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安 徽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

所 在 班 级:08金融(4)班

姓 名: 缪俊湘

学 号: 200828035

指 导 老 师: 祝文峰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申明:

作者签名: 日期:

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分析

摘 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难题。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生产率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逐渐增大,加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必须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打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无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农村金融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民生活保障都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农村金融的覆盖面低,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发展不足,政策性金融不到位,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现状和制约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1):农村金融需求分析,主要介绍农村金融需求的定义及主体。(2):农村金融需求的分类,主要是将农村金融需求按盈利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分为三类:有效需求、准有效需求、非有效需求。(3):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4):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5):增加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对策。

关键词: 安徽省 农村 金融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 制约因素 金融创新

ABSTRACT

KEY WORDS:

目 录

声明.....................................................................Ⅱ

摘要....................................................................Ⅲ ABSTRACT...................................................................Ⅳ

目录..........................................................................1

1、...................................................

1.1 ...................................................

1.2 ...................................................

2、...................................................

2.1 ............................................

2.2 ..............................

2.3 ..............................................

3、..............................................

4、..............................

4.1 ...................................

4.2 ...................................

4.3 ................

4.4..............................

4.5..........................

4.6 ..............................

5、..................................................

5.1 ..............................

5.2 ...................................

5.3 ...................

5.4 .......................................

5.5 ....................................

一. 农村金融需求分析

1. 农村金融需求定义:

根据经济学中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单从定义来看,农村金融需求是指农村各经济主体的一切金融服务需求,包括资金的融出需求和融入需求。资金融入需求主要是贷款,融出需求有存款需求、各种保险需求、证券融资需求等多种形式。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特别是收入水平较低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户,其金融需求主要是存款和贷款两个方面。相对来说,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存款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而贷款需求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因此,本文所指的农村金融需求主要特指农村各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包括农户信贷需求、乡镇企业信贷需求和县乡政府信贷需求。

2.农村金融需求主体

(1).农户的信贷需求分析

农户作为农村经济中最大的一个主体,必然应作为农村金融主要的服务对

象。现阶段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着融入资金的需求,且融入资金的最主要形式是借款,具体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另一种是从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民间金融取得借款,包括农民之间的借贷、向民间金融组织借贷等。

(2).乡镇企业的信贷需求分析

在资金融入方面,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资金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资金来源的多元性,如乡村政府的积累投入、财政投入、政府向民间的集资、职工入股、个人积累、正规金融贷款和民间金融融资以及外资投入等。但由于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受来自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渠道双重缺损的制约,我国乡镇企业难以通过各种外部渠道获得低成本资金,尤其是难以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农村信用社对其贷款支持力度也因种种原因日趋减弱,资金要素日益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加剧了其经营难以为继的困难程度,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除通过民间渠道寻求高利贷融资外,只能靠缓慢的内部积累,进行内源融资型发展,这就必然导致乡镇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难以通过增加技术改造、引进新技术提升产业级次水平,进一步限制乡镇企业整体素质提高。

(3).县乡政府的金融需求

县乡政府的金融需求主要包括:地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国库代理、政府采购支付、各类资金拨付等。一般地说,除地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有点难解决外,其他金融需求基本上能得到解决。

二. 农村金融需求分类

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角度来研究农村金融需求侧重的是主体有对信贷的需求这样一种意愿,但这样一种意愿得到能否满足,取决了金融组织机构是否愿意放贷。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平时我们对需求的考察也是基于一种市场行为,同样,对农村金融需求我们亦将从市场化角度来分析。市场化要求自由竞争,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只有按照商业性原则经营才有可能实现金融组织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有安

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和流性原则,贷款时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原则和盈利性原则。盈利性原则是首要条件,无盈利性则无安全性可言,故我称之为第一原则。安全性可通过外部金融环境的改善来进行修补和加强,我称之为第二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将农村金融需求分为三类:

①. 有效性需求:同时满足赢利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的农村金融需求。

有效性需求主要来自发展相对较好的一般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和部分市场型农户。该类需求主体拥有一定的自有资产,能够满足金融机构的担保要求,尤其是一般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能够较好地利用融入资金,生产效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且具备较强的市场掌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信贷需求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满足。 ②. 准有效性需求:满足赢利性原则不满足安全性原则

准有效性需求主要来自温饱型农户、部分市场型农户和小企业,这类需求主体从事的事业具有较强的非农化特点,其信贷需求主要用于投资,但由于其信用水平较低、担保物和自由资金有限,通常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

