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素材 4-20xx0311

案例分析4

患者赵某,女,29岁,个体商贩,C市W县J镇H村人,家住J镇Y小区,Z综合市场干杂店工作。身高173cm,体重60公斤,既往身体健康。

患者曾于某年1月1日出现感冒及腹泻症状,无明显发热,自服感冒药后症状缓解。

1月10日患者再次出现感冒症状、全身酸疼、乏力、胃肠不适,体温37.5℃,遂到A私人诊所就医,按照感冒治疗有所好转。12日早上又感不适,再次到A私人诊所买药,药物名称和数量均不详。13日上午,病情加重,畏寒,轻度咳嗽,流涕,喷嚏,虚弱乏力,即去B私人诊所就医,查体:体温39.1℃,双肺未闻及啰音,脉搏96次/分,咽部充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鱼腥草、蛇胆川贝液等治疗。

13日晚患者病情加重,于14日凌晨3时40分,由家人陪护到W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查体T39.9℃,P 120次/分,R 24次/分,BP 104/50mmHg。咽红,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左侧扁桃体可见脓点,心率增快,律齐,双肺可闻及啰音,腹软,四肢活动如常。血常规WBC 7.6×109/L,N 76.9%,L 16.3%,PLT 63×10/L。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输液留观。9时50分,患者体温仍39.5℃,予降温治疗,效果不明显。13时30分病人仍感咽痛、微咳、畏寒。后自动离开医院回家。据接诊医生介绍,患者亲属在陈述病情时,否认近期与类似病人及禽类密切接触史。

15日上午患者出现头晕、呕吐、咳嗽、咳黄痰,呼吸困难加重,强迫坐位,不能平卧,自服多片安乃静后体温降至38℃,并由家人送至临近的C村卫生所就诊,给予氨苄青霉素静滴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16日下午,到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胸部X线平片示右肺大片高密度影,血常规:WBC 3.4×109/L、N61%、L36%、PLT 66×109/L;血气分析:PH 7.447,PCO2 33mmHg,PO2 42mmHg,FiO2 33%。17日中午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8日上

午10点07分,该省人民医院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经采样检测,该病例最终被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9

问题1:你认为此病例在发病、就诊的过程中,最早应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的是哪家医院,为什么?

参考答案:最早应行进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的是省人民医院,因为患者在县人民医院仅仅住院半天,不符合《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中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的第四条。

患者在省人民医院住院时,尽管规范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也没有达到病例定义中的3-5天,但考虑到该患者发病时间已长,有明显的上感与呼吸道症状并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可以进行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和网络直报。

编者点评:专家组在诊断不明原因肺炎时,应综合考虑病例在来本院前的治疗情况,不应把方案病例第四条的标准理解为在“本院”进行的治疗。

问题2:哪家医院最早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动员其住院进行观察治疗? 参考答案:最早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动员其住院进行观察治疗的是W县第一人民医院。病人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的临床表现已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中的住院治疗标准,应该立即动员患者住院进行观察治疗。

编者点评:各基层医院医生在临床上遇到病情较重、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标准的病例时,应尽量动员其住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进展,一旦怀疑可能为不明原因肺炎,应立即启动院内专家组会诊程序。

问题3: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在治疗处理中有无值得改进之处?

参考答案:W县第一人民医院接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并无不妥,但患者来就诊时呈高热,双肺已闻及啰音,应该做胸部X光片检查与动脉血气分析,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编者点评:由于是问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处理中有无值得改进之处,本案例使用时请根据当时大家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第二篇:案例素材

机智排除课堂中“突发”事件

相信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或多或少的遇到过一些“突发”事件:提问一名举手幼儿却对你的提问无言以对、你正在兴致盎然地实施教学活动时却突然有幼儿要上厕所、朗诵儿歌时总有人慢半拍……面对这些由于“突发”事件带来的小混乱或小尴尬,我们是视而不见或敷衍应对,还是灵活机动地运用“突发”事件,使它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将教学点缀得更加生动、有趣。

一次,在全园音乐教育活动竞赛中,我精心挑选了儿歌《种瓜》参加比赛。赛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动画、图片、详细的教案等等。比赛中,我顺利地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流程实施活动,一切似乎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是在情境表演时,由我扮演的种瓜人给调皮的“西瓜子”(蹲着的幼儿)浇水后,除了一个顽固的“西瓜子”没有长成“大西瓜”,其他都顺利成熟(站起并自由设计摆出大西瓜的样子)。我对着毛毛(就是那个顽固的“西瓜子”)眨眨眼,给她暗示,可是她却似乎对此视而不见,依旧保持着西瓜子的样子。这个“突发”事件是我之前没有预料的。评委、同事们都将目光“聚焦”到这个“西瓜子”上,场面出现了一个小“僵局”。

