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检查

骨科专科检查: 1)一般情况

(1)视诊:病变部位的肿胀、肿块、畸形、皮肤色泽、创面(肉芽及分泌物性质)、窦道、瘢痕、皮下静脉等,患肢的姿势、步态和活动情况。

(2)触诊:压痛及其范围,有无放射痛,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度、深度、与骨关节的关系)、局部皮温、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

(3)运动:自主运动与被动运动,静态和动态的检查(需与健侧对比)。上肢包括手功能的检查,下肢包括步态检查,脊柱包括站立活动检查。

(4)测量:

肢体:测量长度和周径。

关节活动:角度以关节中立位为0°,以此为起点,测量其伸、屈、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角度。记录方法:膝、肘关节记录如下:

0°(伸)←30°(屈) 25°(收) ← 30°(展)

脊柱活动:记录如下:

肌力测定:可用6级分类法。

感觉消失区测定法:触觉边缘标记用断续直线(——————),痛觉边缘标记用锐角(ⅤⅤⅤⅤⅤⅤ ),温度觉边缘标记用断续波浪线( ~~~~~~ ),深感觉边缘标记用圆圈(○○○○○),位置感觉边缘标记用三角(△△△△△)表示。

植物神经检查:观察皮肤干燥、出汗、温度、色泽、角化等情况。

2)各部位的检查

(1)肩部

视诊:有无肿胀、“方肩”、肌萎缩、畸形和窦道等。

触诊:肩三角位置、压痛、肿块。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搭肩试验。

(2)肘关节与上臂:

视诊:观察提携角,有无肘内翻或外翻畸形,有无肿胀、淤斑或窦道等。

触诊:压痛点、肿块、骨摩擦感。

运动:关节运动范围、Mill征。

测量:肘后三角和肘线。

(3)前臂:有无成角畸形,旋转活动角度测定并与对侧对比。

(4)腕关节:

视诊:“鼻烟”窝有无肿胀,有无肿块(大小、性质等)、餐叉样畸形、腕下垂。

触诊:压痛点、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关系。Finkelstein征。

运动和测量:关节运动范围。

叩诊:第三掌骨头向近侧叩击有无疼痛。

(5)手部:

视诊:有无爪形手、平手或其他畸形,有无肿胀、肿块、窦道 、肌萎缩。

触诊:压痛点、肿块大小、手触觉和痛觉检查。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功能检查与握力。

(6)脊柱:

站立位:

①视诊:生理弧度有无改变,有无后突及侧弯,两侧椎旁有无肌痉挛、脓肿或窦道,两侧胸廓是否对称,骨盆有无倾斜、肿块。

②触诊:棘突上划线测量脊柱轴线,叩、压痛点,有无放射痛和肿块。

③运动:脊柱活动范围,拾物试验。

卧位:直腿抬高试验,斜板试验,床边试验。

坐位: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

(7)髋关节:

视诊:有无肿胀、窦道、下肢短缩、肌肉萎缩等;能行走者,观察步态(蹒跚、摇摆、跛行)、畸形(屈曲、外展、内旋、外旋)及腰椎有无代偿性前突。

触诊:有无压痛,有无肿块,耻骨下方内收肌有无痉挛。

运动:关节强直,测量关节活动范围,并作下列各项试验或检查:滚动试验,“4”字试验 ,外展试验,髋关节屈伸畸形试验,单腿直立试验,奥伯征,艾利斯征。

测量:肢体长度,Nelaton线。

叩诊:捶跟试验。

(8)膝关节:

视诊:有无膝内翻、膝外翻、屈曲、过伸等畸形,色泽,有无肿胀、静脉怒张、积液、窦道、肿块及股四头肌萎缩。

触诊:皮温,浮髌试验,有无肿块、压痛、活动时摩擦感,股四头肌抗 阴力试验,半蹲试验,髌骨与股骨髁摩擦感,膝交叉韧带推拉试验,膝关节过伸试验,膝关节过屈试验,研磨试验,膝回旋挤压试验,内、外侧副韧带分离试验。

测量:周径,活动范围。

(9)小腿:观察下肢的轴线,有无肿块、窦道和肌萎缩。

(10)踝部与足:

视诊:有无畸形,

触诊:有无压痛,有无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

运动:关节活动范围(包括距下关节)。

 

第二篇:第三章骨科检查

第三章 骨科检查………………………………………………………………………………………一、骨科最常见临床症状…………………………………………………………………………二、骨科物理检查…………………………………………………………………………………一般检查…………………………………………………………………………………………上肢检查…………………………………………………………………………………………下肢检查…………………………………………………………………………………………脊柱检查…………………………………………………………………………………………周围神经检查……………………………………………………………………………………上肢神经检查……………………………………………………………………………………下肢神经检查……………………………………………………………………………………三、骨科特殊检查…………………………………………………………………………………肩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肩峰骨折及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关节炎、肩关节粘连及肩袖破裂……………………斜方肌瘫痪………………………………………………………………………………………锁骨下动脉受压…………………………………………………………………………………喙突撞击综合征…………………………………………………………………………………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半脱位及尺骨鹰嘴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桡骨小头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Colles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腕三角软骨损伤…………………………………………………………………………………腕管综合征………………………………………………………………………………………(腕)类风湿关节炎……………………………………………………………………………月骨无菌性坏死…………………………………………………………………………………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腕尺侧滑囊炎……………………………………………………………………………………拇指肌腱断裂……………………………………………………………………………………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屈指肌腱断裂………………………………………………………示指、中指、环指、小指伸指肌腱断裂………………………………………………………蚓状肌损伤………………………………………………………………………………………手内在肌瘫痪……………………………………………………………………………………髋部疾病…………………………………………………………………………………………髋关节不稳………………………………………………………………………………………髋关节脱位………………………………………………………………………………………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结核………………………………………………………………………………………髋前软组织挛缩…………………………………………………………………………………髂胫束挛缩………………………………………………………………………………………臀肌挛缩…………………………………………………………………………………………臀中、小肌无力…………………………………………………………………………………下肢缩短…………………………………………………………………………………………膝关节疾病………………………………………………………………………………………膝关节积液………………………………………………………………………………………膝关节慢性炎症…………………………………………………………………………………髌骨脱位……

……………………………………………………………………………………股骨髁剥脱性骨软骨病…………………………………………………………………………髌骨软化症………………………………………………………………………………………膝僻副韧带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膝半月板损伤……………………………………………………………………………………膝盘状软骨、髌下脂肪垫肥厚…………………………………………………………………胭绳肌挛缩………………………………………………………………………………………股骨骨折…………………………………………………………………………………………踝关节损伤………………………………………………………………………………………踝关节骨折、脱位………………………………………………………………………………足外翻……………………………………………………………………………………………扁平足、跖痛病、莫顿病………………………………………………………………………前足弓炎症………………………………………………………………………………………踝内、外侧韧带损伤……………………………………………………………………………跟腱断裂…………………………………………………………………………………………小腿三头肌痉挛…………………………………………………………………………………颈椎病……………………………………………………………………………………………颈椎结核…………………………………………………………………………………………颈肋………………………………………………………………………………………………肋锁综合征………………………………………………………………………………………胸廓下口综合征…………………………………………………………………………………超外展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腰背部软组织损伤………………………………………………………………………………棘上韧带损伤……………………………………………………………………………………

肋骨骨折…………………………………………………………………………………………椎体压缩骨折……………………………………………………………………………………胸段脊髓受压……………………………………………………………………………………腰椎疾病…………………………………………………………………………………………腰骶关节疾病……………………………………………………………………………………脊柱结核…………………………………………………………………………………………腰大肌脓肿………………………………………………………………………………………腰椎滑脱…………………………………………………………………………………………坐骨神经痛………………………………………………………………………………………股神经受损………………………………………………………………………………………梨状肌综合征……………………………………………………………………………………肋髂撞击综合征…………………………………………………………………………………股直肌、髂腰肌挛缩……………………………………………………………………………骶髂关节疾病……………………………………………………………………………………骨盆骨折…………………………………………………………………………………………中枢感觉区损伤…………………………………………………………………………………中枢运动区损伤…………………………………………………………………………………小脑损伤…………………………………………………………………………………………大脑性瘫痪………………………………………………………………………………………上肢瘫痪…………………………………………………………………………………………下肢瘫痪…………………………………………………………………………………………臂丛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股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尺、桡动脉损伤…………………………………………………………………………………下肢供血不足……………………………………………………………………………………小腿深部静脉栓塞………………………………………………………………………………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儿童骨骺损伤……………………………………………………………………………………四肢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佝偻病……………………………………………………………………………………………四、骨科的X线检查………………………………………………………………………………常规X线检查方法………………………………………………………………………………特殊X线检查方法………………………………………………………………………………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关节造影…………………………………………………………………………………………五、骨科的CT检查………………………………………………………………………………六、骨科磁共振成像检查…………………………………………………………………………七、放射性核医学检查……………………………………………………………………………骨骼的放射性核素检查…………………………………………………………………………关节的放射性核素检查…………………………………………………………………………八、诱发电位检查…………………………………………………………………………………九、骨科B型超声检查……………………………………………………………………………十、关节镜检查……………………………………………………………………………………第三章 骨科检查一、

骨科最常见临床症状【疼痛】疼痛是人体对机体内、外各种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一)疼痛的意义1.保护作用:当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由于疼痛感觉而本能地引起迅速的防御反应,以防止进一步损害。2.疾病信号:由于这种信号促使人们就医而采取相应措施。3.协助诊断:疼痛是诊断多种疾病的依据,也常常是骨伤科病员就诊时的并发症或主要症状。4.避免进一步损伤:由于疼痛限制了机体活动,迫使病人休息,对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二)疼痛的病因1.创伤:如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2.炎症:如化脓性感染(骨髓炎、关节炎等)、气性坏疽、骨关节结核等。3.肿瘤:肿瘤组织呈膨胀性生长或肿瘤压迫周围组织时均产生疼痛,其特点是逐渐加重。4.缺血:如脉管炎、动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等。5.周围血管性疼痛:如雷诺病、红斑性肢痛症。6.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可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疼痛。7.畸形: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足、足内翻或足外翻等,患处可有长期疼痛。8.骨关节退行性变: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及关节退变增生性炎症。9.软组织劳损:如腰肌劳损、髌下脂肪垫劳损等。10.自主神经反射性疼痛:如灼痛、幻肢痛、断肢痛等。11.其他:如肋间神经痛、痛风、风湿关节炎及骨生长痛等。(三)疼痛学说1.闸门学说:认为疼痛的产生取决于刺激所兴奋的传人纤维的种类和中枢的功能结构特征。当细纤维的活动增强时可以打开闸门,对中枢持续发放冲动而致痛。而当粗纤维的活动相对较强时,闸门关闭,冲动传导受阻。2.特异学说:神经系统对伤害性刺激有特殊的感受器,即丘脑一皮质感觉区细胞,并通过其独自的传导途径传导。3.型式学说:Goldscheider的型式学说认为,是非特异感受器受刺激后向中枢发放大量冲动,总输出量超过临界水平而产生疼痛。(四)疼痛的分类1.按疼痛来源,分为牵涉痛、放射痛、反射痛、转移性痛和心理性痛。2.按发病机制,分为生理病理性痛与精神心理性痛。3.按病情,分为短暂性疼痛、急性疼痛与损伤疼痛。4.按疼痛性质,分为钝痛、酸痛、胀痛、闷痛、锐痛、刺痛、切割痛等。5.按疼痛时间,分为一过性痛、问断性痛、周期性痛、持续性痛等。(五)疼痛评分法疼痛定量评分法很多,简介两种:1.口述分级评分法:分四点与五点评分法。(1)四点口述分级评分法:①

无疼痛。②轻微疼痛。③中等度疼痛。④剧烈疼痛。每级为1分。(2)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①轻微疼痛。②引起不适感的疼痛。③具有窘迫感的疼痛。④严重疼痛。⑤剧烈疼痛。2.行为疼痛测定法:六点行为评分法:①无疼痛。②有疼痛,但容易忽视。③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日常工作。④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⑤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工作都受影响,但生活能基本自理。⑥剧烈疼痛,需休息和卧床休息。每级1分,从0分(无疼痛)到5分。【步态异常】步态即人体行走时的姿态,是人体结构、功能、行为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正常步态包括触地相与跨步相两个阶段,前者占步态周期约60%,后者占40%。当人体某部位产生病变时,可产生以下不同的异常步态。1.肢短步态:肢体短缩~E3cm以内时,由于骨盆倾斜代偿而无跛行。肢体短缩在3cm以上时,患者常以患侧足尖着地或健肢屈膝行步。2.疼痛步态:当患肢负重疼痛时,步态急促不稳,患肢触地相缩短,而双足触地相延长。3.强直步态:由于创伤、炎症等原因导致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强直时,可产生各种不同的强直步态,如髋关节强直呈鞠躬步态或足尖步态,膝关节强直多呈足尖步态或划弧步态,踝关节强直多呈鞠躬型跛行。4.摇摆步态:多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臀中肌瘫痪者。若发生在双侧,行走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5.剪刀步态:多见于脑瘫患者,步行时一侧肢体总是插至对侧肢体前方,前后交叉移动。 6.压腿步态:多见于脊髓灰质炎后股四头肌麻痹患者,患者以手掌按压患膝上方才能行走。7.跟行步态:多见于胫神经麻痹患者,足不能跖屈。 8.跨阈步态:多见于腓总神经麻痹患者。由于足下垂,行走时必须高抬患肢才能跨步,以免跌倒。9.外八字步态:多见于臀肌挛缩患者,行走时双下肢呈外旋外展位行走。10.痉挛性步态:各种脑部、椎体束、脊柱及脊髓病变导致的偏瘫、截瘫、脑瘫等都可产生痉挛性步态。偏瘫多呈划圈步态(割草步态),严重者呈跳跃步态。截瘫呈特有的摇摆步态(公鸡步态)。二、骨科物理检查骨科病人均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物理检查等得出初步概念或诊断,再申请特殊检查,而物理检查是诊断骨关节病的基础。要做好物理检查,先要熟悉各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解剖生理力学关系和临床表现。一般检查【询问病史】(一)一般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地址等。(二)主

诉主诉有三要素,即症状、部位、经过时间。症状可分为畸形、运动功能障碍及疼痛三类。(三)现病史1.病因分析:(1)应详细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处理经过。如系损伤,应了解暴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部位,有无伤口,出血多少,有无神志、呼吸改变。(2)起病时有无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不适、消瘦等。2.症状分析:骨科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应详细了解:(1)疼痛发生时的情况、发病前有无诱因(如外伤、扭伤等)、是否伴其他症状。(2)疼痛的部位:是一处疼痛还是全身多处疼痛。(3)疼痛的性质:针刺痛、放射痛或游走痛。(4)疼痛发生的时间:白天或夜间。(5)影响疼痛的因素:与季节、气候有无关系。如有畸形,应了解畸形的性质、发展、与损伤或疾病的关系,以及引起畸形的病变过程。如有神经症状,应了解:①神经症状出现的形式,即松弛性或痉挛性。②有无知觉紊乱,有无感觉异常、迟钝、过敏、消失。③有无肌萎缩、无力,括约肌功能有无变化。④了解病残程度。⑤排尿、排便功能。(四)既往史既往史包括手术史,有无化脓感染、结核、肿瘤等病史。(五)个人史个人史包括个人经历、职业、工种、饮食习惯、特别嗜好(如酗酒)等。(六)家族史对结核、肿瘤、畸形i血友病等患者,应询问家庭人员中有无类似疾患。【物理检查】(一)全身检查主要检查形态、姿势、疼痛及运动功能。除检查一般发育、营养状态外,还应注意神志、面色、脉搏及瞳孔情况,其次应注意胸腹部情况、血尿、排尿障碍、排尿排便失禁、肢体运动、感觉及血运情况,注意内脏是否合并损伤。(二)局部检查1.望诊:观察皮肤色泽、肿胀情况、浅静脉、瘢痕、伤口或溃疡及分泌物性质,有无肌肉萎缩,患肢的姿势、畸形、步态与活动等。2.触诊:主要触试皮肤温度、湿度、弹性、压痛点(区)、包块、异常活动、摩擦音(感)、皮下捻发音、周围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肌肉张力等。对于肿块,要通过触诊检查:①大小。②硬度与波动。③表面光滑度。④活动度。⑤深度。⑥与骨关节的关系。⑦皮肤温度。⑥全身淋巴结及相关淋巴结的肿大等。3.动诊:包括有关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等检查,须与健肢对比。肌肉收缩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检查时,关节不动,可摸到和看到肌肉的收缩。动态检查时,肌肉收缩作用于关节,使其活动,从关节的抗伸、抗屈力以及步态去检查肌肉收缩情况。关节活动检查包括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检查

。关节活动障碍的原因有:①骨和关节的疾患。②肌腱、韧带等疾患。③神经疾患。④皮肤瘢痕挛缩等。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障碍的关系如下:①被动活动正常、主动活动不能者,说明神经麻痹或肌腱断裂。②主动和被动活动均不能者,说萌关节强直和僵硬、关节内外骨阻滞、肌肉挛缩、皮肤瘢痕挛缩等。4.量诊:(1)肢体长度测量法:主要为尺测法(用皮尺,禁用钢尺)。用做测量的骨性标志,上肢有肩峰、肱骨外上髁和桡骨茎突,下肢有髂前上棘、股内收肌结节和胫骨内踝。(2)肢体周径测量法:需测双侧同一平面周径,记录两者之差(如大腿常于髌骨上缘l0cm处测量)。(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法:以关节中立位为0°,测其伸、屈、收、展等角度。数值在0°(伸)~80°(屈)或外展80°~90°。对脊柱的活动可记录如下(上、下数字代表屈伸,两旁代表左、右侧偏屈)(图1-3—1):45°(屈)30°(左) 30°(右)20°(伸)图1—3—1脊柱活动记录方法(4)肌力测量法:嘱病人主动收缩指定的肌肉或肌组,放松其对抗肌,测量其对抗力和不同阻力的能力。肌力共分6级:0级为完全瘫痪,5级为正常。0级——肌肉完全无收缩。1级——肌肉稍有收缩,但关节无活动。2级——肌肉收缩可使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引力。3级——肌肉收缩可对抗引力,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肌肉收缩可对抗引力和轻微阻力。5级——有对抗强阻力的肌肉收缩。(5)感觉消失区测定法:病人静卧床上,闭眼。两侧对比,用针尖等先检查感觉减退区,并向正常区或敏感区检测。应注意感觉障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应特别注意其痛觉、温觉、触觉、位置觉等情况。(6)腱反射检查:肌肉放松后检查。(7)自主神经检查:皮肤干燥或多汗、竖毛反射消失、血管运动和营养障碍等均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上肢检查肩关节肩关节检查应包括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盂肱关节及肩胛骨与胸臂连接等四个部分。 【望诊】肩部正常外形为圆弧形。肩关节脱位后呈直角形,称“方肩”。副神经损伤致前锯肌瘫痪,向前伸上肢推墙时,肩胛内缘向后突起,出现“翼状肩胛”。【触诊】1.压痛点:肱骨大结节部位压痛常提示冈上肌劳损或撕裂,肱骨结节间压痛常提示肱二头肌腱鞘炎,关节后方间隙压痛提示骨关节炎。2.肩三角:喙突尖在锁骨下方、肱骨头内侧,它与肩峰尖和肱骨大结节形成肩三角。正常

