激发学者“愿学”的情感,让大家学有所获有所得,多层面提高学力。

注意由浅入深、按步解答、适当降低、抓好反馈落实的环节,注意归纳,给予机会提高自信心以激发差生学习情绪,解题时易出现的混乱问题有二:一是符号问题,强调设正方向,若未知量方向已明确则未知量字母只代表大小即可,若未知量方向不明,则未知量字母含有大小和方向,依得出的结果再行分析;二是守恒方程“一边一态”的问题,解决办法是严格列出已知,作图辅助思维。

把例题及课堂练习发到学生手上,适当选择1-2题综合型题目(两个以上知识点),鼓励好生上台讲述,多完成难一点作业,籍以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

在上述关于教材、教法、学法等分析的基础上,我实施了这一节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

四、新教材教学的心得:

新教材把高三年级某些重要的章节都下放到了高一年来(如动量、曲线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这些内容都是要求较高且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高考重点知识,放在高一年的目的之一是保证力学知识在高中阶段的连贯性、完整性、系统性。。

考虑高一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教材把这些知识编排得深理浅出,通俗易懂,既照顾科学性又兼及可读性,因而有降低知识难度的意图,特别是不涉及繁难的隐含条件较多的物理问题,着重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介绍及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学时切勿想一步到位,盲目拔高,应遵从直观?简洁的理论实质及准确叙述?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练习巩固,把握好度(特别是梯度),重在激发学习兴致。

粗看起来教材似乎又回到了80年代全日制十年制高级中学的教材编排顺序,细细品味,却是螺旋式上升了一大台阶:屏弃了过于枯燥的理论论述;吸取了近几年各方面最新最好的教育教学精华;溶入了颇具时代气息的生产生活实例及最新科技成果;体现了教育教学革新的趋势,是对以往教材的大洗礼。

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大众性,特别是“阅读材料”和“做一做”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第二篇:《空中飞行的动物》我的说课稿

《空中飞行的动物》生物说课稿 世界谭氏中学 黎艾慈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空中飞行的动物》。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等六个方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第一个流程是“教材分析”,分三点进行阐述: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空中飞行的动物》内容包括鸟和昆虫两大部分,分2个课时来完成。本节课主要对第一课时进行说明。

本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内容的处理思路是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前面两节分别介绍了水中生活的动物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因此本节是前面内容的自然延续;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这样由易到难的教学安排,符合了人的认知特点,所以本节是这章阶段性的关键点。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探究,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因此也为下一课时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和技能,还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依据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确立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1是知识目标2是能力目标3是情感目标 关于 “重难点分析”我依据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课程标准的主要理念之一,确立本节课的 重点就是——通过探究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二我将“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作为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术能够达到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从学情方面进行分析:

二、在分析了学生的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起点能力基础上,我总结出7个方面特点,例如1.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具有了一定得自主探究能力等

结合以上的分析,解析来我来讲讲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三、

(一)先说教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3种教学法:

第一种直观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标本、模型等直接展示的图片资料供观察 第二种分组探究法: 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六个课题进行探究;

第三种启发式教学法: 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在处理重难点的方法上,我重在3方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①以创设情景法,实验演示法,激发兴趣和学习热情;

②引导各组讨论和交流;

③归纳总结、巩固拓展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在学法上我主要从以下3方面进行指导:

(二) 1.观察法: 观察模型、标本、插图等,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分组探究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3.合作学习法: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我重点讲述我整节课的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及相关意图.分两部分说明。四、

(一)第一部分是课前准备

教师要准备纸张、标本、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而学生则要分组,每组选定2个探究课题,准备各自阐述观点的材料。另外还准备纸张,预先叠好纸飞机;还要提前设计好探究用的记录表格。 我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制作课件展示数据、文字和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 让学生课前分组准备,上课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第一部分是 新课教学,共分七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景,激趣导学”,我计划(2分钟)完成.

以“国际鸟人节”的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人不能飞而鸟能够飞?”,由此引入新课。 这样设计通过展示滑稽的活动图片,鸟类的飞行特征联系到人类有趣时髦的比赛活动,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个环节是“资料展示,认识鸟类”,我计划(5分钟)完成。

这个环节我安排了3个活动。

活动Ⅰ:观察图片,说出几种常见的鸟的名称。

活动Ⅱ:观看视频,了解鸟类多样性。

活动Ⅲ:阅读课文,了解飞行对鸟类生活的意义。

通过这3个活动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过渡:介绍北极燕鸥能从遥远的南极飞到北极这一资料,学生惊叹“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下面进入第三个环节是“实验演示,激起波澜”,计划(3分钟)完成。

参照课本21页我设计了3个简单的演示实验。如“用 ??”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寻找实现飞行的启示。由飞机类推到鸟类,指引了探究鸟类飞行的具体方向。

第4个环节我计划要花(20分钟)。第四个环节是“分组体验,合作探究”

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进行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第二步各组按照选定的探究方向作出相应的假设。

然后老师分别就各组探究课题提供一些图片、资料、问题等作为指引。

各组根据材料,设计相应实验 验证假设。

设计出实验计划后接下来小组同学共同协作实施计划。

这时老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各组把结论填写在设计好的表格里。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出简明扼要的板书。

在这里对探究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两个步骤仅提供背景资料。重点是放在探究方案的设计上。通过探究,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等。教师只是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概念。

接下来第五个环节是“总结提升,画龙点睛”,我计划(4分钟)完成。

在这里我设计对2个内容进行总结,一个就是关于“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通过让小组自行用设计的表格来归纳总结一遍,对比老师的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系统化、条理化、简明化。由此引导学生理解“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

第2个是关于”鸟的主要特征”的总结.

这里设计了欣赏图片,齐读课文等活动。通过欣赏大量鸟的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悟鸟的丰富与美好,不由自主地产生爱鸟、护鸟的观念。回归课本齐读,则加深理解,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第六个环节是“反馈练习,拓展延伸”,我计划(5分钟)完成

设计了2个活动

活动Ⅰ:各小组根据自己探究的课题开一道简单的练习考察大家。

我设计学生自己出题这样的新方式学生很少尝试,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应强调开简单的题目,形式不限,可以举例子示。这样就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Ⅱ:让学生课后拓展,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是评选优秀,自豪满足,我计划(1分钟)玩成。 本节课对学生评价机会很多,对发言的学生或组我都给以了积极的评价。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分两部分学习:一是简介鸟类,二是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最后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切实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