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教师的五种境界》读后感

《有感于教师的五种境界》读后感

通过学习《有感于教师的五种境界》这篇文章,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更重要的角色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就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学生只是吸收教师的知识。我认为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试想,一个人学高八斗,但是却高傲、难以接近,他的人生会是很悲惨的。现代教育观强调德育为先,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加用心地学习,更加信服教师的教学。

小学生的心灵是很纯洁的,就像一张白纸,思想很单纯,我喜欢和学生聊天,和他们在一起,我顿时感觉自己也年轻了。有时候学生的思想甚至超过教师的想象,这是我在课堂上最惊讶的地方。我更喜欢称这样的情况为“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为我们一线的小学教师来说,我感觉应该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基础上,融德育于自己的课堂中,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样学生印象才会深刻,甚至记忆终身。

 

第二篇:教师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教师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聆听到许多脍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给我们以借鉴。我读后很受启发,感触颇多。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与激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克服那种令学生昏昏欲睡的课堂语调,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想想我的课堂教学,曾听我课的几位老师说我在教学时激情不够,我就反思我在教时很认真很投入呀,但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没激情呢?做老师的我都没激情,那学生怎会有高涨的学习情绪呢?看来我要向薛老师跟邢老师学习怎么“嚎嚎”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在我们的周围,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影响纪律;成绩不及格影响平均分;品行不端正影响他人;行为不规范影响集体荣誉。一句话,他们是“后进生”。于是,为师者在埋怨“后进生”的同时,更是把与“后进生”作斗争当作班级工作的重心,或冷嘲热讽,或严盯死防,或冷落惩罚,或驱逐出“班”。总之,大家都不能容忍“后进生”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后进生会搅混“班级”!他们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无精打采等,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到:有些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读了这本书,我们不妨仔细地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课备得充分吗?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每天都这么想想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虽然要做到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努力,真正动脑筋来设计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总之,读了这部教育名著之后,我确实是受益匪浅。在读此书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可。读了此书,我才知道,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而且要善于宽容学生错误,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善于赞美学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我会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