时两侧对称,如有异常则提示有骨折或脱位。3.感觉异常:三角肌止点上方出现一圆形区域皮肤感觉减退、消失,常提示腋神经受损。【动诊及量诊】检查时站在病人背后,先将其肩胛骨下角固定,再做肩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肩的中立位(0°)是上肢下垂、肘窝向前。盂肱关节活动范围:90°(外展)~45°(内收)、135°(前屈)~45°(后伸)、135°(内旋)~45°(外旋)之间。肩关节外展超过90°称为上举,需有肱骨外旋和肩胛骨活动的配合。肩关节脱位时,杜加斯征阳性(见骨科特殊检查)。上肢总长度为肩峰至桡骨茎突尖端(或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上臂为肩峰至肱骨外上髁(或鹰嘴突)之间的距离。肘关节【望诊】正常肘关节的提携角为5°~15°,肘部骨折或疾病时此角可减小或增大,小于5°称肘内翻,大于15°称肘外翻。【触诊】肱骨外上髁压痛,示肱骨外上髁炎。桡骨小头触诊法:受检查者屈肘90°,检查者将一手的中指置于肱骨外上髁,示指并列于中指远侧,另一手旋转前臂,示指下可感到桡骨小头在旋转。【动诊】肘关节以完全伸直为中立位(0°),其活动范围为0°(伸)~150°(屈),无外展、内收动作。【量诊】 正常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在一直线上。屈肘90°时,此三点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肱骨髁上骨折时三点关系无改变,肘关节脱位、内上髁骨折和外上髁骨折时,此三角即不成等腰三角形。前臂 前臂旋转活动可用如下方法测量:两侧上臂紧贴胸侧,屈肘90°,两手各握一筷,拇侧为中立位(0°),前臂向外旋转称旋后,向内旋转称旋前。正常旋转范围为旋前约80°,旋后约90°。腕关节【望诊】鼻烟窝是腕部拇长伸肌、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肌腱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凹陷。它的深部为腕舟骨,骨折时,此窝肿胀。月骨脱位时,腕背侧或掌侧肿胀,握拳时第三掌骨头向近侧回缩。【触诊】 桡骨近端骨折(Colles骨折)时,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解剖关系发生改变。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可触及一豌豆大小的结节。【动诊及量诊】腕关节中立位(0°)是手伸直与前臂成一直线,无背伸或掌屈。活动范围为背伸35°~60°,掌屈50°~60°,桡侧偏屈25°~30°,尺侧偏屈30°~40°。手手部畸形较多,掌见的手部畸形见表1—3—1。表1-3—1 手部畸形的病因与分类畸形 致病原因垂腕手 桡神经损伤爪形手 尺神经损伤猿猴手 正中神经损伤手、腕、掌

指关节尺偏 类风湿关节炎并指、多指 先天性畸形鹅颈畸形 内在肌不平衡纽扣畸形 伸肌中央束断裂、两侧束向掌侧滑移注意肿胀情况:手指关节背侧肿胀多为腱鞘炎或伸指肌腱损伤,全身关节肿胀多为类风湿关节炎,指骨梭形肿胀多见于结核或内生软骨瘤。【触诊】骨折错位、畸形都可以用触诊检查。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多为指屈肌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一有时可触及硬结并压痛。【动诊及量诊】手指各关节完全伸直为中立位(0°),拇指屈曲20°~50°,外展40°;掌指关节屈曲90°,过伸30°;近侧指间关节屈曲120°;远侧指间关节屈曲60°~80°。判断手部肌腱断裂的部位:(1)指伸肌腱在手背部断裂时,掌指关节不能完全主动伸直。近侧指间关节断裂,指间关节不能主动伸直。末节指骨的肌止处撕脱时,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主动伸直,呈锤状指。(2)指屈肌腱在掌部断裂时,该指在休息位的屈度很小或完全伸直。指深、浅屈肌腱断裂的鉴别法:以中指为例,先将示指、环指和小指固定于伸直位,嘱病人屈曲中指。正常时该指近侧指间关节可屈曲;如果指浅屈肌腱已断裂,则不能屈曲。将手指的近侧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嘱病人屈曲远侧指间关节。正常时手指可主动屈曲,如果指深屈肌腱已断裂,则不能屈曲。下肢检查髋关节【望诊】观察步态(有无跛行、摇摆、鸭步)、畸形(屈曲、短缩、内收、外展及旋转畸形)以及有无瘢痕、瘘管。【触诊】有无压痛,内收肌有无痉挛,有无包块。如有脊柱、髋关节或大粗隆结核,常可在髂窝部、髋关节周围触及寒性包块。注意包块大小、范围、压痛,表面有无红热等。若在大粗隆部触及肌腱弹跳,为弹响髋所致。【动诊】髋、膝伸直,髌骨向上,即为髋的中立位(0°)。髋的正常活动范围:屈曲150°,过伸10°~15°,内收20°~30°,外展30°~45°,内旋40°~50°,外旋30°~45°。常用的检查方法有滚动试验、“4”字试验、Thomas征等(见骨科特殊检查)。【量诊】 常用的测定股骨大转子向上移位的方法:(1)Shoemaker线:大转子尖端和髂前上棘连线向腹壁延伸,正常时该线在脐或脐以上与中线相交,大转子上移时则在脐以下与中线相交。(2)Nelaton线:病人侧卧,髋半屈,在髂前上棘和坐骨结节之间画一条连线。正常时,此线通过大转子顶端。(3)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髂前上棘作一垂直线,再通过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测其底线,与健侧对比,大转

子上移时,此底线较健侧为短:膝关节 【望诊】观察有无肿胀、股四头肌萎缩、膝内翻、膝外翻、过屈曲和反屈畸形等。【触诊】有无压痛、骨摩擦感、浮髌征,皮温是否正常,有无包块。【动诊】膝伸直为中立位(0°),它的正常活动范围为:0°(伸)~135°(屈),过伸l0°左右。屈膝90°时,可内旋10°、外旋20°。踝部和足【望诊】足常见畸形有扁平足、内翻足、外翻足、马蹄足、马蹄内翻足、马蹄外翻足、跟足、高弓足、多趾、坶外翻、锤状趾等,应注意跛行、肿块及异常骨性突起等。【触诊】检查压痛点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跖骨头压痛为跖痛症,足跟压痛为跟痛症,多为骨刺或跖筋膜炎等。【动诊】踝关节中立位(0°),使足的外缘和小腿垂直,它的活动范围为:背伸20°~30°,跖屈30°~40°。 脊柱检查【望诊】观察生理弯曲,脊柱有无侧凸、后凸及椎旁肌有元痉挛等,两肩、两髂嵴是否在水平面上。观察躯干背部有无异常咖啡样色素沉着,腰骶部有无瘢痕、包块、瘘管。 【触诊】(一)压痛点压痛点多为病变所在处。1.棘突压痛:见于棘上韧带损伤、棘突骨折。2.棘问压痛:棘间韧带劳损。3. L3横突压痛:见于L3横突过长,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骶棘肌压痛:注意压痛部位,有无肌痉挛。5.棘突旁压痛:下腰椎棘突旁深压痛,并可出现向患肢放射痛,多为腰椎间盘突出。(二)肿块 如有肿块,应注意它的部位、大小、边缘、质地、压痛等。脊柱结核并发寒性脓肿可见于腰三角IX、髂窝、股骨粗隆或大腿内侧,甚至可流向胭窝。【叩诊】用拳叩头顶,若颈部疼痛,提示颈部有病变。棘突或小关节部位叩击可引起深部疼痛、放射痛,可见于颈、腰椎间盘突出。【动诊及量诊】脊柱的中立位(0°)是身体直立,头向前看。颈段的活动范围是前屈、后伸均为35°,左、右侧屈为30°,左、右旋转各60°~80°。腰段的活动范围是前屈45°,后伸20°,左、右侧屈为30°。弯腰动作包括屈腰和屈髋两个动作,因此在测定腰段的活动度时,须用两手固定骨盆。对幼儿测验脊柱活动时,可让其俯卧,检查者抓住病儿的两踝,提起两脚。正常情况下,腰段前凸加大。如脊柱有病,则两侧骶棘肌有痉挛,腰段无活动。对稍大儿童,可做拾物试验:在地上放一玩具,嘱病儿去拾。如骶棘肌有痉挛,病儿不是弯腰去拾,而是屈髋、屈膝、直背,小心翼翼地一手撑在膝上作为支持,蹲下去拣。脊柱、四肢关节功能位及中立位见表1-

3-2。表1-3-2关节功能位及中立位功能位 中立位肩关节 外展45°~55°,外旋10°,前屈30°,屈肘90°, 上臂下垂,靠近胸壁,屈肘肘与前胸平齐,前壁稍前 90°,前壁伸向前方肘关节 固定一侧,屈肘90°;固定两侧,一侧屈肘110°, 肘关节伸直位,前臂旋转中立一侧屈肘70°,前臂中立位 位,屈肘90°,拇指朝上腕关节 腕背伸20°~30°,尺侧倾斜10° 手伸直与前臂成一直线,手掌向下手指关节 掌指关节屈曲60°,指间关节屈曲30°~45° 手指完全伸直,拇指伸直并于示指手 腕关节背伸20°~25°,掌指关节屈曲30°~45°,近侧指间关节屈曲60°~80°,远侧指问关节屈曲10°~15°,手指分开,拇指关节极度外展并轻度伸直,拇指掌指关节、指问关节微屈脊柱 颈椎:直立,两眼平视,下颌内收。胸腰椎:一般为下肢伸直,躯干直立髋关节 固定一侧,屈曲15°~20°,外展10°~15°, 髋关节直立,髌骨、足尖向上旋转中立位。固定两侧者,一侧全伸,另侧稍屈,小儿固定一侧亦全屈膝关节 屈膝10°~15°,小儿全伸,足纵轴与小腿成 膝关节伸直位,足与小腿垂直,90°,跟无内、外翻,前足无内收或外展 无内、外翻周围神经检查【感觉】1.触觉:被检查者闭目,以棉花轻轻触其皮肤,观察触觉有无异常、减退、消失。2.痛觉:以针刺测定皮肤,观察痛觉有无减退、消失或过敏。3.温冷觉:以45。温水和冷水管分别贴在病人皮肤上,测其温冷觉有无变化。4.位置觉:被检查者闭目,检查者将患者的末节指(趾)间关节被动背屈或掌(跖)屈,并询问其所在位置。5.震动觉:将震动的音叉放在骨隆突部位,询问有无震感。6.实体觉:闭目,以手触摸物体,分辨物体大小、方圆。7.两点分辨觉:用张开脚之圆规刺皮肤,分辨一点或两点。【运动】1.肌容积:注意肌肉有无萎缩、肥大,测其周径,并与对侧对比。2.肌力测定。3.肌张力测定: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紧张,被动活动关节有阻力,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病损;而下运动神经元病损时,肌张力减退,肌肉松弛,肌力减退或消失。【反射】(一)浅反射浅反射消失表明体表感受器至中枢的反射弧中断。常见的浅反射有:1.腹壁反射:患者仰卧,放松腹部肌肉,以钝器分别在其腹壁两侧上、中、下部划动,观察是否引起该肌收缩。上腹壁

反射为T7~T9,中腹壁反射为T9~T11,下腹壁反射为T11~L1。2.提睾反射(L1~L2):以钝器划大腿内侧皮肤,可引起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3.肛门反射(S5):以钝器划肛门周围皮肤,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二)深反射1.肱二头肌反射(C6):患者前臂置于旋前半屈位,检查者将拇指放在其肱二头肌肌腱部,以叩诊锤叩击拇指,可引起肘关节屈曲运动。2.肱三头肌反射(C7):前臂置于旋前半屈位,检查者将手托住前臂,轻轻叩击肱三头肌肌腱,可引起伸肘运动。3.桡骨膜反射(C5~C6):屈肘,前臂旋前位,用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可引起前臂的屈曲和旋后动作。4.尺骨膜反射(C8~T1):屈肘,前臂旋前位,用叩诊锤叩击尺骨茎突,可引起前臂旋前。5.膝反射(L2~L3):平卧,双膝半屈位,检查者以手托住胭窝,嘱患者肌肉放松,叩诊锤叩击髌韧带,可引起伸膝动作。6.跟腱反射(S1):仰卧,膝半屈,小腿外旋位,检查者握住患者前半足,使踝轻度背屈,轻叩跟腱,可引起踝跖屈。(三)病理反射1.Hoffmann征:患者轻度背伸腕关节,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另一手以示指、中指夹住患者之中指,并用拇指轻轻弹拨患者中指指甲,可同时引起拇指及其他三指屈曲动作为阳性。2.Babinski征:以钝器划足掌外侧缘,引起足蹰趾伸直背屈、其他四趾呈扇形分开为阳性。3.Oppenheim征:以拇指、示指沿患者胫骨两侧前缘自上向下推压,可出现与Babinski征相同体征为阳性。4.踝阵挛:屈膝90°位,检查者一手托住胭窝,另一手握足,用力使踝关节突然背屈,然后放松,可出现踝关节连续不断交替伸屈运动为阳性。5.髌阵挛:仰卧,伸膝位,检查者一手的拇、示两指抵住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急促推挤,然后放松,可引起髌骨连续交替上下移动则为阳性。【自主性神经功能检查】(一)皮肤、毛发、指甲营养状态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指端变细,早期末梢血管扩张,皮温升高,2周后血管逐渐收缩,皮温下降,自觉怕冷,皮肤干滑,指纹模糊,指甲退化变形。(二)皮肤划纹征1.白色划纹征:用钝器轻而快地划过皮肤,数秒钟后,划过之处出现白色划纹,持续1~5分钟。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收缩所致。2.红色划纹征:用钝器慢而重压地划过皮肤,划后数秒钟出现红色划纹,持续8~30分钟,一般为正常现象。红纹甚宽,持续较久时,才有相对意义,这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管扩张之故。(三)排尿障碍排尿障碍见于脊髓横断性损伤,可通过

膀胱测压了解排尿功能、膀胱残余尿量。上肢神经检查【桡神经】在肘部,桡神经分成两根终支,一为桡神经浅支,一为桡神经深支(骨间背侧神经)。(一)肘部以下损伤1.单纯浅支损伤表现为拇指背侧以及手背的桡侧感觉障碍。2.单纯的深支损害可发生在肘部分支以下,拇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以及其他四指的掌指关节失去主动伸直能力,拇指不能外展,但无垂腕。(二)肱骨中1/3处损伤除上述体征外,尚有肱三头肌瘫痪,并有上臂和前臂背侧感觉障碍。【正中神经】 损害易发生在肘部和腕部,共同的体征是不能用拇指和示指去捡一根细针。(一)新鲜损害1.腕部损害:测验拇短展肌的功能最为可靠。拇短展肌的触笔检查:病手平放桌上,手掌朝天,嘱病人将拇指伸开,尽量向桌面靠拢。检查者手持钢笔或铅笔,置于病人拇指上空。嘱病人用拇指边缘接触钢笔或铅笔。正中神经有损害者不能做此动作。感觉障碍区为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背面的皮肤,尤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远节最为显著。2.肘窝及其以上的损害:除上述体征外,尚有拇指、示指、中指三指的屈肌和桡侧腕屈肌以及前臂旋前肌的瘫痪。因一些肌肉有双重神经支配,可做Ochsner握手测验:嘱病人将两手手指放开,相互穿插合抱,正中神经有损害者所有手指都能屈曲,只有病侧示指不能屈曲。(二)陈旧损害1.腕部损害:大鱼际明显萎缩。2.肘部损害:在手的休息位中,所有手指都有轻度屈曲,但病侧示指完全伸直、指萎缩、指甲弯曲,拇指与其他手指的掌面面向同一个方向,犹如猿手。【尺神经】(一)新鲜损害1.腕部损害:感觉障碍区为掌面尺侧一个半指及相应手掌的皮肤和背面两个半指及相应手背皮肤。有特有的尺神经爪形手的表现:小指与环指掌指关节过伸,而指间关节屈曲,拇内收肌瘫痪。可用Froment征测验;嘱病人用两手拇指的掌面和示指的边缘同时夹住一张折叠的报纸,如病人只能屈曲拇指的指间关节与示指边缘将纸夹住,而不能在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完成此动作,提示拇内收肌瘫痪。2.肘部损害:测验尺侧腕屈肌。病人将手与前臂平置桌上,手掌朝天,尽可能伸直手指。嘱病人将腕关节屈曲和尺偏。如尺侧腕屈肌仍有作用,可在腕上部摸到和看到此肌的收缩动作。尺神经麻痹者,此肌肉不收缩。(二)陈旧损害除上述体征外,尚有:①小指和环指消瘦,指间关节屈而不伸,掌指关节过伸,也呈尺神经爪形手。②有明显的骨间肌和拇内

收肌萎缩。下肢神经检查【腓总神经】损伤后,足呈马蹄内翻畸形,不能主动背屈、外翻,小腿外侧和足背皮肤感觉消失。【胫神经】损伤后,足呈仰趾畸形,不能主动跖屈踝关节,足底皮肤感觉消失。【坐骨神经】在骨盆下口处断裂,则膝关节的屈肌,小腿和足部肌肉均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及外侧以及足部全部感觉消失,足部出现神经营养性改变。膝部和小腿部损伤,则分别表现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受损的表现。三、骨科特殊检查肩关节脱位1 .杜加斯(Dugas)征:又称肩内收试验。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扪对侧肩部,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脱位。Dugas征阳性可有三种情况:①当手搭对侧肩部时,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②当肘关节靠近胸壁时,手不能搭在对侧肩部。③手搭肩和肘靠胸均不可能。 2 .卡拉韦(Callaway)试验:用卷尺从肩峰绕过腋窝测其周径。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向前下方移位,因而与肩胛骨重叠,其前后径增宽,故周径增大。3 .汉密尔顿(Hamilton)征:又称直尺试验。用一根直尺置于上臂外侧,先靠近肱骨外上髁部,后靠近上臂皮肤。若上端贴于大结节,即为正常(阴性);若不能靠近大结节反而靠近肩峰,即为阳性,说明肱骨头向前内脱位或肩胛骨颈部骨折,因为正常者肱骨大结节在肩峰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外。4 .肱骨长轴延长线试验:沿肱骨长轴作一直线,肩关节脱位时,该线可通过患侧的眼睛。5 .布赖恩特(Bryant)征:肩关节脱位时,腋皱襞下降。6 .肩三角试验:肩峰、喙突、大结节三点组成三角形。脱位时,大结节位置变动,故所在三角与对侧不同。肩锁关节脱位1 .见肩胛骨颈部骨折之耸肩试验。2 .见肩胛骨颈部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肩峰骨折及肱骨骨折见肩胛骨颈部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肩胛骨颈部骨折1 .见屑关节脱位之汉密尔顿征。2 .耸肩试验:患者坐正,两臂自然下垂于身旁。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然后让患者耸肩,对比两侧耸肩的力量有无差别。耸肩无力可见于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以及副神经损伤引起的斜方肌麻痹。3 .肩关节外展试验: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前侧方,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触诊肩胛骨的代偿活动。然后,患者从中立位开始外展运动直至上举过头,并及时说明外展过程中肩痛何时开始、何时停止。检查者注意其疼痛时的外展角度。外展时肩部疼痛的临床意义:①患者刚开始外展即有疼

痛,可见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炎等。②开始外展时不痛,但外展越接近90°位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③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到上举时疼痛反而减轻或不痛,可能为三角肌下滑囊炎或肩峰下滑囊炎。④病人能主动外展,但无力继续上举,可能为斜方肌瘫痪或上臂丛麻痹。⑤从外展到上举的中间一段(60°~120°)出现疼痛,常称“痛弧”,小于或大于此范围反而不痛。冈上肌完全断裂,主动外展的幅度小于40°。如检查者扶其上臂被动外展至40°以上,则患者又可自己继续完成主动外展动作。⑥被动外展运动,如超过90°以上时肩峰处有疼痛,可能有肩峰骨折。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1 .亚加森(Yargason)征:又称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嘱患者屈曲肘关节,前臂旋后,或让病人抗阻力地屈肘及前臂旋后,肱二头肌肌腱结节间沟处疼痛为阳性,说明有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2.梳头试验:梳头的动作为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综合动作。若做此动作时出现疼痛和运动受限,或不能运动,说明肩关节有疾患,如冻结肩的早期、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韧带撕裂、关节囊粘连、三角肌下滑囊炎、上臂丛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等。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关节炎、肩关节粘连及肩袖破裂1.肩关节外展试验:见肩胛骨颈部骨折。2.梳头试验:见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斜方肌瘫痪1.肩关节外展试验:见肩胛骨颈部骨折。2.耸肩试验;见肩胛骨颈部骨折。3.肩外展摆动试验:患者取坐位,患肩外展,患肢抬高至90°位,检查者扶持患肢做前后摆动,有肩部疼痛为阳性。4.反弓抗阻试验:患者坐位,患肢上举过顶,同时检查者拉住患手,嘱其用力,从后向前用力做投掷动作,如有疼痛,为阳性。5.顶压研磨试验:患者仰卧,患肩外展60°,屈肘90°,检查者站于患侧,以腹部顶住患肘,两手扶持患肢,用力将患肢向肩部顶压,同时双手摇动患肢做研磨动作,如果疼痛,则为阳性。6.道巴恩(Dawbarn)征:患急性肩峰下滑囊炎时,患肢上臂贴在胸壁侧面,肩峰前缘下方可有触痛,如上臂外展,滑囊移于肩峰下,触痛消失,即为阳性。7.臂坠落征:在冈上肌损伤时,30°~90°范围的外展运动失去控制,因而使患臂被动外展60°~90°,除去支持,患肢立即坠落,并出现疼痛,即为阳性。锁骨下动脉受压肩关节外展外旋试验:坐位,肩外展90°、外旋90°时,桡动脉搏动停止(或减弱)为阳性,表示锁骨下动脉受压。喙突撞击综合征喙突

