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山,辽宁省评选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结果公示

辽宁省评选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结果公示

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省科协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学会和各市科协上报人选进行认真评选,评选出上报人选26名(其中十佳人选1人),为了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拟上报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9月11日-9月22日,如对上述上报人选有异议,请与省科协组织宣传部联系。

通信地址:(110016)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44号(省科技馆8楼);

联系电话:024—23212013 23221497

辽宁省拟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名单

于逢平,男,汉族,19xx年生,大连造船厂集团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他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精于管理,是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主持的BELANAK FPSO等多个新产品研制和技术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半条船船台建造下水及坞内漂浮合拢工艺”更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本人荣获“大连市优秀共 产 党员”、“首届大连市青年科技奖”、“大连市优秀生产运行工作者”、“中船重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于20xx年入选辽宁省百人层次人才。

王越超,男,汉族,19xx年生,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主持完成十余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奖5项。作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积极组织领导开展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光电信息处理等科技创新、推动高技术成果转化,并做出突出贡献,研究所设立的新松机器人公司在创业板首批上市。研究所已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立研究机构,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多次来所视察。

任永志,男,汉族,19xx年生,辽宁省能源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长期工作在科研工作第一线,多次承担和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科技计划项目,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节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发表有价值的科技论文30多篇,获省科技进步2等奖两项。举办了7届“国际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培

训班”,促进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合作与交流。20xx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刘成雁,男,满族,19xx年生,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是辽宁省委和省政府联合授予的“省级优秀专家”,还曾分别获得过省政府、省科协授予的“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大学毕业后的三十多年中,他一直从事着科研、教学、科技推广及管理工作。他曾多年在东陵区任职,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推广适用新技术服务;他在任省属科研院所负责人的十余年中,带领全院职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民生安全,特别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服务,做出了突出的工作;

刘敬党,男,汉族,19xx年生,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地质理论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在主持辽东硼矿研究及勘查工作中,取得地质理论和找矿重大突破,共发现硼矿床九处(其中大型硼矿床三处,中~小型硼矿床六处),占我国可利用硼镁石型硼矿资源75%以上。为缓解我国硼矿资源紧缺局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三项。并荣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务院特殊津贴、辽宁省优秀专家等荣誉。

刘黎明,男,汉族,19xx年生,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材料连接技术方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辽宁省先进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第六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以第一获奖人身份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二等奖等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国际焊接学术专著1部,参编2部。

孙玉红,女,汉族,19xx年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建设类高职高专施工类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曾荣获“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优秀教师” 、“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2项,重要参与科研课题30余项,共获经费1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EI检索2篇。总之,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时时体现着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精神,辛勤工作,默默奉献。

朱蓓薇,女,汉族,19xx年生,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依靠自主创新,为提高我国农(水)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被评为辽宁省“攀登学者”和“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863”等重大科研及企业合作项目10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8部,申报发明专利65项,已授权35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

邢兆凯,男,汉族,19xx年生,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19xx年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地处辽宁省防沙治沙第一线彰武县章古台乡的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工作,一干就是22年,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我省的治沙事业。于20xx年6月,组织任命为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辽宁省森林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在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的工作期间,先后完成科研成果十余项,其主要成果在我国的“三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任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带领实验室完成多项研究成果,实验室曾获多项国家、省级奖励。20xx年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xx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创新型领军人才”称号。

吴玉厚,男,汉族,19xx年生,沈阳建筑大学校长,教授。一直从事陶瓷零件精密加工、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等方面研究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其它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首批领军人才,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获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计划资助。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和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沈阳市劳动模范。

张世强,男,汉族,19xx年生,锦西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教授级高工。19xx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完成各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1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数篇,组织重大技术改造、设备检修、基建项目、管理项目多次,累计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10亿元以上。在管理创新方面,张世强积极倡导并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管理正在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张恩和,男,19xx年6月生,中航工业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设计师,研究员。作为“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在主持研制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关注的“撒手锏”

项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太行”发动机过程中,和各参研单位团结一致、顽强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使研制工作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实现了由中等推力到大推力、从涡喷发动机到涡扇发动机、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对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李晓东,男,汉族,19xx年生,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他首创稻田养蟹模式取得成功并在全国推广,现在全国稻田养蟹面积已达到1500万亩,全国农民因此累计增收超过400亿元。主持承担了多项省政府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因在河蟹人工育苗、生态育苗、系列活饵料培养稻田生态养殖以及海蜇养殖产业化开发等方面贡献巨大而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丰收一等奖。带动着一个创新团队攻克多项水产科技难题,在河蟹、海蜇、单环刺螠、毛蚶、美洲帘蛤等多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水产种类种质开发和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推动了产业进步,为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耀祖,男,汉族,19xx年3月生于辽宁省大石桥市,教授级高工,沈鼓集团透平设计部副部长。他主导设计的新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等重大科技项目20多项,完成科研攻关课题300多项。主导了年产百万吨乙烯的压缩机组研制、千万吨炼油装置压缩机组研制。目前正承担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项目。 20xx年,李耀祖荣获“第七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