我灵机一动,一边用洒水壶给毛毛“浇水”,一边说:“这个西瓜子一定刚才没喝到水,现在我给她多喝点水,她一定会长成一个特别大的西瓜!”话刚说完,小家伙出人意料地一边唱“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一个大西瓜”一边使劲地蹦跳着站直,并极力做出最大最大西瓜的样子。可爱的动作、表情逗乐了评委、同事和“小西瓜”们。有了这个突发的“亮点”,幼儿对活动更加感兴趣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

在实施数学活动《魔法机器》时,为了使活动更加吸引幼儿,我秘密地制作了一个藏有奥秘的“魔法机器”,并以魔法王国魔法师的身份出现。幼儿对于我的魔法师身份深信不疑,但除了昊昊。昊昊与班上其他幼儿就我的魔法师身份展开了争辩。

“是真的魔法师!”

“不是!”

……

照此下去,我的数学课不得变成辩论赛了。不行,我得想办法赶紧制止!

“现在我要挑选一名助手,配合我完成这次魔法测试。”班上立刻鸦雀无声,小手个个举得高高的。昊昊成了我的助手,并成功地配合我完成了魔法测试。课后,昊昊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你不是真的魔法师,不过我喜欢当你的助手。”我对昊昊眨眨眼,并示意他保密。昊昊点点头,笑了。

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突发状况是再所难免的,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见所有课堂上即将发生的事情。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当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我们教师切勿采取敷衍对待的方法,更不可训斥幼儿,应运用幼儿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机智而巧妙地迁移,化“突发”为“亮点”,来更加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充满变化。教师预设的活动常常因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受到影响。如何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变“节外生枝”为教育契机,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笔者想结合二则案例,谈几点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

一、对突发事件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椅子风波

在一次中班语言活动中,教师正指导幼儿看图讲述。突然,一个孩子不慎从椅子上滑倒在地,椅子随之倒地,发出 “嘭”的响声,因为当时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在听课,教师很紧张,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是继续按计划组织活动。孩子们见老师没说什么,就有意识地把椅子一次次地推倒,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嘭嘭”的椅子倒地声,“嘭嘭”声盖过了教师讲课的声音,教学活动再也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只好草草收场结束活动。

这是一个对突发事件处理不成功的案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教学中,突然出现椅子倒地发出响声的情况后,教师不能随机应变,而是紧张得不知所措,缺乏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

2.教师对儿童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知道幼儿具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喜欢模仿的特点,当出现第一张椅子倒地的情况时,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关注,以致出现了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3.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有老师和家长在场的情况下,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不予处理,这说明教师只是把教学活动当成向家长、老师进行汇报的展示或表演活动,教师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计划能否完成,却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看成是教学以外“令人头痛和伤脑筋”的事。殊不知椅子倒地这件事,其实隐含着许多的教育契机,可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

案例二:雷雨事件

教师正在组织教学活动,天色突然暗下来,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雷阵雨。此时,全班幼儿乱作一团,有的幼儿高喊:“下雨了!下雨了!”有的幼儿跑到老师身边害怕地搂着老师。这时,老师沉着冷静地对孩子们说:“不要怕,有老师在呢!来!都到老师身边来。”孩子们听老师这么一说,很快安静下来。接着,教师组织幼儿观察夏天的雷雨,还组织幼儿学唱歌曲《夏天的雷雨》,幼儿不再感到恐惧,而且玩得十分高兴。

这是一个成功地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案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师对孩子充满着爱,“不要怕,有老师在呢!来!都,到老师身边来。”话虽不多,却表达出老师对孩子的一份爱。曾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由此看来,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和幼儿沟通的基础,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2.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沉着冷静、临阵不慌,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先用充满爱的语言和动作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安静下来,然后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幼儿开展活动。

3.教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生活即课程,教育资源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下雷阵雨”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教师及时把它转化为可利用的教育情境,组织幼儿观察夏天的雷雨,并学唱有关歌曲,消除了幼儿的不安情绪,吸引幼儿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