撞击试验:肩关节在不同角度水平内收位,向前屈曲和内收时出现疼痛并伴有咔哒声为阳性。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半脱位及尺骨鹰嘴骨折1.肘三角与肘直线:又称休特(Huter)三角与休特(Huter)直线。正常人肘关节屈曲90°时,肱骨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鹰嘴突三点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称为肘三角。当肘关节伸直时,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称为肘直线。肘关节脱位时,三角形状改变,伸直时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2.伸肘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手掌放在头顶上,然后主动伸肘,若不能主动伸肘,可能为肘关节后脱位、鹰嘴骨折、桡骨小头半脱位等。若患者不能主动伸肘或伸肘时臂丛处出现疼痛,称拜克伯(Bikbles)征阳性,可能为臂丛神经炎或脑膜炎,原因是伸肘对臂丛神经有明显的牵拉作用。肱骨髁上骨折髁干角:又称B.0.马普克髁上线。正常的肱骨长轴与内、外上髁连线成直角,当有髁上骨折移位或先天性畸形时,此髁干角改变,呈锐角或钝角。桡骨小头骨折肘伸直外翻挤压试验:如有疼痛为阳性,见于桡骨小头骨折。肱骨外上髁炎1.米尔斯(Mills)征:嘱患者将肘伸直,腕部屈曲,同时将前臂旋前,如果肱骨外上髁部感到疼痛即为阳性,对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有意义。2.伸肌紧张试验:又称柯曾((Cozen)试验。让患者屈腕、屈指,检查者将手压于各指的背侧做对抗,再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伸腕关节,如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网球肘。肱骨内上髁炎屈肌紧张试验: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对抗,如患者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Colles骨折直尺试验:正常时,置一直尺于小指及肱骨外髁,此尺不接触尺骨茎突,当Colles骨折时,尺骨茎突与尺接触。桡骨下端骨折、尺骨茎突骨折1.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见腕三角软骨损伤。2.洛日耶(Laugier)征:桡骨茎突尖端长于尺骨茎突尖端约1.0~1.5cm为正常解剖关系,若桡骨下端骨折移位,两者尖端可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相反,这种现象称为洛日耶征。腕三角软骨损伤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下端,另一手握紧患手,使腕关节掌屈和尺偏,然后将患手向尺骨小头方向不断顶撞。在腕尺侧引起疼痛为阳性,应考虑三角软骨的损伤、尺骨茎突骨折。腕管综合征1.屈腕试验:将腕掌屈,同时压迫正中神经1~2分钟。若手掌侧麻木感加重、疼痛加剧并放射至示指、中指,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

合征。2.叩触诊试验:又称蒂内尔(Tinel)征。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患侧手指刺激及麻木、异常感觉加剧,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3.举手试验:患者仰卧,将患肢伸直高举,若出现上述两项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4.压脉带试验:与测量血压的方法相似,仅需将袖带压力升至收缩压以上。若出现上述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5.中指试验:嘱患者肘、腕及指问关节伸直,掌心向下。令其中指的掌指关节做背伸活动,检查者施以阻力。若在肘屈纹以下两横指处(即桡侧腕短伸肌的内侧缘处)有疼痛,即为阳性,提示为腕管综合征。(腕)类风湿关节炎手镯试验:以手握尺、桡骨下端时引起疼痛为阳性,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月骨无菌性坏死芬斯蒂夫(Finstever)征:当月骨无菌性坏死时,第三掌骨头在紧握拳时不隆突。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芬克尔斯坦(Finkelstein)征:又称握拳试验。先将拇指屈曲,然后握拳将拇指握于掌心,同时将腕向尺侧倾斜,如引起桡骨茎突部锐痛,提示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腕尺侧滑囊炎卡内韦尔(Kanavel)征:尺侧滑囊炎开始时,其最明显的压痛点在小鱼际上距手掌掌横纹约2~3cm处。拇指肌腱断裂拇指肌腱断裂的检查:拇长屈肌腱断裂时,拇指末节不能自动屈曲。拇长伸肌腱断裂时,拇指末节不能自动伸直。检查时,固定拇指近节,嘱患者自动伸屈末节。拇短伸肌腱断裂时,将末节伸直,患指不能主动伸直拇指腕掌关节。拇短屈肌腱断裂时,末节伸直状态下不能自动屈曲近节。若拇指长、短肌腱完全断裂,则拇指近节、末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功能完全丧失。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屈指肌腱断裂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指深屈肌腱与指浅屈肌腱断裂的检查:指深屈肌腱断裂,该末节不能主动屈曲。指浅屈肌腱单独断裂时,该指末节在伸直位状态下,不能主动屈曲中节。固定伤指的近则指骨,若近侧、远侧指间关节均不能主动屈曲,则提示指深屈肌腱、指浅屈肌腱均有断裂。示指、中指、环指、小指伸指肌腱断裂伸指肌腱断裂的检查:掌骨区断裂时,指闯关节能主动伸直,但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指骨近节区中央腱束断裂:近侧指间关节不能主动伸直。指骨中节区或伸指肌腱止点附近断裂、撕裂或撕脱骨折:手指末节不能主动伸直,患指出现锤状指畸形。蚓状肌损伤蚓状肌损伤的检查:蚓状肌或者指深屈肌腱在蚓状肌起始点的近侧断裂时

,该指的掌指关节不能主动屈曲。若掌指关节处在屈曲状态下,则指问关节不能主动伸直。在指间关节伸直状态下,掌指关节不能主动屈曲。手内在肌瘫痪贝乌尔征:单纯的手内在肌瘫痪可引起爪形手畸形。当检查者用手指在爪形指的近节骨背侧基底施加抗过伸之阻力时,远、近两指间关节随即伸直、畸形消失为阳性。手内在肌瘫痪伴有皮肤、肌腱、关节囊等挛缩引起的复合型爪形手,此试验阴性。髋部疾病1.黑尔(Hare)试验:此试验主要用于区别髋关节疾病与坐骨神经痛。患者仰卧,检查者将患肢膝关节屈曲,踝部放于健肢大腿上,再将膝部下压抵至床面,如为坐骨神经痛可放置自如,而髋关节疾病患侧不能抵至床面。2.海-特(Hefke-Turner)征:髋关节病变时,X线显示患侧闭孔变宽。3.髋关节撞击试验:关节叩诊时令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检查者一手将患肢稍抬起,另一手握拳叩击患肢足跟部,如髋关节有疾患,可出现明显的传导叩痛,称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4.大腿滚动试验:参见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不稳1.望远镜试验:又称套叠征、迪皮特伦(DuiJuytren)征、巴洛夫(Barlove)试验。患者仰卧,助手按住患者骨盆,检查者两手握住其小腿,伸直其髋、膝关节,然后上下推拉患肢,若患肢能上下移动2~3cm,即为阳性。另一种方法是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固定其骨盆,另一手抱住患肢大腿或环抱患肢膝下,使髋、膝关节稍屈曲,将大腿上推下拉,反复数次,如有股骨上下过度移动之感,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不稳定或有脱位等。2.特伦德伦堡(Trendlenburg)试验:又称臀中肌试验、单腿独立试验。嘱患者先用健侧下肢单腿独立,患侧下肢抬起,患侧骨盆向上提起,该侧臀皱上升为阴性。再使患侧下肢独立,健侧下肢抬起,则健侧骨盆及臀皱下降为阳性。此试验检查关节负重,检查关节不稳或臀中、小肌无力,任何臀中肌无力的疾病这一体征均可出现阳性。3.巴洛(Barlow)试验:为奥尔托兰尼(Ortolani)试验改良方法,亦用于检查1岁以内婴儿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仰卧,检查者首先使患儿双侧髋关节屈曲90°,双膝关节尽量屈曲。双手握住患儿双下肢,双手拇指分别放在患儿大腿内侧小粗隆部,中指置于大粗隆部位,轻柔地外展双髋关节,同时中指在大粗隆部位向前内推压,如听到响声,表明脱位的髋关节复位,股骨头滑入髋臼。第二步检查是拇指在小粗隆部位向外推压,若听到响声,表明股骨头滑出髋臼,此试验阳性。如果拇指放松压力股骨头即复位,说明髋关节不稳定,以后容

易发生脱位。髋关节脱位1 .奥尔托兰尼(Ortolani)试验:患儿仰卧,髋、膝屈曲各90°,检查者手掌扶住患侧膝及大腿,拇指放在腹股沟下方大腿内侧,其余手指放在大粗隆部位,另一手握住对侧下肢以稳定骨盆。检查时先用拇指向外侧推并用掌心由膝部沿股骨纵轴加压,同时将大腿轻度内收。如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则股骨头向后上脱出并发出弹响。然后再外展大腿,同时用中指向前内顶压大粗隆,股骨头便复位,当它滑过髋臼后缘时又出现弹响,此试验阳性,适用于6个月至1岁以内的婴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早期诊断。2 .蛙式试验:又称双髋外展试验,用于婴儿。患儿仰卧,检查者扶持患者两侧膝部,将双侧髋、膝关节均屈曲90°,再做双髋外展外旋动作,呈蛙式位,如一侧或双侧大腿不能平落于床面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外展受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此试验阳性。3 .直腿屈曲试验:患儿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下端,使髋关节尽量屈曲,膝关节伸直。若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肢可与腹胸部接触,其足可与颜面部接触,表明脱位髋关节屈曲活动的范围增大。本试验适用于婴幼儿的检查。4 .髋咔哒征:检查新生儿髋关节时,由于关节异常松弛,股骨头弹出臼窝而不复回的瞬间所产生的弹跳称卡嗒征。其检查方法有Ortolani试验、Barlow试验等。5 .希恩(Chiene)试验:又称两侧大粗隆连线。正常时,此线正对髋关节和耻骨上缘,并且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相平行。如一侧大粗隆上移,此两线不平行;如在上移的大粗隆处作一条线垂直于躯干曲线,则该线高于耻骨上缘水平面,见于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6 .髂间及粗隆间连线:正常两者平行,粗隆间距大于髂间距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粗隆间距离增大;脊柱前脱位时骨盆前倾,髂间距离增大。7.西蒙(Simmon)线:髂骨外侧缘至髋臼处上缘,然后向下、外沿股骨颈外缘形成一条连贯的弧线。髋关节脱位时,此弧线中断。8.布赖恩特(Bryant)三角:是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患者仰卧,自髂前上棘向床面引一垂线,再由大粗隆顶点作一水平线。两线的交点与大粗隆顶点间的距离正常人是5cm左右,可与健侧比较,若大粗隆上移或下移,则此距离比健侧缩短或延长。9.内拉通(N61aton)线:又称髂骨、坐骨结节连线。患者仰卧,由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画一连线。正常人此线经过大粗隆的顶部,若大粗隆顶部在该线上方或下方,表示有病理变化。记录大粗隆上移的高度,高出此线lcm以内者不能视为病理现象。10.阿兰-多德(Alan-Todd)试验

:检查者面向患者作半蹲状,然后将两侧拇指各放在患者一侧髂前上棘上,而中指放在其大粗隆的顶点。将环指放在大粗隆的后方两侧比较,即能测出大粗隆移位情况。11.休梅克(Shoemaker)线与卡普兰(Kaplan)交点:这也是一种测量大粗隆是否上升的办法。患者仰卧,两髋伸直放在中立位,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水平,分别从两侧大粗隆尖部经过髂前上棘引一直线到腹壁,此线称Shoemaker线。正常者两侧延长线应在脐部或脐以上交叉,两线的交点称Kaplan交点。如一侧大粗隆向上移位,则此点位于对侧或脐下,说明股骨头、股骨颈有缩短性病变,如股骨颈骨折等。12.卡普兰征;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上,髋臼缘失锐利,股骨上端与髋臼间空隙增宽,股骨上端离开髋臼窝向侧方移位,即卡普兰征。13.冯罗森(Von Rosen)征:双侧大腿外展45°并内旋,摄包括两侧股骨上段之骨盆正位片,作双侧股骨干中轴线并向近侧延长,此即为冯罗森线。正常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上角。脱位时,该线通过髂前上棘,即称冯罗森征阳性。这在股骨头骨化中心未出现时可作为诊断参考。股骨粗隆间骨折1.大腿滚动试验:又称科万(Cauvain)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掌轻搓大腿,使大腿向内、外旋转滚动。若系该髋关节疾患并引起髋周围肌肉痉挛,则运动受限、疼痛,并见该侧腹肌收缩,即为阳性。主要检查髋关节炎症、结核以及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2.中立位试验:亦称掌跟试验。股骨颈骨折时,因髂股韧带松弛,不能保持足的中立位。检查时,患肢伸直位,检查者用掌心托住患肢足跟,足呈外旋位为阳性。3.阿尔斯伯格(Alsberg)角: 通过股骨头关节面基部的线与骨干长轴延长线所成的角,正常为41.5°。此角减小为髋内翻,此角增大为髋外翻。4.希恩试验:见髋关节脱位。髋关节结核腰大肌挛缩试验:又称过伸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肢屈膝90°,检查者一手握住踝部将下肢提起,使髋关节过伸,若骨盆随之抬起,为阳性,说明髋关节后伸活动受限。有腰大肌脓肿及早期髋关节结核时,此试验可出现阳性。髋前软组织挛缩1.托马斯(Thomas)征: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患者仰卧,尽量屈曲健侧大腿贴近腹壁,使腰部紧贴于床面,克服腰前凸增加的代偿作用,再让患者伸直患肢,如患肢不能伸直平行于床面,即为阳性,说明该髋关节有屈曲挛缩畸形。患肢大腿与床面所形成的角度即髋屈曲畸形的角度。2.望远镜试验:见第42页。3.艾利斯征:见第46页。髂胫束挛缩奥伯(Ober)试

验:又称髂胫柬挛缩试验。患者侧卧,健肢在下并屈髋屈膝,减少腰椎前凸。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患肢踝部,屈膝到90°,然后将髋关节外展后伸,再放松握踝之手,让患肢自然下落,正常时应落在健肢后侧。若落在健肢前方或保持上举外展姿势,即为阳性。此试验阳性说明髂胫束挛缩或阔筋膜张肌挛缩,并可在大腿外侧摸到挛缩的髂胫束。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髂胫束挛缩,有此体征。臀肌挛缩臀肌挛缩征:站立位,两足、两膝靠拢,嘱屈髋、屈膝下蹲,正常小孩臀部可触及足跟。当臀肌挛缩时,患儿不能完全屈髋、屈膝下蹲,并可在臀部触及紧张束条。臀中、小肌无力1.特伦德伦堡试验:见髋关节不稳部分。2.费尔普斯(Phelps)试验: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大腿尽量外展,检查者握住其踝部逐渐将其膝关节伸直。若股薄肌有挛缩,在伸膝过程中大腿发生内收,即为阳性。下肢缩短艾利斯(Allis)征:又称下肢短缩试验。患者仰卧,双髋、双膝屈曲,两足跟并齐平放于床面上,正常者两膝顶点应该在同一水平。如一侧膝低手对侧膝,即为阳性,说明患肢有短缩(股骨或胫、腓骨短缩)或有髋关节脱位。膝关节疾病布拉加尔(Bragard)征:患者半屈膝时,关节间隙有疼痛,旋转小腿时疼痛加重,即为阳性,表示膝关节有病变。膝关节积液浮髌试验:正常膝关节内有约5ml的滑液起到润滑关节、缓冲力的作用并营养关节面软骨。当关节内有大量积液时,关节肿胀明显,一望而知。但少量积液或中等积液时,需进行浮髌试验测知。一般积液量10m1浮髌试验即可呈阳性。试验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松弛。检查者一手手掌在髌骨上方压挤髌上囊,并且手指挤压髌骨两侧,使液体流入关节腔,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轻轻按压髌骨。若感到髌骨撞击股骨前面,即为阳性,说明积液量较少。若髌骨随着手指的按动而出现浮沉的现象,表示积液量较多。2.病人直立时,髌上囊的积液自然流到髌骨后方。如果股四头肌松弛,髌骨自然离开股骨滑车,这时可用两个拇指分别推动两侧髌骨对比两侧感觉。如果髌骨被关节积液浮起,推动时有髌骨和股骨撞击感,即为阳性。关节内积液的性质:如为急性外伤,可能为关节内积血;如为急性感染,则可能为积液。一般肿胀多为渗出液,通过关节穿刺即可识别。膝关节慢性炎症膝上皮肤皱襞试验:膝关节慢性炎症或上石膏后膝上皮肤水肿,用手捏起时,有皱襞增厚感,皱纹不明显,为阳性(需两侧对比)。

髌骨脱位1.费尔班克征:向外推动髌骨时,病人立即企图保护膝部为阳性,见于外伤性髌骨脱位。2.髂胫束牵拉征:病人在伸膝位内收髋关节出现髌骨半脱位,外展时复位。3.研磨试验:参见膝半月板损伤。4.膝冲撞试验:见第50页。股骨髁剥脱性骨软骨病威尔逊征:是剥脱性骨软骨病的一种体征。若病灶在股骨外侧髁,当伸膝150°邻肢法)时,被动内旋胫骨,诱发疼痛为阳性。若病灶在股骨内侧髁,则表现相反,病人常采取胫骨外旋位行走,以使胫骨棘内侧隆起与股骨内侧髁外侧病灶区不接触。髌骨软化症1.髌骨摩擦试验:又称索一霍(Soto—Hall)试验。让患者自动伸屈膝关节,髌骨与股骨髁间凹部(髌股关节)摩擦而发出摩擦音及疼痛,即为阳性。2.单腿半蹲试验:患肢单腿独立,逐渐屈膝下蹲时出现膝软、疼痛即为阳性。若髌下出现摩擦音,亦为阳性。本试验主要用于检查髌骨软化症。膝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分离试验:又称侧方挤压试验、侧副韧带紧张试验和博勒尔(Bohler)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小腿端,将小腿外展,另一手按住膝关节外侧,将膝向内侧推压,使内侧副韧带紧张,如出现疼痛和异常的外展摆动,即为阳性,表示内侧副韧带松弛或断裂。必要时先封闭压痛点,然后极度外展使内侧关节间隙加大张开的情况下,X线透视或拍片做进一步诊断。做此检查时同时挤压外侧关节面,如有外侧半月板损伤,则关节间隙感到疼痛。反之,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外侧副韧带的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1.前交叉韧带试验(前抽屉试验):膝关节屈曲60°~90°位,患足靠在检查台上,然后将小腿放置在三个不同的旋转位置,即外旋15°位、中立位、内旋30°位,将胫骨推向前方,以观察有无异常向前活动。胫骨向前移动可分三度:I度指向前移动5mm,Ⅱ度移动5~10cm,Ⅲ度移动大于10cm。(1)小腿外旋15°位检查:如胫骨内侧髁比外侧髁有明显的向前移位,表明前内侧结构松弛,则有明显的前内旋转不稳定。(2)小腿中立位检查:只有当前交叉韧带缺陷,同时伴有前内结构(包括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松弛时,前抽屉试验阳性。(3)小腿内旋30°位检查:小腿内旋30°位时,髌胫束、膝外侧结构、后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在这位置上检查前抽屉试验,如胫骨外侧髁有明显的向前旋转移位,表明上述结构发生松弛,即前外旋转不稳定。Jerk试验即是检查前外旋转不稳定的方法之一。病人仰卧位,膝关节屈曲40°位,检查者一手抓住足踝部并将小腿内旋,另一手在胫骨

