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第二篇:五年级作文指导课

五年级作文指导课——《削苹果以后……》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削苹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送苹果”、“ 吃苹果”,让学生体验角色转换,展开想象,开阔习作思路。

3、在习作指导过程中,相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送苹果”, 指导学生融入感情进行角色转换,并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把情节用语言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音乐:削苹果、吃苹果时的背景音乐。

录象:晚饭后 ,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前有一水果盘,一位小朋友拿着一只削好的苹果……)

2、要求学生准备的课堂用品。

(一 张白纸,一只苹果,一把水果刀;纸巾或手帕;习作草稿本,

文具盒。)

3、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洗干净双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一走进我们的教室,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是什么香味啊?

2、苹果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你喜欢吃苹果吗?

(二)、削苹果。

1、平时吃苹果谁削的?你会削苹果吗?让我们带着这个苹果进入画面,好吗?

看录象(现在,你就是画面上的小主人公。晚饭后,你们一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这时,你拿起一个苹果削了起来……)

2、学生削苹果。讲注意点:注意安全、注意卫生。

[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削苹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此时,学生面前放着削好的苹果,接下去老师要他们做什么呢?学生的心中充满了好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为下一环节的说话、习作作好了铺垫。

(三)、送苹果。

1、苹果削好了,更香了。接下去要做什么了?

2、观看多媒体课件。(画面定格在小主人公拿着削好的苹果,准备给……)

3、启发想象:是啊,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削好了苹果给你吃,现在,你削好了一个香喷喷的苹果,你首先准备给谁吃呢?为什么?

(教师适当点评、鼓励。)

设想学生可能的答案:给爷爷奶奶,因为平时得到他们的疼爱……

给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平时工作很辛苦;或者他们平时对自己很关心;或者……

给自己,因为……

以上学生在回答时,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说说理由。

4、当你在送苹果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吃的时候,你会说什么?

5、让我们来说一说,演一演,把刚才画面上的情景接着表演下去,好吗?

6、请学生上台表演。

[亲情是容易激发和体验的,这一环节的教学,能够很自然地启发学生联想到平时自己亲人工作的辛苦;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至于设计一个苹果,则是带有一点趣味了。相信我们的学生还会削第二个、第三个……

(四)、吃苹果。

1、师生互动,角色转换。

2、现在,让我们拿起苹果,想象你就是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此时,你拿到了你的孙子、孙女,儿子、女儿削好的苹果,心里特别高兴。这个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这里,先让学生想象说说;然后作为母亲,我可以告诉学生:当拿到我的儿子为我削的苹果时,我的真实体验。)

3、一边吃苹果,一边想象、体会刚才你所描绘的情景。(放背景音乐)

(五)、写作。

1、拟题。

今天,我们亲自削了一个苹果,还想象表演了我们给长辈送苹果的情景。大家觉得很有意义。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情景记下来呢?你准备写什么?你可以为习作起个题目吗?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几个较好的题目。例如可能有:

心意

苹果代表我的心

我为-------削苹果

让苹果

……

2、开始写作。

(六)、习作交流讲评。

[在第一教时 ,学生只能为习作开个头。所以,交流的也只是学生所选择的题目以及事例。]

(七)、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内容。

2、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曾经为我们削了多少次的苹果,今天,我知道你们也能为他们削苹果了。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啊!

同学们,把你们写的这篇作文当作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信他们会更高兴的![教学生作文和做人应是统一的,这样的设计能

[教学生作文和做人应是统一的,这样的设计能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学融于一体。]

教学目的 1、通过“削苹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送苹果”、“ 吃苹果”,让学生体验角色转换,展开想象,开阔习作思路。 3、在习作指导过程中,相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送苹果”, 指导学生融入感情进行角色转换,并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把情节用语言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音乐:削苹果、吃苹果时的背景音乐。 录象:晚饭后 ,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前有一水果 五年级作文指导课——《削苹果以后……》教学设计

——语文教研活动满载而归

4月19日下午,语文大组教研活动在二楼多媒体教室如期召开。近来为迎接“两基”检查,老师们忙前忙后,但是大家仍然在百忙中以饱满的热情按时参加教研活动,学习的兴致丝毫不减。

五年级作文指导课

“绿城之春”感悟:听课收获真丰富,名师风采争相睹

教研活动由教导处戴蓓主任主持召开,首先由黄翔老师发言。黄老师就此次参加“绿城之春”名师观摩活动,向老师们介绍了窦桂梅、张祖庆、曹晓红三位名师执教的作文指导课。黄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精辟地论述了三位名师的教学特色,还介绍了此次观摩活动的深刻感受。

五年级作文指导课

景行语文大教研主题:走进名师窦桂梅

   老师们被黄老师言简意赅、深邃到位的发言深深吸引住了,还未作些许喘息,紧接着,由“激情玫瑰”窦桂梅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作文指导课《我爱爸爸》的现场录象课便闪亮登场。窦老师选用了优秀的漫画图本作为上课的文本,融美术、音乐、文学于一体,语文与人文同步,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老师对漫画的理解之深刻,解读之精彩,如缕缕春风,流进每一位上课孩子们的心中,流进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中,也流进了在座的老师们的心中。窦老师以她那饱满的激情,充满童趣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一幅幅地看、一幅幅地说、一幅幅地创作,把学生们带入丰富多彩的漫画世界,令学生们如痴如醉。

老师们屏息凝视,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课堂评课表。听完课后,老师们感慨万千: 满腹诗书的窦桂梅老师,那犀利的目光、洋溢的激情、洒脱的个性、爽朗的笑声,让人赏心悦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虽然没有亲临课堂现场,亲眼目睹名师风采,但能有幸能观摩录像课,也是一种巨大的收获。不仅如此,还能从中得到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为自己日后的教学工作获得可贵的经验。真希望今后的语文教研能多听些优质课、多观摩些名师录像课,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