1.教学疑难——妥善接转。

由于受教师所提问题以及实物、教具的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提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疑难问题。

例一:在一次“认识四季”活动中,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桃花、荷花、菊花、腊梅四幅图

片后问幼儿:“春天什么花儿开了?”一个孩子回答:“桃花开了。”老师又问:“春天还有什么花开了?”没有人回答,不一会儿,有一个女孩勇敢地站起来回答:“春天来了,荷花开了。”

例二: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教师正在给幼儿讲《兔妈妈和它的孩子》的故事,一位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有的小兔是白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还有的是灰色的?”在创编故事《猫医生过河》的活动中,一位幼儿问教师:“猫为什么不能游泳?”

例三:某中班在进行“动物怎样过冬”的科学活动,当教师和幼儿讨论“哪些动物要冬眠”时,大多数小朋友认为乌龟是冬眠的,可有一位幼儿站起来说:“乌龟是不冬眠的,我家饲养的两只小乌龟到现在也没有冬眠。”

幼儿在活动中敢于提出不同看法,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其思维活跃,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教师不能只考虑教学过程的计划性,或只顾及教师的权威,不容许出现容易引起混乱的“节外生枝”,教师应将幼儿提出的问题作为引发新的学习活动的良机。对于前面案例中幼儿提出的—些问题,教师要及时接纳,给予肯定,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有谁知道猫为什么不会游泳?”“是啊,有谁知道小兔为什么有白色、黑色、灰色?”“xx小朋友有不同看法,他觉得乌龟是不冬眠的,他家饲养的两只小乌龟到现在也没有冬眠,xx小朋友你来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小乌龟是不冬眠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思考。有些时候,教师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自己也不明白,这时老师不能不懂装懂,胡乱回答,而应采用暂时悬挂法,把问题先放一放,同时鼓励幼儿课后去进一步探究。

2.意外事件——以变应变。

例一:在一次户外观察花的活动中,教师正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花的颜色,突然一位小朋友喊起来:“蝴蝶,蝴蝶,有蝴蝶!”其他小朋友听见喊声都跑过去,争着去看蝴蝶。

例二: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教室外突然传来了响亮的喇叭声,有的孩子捂住耳朵大叫:“闹死了!闹死了!”有的孩子则很快离开座位夸张地模仿起敲锣打鼓吹喇叭的动作,教室里热闹极了,响亮的铜鼓喇叭声使谈话活动无法再继续下去。

意外事件的特点是突发性,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很容易造成更大影响,因此,教师要以变应变,及时把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如在“椅子风波”中,教师可以走到该孩子面前,轻轻摸摸孩子的头,说声“没关系,下次小心一点”,并帮助孩子扶起椅子,这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转移到了老师身上。在“蝴蝶”案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以变应变法,当看到幼儿都追向蝴蝶时,教师也可跟在后面说:“蝴蝶最喜欢花,我们看看蝴蝶飞到了哪些颜色、哪些形状的花上玩耍,喜欢和哪些花交朋友?”这样的提问,既可转移幼儿的兴趣点,又可把活动引回到原来的轨道中。当教室外突然响起响亮的铜鼓喇叭声时,教师再要求幼儿继续进行谈话活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时教师同样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法,让幼儿跟着音乐做敲锣打鼓吹喇叭动作,这样,幼儿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而且能够从中体验到快乐,身心愉悦。

3.自身失误——巧妙纠正。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做了认真的准备,但仍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失误,常常会说错话、拿错教具、实验操作失败等等。面对自身的失误,教师要态度诚恳地承认失误,并巧妙地纠正,让失误成为教育契机。如一位教师在组织幼儿看图讲述时,张贴好的动物图片突然掉到地上,幼儿全都叫了起来,有的幼儿还跑上去捡图片。这时教师表现得非常镇定,面带微笑地说:“小动物没站稳,摔到了,谢谢小朋友把它扶起来。”再如在一次计算活动中,教师把“5+3=8”写成了“5-3=8”。后来教师自己发现了,可并没有马上纠正,而是将错就错,继续引导幼儿观察:“谁能发现老师哪里写错了?”幼儿指出错误后,教师接着说:“老师真粗心,下次你们写的时候可要细心。”由于教师对自身失误的巧妙处理,这个事件成为了教育孩子的契机。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中,“节外生枝”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要机智地面对每一个

突发事件,让每一次的“节外生枝”都能转化为教育契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