上端后外侧向前挤压,同时带有膝外翻倾向,当膝关节逐步伸直至10°~20°位时,可出现胫骨外侧髁突然向前移位,同时病人也能感到有一滑动。2.后交叉韧带试验:与前交叉韧带试验一样,膝关节屈曲60°~90°,在小腿不同旋转位上检查后抽屉试验,观察胫骨向后移位情况。(1)小腿外旋15°位检查后抽屉试验:如胫骨向后外移位,胫骨前面出现凹陷,表明膝后外侧结构松弛,即后外旋转不稳定。另一检查方法为外旋反弯试验,两膝伸直,同时抓住两足足趾并向上提,仔细比较两侧小腿。如有后外旋转不稳定,可出现患肢胫骨反弯,胫骨结节呈现外旋。(2)小腿中立位检查后抽屉试验:若此试验为阳性,表示膝后交叉韧带及膝后外侧结构损伤,此时外旋15°位抽屉试验不会出现阳性体征。膝后外抽屉试验之所以会出现阳性,是因为胫骨是以无损伤的后交叉韧带为轴心线向后外旋转,一旦后交叉韧带断裂,胫骨可产生向后移位,而不再产生后外抽屉试验阳性症状。(3)小腿内旋30°位检查后抽屉试验:膝后内结构(包括内侧侧副韧带、内侧关节囊、后斜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结构断裂时,允许膝后内角部位胫骨髁向后移位。这里有一个前提,即膝后交叉韧带必须完整,可作为胫骨后内旋转的轴心线。如果后交叉韧带断裂,整个胫骨向后移位,也即不再发生后内旋转不稳定现象。3.拉曼试验: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最准确的试验之一。患肢屈膝10°~15°,检查者一手抓住并固定其大腿下段,另一手握其小腿上端,并用力将胫骨拉向前。如前交叉韧带缺损,胫骨将过度前移,髌韧带由正常凹陷变为突出。4.洛西试验:检查者一手抓住患侧足踝部,另一手放在髌上,拇指置于腓骨头后方。屈曲膝关节到40°左右,将足内旋,膝外翻、伸直,拇指将腓骨头推向前,在髌上的其余四指压向相反方向。此时感觉或看到胫骨外侧髁向前半脱位即为阳性,提示膝前外侧旋转不稳定。5.反轴移试验:当足外旋、膝关节渐伸直时,胫骨外侧髁从后侧位突然复位,即为阳性,提示膝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6.麦克英托试验:属轴移试验的一种。患者平卧,检查者一手置于患者膝外侧,另一手抓住其足部使之内旋,并膝外翻。将膝关节自0°位屈曲,当患膝脱离“扣锁”位后,胫骨外侧髁即逐渐向前半脱位。当屈曲20°~40°位时,胫骨突然复位,出现错动感即为阳性,提示膝前外侧旋转不稳定。7.膝外旋过伸试验:检查者抓患侧足趾,将患肢提起,使小腿外旋,如出现膝关节过伸、外旋和内翻,则提示膝后外侧旋转不稳

定。8.不接触试验:仰卧位,患膝屈曲至30°~40°之间,大腿下放一硬性支持物,鼓励病人放松,安慰病人检查者不会接触患膝。检查者密切观察膝关节的外侧,要求病人伸展患膝,将足跟提离检查台,然后再将足跟放回检查台上,放松股四头肌,再对另一膝关节进行同样的试验以做对比。当单独交叉韧带撕裂时,外胫骨平台在伸膝开始时将出现轻微半脱位或在股骨髁上向前滑移。更需引人注意的是,当膝关节放松至屈曲位置时,胫骨外侧平台滑回复位的位置。9.膝冲撞试验:与麦金托什(Macintosh)试验基本相似,但从屈膝到伸膝,先造成半脱位,然后屈曲至20°~40°位时,有“突然一动”感,半脱位自然复位为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失效或外侧关节囊韧带中1/3松弛。膝半月板损伤1.麦克默里(McMurray)试验:又称半月板弹响试验、回旋研磨试验。利用膝关节面的旋转和研磨动作来检查半月板有无损伤。本方法有两个动作,每个动作包括三种力量。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先使其膝关节最大屈曲,右手固定膝关节,左手握足,尽力使胫骨长轴外旋,左手在腓侧推挤使膝关节外翻,在此外旋外翻的力量继续作用的同时,慢慢伸直膝关节。如果内侧有弹响和疼痛,则证明内侧半月板有破裂。按上述原理做反方向的动作,即在膝关节内旋内翻的同时伸直膝关节,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则证明外侧半月板有破裂。以上是麦克默里试验的基本检查方法,但实际操作时疼痛和弹响的位置与此相反,否则内翻再加伸直往往是内侧半月板疼痛,反之则是外侧半月板疼痛。但也有时不管向内还是向外,只要关节面有研磨和旋转,其疼痛始终固定于一侧膝关节的间隙。其他方法是: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膝,放在关节间隙内侧或外侧触诊,另一手握足或小腿下端,将膝关节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内收外旋,同时伸直膝关节,如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有破裂。反之,小腿外展内旋同时伸膝,如有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可能有破裂。膝关节极度屈曲时发生弹响,应考虑破裂。至于前角破裂,原则上应在膝关节伸直位时发生弹响,但麦克默里认为本试验只能测知后角中央部破裂,对前角不能测定。应注意鉴别髌骨摩擦或肌腱弹拨所发出的响声。在外伤早期,至少3周内做此试验没有意义,因为膝关节伤后周围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此时做试验,不管有无半月板损伤,只要膝关节有屈伸和旋转动作,就会产生疼痛。因此,伤后早期做此试验,即使阳性,也很难肯定就是半月板的损伤。2.蒂一费征:病人坐在床边,双膝屈曲,足

下垂。检查者用拇指压在患者关节间隙的前侧方,相当于半月板处,另一手旋转其小腿,反复活动,如有半月板破裂,可触及指下有物移动并伴疼痛。3.Fouche试验:病人仰卧,患侧髋、膝关节完全屈曲,检查者一手放在关节间隙处做触诊,另一手握住足跟,然后做大幅度环转运动,内旋环转试验内侧半月软骨,外旋环转试验外侧半月软骨,与此同时逐渐伸直膝关节至微屈位为止。如果到一定角度时闻及粗响声,表示后角巨大破碎,低浊声提示为半月软骨内缘薄条撕裂。4.斯迈利(Smillie)试验:在上述麦克默里试验中,除响声外还伴有明显疼痛,则为斯迈利试验阳性,意义同麦克默里试验。5.卢因(Lewin)试验:患者站立使足跟及足趾紧贴地面,用力屈伸膝部,健肢运动自如,但有半月板损伤的膝关节不能伸直,膝部常呈屈曲位置,伴随或不伴随疼痛,此检查可以主动进行也可以被动进行。6.克里斯蒂安尼(Chrestiani)试验:嘱患者膝关节屈曲,同时内旋股骨及骨盆,后伸膝,如有内侧半月板损伤,常可引起疼痛和压痛。7.特纳(Turner)征:内侧半月板损伤刺激隐神经的皮下支,在关节内侧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减退区,如有此症状则为阳性。8.凯洛格一斯皮德(Kellogg—Speed)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拇指压在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前角部位),另一手握住患肢小腿下部被动伸屈膝关节,如有固定压痛,为阳性,可能有半月板损伤。9.梯布尔一费舍(Timbrill一Fisher)试验:患者仰卧,患膝屈曲,检查者一手拇指压于患膝内侧或外侧关节间隙上,另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做内外旋活动,如感到有一个条索状物在拇指下移动(有时伴有疼痛和小的响声)为此征阳性,可能是撕裂的半月板移动。10.膝关节过伸试验:又称琼斯(Jones)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膝部,另一手握住其小腿下部向上提,将膝关节过度伸展,使半月板前角受到挤压,如有疼痛,可能为半月板前角损伤或肥厚的髌下脂肪垫受到挤压所致。11.下蹲试验:又称鸭式摇摆试验。病人站立,然后做中蹲动作,使膝关节极度屈曲,同时患者前后、左右摇摆,挤压半月板后角,如有后角撕裂,即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和不能完全屈膝,或关节后部有尖细响声和不适感。1 2.侧方挤压试验:又称麦格雷戈(McGregori)征。患者仰卧,患膝伸直,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另一手握住小腿的远端做内收或外展动作,如膝关节侧方关节面有固定挤压痛,则表示半月板中1/3可能有撕裂。13.膝研磨试验:又称阿普利(Apley)试验、膝关节旋转提拉或旋转挤压试验。患

者俯卧,检查者将膝部放于病人大腿的后侧,两手握持患肢足部,向上提拉膝关节,并向内侧或外侧旋转,如发生疼痛,表示韧带损伤。反之,双手握持患肢足部向下挤压膝关节,再向外侧或内侧旋转,同时屈到最大限度再伸直膝关节,若发生疼痛,则表示内侧或外侧半月板有破裂,并依疼痛发生时膝关节的角度来判定半月板破裂的部位。屈曲最大限度时疼痛,应疑为后角破裂,屈曲呈90°时疼痛为中央破裂,伸直时疼痛为前角破裂。14.重力试验:适于检查盘状软骨,盘状软骨均在外侧。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法侧卧于健侧,患肢外展,自动屈伸患膝;第二种方法侧卧于患侧,其骨盆下垫一枕,使患腿离开床面,助手扶住健肢,自动屈伸患膝,有弹响或疼痛。本试验还可能帮助测定半月板损伤的侧别。第一种方法:若患肢膝关节内侧弹响及疼痛,可能为内侧半月板损伤;第二种方法:可能是外侧半月板损伤。15.绞锁征:患者活动膝关节时,突然在某一角度有物嵌住,膝关节不能伸屈并感到疼痛,此现象称为“关节绞锁”。当患者慢慢伸屈膝关节,“咔噔”一响,“绞锁”解除又能活动。膝盘状软骨、髌下脂肪垫肥厚1.膝关节过伸试验:参见膝半月板损伤。2.弹跳征:患者仰卧,在主动伸屈膝关节时,膝关节发生弹跳,小腿颤动并出现较大的响声,有时伴有疼痛,此为盘状软骨的重要体征。胭绳肌挛缩菲一贝试验:本试验是在Thomas试验的基础上,保持膝关节、髋关节的屈曲,然后外展髋关节,再伸直膝、髋关节,此时大腿内收,并可触及内胭绳肌挛缩。 股骨骨折克莱曼(Cleeman)征:股骨骨折重叠时,在股骨前上方皮肤有皱襞。踝关节损伤跟骨叩击试验:检查者握拳叩击跟骨,如有疼痛发生,说明有踝关节损伍。踝关节骨折、脱位基恩(Keen)征:内、外踝横径增大,为此征阳性。如波特(Pott)骨折(踝关节外展型骨折)脱位时,两踝横径增大,基恩征阳性。足外翻黑尔宾(Helbing)征:正常站立时,跟腱长轴应与下肢长轴相平行。足外翻时,跟腱长轴向外偏斜,偏斜程度和外翻程度成正比。 扁平足、跖痛病、莫顿病跖骨头挤压试验:检查者一手握患足跟部,另一手横行挤压5个跖骨头,出现前足放射样疼痛为阳性,可能为跖痛病、扁平足、莫顿(Mot。ton)病等。前足弓炎症斯特兰斯基克(Strunsky)征:患者仰卧,检查者握患肢足趾,使之迅速屈曲,如前足弓有炎症,可发生疼痛。踝内、外侧韧带损伤足内、外翻试验:将足内翻及外翻时如发生疼痛,说明

有内侧或外侧韧带的损伤。跟腱断裂提踵试验:患足不能提踵30°(踝跖屈60°)站立,仅能提踵60°(踝跖屈30°)站立,为试验阳性,说明跟腱断裂。因为30°提踵是跟腱的作用,而60°站立是胫后肌、腓肠肌的协同作用。小腿三头肌痉挛踝背屈试验:检查时,足置于内翻位,锁住距下关节,使所有背屈动作都在踝关节’。若膝关节屈至90°时,踝关节不能背屈,则为比目鱼肌痉挛。若膝关节于伸直位,踝关节不能背屈,则为腓肠肌痉挛。若膝关节屈曲和伸直时,踝关节都不能背屈,则比目鱼肌与腓肠肌均痉挛。颈椎病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又称Eaten试验。此试验之机制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痛。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沿反方向牵拉,如患肢感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做内旋动作,称为Eaten加强试验。2.头部叩击试验:又称“铁砧”试验。病人坐位,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项,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若病人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上肢(一侧或两侧)痛或有酸麻感,则该试验为阳性。3.椎问孔挤压试验:又称Spurling试验。让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向病侧侧弯,检查者立于患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原因在于侧弯使椎间孔变小,挤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椎间盘突出暂时加大,故神经根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4.杰克逊(Jackson)压头试验: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和后伸位时,检查者于头顶部依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症状加重,称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5.肩部下压试验:患者端坐,让其头部偏向健侧,当有神经根粘连时,为了减轻疼痛,患侧肩部会相应抬高。此时,检查者握住患肢腕部做纵轴牵引,若患肢有放射痛和麻木加重,称为肩部下压试验阳性。6.直臂抬高试验:患声取坐位或站立位,手臂伸直,检查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其患侧肩,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并向外后上方抬起,以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可根据出现放射痛时的抬高程度来判断颈神经根或臂丛神经受损的轻重。此试验类似于下肢的直腿抬高试验。7.颈部拔伸试验:检查者将双手分别置于患者左、右耳部并夹头部,轻轻向上提起,如患者感觉颈及上肢疼痛减轻,即为阳性。本试验可作为颈部牵引治疗的指征之一。8.转身看物试验:让患者观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贸然转

头或转动全身观看,说明颈椎或颈肌有疾患,如颈椎结核、颈椎强直、“落枕”等。 9.头前屈旋转试验:也称Fenz试验。先将患者头部前屈,继而向左右旋转,如颈椎出现疼痛,即为阳性,多提示有颈椎骨关节病。10.伸肘试验:参见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半脱位及尺骨鹰嘴骨折。颈椎结核1.拉斯特(Rust)征:患者常用手抱着头固定、保护,以免在行动中加剧颈椎病变部位疼痛。颈椎结核患者此征为阳性。2.转身看物试验:参见颈椎病。颈肋深呼吸试验:又称阿德森(Adson)试验。患者端坐凳上,两手置于膝部,先比较两侧桡动脉搏动力量,然后让患者尽力抬头做深吸气,并将头转向患侧,同时下压肩,再比较两侧脉搏或血压。若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血压降低,即为阳性,说明锁骨下动脉受到挤压,同时往往疼痛加重。反之,抬高肩部,头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1.压肩试验:检查者用力压迫患侧肩部,若引起或加剧该侧上肢的疼痛或麻木感,则表示臂丛神经受压,主要用于检查肋锁综合征。 2.挺胸试验:患者立正站立、挺胸、两臂后伸,此时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及臂和手部有麻木或疼痛,即为阳性,用于检查有无肋锁综合征,即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和锁骨间隙受到压迫。3.肋锁综合征试验:病人坐位,两上肢向下牵拉使双肩向下、向后伸,如桡动脉减弱或消失,同时在锁骨上、下听到动脉杂音,即为阳性。另一方法是病人立正位、挺胸、两臂后伸,如手麻木或疼痛、桡动脉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表明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在挺胸时压在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胸廓下口综合征间歇运动试验:患者两上肢屈肘90°,两肩外展、外旋90°令手指做快速伸屈动作,记录时间并观察上肢位置的变化。病人在1分钟之内出现前臂疼痛或上肢因不适无力而逐渐下垂为阳性,见于胸廓下口综合征。超外展综合征超外展试验: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将患肢被动从侧方外展高举过肩、过头,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用于检查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即超外展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1.前斜角肌加压试验:检查者双手拇指在锁骨上窝偏内,相当于在前斜角肌走行部加压。上肢出现放射痛及麻木感为阳性,提示下颈段颈椎病或前斜角肌综合征。2.深呼吸试验:参见颈肋。腰背部软组织损伤1.普鲁卡因封闭试验:以0.5%~1.0%普鲁卡因10~20ml压痛点封闭,有

助于对病变粗略地做定位诊断。若注射于皮下疼痛即消失,多为筋膜韧带疾患。若注射于椎板,疼痛消失,则多为肌肉疾患。如果经上述注射疼痛如前,则多为椎管内疾患。2.氯乙烷致冷麻醉试验:距皮肤表面30cm处,用氯乙烷直接喷射,喷射线与皮肤成锐角,并逐渐转动方向,每次喷射持续时间不得超过30秒,以免冻伤。表面麻醉后仍有压痛点,往往表示有深在的器质性损害存在。亦有人应用这种方法治疗运动最比赛期间的软组织损伤。3.背伸试验:患者俯卧,两腿并拢,两手交叉于颈后,检查者固定双腿,嘱患者主动抬起上身,检查者再于背部适当加压,患者抗阻力背伸,有肌肉和椎间关节疾患时,可发生疼痛,19为阳性。棘上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损伤试验:患者取俯卧位,于腹部及骨盆下放四个枕头,以使棘突间部裂开,如发现棘突间有一凹陷,说明棘上韧苷有损伤或松弛。肋骨骨折压胸试验: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侧方,一手抵主其脊柱,另一手压迫胸,轻轻地相对挤压。若在胸侧壁上某处出现疼痛,说明该处肋骨骨折,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重要体正。椎体压缩骨折屈颈试验:参见腰大肌脓肿。胸段脊髓受压比弗尔(Beevor)脐征:患者取仰卧位,让患者抬头坐起时,注意其位置有无移动或偏向某一侧。正常人脐位置不变,若T10~11脊髓节段损伤或受压迫等,则下腹壁肌肉无力或瘫痪,在坐起时脐向上移动;若一侧腹肌瘫痪或无力,脐向健侧移动,这种现象称Beevor脐征。腰椎疾病 1.拾物试验:多用于小儿腰部前屈运动的检查。让患儿于地上拾物,若患儿屈膝、屈髋而不弯腰即为阳性,表示患儿脊柱有功能障碍,多半为脊柱结核。2.体位改变试验:又称阿莫斯(Amoss)征。患者取仰卧位,嘱其坐起,若腰椎有病变,患者多以手置于身后检查床上,借力支持方能坐起。背伸试验:参见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腰骶关节疾病1.陆温试验: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做起身动作时,若腰骶关节处或下腰部疼痛,即为阳性。2.抱膝试验:患者仰卧,两手抱膝使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如有腰骶关节疼痛,即为阳性。3.戈德思韦特(Goldl:hwait)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左手触诊腰椎棘突,右手做直腿抬高试验,在抬高过程中,若腰椎未触知运动而病人已感觉疼痛,说明可能有骶髂关节炎或该关节韧带有损伤。若疼痛发生于腰椎运动之后,病变可能位于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但以前者的可能性为大。若将两侧试验做对比,将对侧下肢分别抬高到