③.非有效需求:不具备赢利性也不具备安全性

非有效性需求主要包括农村基础政府需求和贫困户贷款需求,前者贷款需求虽然用于投资,但由于其投资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特性,收益极低,根本无法覆盖融资成本只能依靠政策性贷款和财政补贴。后者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开支,不具备盈利性,无法保证还款来源,这样一种非有效需求依赖政府扶贫等政策措施。

三.农村金融有效需求的实证分析

中国是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逐渐扩大。按20xx年农村贫困标准1274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88万人,这部分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上,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风险程度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合二为一。其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如种植业收入、养殖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做一些小生意等,其中传统农作物收入占比逐渐下降。目前我国农村企业从规模上看大多属于中小企业,资信等级低、抵押担保能力差,其信贷的目的是启动市场、扩大规模,由于市场供需变化莫测,信息不对称,其经营风险较大。通常这部分需求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合作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这部分需求即为满足可盈利性而不满足安全性的准有效性需求,这部分需求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需求。而满足可盈利性和安全性的有效需求不足。

下面以安徽省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来分析农村金融有效需求:

2007—20xx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安徽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信息网)

安徽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安徽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农业贷款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2005-20xx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及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计量经济分析:

以农村金融机构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合计作为农村金融的有效需求,来分析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用Y代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D代表农村金融机构农业和乡镇企业贷款合计。建立以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y?c?d?v v代表随机误差项,代表对农村金融有效需求有影响,而又未考虑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影响。

结合以上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Eeiews软件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在我国农村准有效需求所占比例较大,而有效性需求不足,导致中国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 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不能抵押:由于农民拥有的生产资料有限加上农村土地房屋等资产

安徽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不能抵押直接造成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大幅度下降。

2. 二是由于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适应程度不高。

亲友相互借贷和存折抵押贷款违约率低,而正规金融机构放贷的条件因为缺少信用保障 而比相互借贷风险更高,这样在未开辟新信用担保方式或扩大抵押品范围的前提下有效需求是很难得到增加的。

4.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中存在问题

5. 解决策略

第三章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从前面的金融发展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金融与经济发展存在着相关性,

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失衡产生的 原因和实际国情来协调农村金融供求均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为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能够持续经营、金融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得到满足,本章 从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对金融需求的调节和金融供给的调节等 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节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使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能够并且愿意为

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良性的金融服务支持,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

境。

一、尽快出台《信用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虽对企业信用的评价和信用风险的防范已有一套自成

体系的传统方法、措施,但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效果不明显[39]。目前,中国的信 用环境比较差,加上信息不对称制约了金融供给。为了营造诚信的社会,强化企 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政府要出台一部《信用法》,明确规定信用双方的权利与义

务、违反信用的责任。其中,为了减少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的形成,中国人民银行要牵头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 用数据库①[40],对应的就是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这样,使联网的金融 机构都可以从中查询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状况,以此作为决定是否向企业和个 人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若某企业或个人被列入“信用黑名单”,则该企业或个

人在规定的年限内不能在全国的任何一家银行办信用卡或贷款。除此之外,《信

用法》要规定:若企业或个人故意拖欠和想方设法逃避债务的,还要承担法律规

定的相应责任。同时,《信用法》中应规定,实行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对

①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筹备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福建省个人信用数据库于20xx年7月联网,年底前实现全

国联网,目前的信用数据将从20xx年的数据开始归集。资料来源:张敏.失信一次,七年无法“翻身”困].

厦门晚报

.

2005一5一20(1).

第三章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贷款负连带责任的办法,通过加强对“内部人”责任的约束和追究,减少企业的 “道德风险”。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而制约金融供给,政府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体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用担保机构、信用担保的需求者、信用担保 的合作方、信用担保行业监管部门、信用担保同业公会、规范信用担保业务的法 律法规以及社会信用环境与信用资源等。

二、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政策和税收优惠

判断农村金融是否成功应主要从服务范围和自我维持程度两个方面来进

行。其中,在金融服务范围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的广度取决于其服务的 客户类型和其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如为农村贫困农民或低收入农民提供多 少服务,是为农业还是为非农业活动提供金融服务,农村贷款额大小和农村储蓄 账户的多少,农村银行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的数目,近年来农村金融机 构资产的年增长率,等等。在自我维持能力方面,如果一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收入 等于或高于其支出(包括诸如其权益的机会成本之类的投入因素),则这家金融 机构就被认为是能够自我维持。可用补贴依赖指数衡量农村金融机构对各种补贴 的依赖程度,进而评判农村金融机构的自我维持能力。补贴依赖越低,表明农村 金融机构独立性越高,其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