杨关林,男,锡伯族,19xx年生,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是我省中西医结合领域领军人物,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创建“血脉病”学术体系,提出冠心病痰瘀互结理论,其代表方剂-化瘀祛痰颗粒剂已申请国家专利。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18项,其科研成果获国家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望。

邹天来,男,汉族,19xx年生,本钢技术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大学毕业以来,从一名普通的工程技术人员逐步成长为技术管理人员、企业领导者,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奋力创新,刻苦攻关,无私奉献,为本钢获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本钢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小珊,女,汉族,19xx年生,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数值预报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主持和主要参加完成科研课题40余项,主持建立的《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等多个系统一直在气象业务预报中使用。主持的项目《东北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推广应用》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成果应用二等奖、《辽宁省城市环境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研究与建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30多篇。20xx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9xx年被评为辽宁省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 尚 红,女,汉族,19xx年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教授。是首批从国外学习归来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是主管全国检验医学工作的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也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知名民主党派人士。在艾滋病研究工作中,先后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130余篇论文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推动了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社会工作中,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促进医疗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俊生,男,汉族,19xx年生,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辽宁省脑与脊髓损伤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特贴、中国医师奖、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五一奖章、辽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青年科技奖、辽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项目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著书5部。

徐兆东,男,满族,19xx年生,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对教育科研和科普工作孜孜以求,先后发表了学术著作9部,主持完成市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荣获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铁岭市20xx年软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他不断提高科研和科普工作水平,开展了中韩合作“爱心阳光”第35期培训班、辽宁省“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等大型活动,积极投身于农村、街道、社区企业等日常科普活动中,并在全社会倡导提高全民素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贾贵起,男,汉族,19xx年生,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设计师,研究员级高工。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朝阳市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常委。朝阳市首届自然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东风汽车公司专家,20xx年度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能

够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工作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业务能力、工作能力很强,经验丰富,能够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复杂的技术难题,是公司产品开发工作中的技术带头人。

郭启勇,男,汉族,19xx年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子课题2项,科技部课题1项,辽宁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1项,辽宁省科委课题2项,沈阳市科委课题1项。已完成课题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省优秀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1项,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主编专业本科教材3部,主编专著2部,主译专著1部。副主编七年制教材1部,副主编本科教材1部,参编本科教材1部,在国家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黄国建,男,汉族,19xx年生,鞍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产品所首席工程师、一级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项目-西气东输X70宽厚板研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高品质中厚板生产技术—高品质管线钢的研制”及鞍钢18项重大科研课题,在高钢级管线钢产品开发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研制开发出系列管线用钢新产品,推广量达200余万吨,创效6亿元以上,产品应用于西气东输工程、川气东送工程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30多条重点管道工程。近几年来,申报中国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1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鞍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鞍钢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鞍钢集团重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xx年,2个项目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鉴定。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优秀专家、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中央企业优秀共 产 党员、鞍山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鞍山市优秀专家、鞍钢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

景希强,男,汉族,19xx年生,丹东农业科学院院长、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丹东分中心主任,研究员。先后主持和参与三十多个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的选育工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6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1项,丹东市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20余篇。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青年工作者、优秀专家、劳动模范、首批创新型领军人才,丹东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被省科协聘为辽宁省高层次专家库专家。

韩建荒,男,汉族,19xx年生,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编了“油气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行业标准,参与编写了辽宁省《无损检测人员考核题集》、《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控制表样册》,主编的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优秀项目三等奖。他先后担任中国技术监督协会ISO9000质量体系内审员、中国特种设备无损检测鉴定考核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机械工程学无损检测理事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考核委员会委员、抚顺市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韩建荒同志主导研制成功的用于油田稠油开采的注汽锅炉填补国内空白,现已形成系列化发展格局,年生产能力达100余台套,满足了油田各种油气条件的稠油开采需要。多项产品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创国内同类产品最高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国内首台注汽锅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原石油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开发研制的亚临界油田专用注汽锅炉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超临界油田专用注汽锅炉已通过省级鉴定,创国内同类产品额定压力最高记录;50t/h和100t/h注汽锅炉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有1项新产品获“中国企业新纪录”。自主研发的球型汽水分离器获得国家专利,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提高注汽锅炉热能利用率和稠油采收率,韩建荒带领科技人员又新近研发了过热注汽锅炉,并一次试运成功,适应了市场要求,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公司注汽锅炉产品已通过CTA信息验证。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注汽锅炉产品生产的领军企业,为国内注汽锅炉行业标准主编单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90%以上。并有部分产品销往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苏丹、老挝等海外市场,为我国的能源开发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潘一山,男,汉族,19xx年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和企业委托课题192项,发表论文136篇,SCI、EI检索97篇,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8项。在煤矿冲击地压预测及防治领域取得了重要开创性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在全国十多个矿区和5个油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领全校科技工作者,创新性开展了“百名教授、千名研究生”下企业活动,为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