同样高度,引起同样的疼痛,说明腰骶关节病变的可能更大,因为双侧骶髂关节同样病变,同等严重程度者鲜见。4.俯卧伸腰试验:患者俯卧,两下肢伸直,检查者右手托住患者双膝上部,左手扶住腰骶部,然后右手用力徐徐抬高双下肢,使腰部过伸,如腰部产生疼痛,即为阳性。5.腰部扭转试验:患者取左侧卧位,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曲,检查者左手把住患者左肩部向后推,右手把住髂嵴部向前推,两手同时用力,方向相反。以同样的方法再行右侧卧位检查,使腰椎扭转,若有疼痛,即为阳性。6.斯佩试验:参见骶髂关节疾病。7.内奥霍洛征:参见颈椎病。8.坎贝尔征:参见骶髂关节疾病。9.内里征:参见骶髂关节疾病。10.骨盆倾斜试验:参见骶髂关节疾病。脊柱结核1.脊柱超伸试验:又称儿童试验,患儿俯卧,检查者握住患儿双小腿向上提起,正常时不疼,脊柱后弯自如,如有病变则不能后弯,脊柱僵直,常为儿童脊椎结核的一个早期体征。2.拾物试验:参见腰椎疾病。腰大肌脓肿1.腰大肌挛缩试验:参见腰大肌挛缩试验。2.直腿抬高试验:又称拉赛格(Lasègue)征。患者仰卧,两腿伸直,分别做直腿抬高动作,然后再被动抬高。正常时,两下肢同样抬高80°以上并无疼痛。若一侧下肢抬高幅度降低,不能继续抬高,同时又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说明有坐骨神经根受压现象,此时记录两腿抬高度数。由于直腿抬高时,坐骨神经更加紧张,因而加剧了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这一试验是各种坐骨神经紧张试验的基本试验,但需排除胭肌和膝关节后关节囊受牵拉所造成的影响。3.直腿抬高背屈踝试验:又称布拉加尔(Bragard)附加试验、西卡(Sicads)征、西盖尔(Cukaps)试验。同上述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但尚未引起疼痛的一点,在患者不注意的情况下,突然将足背屈,此时坐骨神经受到突然地牵拉更为紧张,而引起患肢后侧放射性的剧烈疼痛即为阳性,借此可以区别由于髂胫束、胭肌或膝关节后关节囊紧张所造成的直腿抬高受限。因为背屈踝只加剧坐骨神经及小腿腓肠肌的紧张,对小腿以上的肌筋膜无影响。4.悬吊试验:双手握住单杠的横杆;身体悬空。数分钟后躯干肌即完全放松。若患腿疼痛减轻,即为阳性,见于椎间盘突出症幼弱型。因椎间隙开大后,突出的椎间突回缩,减轻了对誓经根的压力。若为成熟型,突出物不能因悬吊而回缩,此试验则呈阴性。另外,通过悬吊试验,可鉴别姿势性与结构性脊柱侧凸。5.胭窝压迫试验:仰卧位,

髋、膝各屈90°,一手稳住膝部,另一手托踝使膝关节伸直到一定角度,引起放射痛时,扶膝手之拇指按压胭窝(压迫胫神经),放射痛加重者为阳性,见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健肢抬高试验:又称法捷兹坦(Faierztaln)试验。做健肢直腿抬高试验,患侧产生腰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此试验常为阳性。7.屈颈试验:又称尼雷(Hepu)试验、索特-霍尔(Soto-Hall)征。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枕后,然后徐徐用力使患者头前屈,如出现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即为阳性。颈部前屈时,可使脊髓在椎管内上升1~2cm,神经根也随之受到牵拉,神经根受压时即出现该神经分布区的疼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体压缩骨折的检查.8.颈静脉加压试验:又称奈夫再格(Naffziger)征。用手压迫一侧或两侧颈静脉1~3分钟,或使用血压气囊绕于颈部,使压力升到40~60mmHg(5.33~8.00kPa)时,由于蛛网膜下腔之压力增高,增加了对神经根的压力,而发生坐骨神经放射痛,即为阳性,说明病变在椎管内。9.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患者仰卧,屈颈时引起患肢疼痛及屈曲即为阳性。10.仰卧挺腹试验(分下述四步进行):(1)患者仰卧,两手置于腹部或身侧,以枕部及零足为着力点,将腹部及骨盆用力向上挺起,患者立即感觉腰痛及患肢放射痛为阳性。若此时腰痛及其放射痛并不明显,则应继续进行第二步试验。 (2)患者仍保持挺腹试验,深吸气后停止呼吸,腹部用力鼓气,约30秒,患肢有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3)在挺腹姿势下,用力咳嗽,有患肢放射痛者为阳性。(4)在挺腹姿势下,检查者用两手加压两侧颈静脉,若患肢有放射痛,为阳性。以上操作依次进行,一旦出现阳性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检查。11.腰椎间盘突出运动试验:本试验可帮助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物与脊神经根的位置关系。(1)突出物尖端位于神经根之前,站立位腰前屈幅度越大,腰痛越重。如果偏向健侧方向,前屈或侧屈疼痛更加剧烈。若偏向患侧方向,前屈或侧屈则疼痛减轻或正常。(2)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内侧,站立位前屈并向健侧旋转时,疼痛加剧。反方向运动时神经根不受牵拉,则疼痛减轻或(3)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侧,疼痛反应与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内侧者相反。腰椎滑脱1.乌尔曼(Ullmann)线:在正常人腰椎侧位片上,自骶骨上关节面前缘画一垂线,L5椎体前下缘应在此线之后约1~3mm。如L5椎体向前滑脱,则其前缘位于此线上或在此线之前方。2.加兰征:腰椎正位X线片上,L5椎体前

下缘在Ullmann线上或在其前方为阳性,表明有脊椎滑脱。3.髂间及粗隆间连线:参见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痛1.屈髋伸膝试验:又称凯尔尼格(Kernig)征。患者仰卧,检查者使髋关节尽量屈曲,先屈膝再逐渐伸直膝盖,如此可使坐骨神经被拉紧,如出现坐骨神经放射痛,即为阳性。2.弓弦试验:令患者坐位伸腿或卧位直腿抬高,术者以手指挤压胭窝部,疼痛加重并有放射痛者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3.床边试验:又称弓弦试验、坐位伸膝试验。让患者坐于床缘或凳上,头及腰部保持平直,两小腿自然下垂,然后嘱患者将患肢膝关节逐渐伸直或检查者用手按压患肢胭窝,再将膝关节逐渐伸直,如有坐骨神经痛,即为阳性。此试验等于卧位直腿抬高试验。4.坐位压膝试验:又称别赫节列夫(Bexmepeb)征。嘱患者坐于床上两腿伸直,坐骨神经受累之腿即自然将膝关节屈曲,以减少坐骨神经的紧张程度。如果将膝关节向后压被动伸直时,坐骨神经痛加剧,即为阳性。5.费恩(Fanne)试验:按压坐骨神经走行的部位均会发生疼痛,在腓骨头处捻压腓总神经亦会产生疼痛,即为阳性。6.鞠躬试验:又称奈里(Neri)试验。让患者站立做鞠躬动作,如患肢立刻有放射性疼痛并屈曲,则此试验阳性。7.起坐屈膝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多自行屈曲,而健肢仍伸直,如两侧均有坐骨神经痛,则两膝均屈曲,即为试验阳性。本试验可在多数患者中出现阳性,因为屈膝可缓解对坐骨神经根的牵拉。8.林德纳(Lindner)征: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伸直,使坐骨神经处于十分紧张状态,然后被动或自动向前屈颈,如出现患肢疼痛,即为阳性。9.米诺尔(Minor)征:让患者由坐位到站立位姿势时,患者常以一手置于身后,患肢膝关节屈曲,健肢膝关节伸直支持体重,维持平衡,患肢出现疼痛为此征阳性。10.旺泽蒂(Vanzetti)征:坐骨神经痛时,虽有脊柱侧弯,但骨盆保持水平位。11.奈里(Neri)拾物试验:嘱患者俯拾地面物体,可见其先屈患肢,然后再弯腰拾取物体,同时诉患肢窜痛,即为阳性。股神经受损1.展髋试验:患者取健侧卧位,两下肢伸直。将患侧下肢抬起使髋关节外展,如大腿前侧疼痛,即为阳性,亦提示股神经受损。2.屈膝试验:患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按住其骶髂部,另一手握患侧踝部并将小腿抬起使膝关节逐渐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若出现腰部和大腿前侧放射性痛,即为阳性,提示有股神经损害,并可根据疼痛的起始位置判断其受损的部位。3.股神经紧张试验:又

称瓦色曼(Wasserman)征。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骨盆,另一手握患肢小腿下端,膝关节伸直或屈曲,将大腿强力后伸,如出现大腿前方放射样疼痛,即为阳性,表示可能有股神经根(L1、L3~4神经根)受压现象。梨状肌综合征1.蒂勒征:内收、屈曲、内旋髋关节,使梨状肌紧张,出现坐骨神经症状者为阳性,见于梨状肌综合征。2.梨状肌紧张试验:患者仰卧位,将患肢伸直,并做内收、内旋动作,如坐骨神经有放射性疼痛,再迅速将患肢外展、外旋,疼痛随即缓解即为试验阳性。或让患者取俯卧位,屈曲患侧膝关节,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握持患肢小腿远侧,推动小腿做髋关节内旋及外旋运动,若发生上述反应,即为试验阳性。肋髂撞击综合征肋髂撞击征:令患者躯体向一侧弯曲,当最下肋骨与髂骨接触时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股直肌、髂腰肌挛缩股直肌挛缩试验:髋关节屈曲畸形可由髂腰肌或股直肌痉挛所致。区别的方法是:病人俯卧位、屈膝,若臀部翘起,则为股直肌挛缩,如臀部仍平放,则为髂腰肌挛缩。骶髂关节疾病1.骶髂关节分离试验:又称髋外展外旋试验、盘腿试验、“4”字试验、帕特里克(Patrick)试验。病人仰卧,健肢伸,患肢屈膝,把患肢外踝放于对侧膝上大腿前侧,检查者将一手扶住对侧髂嵴部,另一手将膝向外侧按压,尽量使膝与床面接近。因为患侧大腿外展外旋,这时髂骨上部被大腿前侧和内侧肌群牵拉而产生扭转并向外分离,若骶髂关节有病变则发生疼痛,但事先应排除髋关节本身病变。2.伊利(Ely)试验:患者俯卧,一侧膝关节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正常者骨盆前倾,腰前凸增大。若骶髂关节有病变,则骨盆离开床面被提起,表示骶髂关节活动受限或髋前软组织3.内奥霍洛(Nacholos)征:患者俯卧、过度后伸大腿、屈膝,如引起骶髂关节及下肢疼痛,即为阳性,表示骶髂关节有病变;如腰部疼痛,则为腰骶关节病变。4.足一嘴试验:患者站立,双手捧起一足并尽力向嘴的方向上举,若出现腰骶部疼痛并稍偏向抬足侧,说明腰骶关节可能有疾患;若对侧骶髂关节后部疼痛,可能为对侧骶髂关节疾患。本试验为腰骶关节屈曲和骨盆旋转运动。5.分腿试验:又称床边伸髋试验、盖斯兰(Gaenslen)试验、骶髂关节扭转试验。检查方法:(1)患者仰卧,臀部靠近床边,先将健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贴近腹壁,患者双手抱膝以固定腰椎,患肢垂于床边,检查者一手按压健侧膝关节,帮助屈膝、屈髋,另一手用力下压患肢大腿,或检查者双手用力下压垂于床边的

大腿,使髋关节尽量后伸,则骶髂关节转动发生摩擦,若在该侧骶髂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说明骶髂关节有疾患。(2)患者侧卧,健侧在下,将健腿极度屈曲并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使膝关节屈曲90°,再将患肢向后牵拉,使髋关节尽量过伸,另一手将骶部向前推压,则骶髂关节便向后转动,若出现疼痛,即为阳性。6.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两手置于身旁。检查者两手按住两侧髂嵴内侧,将骨盆向外侧做分离按压动作,然后两手掌扶住两侧髂前上棘外侧并向内侧对向挤压,或让患者侧卧,检查者双手掌叠置于上侧髂嵴之外持续向对外侧按压,同法检查对侧。前者使骶髂关节分离,后者使其受到挤压。另外,还可以进行耻骨联合压迫试验,试验过程中,若骶髂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但此试验阳性发现者较少。此试验还可用于检查骨盆部是否有骨折,若有骨折,则可以引起骨折部位疼痛或使疼痛加重。7.提腿试验:又称伸髋试验、吉利斯(Gillis)试验、约曼(Yeoman)征。患者俯卧,检查者用手掌压住髂骨,手指触及受累的骶髂关节,另一手将患肢大腿向后提起,使髋关节尽量后伸,此时股四头肌紧张。该侧髂骨发生前倾和旋转动作,骶髂关节受到牵拉,如该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表示有骶髂关节病变。8.唧筒柄试验:又称斜攀试验。先试验健侧,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充分屈曲髋、膝关节,另一手按住同侧肩部,固定躯干,然后将大腿及骨盆向对侧推送,使腰骶部及骶髂关节发生旋转。用同样方法再试验患侧,两侧对比,若骶髂关节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说明疼痛侧骶髂关节有病变。9.骨盆旋转试验:患者坐于小椅子上,检查者面向患者,以两大腿内侧夹住患者两膝稳定骨盆,再用两手分别扶住患者两肩,将躯干做左右旋转活动。骶髂关节有疾患时,病变侧出现疼痛,即为阳性。10.单腿跳跃试验:先用健侧后用患侧做单腿跳跃,如果腰椎无病变,健侧持重单腿跳跃应无困难。患侧持重做单腿跳跃时,若有明显的骶髂关节部位疼痛或不能跳起,即为阳性,应考虑患侧骶髂关节可能有病变,但要排除髋关节、脊柱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11.卧床翻身试验:患有骶髂关节炎症的患者,常喜健侧卧位下肢屈曲,向患侧卧时多引起病变部位疼痛。翻身时病变部位疼痛加重,故常以手扶持臀部保护或请旁人帮助才能翻身。12.骶髂关节定位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抱住其两腿膝后部,使髋关节屈曲至90°位,小腿自然地放在检查者右臂上。检查者左手压住膝部,使骨盆紧靠检查

台,患者肌肉放松,然后以双大腿为杠杆,将骨盆向右和向左挤压。一侧受挤压,对侧被拉开,骶髂关节疾患时,向患侧挤压时疼痛较轻,而向对侧挤压时患侧被拉开疼痛较为剧烈。13.斯一彼(Smir-g—Peterson)试验:此试验又称戈德思韦特(Goldthwait)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放于病人腰部,做直腿抬高试验。如腰椎部未动即出现疼痛,则病变位于骶髂关节;如果腰椎活动后始出现疼痛,则病变多在腰骶关节。14.拉瑞(Larrey)征:患者坐于扶手椅或板凳上,用手撑起躯干,然后突然放手坐下,患侧骶髂关节因震动而引起疼痛,即为阳性。15.史密斯一彼特森(Smith-Peterson)试验:患者直立,将脊柱向左或向右侧倾斜,若一侧骶髂关节有疾患,脊柱倾向健侧的动作多有障碍。16.拉格尔(Laguere)试验: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然后髋关节外展、外旋,骶髂关节若有病变,便可出现疼痛:但不影响腰骶关节。17.坎贝尔(Campbell)征:嘱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躯干前倾时,骨盆不动,可能为骶髂关节病变。若骨盆及躯干同时前倾,则为腰骶关节病变,主要活动在髋关节。18.奈里征:站立时,躯干前屈,引起患侧屈膝,见于腰骶或骶髂关节病变。19.贝尔征:在较瘦患者中,触诊髂凹深部。如有骶髂关节炎,可产生疼痛。20.骨盆倾斜试验:在患者的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之间用粘膏贴一竹尺,然后令病人弯腰。如竹尺没有或很少倾斜,可考虑为骶髂关节病变。反之,如竹尺倾斜很大,而腰椎保持伸直状态,弯曲中心在髋关节,则说明为腰骶关节病变。骨盆骨折骨盆分离与挤压试验:参见骶髂关节疾病。中枢感觉区损伤1.皮肤定位试验:用手指或笔杆等物轻触病人皮肤,让患者用手指出受刺激的部位。2.两点辨别试验;用两脚规分别以一脚或两脚接触皮肤,看患者能否辨别是一点还是两点刺激,另外还要测定患者感知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正常两点辨别觉的最小距离:指尖为3~8mm,手掌为8~12mm,手背为30mm,前胸为40mm,背部为40~70mm,上臂及大腿为75mmm。3.体表图形试验:用笔杆在患者皮肤上划三角形或圆等几何图形或数字,询问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来。4.实体试验:让患者触摸放于手中的物体,说出物体的形状、大小及名称。5.重量试验:以体积相同而重量不同的物体置于患者手中,让患者指出何者轻或重,以测定辨别重量的能力。中枢运动区损伤1.髌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手指按于髌骨上缘。2.踝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胭窝,

膝关节呈半屈曲位,另一手推住前足底,迅速而骤然推足背屈,并维持适当推力。于是踝关节便出现有节律的伸屈动作,称为踝阵挛阳性,为锥体束损害的表现。3.巴宾斯基(Babinski)征:用钝性物或骨针划足底外缘,由后向前直到蹲趾下,引起躅趾背屈,其余各趾呈扇形分开,并向跖屈为阳性,仅蹲趾背屈为弱阳性,此试验用于检查锥体束损害。4.贡达征:用力扭转或下压病人第3或第4足趾,引起与巴宾斯基征相同的反应。5.腓骨反射:用圆形笔杆等物,沿腓骨表面向下划过。若引起反射性的蹰趾背伸动作,即为反射阳性,其意义同巴宾斯基征。6.拉米斯特斯(Raimistes)足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并稍外展。检查者双手扶住健肢大腿和小腿的外侧,让患者抗阻力地外展健腿,若患肢出现反射性的外展动作,即为此征阳性。相反,让患者抗阻力地内收健腿和小腿的外侧,若患侧下肢也同样出现反射性的内收动作,也为此征阳性,说明患肢锥体束受损。7.上肢对侧伴随运动:患者取坐位,手掌朝上,手指伸直,肌肉放松。检查者与患者的健侧手用力握手,此时若患侧(对侧)手出现反射性的握拳,即为反射阳性。若患者的健侧手用力握拳,其对侧手也出现反射性各指屈曲的伴随动作,亦为反射阳性,说明该上肢有轻度的锥体束损害。8.奥本海姆(Oppenheim)征:以拇指和示指沿胫骨外缘用力自上而下擦过直到内踝上,引起耻背伸为阳性,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9.查多克(Chaddock)征:用钝物或骨针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而躅趾背屈者为阳性,正常时只能发生跖屈运动,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10.戈登(Gordon)征:以手用力挤压腓肠肌并快速松手,引起蹰趾背屈者为阳性体征,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11.弹指反射征:患者腕略伸,指微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病人腕部,右手拇、示二指挟住其中指,用拇指快速地向掌侧弹拔其指甲,阳性者,各指向掌侧屈曲。因少数正常人可出现阳性,故明显阳性或双侧不对称时,才具有临床意义,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12.罗索利莫(Rossolimo)征:急促地叩击足趾的跖面引起足趾跖屈,即为阳性,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13.拇指随伴运动:又称瓦顿伯格(Wartenberg)反射。检查方法有两种:(1)检查者一手固定患者前臂,使手掌向上(旋后),另一手四指与患者同手四指互相用力勾拉,观察其拇指动态。(2)患者双手四指勾拉在一条横杆上,观察其拇指动态。正常人拇指无反射性动作,或仅有轻微的屈曲动作。若患者拇指出现明显的屈曲和内收动作,即为反