因此,为了使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于农村、扎根于农村,缓和农民贷款难和

农村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多方面地满足农户金融需求的分散化和多样化,同时又 要使农村金融机构能够自我维持,建议政府给予农村金融机构优惠政策,比方说 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这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19xx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免 征信用社一切税收,美国联邦银行也不要求信用社缴纳存款准备金①[4‘]。

三、理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农村金融的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干预和控制

农村金融资源的结果。地方政府对金融合约的介入,直接占用了大量的农村金融 资源,降低了农村的金融交易规模,减少了农村地区有效金融合约的供给,增加 了地方性金融风险。因此,政府特别是地方基层政府应该解除对农村金融资源的 控制,改变金融资源的行政化配置,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是促进市场环境的建设, ①张元红

.

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叫

.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PI10.

43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问题研究

以便市场参与者能根据价格和利润信号,有效地分配资源。理顺政府与国有商业 银行的关系:在国有商业银行中,政府只能行使股东的权利,而不能以行政命令 的方式,要求金融机构向指定的单位或企业贷款。理顺政府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 系:政府只能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部门的财政政策进行间接调控,而 不是直接干预其业务。

四、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

尽管中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尚未形成平均利润率,但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 需求大于资金供给的现实导致农村高利贷现象普遍存在的实际,不能不说是利率 管制的结果。若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 理委员会)允许金融机构实行利率市场化,则农村金融机构就可以根据农村金融 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和资金交易的风险程度来确定利率的大小,这样就可以调节 资金供求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通过风险溢价来补偿自己的经营成本, 同时有利于消除金融抑制,平抑、打击农村高利贷活动。

农村金融的供求均衡的调节,除了上面的政府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外,

主要的是调节金融供求的双方,一是对金融需求的调节,二是对金融供给的调节。 根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落后于需求、供需缺口大的现实,一般地说,要使农 村金融达到均衡,一是限制金融需求,二是增加金融供给。但若限制农村金融需 求,则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若增加金融供给,又要解决农村金融机构是否能 自我维持的问题。那如何解决呢?

第二节农村金融需求调节

很明显,限制农村金融需求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不明智的选择,笔者 认为,要通过对农村金融需求的调节,确定一个合理的农村金融需求。这里所说 的“合理的农村金融需求”是指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确实有金融需求(主要是贷款 需求),其从金融机构所获得的资金是投入到生产和生活中去,而不是用于从事 赌博、“炒股”等投机性活动或非法活动,并且有能力按时归还资金的需求。为 此,对农村金融需求的调节,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大农村金融政策的宣传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xx年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表明:农户决策人

第三章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的方式:“电视”是被访者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的主要渠道, 有87

.

5%的被访者选择了此项;其次是“与本村人交谈”,其比例为4.2%;接着

是“广播/收音机”占3.8%;“报刊/杂志/书籍”占2.3%;“与外村人交流”占1%; “打电话”占1%;“其它”占住2%①[30]。因此,为了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议 有关职能部门通过电视(如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加大有关“三农”问题的宣传力

度,宣传国家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尤其是要宣传国家的农村金融政策,比方说, 国家的小额信贷政策、中央银行发布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 意见》等,让农民了解政策,运用政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 士曾力口。

二、完善农村互助担保组织

当一个经济主体需要融入资金时,假如其资信不能被融出资金者所识别、接 受,就要采用担保,即保证、抵押、质押等方式来提高其资信。担保降低了资金 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有利于保证融 资持续运行,担保有利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转移。农村互助担保是由一批包括借款 户在内的农户组成互助担保组织,在某一户申请贷款时予以共同担保。国际上流 行最广、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是联户担保小组和由若干小组组成 的中心。典型的小组方法是:社员自愿组成5人小组(直系亲属不得在同一组内), 一般6至8个组构建一个中心,分别选出组长和中心主任,小组成员间要互相帮

助和监督,并发挥联保作用,形成自身内部的约束机制。每周(或根据还款频率 而定:可能是每旬、每半月或每月)由中心主任召集中心会议,内容主要是检查

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手续,交流经验等。20xx年以来, 中国互助担保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3月底已有3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担 保贷款业务,占全国农村信用社的90%以上,贷款余额652亿元②。实践结果表 明:农村互助担保组织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入手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问题有利于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镇化和扶贫。它的贡献是缓解了农村中低收入者在发展过 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约束。