射阳性,说明该上肢可能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此反射有时在锥体束损害的早期即可出现阳性。14.下肢钟摆试验:患者取坐位,两小腿自然下垂。检查者将其两小腿举起后突然放手,使小腿自然下落。正常人两小腿落下后,可继续前后晃荡,如钟摆样摆动,几次后逐渐减小幅度直至停止,两侧相同,同时停止。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者,其摆动时间远较正常人短暂;一侧肌张力增高时,该侧小腿摆动过早停止,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小脑损伤1.双指试验:又称双臂试验。患者站立或取坐位,闭眼,双上肢向前水平伸直,握拳并伸出示指。若两手均偏向患侧,提示迷路病变。2.,指指试验:嘱患者伸直示指,屈肘,然后伸直前臂以示指触碰对面医生的示指。,先睁眼做,后闭眼做。正常人可准确完成。若总是偏向一侧,则提示该侧小脑或迷路有病变。也可以患者自己双手示指先相对,然后一手不动,另一手外展后又回到原位,与不动的那只手示指相碰,然后双手交换,依次重复做此试验。 3.指鼻试验:医生先做示范动作,即将前臂外旋、伸直,然后以示指触自己的鼻尖,先慢后快,先睁眼后闭眼反复做上述动作。正常人动作准确,共济失调患者指鼻动作经常失误,出现手指偏斜和动作性震颤。如睁眼无困难,闭目不能完成,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闭眼皆有困难者为小脑性共济失调。4.指指一指鼻试验:此试验为指指试验与指鼻试验同时做,试验结果比单独一个试验结果更明显。5.辨距不良试验:小脑半球病变者,取物时,其手展开幅度很大,与该物大小极不相称,而且距离不准,往往将物体推翻之后,才能握住,其意义与指鼻试验相同。6.费希尔(Fischer)试验:又称手指试验。先在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尺侧缘做一标记,然后让患者该手示指指尖叩击此点。叩击时要连续迅速,每秒3~5次。示指尖抬高1.5~2cm,叩击时拇指不准移动。若有小脑疾患,示指叩击动作缓慢,示指抬高幅度小,节律不规则,叩击部位不准确,过早停止,甚至不能做此动作。上锥体系、间脑或基底神经节损伤者,示指叩击动作也缓慢,幅度小,动作僵硬,而拇指的动作较多,甚至腕关节也参加运动。7.轮替动作试验:嘱患者伸直手掌并反复做快速旋前、旋后动作,以观察拮抗肌群的协调动作。共济失调患者动作缓慢、笨拙,一侧快速动作障碍则提示该侧小脑半球病变。8.反冲力消失征:患者取坐位,用力屈肘。检查者拉其前臂用力使其伸肘(另手按其肩部保护),然后突然放手。正常人手臂仅稍有反

冲现象,不会反击自己身上。若有小脑疾患,因拮抗肌肌张力低下,手臂即反击于自己身上,为阳性。9.跟一膝一胫试验: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下肢屈曲,足跟置于对侧膝部远端,并沿胫骨前徐徐滑下至内踝,睁眼和闭眼各反复试验数次。共济失调患者(小脑或脊髓后索病变)出现动作不稳或失误。10.费希尔(Fischer)跟胫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提起一足,以足跟连续叩击对侧胫骨粗隆下方,提跟高度约为30cm,每秒叩击2~3次。试验亦可取站立位进行。此试验比跟一膝一胫试验更敏感,特别是小脑疾病患者可出现侧距过远、动作分解和失调。锥体柬疾病患者动作缓慢,提高幅度小。11.龙贝格(Romberg)征:又称闭目难立征。测试时,嘱患者两臂向前伸平,双足并拢直立或一足置于另一足跟之后站立,然后闭目,如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仅闭目时不稳提示两下肢有深感觉障碍或前庭疾患,闭目、睁目均不稳提示小脑蚓部病变。12.仰卧起坐试验: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不垫枕,双下肢伸直,双手放置胸前,嘱患者不用手支撑自行坐起。若患侧半身肌张力低下(如一侧小脑疾患),在坐起时,同侧下肢也随之举起,称为臀部躯干联合屈曲征阳性。若一侧大脑疾患,则对侧下肢举起。若为双侧性小脑或大脑运动区病变,则两侧下肢同时举起,如不用双手支撑床面,患者便无法仰卧起坐。正常人在仰卧起坐时可以保持骨盆、下肢不动,膝关节伸直。大脑性瘫痪1.蓝朵反射:(1)婴儿期检查:检查者以手掌托起患儿的胸腹部,使之处于悬空俯卧位,若托起时患儿垂头垂足,反射为阳性,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或大脑性瘫痪的早期表现。正常婴儿在被托起时呈挺胸、仰头和伸腿的姿势,若按头俯屈,婴儿的双侧髋关节亦反射性地屈曲t。(2)学龄期小儿检查法:患儿在坐位时,出现颈背部不能伸直和双臂弯曲,即为反射阳性。若再按其头部使之俯屈,放手时患儿可出现反射性颈项过伸、角弓反张,此征见于大脑性瘫痪的患儿。正常的小儿在坐位时的姿势是头后仰、双臂伸直。2.强握反射:又称握持反射。检查者以手指或其他物体触及小儿手掌心,小儿即握紧此物不放,称为反射存在或阳性。3~4个月之内的婴儿此反射阳性,以后逐渐消失。若以后仍然存在或重新出现,提示其对侧大脑(额叶)有病变(如大脑瘫)。若。~4个月之内的婴儿此反射消失,说明该侧肢体可能有瘫痪,如臂丛神经损伤等。3.拥抱反射:小儿仰卧,检查者抬起其头与颈部,使上身离开床面约成30。角(约成半坐位),然后突然

将小儿头放下约15。(放下高度约数厘米);也可以将小儿仰卧于桌上,头露在桌边之外,检查者双手将头扶在水平位,然后将头突然放下数厘米;也可以将小儿坐位横置于检查者双腿上,一手保护小儿身体,另一手托住小儿头成水平位,然后再屈曲内收抱在胸前。若下肢也出现伸直动作,并发出哭声,即称为拥抱反射阳性。正常新生儿皆可见此反射,4个月后消失。若新生儿此反射过早消失,两臂均无反应,说明有肌张力不全或肌痉挛现象存在,提示脑损伤或疾患。若4个月后此反射仍持续存在,说明脑损伤或脑发育不良,如大脑性瘫痪等。4.坐位后仰试验:患者坐在桌边上,双小腿垂于桌下,双寻抓住桌边缘,然后慢慢地后仰,直至卧倒。若头虽后仰,但只是腰背部变驼,而无后仰倒之势,同时其下肢也出现紧张伸直状态,即为试验阳性,说明大脑运动区病损、运动失调。上肢瘫痪1.上肢轻瘫试验:(1)患者站立或取坐位,两上肢向前伸直,前臂旋前手掌朝下。数秒钟后,即可见患肢的前臂呈过度旋前位,或同时小指外展,并可见患肢无力而逐渐下落。(2)患儿或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如四肢有偏瘫、骨折或脱位,则患肢活动较少或完全不动。(3)用针刺痛患肢,如不出现上肢屈曲动作,可能为瘫痪、骨折或昏迷。如小儿该肢感觉尚存在,则可因刺痛而啼哭。2.分指试验:此又称手指外展对比法。患儿双手五指分开(外展),两手相合,指指相对,几秒钟后,有轻瘫的一侧手指逐渐并拢(内收)。3.肢体坠落试验:患者仰卧,将其两上肢伸直提起与躯干垂直,观察其坠落情况,昏迷患者瘫痪侧迅速坠落而且沉重,常落在自己胸部,而健侧则是向外侧倾倒,坠落速度较慢。如果息肢为轻瘫,则可维持于垂直位一段时间,但比健侧时间短,此项又称肢体坠落试验。下肢瘫痪1.巴雷(Barre)下肢瘫痪试验:方法一:患者俯卧,检查者将其双膝屈曲至垂直位,放手后几秒钟,患肢即逐渐下垂。方法二:患者俯卧,用力屈膝使足跟碰到臀部,即可看出轻瘫侧的踝关节与趾关节不能用力跖屈。2.敏卡锡尼(Mingazini)试验:患者仰卧,髋、膝关节屈曲至直角位,几秒钟后患肢即不能支持下垂,即为试验阳性。3.昏迷病人下肢轻瘫试验:将患者下肢屈曲,足跟不离床,然后突然放手。若该肢无瘫痪,则逐渐伸直至原来的位置。若该肢向外侧倒下或下肢伸直处于外旋位,表明该肢有轻瘫。4.下肢外旋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两足扶直并拢,如下肢瘫痪,则患侧足向外侧倾倒。5.三屈征:(

1)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以针刺痛其下肢,或迅速用力将足趾跖屈。若患者该下肢出现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即称三屈征阳性,又称三屈反射,也称马利一福克斯现象,说明脊髓腰段以上有横贯性(完全性)损害。(2)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主动屈髋、屈膝。正常人踝关节也反射性地跖屈,即三屈征阴性。若出现踝关节背屈,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锥体束有损害。如同时出现足极度跖屈和内翻,可能是额叶皮质有病变。(3)患者俯卧,下肢伸直,然后一侧下肢屈膝。正常人踝关节反射性地跖屈。如屈膝同时出现踝关节背屈和髋关节屈曲的反射动作,即称为三屈征阳性,说明对侧额叶皮质或锥体束病损。6.全部反射:又称总体反射或总体屈曲反射。下肢某处稍受震动或刺激,即可引起广泛而显著的肌肉痉挛,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称为三屈征阳性),双下肢内收,前腹壁痉挛,瘫痪区某处皮肤出汗,有时出现反射性排尿、排便、阴茎勃起、血压升高等现象。这种广泛而显著的反射就称为“全部反射”。此种反射是由于脊髓反射中枢失去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兴奋性增强和扩散的结果。此反射阳性多见于脊髓腰骶段以上完全横断性损害而腰骶段完整者。7.皮肤划痕试验:为刺激皮肤引起的毛细血管反射。(1)皮肤白色划痕反应:用钝头竹签加适度压力在皮肤上划压,数秒以后皮肤就会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称为皮肤划痕现象。正常持续1~5分钟即行消失。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提示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2)皮肤红色划痕反应:经竹签划压很快出现红色条纹,持续时间较长(数小时),而且逐渐增宽或皮面隆起,则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划痕反应减弱或消失。8.发汗试验:伤肢皮肤涂以1%~2%含碘溶液,干燥后再撒一层淀粉。然后使患者发汗,淀粉在汗液的作用下变为蓝色。出现周围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时,节段以下分布区无汗或少汗,根据淀粉变色情况,可以做出判断。臂丛神经损伤1.轴索反射试验:以确定牵拉损伤的部位。用1%磷酸组胺注射于前臂内侧、桡侧各两处以及手背尺、桡侧各一处皮内(共6处),健侧对照。局部血管舒张形成皮丘,并向周围扩散为正常反应。无扩散为阴性,且表明有椎间孔外神经根损伤,轴索反射消失。2.神经瘤征:叩击颈部患处,可在该神经分布区感到电击样疼痛,提示神经根有断裂。腋神经损伤梳头试验:参见肱二头肌长腱腱鞘炎。正中神经损伤1.

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拇指与示指不能屈曲,中指屈曲不完全。2.拇指对掌试验:正常拇指对掌运动时,拇指末节指腹可与小指末节指腹面面相对,正中神经损伤时,拇指只能与小指的侧缘相接触,不能与指腹相接触。3.拇指与小指尖相对试验:当拇指尖与小指尖相对时,正常此两指末节的中轴(或指甲的中线)可在同一直线上。如拇指不能对掌,拇指尖只能对小指尖的一侧,则两个中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有交角。4.两手互握试验:患者取坐位,两肘支于桌上,两手举起,手指交叉互相握手,即可见其患侧示指、中指不屈曲。5.屈指试验:检查者将患手举起,固定示指近侧指间关节使之伸直,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若正中神经损伤,则不能主动屈曲;或将患者手掌平放于桌面上,五指张开,然后五指做搔抓桌面的动作,即可见其示指不能搔抓。此征阳性说明损伤部位在前臂以上,引起指深屈肌麻痹。6.拇指屈曲试验:患者手放于桌上,手掌朝上。检查者固定拇指掌指关节于屈曲位,然后让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或检查者用右手示指顶住患者拇指末节指腹做对抗,嘱其抗阻力地屈曲指间关节,如无力或不能屈曲,说明拇长屈肌无力,正中神经损伤部位可能在肘部以上。7.拇指小指夹纸试验:嘱患者患手拇指与小指夹一个纸片,检查者如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拇指对掌肌无力。8.瓦顿伯格(Wartenberg)试验:患者取坐位,双手四指并拢,拇指桡侧外展,然后两手示指及拇指尖侧面相靠拢,放在自己面前,可见患侧拇指无力外展而逐渐变内收姿势。 肩关节外展试验:参见肩胛骨颈部骨折。尺神经损伤1.花托试验:患手五指不能汇拢呈花托状,故不能托起一只水杯。2.夹纸试验:将一纸片放在患手两指之间,嘱患者用力夹紧,如检查者能轻易抽出纸片,即为试验阳性,说明掌侧骨间肌无力。3.弗罗门(Fromen)试验:又称持板试验。患者用拇指与示指夹住木板的边上,要求拇指伸直放平,即可见患侧拇指指间关节仍处于显著屈曲状态,这是由于拇内收肌无力,拇长屈肌作用加强所致。4.Forment试验:嘱患者用双手拇指、示指夹持同一纸片,患侧拇指末节若出现屈曲状,即为阳性,说明拇内收肌麻痹。5.小指外展试验:患者五指并拢,手掌朝下,平放桌上,然后小指做外展和内收动作,若患侧小指不能外展即为试验阳性。6.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小指与环指无能力屈曲。7.小指屈指试验:患者手掌朝下,平放于桌上,五指伸直,然

后各指做搔抓桌面动作,如小指不能搔抓,即为试验阳性,或将患手举起,检查者固定环指、小指近侧指间关节于伸直位,然后让患者屈曲环指、小指的远侧指间关节,即可见两指末节不能主动屈曲。8.拇指一示指指尖相对试验:拇指尖与示指尖不能相碰构成“0”形姿势。桡神经损伤1.握拳试验:患手握拳时,拇指不能与其余四指相对,只能靠在示指的桡侧。握拳时其腕关节不能背伸而使垂腕更加明显。2.合掌分掌试验:患者双手五指伸直并拢,合掌举起于胸前,然后腕部仍然相贴,指与掌分开(即背伸腕关节和掌指关节)。如见患手无能力分掌,而是弯着手指并沿着健侧手掌向下滑落,即为试验阳性。3.拇指外展背伸试验:患者双手举起于面前,手掌向前,四指伸直,拇指外展,双手并排,即可见患侧拇指处于内收位,不能外展和背伸。坐骨神经损伤见第三章腰、背部检查。股神经损伤1.背屈踝试验;又称Sicard征。检查者用力将患侧踝关节背屈,若胭窝及小腿后侧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胫神经损伤。2.背屈蹲趾试验:又称Turinn征。检查者骤将患侧趾背屈而使其上翘,若腓肠肌内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胫神经损伤。3.见第三章第二节腰、背部检查。腓总神经损伤踝跖屈试验:患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骤将患侧踝关节跖屈,若出现胭窝及小腿前外侧疼痛,即为试验阳性,提示腓总神经损伤。尺、桡动脉损伤动脉压迫试验:让患者紧握双手驱出血液,检查者以双手紧压患者双侧桡动脉,阻断其血循环,再让患者放松双手,观察手部血充盈情况,从而判断尺动脉有无栓塞或断裂。用此法同样可检查桡动脉。下肢供血不足1.姿势性肤色改变试验:患者平卧,下肢伸直抬高45°,正常情况下肢体保持淡红色或稍苍白,当动脉血供减少时,肢体远端即现苍白,如肤色改变不明显,可嘱患者在肢体高举的状态下两足反复伸屈运动30秒后再观察,如运动后出现苍白色,表示跖面苍白试验为阳性,说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如有广泛性动脉血供不足,则呈均匀性苍白,若为局限性动脉损伤或闭塞,则呈片状或不规则的苍白,如出现一趾或二趾苍白等。2.肢体下垂试验:正常人由抬高肢体所出现的肤色改变在肢体下垂后10秒内可恢复正常,如恢复时间延迟45~60秒或更长,则表示有动脉血供障碍。当肢体持续处于下垂位时,正常情况下,肤色无特殊改变或仅出现轻度发绀,如足的远端有重度发绀,甚至足踝部均有广泛发绀,则提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若肢体下垂立刻发绀,多表示浅层血管张力丧失或减低,因而血液淤积。3.反应性充血试验:先将肢体浸泡于35℃温水中10分钟以消除血管张力,使肢体小动脉扩张,然后再抬高肢体使血液排空,于抬高位在肢体近端扎以止血带,并加压至患肢收缩压以上,以阻断血流,最后放平肢体,5分钟后解除压力,注意观察肢体肤色的改变。正常时肢体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再通血,呈现充血反应,止血带以下皮肤立现泛红,并均匀迅速地向远端扩展,至足趾约需10~15秒,充血现象持续10~40秒后渐次消退,在有动脉病变时,充血现象可延迟出现,扩展缓慢,延及足趾可需1~3分钟,也可出现青紫色或斑块状,这样充血的消退也延迟。如充血现象延迟出现,但肢体呈广泛红色,则可能为大血管闭塞而侧支循环供应良好的征象。4.下肢体位试验:抬高患肢30~60秒,足跖面苍白,随之将患足下垂,足呈紫红色或静脉充盈时间15秒以上时为阳性。说明该肢体供血明显不足。小腿深部静脉栓塞1.Rerth试验:用止血带扎于患者小腿中上段,令其行走数十步进观察。(1)如深静脉良好,则浅静脉血可向深静脉回流,浅静脉呈萎缩状态。(2)如深静脉有血栓形成,则回流受阻,浅静脉呈怒张表现。(3)如深静脉畅通,、但瓣膜不全,则运动后可完全排空,但一旦停止运动,即刻又会充盈。2.霍曼斯征:检查者将患肢稍抬高,膝关节伸直,做强烈的踝关节被动背伸运动,使小腿后方组织受到牵拉,如有小腿后疼痛,为阳性。见于腓肠肌深部静脉栓塞。3.纽霍夫征:病人仰卧,膝关节屈曲,足底平放于检查桌,腓肠肌放松。检查者用手指摸腓肠肌深部,如有增厚浸润感和触痛,即为阳性,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传导试验:以震动的音叉放在两侧肢体远端对称的骨隆起处,或用手指或叩诊槌叩打该处,另将听筒放在该肢体近端对称的骨隆起处,听骨传导音的强弱,并与健侧对比其音调。正常骨传导音清脆,骨折时,由于骨传导不良,传导音变钝。儿童骨骺损伤损伤角征:亦称Thurston-Holland征。在S-H Ⅱ型骨骺损伤的X线片上,干骺端有一三角形骨片连同骨骺一起移位,称损伤角征。四肢肌无力1.巴雷征:见下肢瘫痪部分。2.麦卡兹尼征:让病人仰卧抬腿,髋、膝各屈曲90°。患侧下肢逐渐下垂或摇摆不稳为阳性。运用此法可检出轻微的肌力减退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高尔斯征:病人由卧位起立时,需先翻身俯卧,以四肢支持躯干,然后再以两手扶持下肢才能逐渐立起,见于进行

性肌营养不良。佝偻病1.克沃斯特征:用手指或叩诊锤叩击耳前的面神经,引起面肌收缩为阳性,见于佝偻病。2.特鲁索征:用手紧握患儿上臂,引起手部肌肉抽搐为阳性,见于佝偻病。四、骨科的X线检查骨本身密度很高,与周围软组织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所以X线检查是临床骨科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常规X线检查方法包括透视和摄片,必要时可辅以特殊检查(如造影、CT或MRD。其意义有:①判断病变的有无,观察病变的进展,证实或核正初步诊断意见。②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性质以及和邻近组织的关系。③判断骨龄,了解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④指导骨折和脱位的整复、牵引固定及其他治疗措施。⑤术后复查,判定疗效。⑥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⑦帮助术中定位。常规X线检查方法(一)透视1.适应证:透视检查方法不能留下记录,判定病变有无进展时,缺少原始记录对比,且对病人和医生有辐射损伤,并非骨科常规X线检查,仅限于骨折、脱位的修复和火器伤时寻找金属异物和定位。2.注意事项:使用透视检查时,首先要加强防护,用小照射野,透视时间要短,尽量减少X线照射,切忌在透视下进行骨折整复。(二)X线片骨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主要是摄片,通过观察骨的密度、皮质形态,对大多数骨关节疾病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的初步诊断。X线片可以保存,治疗前后可以对照比较,并能动态观察某些疾病的演变情况。1.常规X线摄片位置:(1)正、侧位片:一般部位均采用正、侧位投照。(2)正、斜位片:当侧位投照有过多的骨骼影像相互重叠时,应采用斜位。(3)正位片:适用于骨盆、髋、肩及锁骨等,首先只照正位,如有需要再加照其他位置。(4)侧位片:适用于跟骨、髌骨等,需要时再加照轴位。2.特殊X线摄片位置:当常规摄片位置不能清楚显示病灶时,需加特殊位片才能很好地显示。(1)轴位:X线方向与骨长轴平行,以反映该部位全貌,如髌骨、跟骨等。(2)开口位:适用于颈椎正位观察第一、二颈椎,减少下颌骨的重影。(3)后前斜位:疑有股骨头后脱位时采用此位置摄片。(4)穿胸位(肱骨头颈侧位):观察肱骨上端骨折对位、对线情况。(5)屈膝位:用以了解股骨髁间窝病变。 (6)双侧对比位:为明确病变性质或对一侧病变有疑问需排除正常变异时,加拍对侧片对比。(7)功能位(脊椎运动X线检查):为了解椎间盘退变情况、椎体稳定性,取侧位脊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对诊断很有帮助。(8)左、右侧弯位:配合正位

片,检查特发性脊柱侧弯,确定主弯及代偿性侧弯。(9)安氏位:检查跟距关节跟骨载距突与距骨侧突间有无畸形。特殊X线检查方法1.体层摄影:体层摄影系通过一定装置使人体某一层组织清晰显影,而其他层次的影像则模糊不清,可以减少重叠影像,显示常规摄片所不能显示的细微病变。临床上主要用于寻找平片显影不良或l临床上有病变的客观表现,但普通X线不能显示的微小病灶。骨肿瘤早期采用体层摄影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范围、程度等,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显示常规摄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质破坏。对于显示慢性骨髓炎的死骨也很有价值。2.放大摄影:直接放大摄影是根据焦点、物体及胶片间的几何关系增加物片距离使X线影像直接放大的摄影技术,通常放大倍数为1.5或2倍。间接放大影像是普通X线片通过光学放映机进行放大观察,可将影像放大4~10倍,用于观察骨骼细微结构和轻微变化,特别是细微的骨小梁早期脱钙、骨皮质侵蚀及关节面的早期破坏等,做出早期诊断。在血管造影中,亦可将细小的微血管放大使之清楚易见。3.立体摄影:立体摄影可获得立体影像,即三维成像,主要用于观察结构复杂或厚密部位的病变深度和范围。4.四肢长度测量:四肢长度测量适用于骨骺病变引起双侧肢体长度有差异,拟行手术需要精确测量其长度者。5.应力下摄片(强迫位摄片):应力下摄片适用于X线平片检查不能显示的关节松弛及关节脱位,最常用于膝、踝关节。检查时采取强迫位置,将被检查肢体放在正位,强迫内翻、外翻足,分别摄片,以了解关节解剖关系有无变化。腰椎在过屈、过伸位拍片,可以排除因椎间盘退变造成的假性脱位。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单位重量骨内钙盐含量正常,X线表现为骨的透亮性增强、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2)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骨组织内矿物质含量减少,单位重量骨内钙盐含量亦减少,X线表现与骨质疏松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模糊、骨皮质变薄。此外,骨压缩变形、顿号假性骨折线的出现是其特征表现。(3)骨质增生:亦称骨质硬化,指单位体积内骨盐增多,X线表现为骨的密度增高、骨皮质变厚、骨小梁增粗、髓腔变窄甚至消失。 (4)骨质破坏:原有骨组织被炎症、肿瘤、肉芽组织取代而消失,称之为骨质破坏。X线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消失,出现局部性密度减低区。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边界清楚,恶性骨肿瘤或急性骨髓炎

则表现为斑片状或溶骨性破坏,呈弥漫浸润性,边缘模糊,界限不清。(5)骨质坏死:指骨的一部分失去血供而发生的病理性改变。骨坏死发生1~2个月后,X线检查才有阳性表现,初期可见骨密度相对增高,中期死骨区表现骨质疏松及囊状破坏,晚期发生骨质破坏。(6)骨膜反应:骨膜受刺激后骨膜增生,形成骨膜新生骨称为骨膜反应,X线表现多种多样,可见单层、多层、葱皮样、花边样、日光放射样骨膜反应。 (7)骨或软骨内钙化和骨化:X线表现为局限性颗粒状、斑片状或无结构的致密阴影。2.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1)关节肿胀:X线可见局部软组织密度增高。(2)关节积液: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与健侧对比有助于诊断。(3)关节破坏:关节内软组织破坏时,X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狭窄。累及软骨下骨时,X线表现骨质密度减低,以后逐渐发展至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或消失。(4)关节强直:纤维性关节强直X线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不同程度变窄,但关节间隙不消失。骨性强直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甚至消失。关节造影由于关节内结构为软组织密度,缺乏自然对比,选用关节造影可以了解普通X线难以显示的关节软骨、软骨板或韧带的损伤、关节囊病变以及关节结构的变化。当有化脓性炎症,关节面骨折或关节内出血时,禁用此项检查。关节造影最多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或交叉韧带的损伤,其次是肩关节和腕关节。造影剂可选用气体或有机碘溶液,前者称为阴性造影,后者称为阳性造影。现在多使用双重对比造影,即同时选用气体和有机碘溶液,它具有反差大、对比度强的优点;但需做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膝关节造影】1.适应证:(1)疑有膝关节内损伤性疾患:半月板损伤、交韧带损伤、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断裂。(2)半月板畸形或囊肿。(3)关节内游离体。(4)剥脱性骨软骨炎。(5)滑膜肿瘤。(6)胭窝囊肿。(7)其他已确定为膝关节内疾患,但不能肯定其性质或部位者。2.造影方法:病人仰卧位,取髌骨内上或外上角为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局部麻醉(局麻)下用10~20号穿刺针刺入关节囊,回抽无回血,注入造影剂。气体造影剂常选用过滤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用量为80~120m1。阳性造影影剂选用35%~5D%的有机碘制剂10ml。双重对比造影时先注入碘剂8~16ml,并随即注入l0~20ml气体。注入空气后应防止气体自针眼处外溢。3.摄片:(1)阴性造影:患者取俯卧位,分别于外旋位、内旋位、中间位三个位置投照。(2)阳性造影:

取俯卧、仰卧位,分别投照正位、内旋位、外旋位共6张。(3)双重对比造影:取侧卧位,行水平投照内、外侧半月板,应于内旋位、外旋位、中间位分别投照。(4)疑有髌骨或髌上囊病变,应摄加强侧位片。4.造影征象:正常膝关节造影片,可清楚显示内、外侧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滑囊、髌下脂肪垫、交叉韧带等结构。如有损伤或病变时,可相应出现充盈缺损、造影剂断裂等征象。【肩关节造影】1.适应证:肩部疼痛和或运动障碍疑有下列疾患者:(1)肱二头肌长头脱位或断裂。(2)肩袖破裂。、 (3)关节囊破裂。(4)冰冻肩。(5)习惯性肩关节脱位。2.造影方法:病人仰卧位,掌心向上,常规消毒、局麻后用20号腰穿针于喙突下一横指垂直刺入,针头触及肱骨头或关节盂时退出,再沿肱骨头或盂缘进入关节腔,注入有机碘造影剂15~20ml。冰冻肩时只需注入10ml。3.摄片:于肩关节内旋30°、外旋30°,前、后位各一张及肩关节轴位片一张,共5张。4.造影征象:造影剂充满整个关节,关节囊呈袋状密度增高影。在外旋30°位及后前位上,关节囊呈半圆形充盈。内旋30°时,则呈圆形或卵圆形。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周围的滑膜鞘充盈后,在外旋30°位后前位片上显示为弯曲管状阴影,中央密度减低区为肱二头肌腱阴影脱位或半脱位。【髋关节造影】1.适应证:(1)主要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检查。(2)帮助了解以下病理性髋关节情况:①髂腰肌和关节囊的关系。②盂唇及股骨头软骨部的情况。③股骨头大小、形态。④关节囊的改变。⑤髋臼软骨情况。⑥关节内韧带情况。⑦髋臼内容物。2.造影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透视定位,找到股骨颈连接处内下缘,并在皮肤表面做标志。常规消毒后,在麻醉穿刺点局部和关节囊周围,以19~20号穿刺针按皮肤标志垂直刺入直达骨面,进入关节腔后即可注入有机碘造影剂2~5ml。 3.摄片:髋关节正位拍片,必要时加拍外展外旋位片。4.造影征象:(1)正常髋关节:股骨头呈圆形,其弧度与髋臼的弧度相对应。髋臼底部造影剂分布均匀,多无积聚,亦无任何充盈缺损。髋臼缘可盖住股骨头外上部分,无增厚或内折,亦无圆韧带肥大等征象。(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关节囊狭长呈葫芦状填髋臼底,有充盈缺损。【窦道及瘘管造影】1.适应证:(1)探测窦道或瘘管的位置、来源、范围、行程及与体内感染灶的关系,如慢性骨髓炎及骨结核伴有难以愈合的窦道或瘘管手术时定位。(2)了解创伤或手术并发的窦道或瘘管以及与邻

近组织或器官的关系。(3)先天性瘘管或窦道需行手术治疗时,帮助了解其行程和分支情况。2.禁忌证:(1)造影部位有急性炎症。(2)碘过敏者禁用碘造影剂,可换用钡胶造影。3.造影方法:注射造影剂前首先吸净瘘管或窦道内的分泌物。用刺激性和毒性小的造影剂,直接或经导管间接注入,稍加按压,注射器或导管不抽出,防止造影剂外溢。透视见瘘管或窦道完全充盈后拍摄正、侧位片。【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多用于四肢血管,对骨骼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用于烧伤、脉管炎及断肢再植等。(一)四肢动脉造影1.适应证:(1)肿瘤与炎症: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了解病变原发于骨本身还是软组织和血管,病变是否侵及骨骼。(2)明确骨肿瘤软组织受累范围,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及主要供血动脉的走向。(3)骨肿瘤切除术后疗效观察,根据血管重建情况评估治疗后残留或复发性骨肿瘤。(4)伴有血管损伤的四肢或骨盆骨折的术前定位和术后疗效观察,如血管成形术后。(5)闭塞性动脉疾患,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其他:夏科关节、骨缺血性坏死和骨萎缩等。(7)其他血管疾患,如动脉瘤、动静脉瘘等。(8)恶性骨肿瘤行动脉插管造影的同时可以做放射和化学治疗,如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动脉栓塞等。2.禁忌证:(1)碘过敏者。(2)肾功不全影响造影剂排出者。(3)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者。(4)严重高血压或凝血机制有异常者。(5)穿刺部位有感染者。(6)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或原有病变恶化者。3.造影方法:有直接穿刺法、切开暴露动脉穿刺法及插入导管法三种方法,造影剂常用60%泛影葡胺,造影前做过敏试验。上肢造影剂用量为10~15ml,下肢用量为20~30ml,要求在3~5分钟内注完,动脉插管应在透视下进行。4.造影征象:病变造影表现,基本上有三种变化:①血管形态变化。②肿瘤血循环及血流动力学改变。③邻近血管的移位情况。良性骨肿瘤压迫邻近血管发生移位呈握球状,恶性骨肿瘤可见到丰富的血管呈团块、网状增粗扭曲并出现肿瘤湖。肿瘤术后复发者通过造影可排除血肿、感染或纤维化,有助于确诊。(二)椎动脉造影 椎动脉造影可以协助了解椎动脉受压、狭窄的原因,为临床检查难以确定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并可为手术减压提示正确的病变部位和范围。【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又称椎管造影,是检查椎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将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透视

观察其充盈和流动情况,拍片了解脊髓的外形、大小,椎管通畅性,梗阻部位、范围、性质等。 1.适应证:(1)采用其他检查手段不能明确定位的髓内或髓外阻塞性病变,如肿瘤、蛛网膜炎等。(2临床检查性质不确定的髓内、髓外或椎管结构的病变。(3)多节段神经损害。(4)外伤性截瘫。 (5)血管畸形。(6)椎间盘后突及黄韧带肥厚。(7)为确定某些椎板切除术后病变复发的原因。2.禁忌证:(j)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者。(2)严重高血压或凝血机制异常者。(3)椎管内出血。(4)穿刺部位有炎症。(5)碘过敏者。3.造影剂选择:有机碘造影包括碘水、碘苯酯和非离子型碘液,后者包括Amipaque、Lsovist、Ominipaque等。从临床应用效果看,Ominipaque是迄今为止最理想的造影剂。4.造影方法:(1)上升性造影(腰椎穿刺造影):严格无菌操作。侧卧位,经腰椎进入蛛网膜下腔,用持续的平均压力和速度注射造影剂。改为仰卧位,然后逐渐抬高足端床面,使造影剂缓缓上行充填,显示椎管内结构。取侧位、斜位或俯卧位观察造影剂在髓腔内流动的情况以及有无充盈缺损,术后应平卧24小时。(2)下行性造影(小脑延髓池穿刺造影):当要观察阻塞性病变上缘或因局部有炎症不适于腰穿上行性造影时,选用下行性造影。方法与腰穿造影基本相同,但应抬高头端床面使造影剂下行。5.摄片:先在透视下观察,如发现梗阻,摄取阻塞端正、侧位局部片。观察椎间盘后突情况时,还需加拍俯卧位水平侧位片。此外,还可根据病变性质和位置做其他位置的摄片检查。6.造影征象:造影剂呈条带分散成细珠状向前移动,到顶点汇合成柱状。柱状影的中央有比较透明的带状影,即脊髓影像,正位X线片上呈现与椎管相一致的节段性变化。当有梗阻时,可有相应的充盈缺损、造影剂中断等征象。7.椎管造影在现代骨科中的地位:随着CT、MRI广泛应用于临床,椎管造影目前已较少应用。CT能观察椎管内结构或病变的横断面特征,易于显示病变累及范围,特别是针对椎管外的病变范围,是椎管造影无法比拟的。但CT扫描时需初步定位,对多节段的病变诊断率不高且易漏诊,椎管造影可以为CT检查提供定位依据。MRI可以同时矢状面成像,能够显示一段或多段椎管,兼有CT和椎管造影的优点;可以作为检查椎管疾患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但由于费用昂贵,设备不普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这三种检查方法提供的信息可以相互补充。非离子型碘制剂椎管造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一种重要的椎管检查方法。

五、骨科的CT检查CT(computertomography,CT)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放射诊断方法。它将X线与电子计算机结合起来,并将影像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直观的影像学方法。CT在骨关节系统的应用日益普及,并且在很多方面体现出其独有的优势。随着CT机器不断改善,其应用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CT在骨骼系统主要用于:1.外伤:多用于脊柱、骨盆和髋关节等深部外伤。能清楚显示骨折碎片、移位、神经受压情况和血肿的大小,对肌腱、韧带、半月板撕裂和盘状半月板诊查也有很大帮助。2.脊柱疾患:CT能准确地观察椎管的形状和大小、椎骨及椎间关节的结构,以及椎管内、外软组织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对脊柱和椎管内外病变的诊断水平。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CT对脊髓神经根病变的敏感性。应用CT以检查下列脊柱疾病:(1)寰枕畸形。(2)椎管狭窄。(3)椎间盘突出及椎间盘退变。(4)脊柱结核。(5)脊椎滑脱。(6)颈椎后纵韧带钙化。(7)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症。3.软组织肿瘤、骨肿瘤及肿瘤样病损:CT能很好地反映病变的大小、位置、骨皮质完整性,骨内外浸润的范围,肿瘤和周围软组织、血管和神经的关系,瘤内成分及关节软骨是否受累等。4.骨和软组织感染:包括骨髓炎、关节炎、软组织脓肿。5.其他:CT可早期显示骨关节退行性变,确定先天性骨与关节异常。6.几种特殊的CT扫描技术:(1)计算骨矿物质量(定量CT):骨密度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骨矿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可进行活体的骨密度测量,测量骨折发生的危险性。(2)关节造影CT:关节腔内注入造影剂再进行关节CT扫描,能获得更多且更清楚的影像信息,称之为关节造影CT,多用于肩、膝关节。可以显示关节软骨的形态、关节腔内少量积液及滑膜增生粘连情况,也可用以显示出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肩袖损伤、髌腱肥厚等。(3)脊髓造影CT:可以显示各种脊髓病变,如脊髓空洞症、肿瘤及多种先天性发育畸形。(4)CT引导下介入放射学:CT引导介入放射学的开展,近年来获得了飞速发展,并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①CT引导下针刺活检:CT能发现早期细小病损,定位准确。②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具有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年轻人单发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效果最佳。③CT引导下摘除慢性骨髓炎、骨结核并发的骨内细小死骨。④CT引导下异物定位与摘除:肌肉或软组织内小的异物在手术取出时极难找到,CT能良好定位。六、骨科磁共振成像检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

maging,MRI),它可以多层面、多序列成像,对发现脊髓和髓核病变有很大潜力,对诊断骨关节疾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MRI显示关节结构清晰,可以三维成像,已全面替代髋关节、膝关节及腕关节造影检查,但病人经济负担加大。目前公认MRI较CT好,也比脊髓造影优越,可以作为检查脊髓和髓核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MRI对骨骼、肌肉、韧带、软骨、脂肪等产生的信号强弱不同,使之产生固有的精确的对比度。在MRI图像上,骨皮质信号极弱,肌腱、韧带、纤维软骨为低信号强度,肌肉、关节透明软骨为中等信号强度,骨髓腔和皮下脂肪呈高信号强度,脊髓表现为中等信号强度,周围为低信号强度的脑脊液、硬膜囊和硬膜外组织结构(包括后纵韧带和椎体骨皮质)。体内血液正常流动时不产生信号,一旦流动减慢或停止,则产生增强信号。MRI可显示关节软骨、软骨盘、肌腱、韧带、滑膜等,特别适用于各种损伤,对膝关节半月板准确性较高,对滑膜病变也有较高价值,还能显示膝关节脂肪垫的结构和血管形态。MRI对软组织和骨肿瘤,可显示肿瘤的范围、确定肿瘤的解剖部位、肿瘤侵犯范围及瘤体与血管、神经、脂肪的关系以及有无出血和坏死。MRI能清楚地显示髓内界限,但不能显示钙化和骨膜反应。MRI对骨和软组织炎症高度敏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仅有脂肪组织发生坏死时,MRI检查就可有阳性发现,为防止病变的进一步演变就可使用MRI。脊柱是MRI临床应用的主要部位,可获得直接多平面图像,能直接观察脊髓和神经根及椎管内的病变情况。定量MRI(QMRI)是通过研究骨小梁与骨髓各界面磁场梯度以评价骨小梁之间排列的一种检查方法。虽然目前尚未应用于临床,但将对改变骨质疏松的活体诊断产生重大突破。骨关节影像学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不能相互替代,传统X线检查仍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他方法,可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则更可能发挥诊断作用,为临床检查提供更全面、更有价值的资料。七、放射性核医学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是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注入机体在骨骼和关节部位浓聚的方法,通过扫描仪或γ照相机探测,使骨和关节在体外显影成像,以显示骨骼的形态、血供和代谢情况,这是一种比较新的辅助检查方法。骨骼的放射性核素检查【骨显像原理】骨组织主要由有机物、无机物和水组成。有机物主要是胶原纤维。无机盐中45%是无定形的磷酸钙,其余均为羟磷灰石结晶。每克晶体的总面积可达300m2,成年人全身骨骼的晶体总