但是,互助担保组织的发展是渐进的,小额贷款、分期还款使贷款户收入增

加有限,不能满足经营规模大、风险随之加大的农户的资金需求。此外,农村互 ①中国消费者协会,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调查,中国经济信息,2004(2),65. ②《金融时报》,20xx年4月巧日。

45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问题研究

助担保组织在发展中遇到了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表现在:(1)

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在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大面积撤出乡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 行战略调整的情况下,在贷款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 当前已经允许民间资本参股金融机构,但是收效既小且慢,迄今农村信用社的改 革没有打破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这样,互助担保组织联合起来的农户 和农村信用社这个垄断者进行谈判时处于弱势地位;(2)利率控制。中央银行对

存贷款利率仍然实行严格控制,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由央行制定,央行也规定商 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由于互助担保贷款的金额 小,管理成本高,只有收取较高利率才可以弥补管理成本;(3)担保再保险方面

—担保与保险业尚未有机结合。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某些地方一个乡,一个县全从事某种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运销,一有自然灾害,互助担保组织的

成员多数受灾,担保能力丧失,互助担保组织随之解散。

农村互助担保组织面临的内部障碍是:(1)思想观念转变滞后。互助担保贷

款额较小,管理成本高,需要有较高的利率来弥补管理成本。但国内一些人对高 利率存有异议,认为高利率会加重农民负担,也怀疑农户的还款能力;(2)贷款

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当前互助担保贷款主要是一年期贷款,品种单一。设 计合乎当地需要不误农时的贷款产品,对于农户和金融机构、互助担保组织都是 至关重要的;(3)短期任务和长期目标存在矛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的

金融服务要求,和党政干部的短期任务之间存在矛盾,一旦因工作重点转移,党 政干部转而关注其他领域,互助担保就有可能萎缩。

目前情况下,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对互助担保融资应予以深入宣传,并在调研

中与农户及时沟通信息;互助担保组织的具体形式要因地制宜,并同其他担保形 式(如企业担保、个人担保等)相互结合;地方政府要积极扶持担保组织,但介

入要适度,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不能代替互助担保组织作决策,也不宜任命互助 担保组织的负责人,而应由其自主决策,民主选举等;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可以 进一步放开等。

三、加快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

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一方

面,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抵押物少对其融资的不利影响,保证中小企

第三章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业能够获得与大企业基本平等的信贷供给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分担金融机构对 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的建设,可以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建立专门的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二是面向 包括中小乡镇企业在内的整个中小企业,建立一般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当前,可以在已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加上乡镇企业实 行股份制改革后因出售、租赁企业或企业改制收回的资金,吸收部分社会资金及 企业入股资金,以及将乡镇企业每年新增地方税的20%左右以财政入股的形式, 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形成乡镇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根据基金的规模及运行状况, 循序渐进地在县、市、省三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将目前乡镇企业或 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主要功能,转变为从事企业债务融资担保。鉴于乡镇企业(中 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运行,具有一定程度的提供“公共产品”的性质,为了 保证担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对于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运行,应 该实行免税免费的政策。

第三节农村金融供给调节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的金融需求主体对金融需

求就有所差异,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安排,要实行“需求追随”和“供 给领先”相结合的金融供给策略。

一、改善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一)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

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信用社逐步办成农民、农村工商

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 构。鉴于农村信用社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准国有银行”的性质,造成信用社支持 “三农”的政策性目标、合作制服务社员的目标和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盈利目 标与追求规模经济目标的多元冲突,成为影响其运行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 素,间接导致了大量农村资金向城市集中。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首先要解 决多元化目标冲突的问题,应该抱定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放松,坚持以农为 主的经营方向。其次,因地制宜,按照合作制、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原则规范 农村信用社。第三,开展业务创新。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问题研究

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品种,增强服务手 段,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的机构网点优势,积极开办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委 托业务,适当增加为农民服务的金融业务品种[42]。为了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农 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跨地区、跨省的金融结算需求和农村信用社系统内外的资 金往来,目前最要紧的是想方设法通过某一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协会)把全国的

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和清算体系建立起来,即要像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建立“银联”。 通过开展业务创新,增加收入。农村信用社可以试点和推广民生银行个人委托贷 款的经验。20xx年7月23日,经人民银行批准,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正式推出了 个人委托贷款业务,这种业务的具体操作办法是: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 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并协助收回贷款,银行自身并不 承担风险;利率在基准利率上浮30%的范围内由借贷双方商定,银行只收取代理 费。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一经办,借贷者便蜂拥而来,在短短的20天时间里,融 资规模就达到2500万元①[43]。若农村信用社只要能推出适合民间融资需求的新业 务,就可以有效地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增强盈利能力。

(二)完善农村邮政储蓄资金的运行机制

1

.