面积可达3×106m2,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离子交换柱结构,能与组织液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目前认为,放射性核素进入骨组织的途径有:1.离子交换。2.化学吸附。3.与有机成分结合。【骨显像方法】可用扫描机或γ照相机。受检病人无需特殊准备,成人静脉注射骨显像剂,间隔一定时间后显像,由于骨显像剂的不同,间隔和时间也长短不一。检查取合适的体位,应包括相对的健侧或健段,以便与患侧或患段相比较。骨动态显像时需要相应的特殊器械设备。【骨显像剂】放射性核素是显像的必要药物,理想的骨显像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亲骨性强。2.在体内血液清除率快。3.射线能量合适。4.对人体的辐射剂量低。5.使用方便,价格适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骨显像剂主要是99mTc和113mIn的标记化合物。【适应证】(一)首选适应证1.恶性骨肿瘤:用以判断病变的边界和跳跃病灶,寻找和排除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以帮助疾病分期和确定治疗方案。2.临床疑为急性骨髓炎而X线检查正常者。3.观察移植骨的血供和成骨活性。4.观察股骨头的血供情况。(二)作为辅助诊断手段的适应证1.诊断各种代谢性疾病和骨关节病。2.诊断应力性骨折。3.判断骨折是否为病理性。4.放射治疗照射野的确定。5.估计骨病治疗的疗效。6.椎体压缩骨折时间的估测。7.鉴别非风湿性疾病引起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升高。8.确定骨病区范围。骨显像一般比X线检查所显示的范围大,能真实地反映出病变浸润的范围。【骨显像临床应用】1.骨肿瘤:骨动态显像早期血流相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良性骨肿瘤在血流相时病变部位不出现放射性增高或仅有轻度增高,恶性骨肿瘤则可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核素浓聚。(1)高度浓集:多表现在骨肉瘤、Ewing肉瘤、皮质旁骨肉瘤、骨化性纤维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骨样骨瘤、嗜酸性肉芽肿和骨囊肿等。(2)轻度浓集:多表现在软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内生软骨瘤。(3)基本正常:多见于成软骨细胞瘤、软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骨瘤。良性骨肿瘤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CT和MRI可作为辅助性方法。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不大,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对恶性骨肿瘤,放射性核骨显像较X线检查早2~3个月就可见异常,且能发现X线表现为正常的病灶,对恶性骨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计划的制定、疗效评价

及转移瘤的定位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2.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具有高度敏感性,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主要用于:(1)恶性肿瘤患者不论有无骨痛、有无X线检查异常,为明确有无骨转移。(2)对已知有骨转移的肿瘤患者确定有无未知的转移灶。(3)X线检查怀疑有骨转移的病人:目前,全身骨扫描已成为恶性肿瘤病人治疗前后随诊的常规定期项目,是一种简便、安全、灵敏的诊断手段。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骨显像是骨髓炎早期敏感的诊断方法。一般X线检查2周后才发现骨质异常,而骨显像通常在发病后2天就可见到病变处出现局限性放射性浓聚的“热区”,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少数病灶为“冷区”。骨显像还可提高骨髓炎与蜂窝织炎的鉴别。后者放射性核素呈弥漫性浓集,并随时间的延长局部放射性逐渐降低。4.移植骨成活的判断:骨移植术后及时了解移植骨的血供和新骨生成情况对临床有重要意义。骨显像对判断移植骨是否存活有独特价值,较X线检查能更早、更准确地提供有关信息,且可进行一系列观察、随访。如果移植骨放射性增高(呈“热区”)则为移植骨存活,反之则移植骨未成活。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已是较晚期或病变比较严重。骨显像在这方面优于X线,它能早数月发现异常征象。早期表现为放射性核素减低区,晚期则呈“炸面圈”样改变,即股骨头中心放射性仍减少,而周边放射性增多。骨显像还可用于肌骨瓣植入术或旋股外侧动脉植入术后的长期随诊和疗效评价。6.骨折:对应力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及手、足、颅骨、肋骨等处的骨折灵敏度高,外伤后数小时内骨显像即可出现异常的放射性浓聚,而X线检查在较长时间内也往往不能发现异常,容易漏诊。若外伤后几天,骨显像仍正常,则可基本排除骨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以提供定量数据,研究骨折的愈合过程,评价治疗骨折方法的优劣,骨折后随访可以了解骨折愈合的时间,显示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骨折远端为冷区说明为缺血性骨折,有可能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7.诊断骨代谢性疾病:代谢性骨病,如佝偻病、Paget病、骨软化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肾性骨病在病变活动时,由于骨代谢异常,出现反应性新生骨,骨摄取显像剂呈放射性浓聚,同时能灵敏地反映出病变的活跃程度,有助于确定诊断标准和观察病情变化。关节的放射性核素检查关节疾病核医学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正常关节的放射性核素

含量低于周围软组织,与正常骨的比值小于1.8。关节有炎症时,骨膜的通透性和血流量增加,周围羟磷灰石结晶沉着增加,使病变关节摄取放射性核素明显增加。1.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骨显像即可见放射性增高,关节与骨的放射性比值大于1.8。通过测定其关节与骨的放射性比值的大小,可以定量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活动度。2.骨关节炎或退行性骨关节病:灵敏度在90%以上,各个时期骨显像均为阳性。3.人工关节显像: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随访,有助于人工关节感染和松动的诊断。术后6~9个月内,局部放射性增高,如以后的随访见假关节处放射性浓集,说明有松动或感染,如骨显像基本正常,则可基本排除。此外,对深部不易诊断的骨关节炎、早期化脓性关节炎等也有很高的灵敏度。八、诱发电位检查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内、外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与骨科临床应用关系密切的是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SEP一般认识】SEP是刺激外周感受器、感觉神经或感觉通路上任一点,引起冲动,在外周神经、脊髓和大脑皮质等中枢神经系统诱发的一系列电位反应,是一项非痛性、非损伤性检查方法。它能测到输入神经的全长,为评价由感觉神经末梢至大脑皮质整个神经传导路线的功能、客观地分析神经功能状况,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定量标准。按潜伏期的长短不同,SEP可分力短潜伏期SEP(上肢刺激正中神经,<25ms;下肢刺激胫后神经,<45ms)、中潜伏期SEP(25ms、120ms)和长潜伏期SEP(120~500ms)。中、长潜伏期SEP易受意识形态影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则几乎不受睡眠及麻醉的影响,且各成分的神经发生源相对明确,少为临床应用。由于自发电活动的影响,将诱发电位从自发电位中识别是困难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临床后,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其应用扫清了障碍。【SEP通路】采用低压脉冲电流刺激上肢正中、尺、桡神经点或下肢腓总、胫神经点,刺激强度以可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轻度收缩,但以不引起疼痛为限。产生的信号主要由末梢神经中大的有髓神经纤维通过脊神经节以及脊髓后角、后柬、脑干、视神经丘到达对侧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产生相应的SEP。在这个通路上任一点及头皮上依据脑电图10—20分系统安置记录电极,即可获得刺激信号的传导速度和神经的反应程度。【[SEP在骨科的临床意义】1.判定病变的范围与程度。2.定位诊断价值。3.客观评价神经的恢复情

况。【SEP在骨科的应用】(一)脊髓病变脊髓病变引起SEP异常,以脊髓外伤、脱髓鞘及变性病变时改变最明显,脊髓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和骨质唇样增生引起脊髓受压、脊髓内外肿瘤或结核压迫、特发性脊柱侧弯曲侧神经传导通路受压都可引起SEP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明显,波形离散,重者波形消失,说明中枢传导有明确减慢。(二)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形式多种多样,临床表现不尽相同,SEP的异常也各有不同,常见的SEP异常表现有:1.双胫神经SEP接近正常,双腓总神经异常,椎间盘突出双侧受压。2.一侧的胫神经、腓总神经SEP波形好于另一侧受压,多见于单侧。3.双侧胫神经、腓总神经SEP均异常,多见于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者。(三)椎管狭窄SEP的“W”外形可部分消失,但一般都有电反应。(四)周围神经损伤1.SEP是对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补充,对周围神经(如正中、尺、桡、肌皮、隐、腓肠等神经)在周围SCV消失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SEP测定是很有帮助的。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病变均可使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2.臂丛神经损伤:刺激正中、尺、桡、肌皮神经,在Erb点、颈部、皮质记录SEP,可以区分神经根节前或节后损伤,指导临床治疗。节前断裂后,神经元胞体和轴突的连续性存在,轴突未变性,传导功能存在,皮质和脊髓EP消失,而Erb点EP良好。节后断裂后所有神经纤维均变性,各部位均检测不出EP。节前损伤后,手术修复是不可能的,应尽早施行替代手术。3.卡压综合征:在神经受压部位的远端刺激,在神经干或大脑皮质记录SEP,多数表现潜伏期延长,峰间潜伏期增大。(五)脊柱手术的术中监测在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或脊髓肿瘤摘除术时,测定SEP,可以了解脊髓的功能状态。麻醉成功后,刺激胫神经或腓总神经,做术前正常SEP。由于麻醉的影响,电位波幅有轻度下降。如果病人有脊髓受损,则在麻醉下和手术的动作中SEP消失。虽然SEP正常时也不能完全排除躯体感觉通路损伤, SEP如果有明显改变与潜伏期延长,则提示有不可逆转损害的危险。(六)术后疗效评价SEP可以作为手术前后观察的指标(如脊髓型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等),了解手术效果。从术后恢复看,一般以波幅升高为主,潜伏期变化不明显。近几年,检测反映脊髓运动功能的运动诱发电位,正在发展和应用,有广阔的前景。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nrokedpotential,MEP)是短暂电流或可变动的磁场刺激头颅或周围神经,在肢体远端接受肌肉动作电位,测定中

枢或周围运动传导时间或传导速度的一项新技术。MEP主要反映锥体束和脊髓前角细胞的功能,在脊髓受压、脊髓外伤时阳性率较高,表现为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在脊髓手术中,联合应用MEP和SEP,可同时监护感觉和运动功能,能够更好地了解脊髓的功能状态。九、骨科B型超声检查应用于医学影像检查的超声频率范围是2~10MHz。B超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超声回声图和超声声像图,后者是骨科常用的超声诊断方法。B型超声在骨科诊断中的应用: 1.帮助诊断骨肿瘤(特别是恶性骨肿瘤),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和性质,评估骨质破坏程度和软组织受侵犯的情况,是临床、X线、病理检查的辅助手段。骨肿瘤的超声表现为:外形不规则,良性者边界多较清楚,恶性者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2.关节积液:B超诊断关节积液准确可靠,并可引导定位,穿刺抽液。少量关节积液时,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易漏诊。但超声检查有阳性声像特征,髋关节积液大于10m1即可检出。各个关节的超声表现:(1)膝关节:关节腔内出现液性暗区,滑膜增厚时,则有不规则实体回声突入暗区内。(2)髋关节:股骨颈周围为液性暗区,股骨颈回声带与关节囊光带间距增大5mm。(3)踝关节:胫骨远端前方出现条状液性暗区。(4)肘关节:肱骨远端前方出现液性暗区。(5)肩关节:肱骨头周围有液性暗区。3.骨髓炎:可以早期发现骨膜下脓肿形成,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急性骨髓炎早期超声表现为正常骨纹理消失,骨质中出现不规则、边缘不清的低回声区,骨膜下脓肿呈液性暗区,后期可见低回声骨质缺损区。慢性骨髓炎声像图为骨皮质回声光带呈不规则浓密强回声,髓腔显示不清,死骨形成后呈孤立性强回声光点、光带、光团。4.化脓性关节炎:可见关节软组织增厚肿胀,关节腔内出现液性暗区或低回声区。5.骨关节结核:超声对结核寒性脓肿检出较为敏感,显示 液性暗区或低回声区。6.骨折:B超用于诊断骨折出于以下目的:(1)多方法探查,判定移位情况。(2)鉴别骨折所致的局部肿胀是血肿还是软组织损伤。(3)辅助诊断外伤性骨筋膜室综合征。(4)判定骨折时,是否并发实质性器官破裂出血。(5)监测骨折愈合,帮助评估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接的原因。7.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用超声测量椎管内径,如果小于lcm或为正常值的l0%以上,即可诊断为椎管狭窄。B超诊断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简单的无损伤方法。理论上,椎间盘突出的灰阶超声的典型图像为“三重密度影”回声征

象,即除椎板和椎体骨的强回声外,椎管内近椎体侧可见由散在的较强回声光点围成的低回声区。据报道,此征象对诊断椎间盘突出的敏感性89%,特异性为100%。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病人体形、定位不准及操作者局部解剖知识贫乏、临床经验少的影响,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8.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损伤后超声检查可有以下发现:(1)撕裂处不连续或有裂隙,回声增强。(2)半月板边缘变形、凹陷,局限性回声增强。(3)侧副韧带断裂可见韧带图像断裂或不完整。9.肩袖撕裂:图像断裂或不连续。10.B超还可用于以下诊断:(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幼儿股骨颈前倾角测定。(3)外伤性肌腱断裂。(4)髌骨半脱位。(5)膝关节滑膜嵌顿症。十、关节镜检查目前,临床中用得比较多的是膝关节镜、肩关节镜和椎间盘镜等,它们已成为关节病变诊断和治疗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器械及设备】 1.关节镜为最基本的器械,有直视镜和多种角度的斜面,常用的角度为0°、10°、30°和70°,以0°直视和30°斜视最常用。关节镜由光镜系统、光导纤维和金属套管组成,直径为2~6mm。根据用途,有两种类型的关节镜,一种是用于观察,另一种是用于手术治疗。2.辅助器械:辅助器械用于所有常规的关节镜手术,包括探针、手术剪、各种咬钳、攫物钳、刮匙、灌吸引针、软骨切削器、Kerrison咬骨钳,还有各种适用于关节镜和辅助器械的鞘和穿破器以及灌洗系统和摄像系统。3.器械的保养和消毒:光镜系统和照明系统采用甲醛气体_消毒,在连续操作过程中,可用活性戊二醛消毒,其余器械的消毒同常规手术器械。4.麻醉:诊断性关节镜可在局麻、全身麻醉(全麻)下进行,镜下手术需要充分的麻醉。【膝关节镜】在膝关节内,关节镜得到最广泛的应用。(一)关节镜入口1.标准入口:诊断性关节镜的标准入口有前外侧、前内侧、后内侧和外上侧。(1)前外侧入口:位于外侧关节线上lcm、髌腱外侧0.5cm处,几乎可见到关节内所有结构,但外侧半月板前角和后交叉韧带不能视及。(2)前内侧入口:在内侧关节线上lcm、髌腱内侧0.5cm处,用于放入器械,探针探查内侧间室和观察外侧间室。(3)后内侧入口:位于股骨后内缘、胫骨后内缘之间的三角形凹陷内,可观察内侧半月板后角和后交叉韧带。(4)外上侧入口:在股直肌外侧,髌骨外上角上缘2.5cm处,用于诊断性观察髌股关节的动态情况。2.选择入口:(1)后外侧入口:屈

膝90°,膝关节外侧关节线与髂胫束后缘和股二头肌前缘交界处。(2)髌骨中央内侧或外侧入口:位于髌骨中央最宽处横线的内、外侧缘。(3)辅助性内、外侧入口:于标准前内、前外入口的内、外各2.5cm。(4)髌腱正中人口:于髌下极lcm,髌腱中央。(二)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患肢伸直,大腿部上止血带,但不充气,将髌骨推向外侧,在髌骨外上方与股骨外侧髁之间的间隙处做一小切口。用18号关节穿刺针于髌内上方抽出关节液,确定在关节腔内后,再注入60~100ml生理盐水充分扩张关节囊,将针头与生理盐水瓶相连,高于手术台1m以上,屈膝30。,行前外侧入口,插入关节镜。首先用关节镜鞘和锐性套管芯沿股骨髁间窝方向依次穿过皮肤、皮下组织进入关节囊,证实其位于关节内后换钝头套管芯,将膝关节缓缓伸直,深入至髌上囊。插入关节镜,连接照明及摄像系统。(三)检查顺序膝关节镜检查应遵照以下顺序:1.髌上囊:在伸膝与半屈曲位检查。仔细观察内、外侧滑膜皱襞,滑膜的状态及血供有无炎症症状及游离体。正常滑膜很薄,表面光滑,可见其上的血管分布。2.髌股关节:在关节由伸至屈的过程中,观察关节面是否光滑,有无半脱位。当膝关节于完全伸直位时,可见髌骨中央的嵴内侧和外侧面。3.内侧问室:关节镜进入内侧间室后,首先观察半月板的游离边缘,屈膝60°可看到内侧半月板上面。用探针抬高、压低或轻拉半月板,检查是否有撕裂。4-髁间窝:在髁问窝可检查前交叉韧带、黏膜韧带、脂肪垫。后交叉韧带在股骨的止点。屈膝45°~90°时,前交叉韧带观察得最清楚。用探针试前交叉韧带的张力,正常是硬而紧的感觉。5.外侧间室:观察外侧间室时,关节镜由前内侧入口进入,探针经前外侧入口,膝关节置于“4”字位使膝内翻、内旋,检查外侧半月板后角的半月板滑膜附着处,以发现任何后方边缘的撕裂。旋转关节镜并后退时,可见到半月板的中1/3呈带有苍白的黄色,再旋转斜角关节镜,可观察前部,能很好地见到半月板的前角。6.后内侧间室:经后内侧入口用30°斜角关节镜观察最适宜,可观察内侧半月板后角附着的边缘,半月板后部的滑膜反折,后交叉韧带、股骨髁的后部,后内侧关节囊的边界和滑液的间室。7.后外侧间室:在后外侧间室所见到的结构是外侧半月板的后角、滑膜关节囊反折等。(四)检查指标1.关节炎的诊断:区别正常绒毛和病理性绒毛。2.膝关节内紊乱的诊断:检查关节内有无游离体、软骨和骨的退行性变,观察半月板有

无破裂。3.在诊断的同时可以完成一般关节的手术,如半月板切除、游离体摘除、滑膜切除、股骨髁剥脱性软骨炎钻孔、髌骨软化症时外侧松解术等。(五)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止血带伤、关节软骨面损伤、术后关节血肿及术后感染等。【踝关节镜检查】踝关节较膝关节小而组织紧密,关节镜进入和退出困难,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所用器械与膝关节相同,可用3.4mm或4mm的30°斜面关节镜,检查前应行辅助骨牵引和关节牵开器。(一)关节镜入口入口部位的定位准确是成功的关键。1.前内入口:位于前胫距关节线上,胫前肌之内侧。2.前外入口:位于前胫距关节线上,第三腓骨肌外侧。3.后内入口:紧靠跟腱内侧的胫距后关节线上,在胫后动、静脉之外侧。4.后外入口:紧靠跟腱外侧之胫距后关节线上,在腓神经、小隐静脉内侧。(二)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麻醉成功后,用14号针头自前内侧或前外侧入口进入,注入20ml生理盐水扩张关节,至出现回流液,然后将注射针头和出水管连接,置放关节镜,连接光源及摄像系统。(三)检查顺序从外侧开始顺序检查:前方:①外侧沟距腓韧带。②腓距关节面。距骨外侧面。③距骨正中。④距骨内侧面。⑤胫距关节面、内侧沟。⑥三角韧带。⑦距骨颈处的前沟。后面:①内侧沟。②距骨内侧。③距骨中心。④距骨外侧。⑤腓距关节。⑥外侧沟。⑦后方沟。(四)检查指标踝关节镜应用于下列情况:游离体、剥脱性骨软骨炎、骨质软化症及各种滑膜炎的活检和滑膜切除、化脓性关节炎的冲洗等。【肩关节镜检查】肩关节镜技术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所需器械与膝关节镜相同,辅助用牵引装置,充分牵开肩关节。(一)关节镜入口1.前方入口:喙突和肩峰前外缘间的中点。2.后方入口:肩峰后外侧顶点向下、向内各lcm。3.上方入口:位于锁骨上窝、锁骨后缘、肩峰内缘之外侧。(二)操作方法在气管插管麻醉下取侧卧位,确定肱骨头位置,上臂外展45°~60°,前屈15°,于后方入口处用18号针头沿喙突方向刺入关节,注入40~50ml生理盐水扩张关节,针头拔出做皮肤切口,套管和锐性穿破器沿针的途径插入,拔出穿破器,有回液流出,证实已穿透关节囊,换用钝头管芯,深入关节内,置入30°关节镜,连接光源及摄像系统,在关节镜直视下找到前入口,拔出关节镜,于套管内放一4mm粗的斯氏棒,穿出肩前方皮肤,将另一套管在斯氏棒引导下进入关节。(三)检查顺序先找到明显标志肱二头肌肌

腱,它是维持关节镜准确方向的关键。然后按系统顺序检查肱骨头、肩胛盂(前唇)及前关节囊的上、中、下盂肱韧带,肩胛下肌的后方和隐窝,改变方向,向上观察肩袖、关节盂面及后关节盂唇,将关节镜移至前入口,并插向后上方,可见小圆肌下面和后关节囊。(四)检查适应证适用于关节炎游离体摘除滑膜切除、关节不稳者可在镜下了解不稳定方向并行缝合手术,治疗冻肩,切除肱二头肌肌腱断裂后止点的残余部分。(夏仁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