完善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

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于促进邮政储蓄的市场化,减轻邮政储蓄对

货币供应的干扰和央行的财务负担,规范金融秩序。但如何保证来自农村的邮政 储蓄资金回流农村需要对其资金运用体制继续进行改革。目前,省以下邮政部门 新吸收的储蓄存款几乎全部上划国家邮政局,县级邮政储蓄机构没有资金运用权 力。改革前,邮政储蓄资金作为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再贷款部分 返还县域;而改革后,新增邮政储蓄资金几乎全部逐级上划到国家邮政储汇局进 入货币市场或商业银行,几乎没有回流农村。在这种情况下,由县级农村信用社 根据政策向当地县级邮政储蓄部门申请大额协议存款,然后将其用于满足农村的 信贷资金需求,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

.

邮政储蓄机构试行开办小额贷款业务

为了发挥邮政储蓄机构资金的运作效率,同时缓解农村资金供给紧张的局

面,中央银行可以考虑批准邮政储蓄机构开办农村小额贷款业务。邮政储蓄机构 要按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来运行贷款业务,控制好经营风险。

①江曙霞,马理,张纯威.中国民间信用—社会、文化背景探析[叫.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8

第三章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农业银行产权改革与市场定位

由于银行业具有强烈的外部性和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问题,使得国有银行缺

乏市场约束,从而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是提升 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业银行应该发挥机构覆盖广和主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 务的优势定位,服务区域可以集中在县城,主要服务对象可以延伸到整个农业产 业链的金融服务,包括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相关的企业,以 及公司加农户模式中的农产,保持优质客户,提高服务的规模与范围。在信贷业 务上,要立足大农业、大市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势主导产业中 有市场前景的乡镇企业、上规模的科技型及外向型企业,同时支持农产品基地建 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经济 发展创造条件;农民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还应积极开展住房、汽车、家用电器等 消费信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存款业务和中间业务上,要加快农村网点电子 化建设步伐,鼓励基层行创新和丰富业务品种,满足农村居民和企业多元化的金 融需求。

(四)扩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正规金融机构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

驱动下,是不愿意贷款给农民和中小企业的,为此,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 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措施,以补救市场的失效问题。要加大 符合WTO规则要求的农村政策性贷款投入,通过国家对支农贷款进行财政贴息, 引导资金进入农村,服务于“三农”。这可以借鉴前面第一章论述到的美国、日 本和印度等国家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调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 务范围,在粮食流通领域贷款的基础上,延伸服务对象,由目前的仅支持粮食收

购向粮食产前、产中领域延伸,比方说,允许其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粮食生 产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增加其资金来源,通过 发行金融债券、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渠道,增加资金来源,发挥政策性功 能。在农业发展银行机构网点没有普遍覆盖乡镇的情况下,可以委托农村信用社 代理操作,实现农村政策性银行的任务。

中国农村金融供求问题研究

二、积极稳妥地发展新的金融机构

(一)建立健全农村保险机构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农”不仅需要农业保险、财

产保险,而且需要人寿保险、医疗保险等。而农村保险业严重滞后于农民对风险 控制的需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xx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只占 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0

.

5%哪4]。因此,应大力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健全农村保险

机构,增加保险业务种类。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组建政策性农业保 险公司,由国家出资设立政策性的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在省(市、区)设立管理 处,在县(县级市)设立支公司,县以下可由农村信用社或农业银行营业所代理, 专门办理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并采取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2)建立互助保险组织,由农民、农村经济单位自愿 出资形成非盈利性的合作保险组织。(3)实行再保险,国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 商业性涉农保险及互助性保险要实行与一般商业保险有区别的再保险,以分散农 业保险的经营风险。此外,应该增加县级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在乡(镇) 一级机构,至少可在中心乡镇设立机构,开展财险、寿险业务。

(二)逐步放开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

民营银行是相对官办或国有而言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除了具有良好的公司 治理结构、银行真正以“经济人”身份进入市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 产权结构中主要以非公有经济成份为主,这就使民营银行能有效避免国有银行政 企不分、股东股权虚置等问题,使其成为责、权、利统一的现代企业,从而形成 资金的硬化约束。正因为如此,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 是发达国家,民营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业的主流。据世界银行金融市场发展局的调 查结果显示:截止20xx年底,民营银行占全球银行资产的比例已经接近7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