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d

读《狼性执行》有感

读了《狼性执行-企业如何打造卓越执行力》这本书,我感触颇深。书中不仅告诉我执行力的重要性,还教会我如何更好的做一个管理者。

企业对于执行力的打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力,另一方面是压力。动力对应的是奖,压力对应的则是罚。奖罚的结合便是企业的制度,这便构成了影响个人执行力的外因,内因则是个人的能力及态度,态度决定了能力的体现,而且效果日趋明显,而能力决定效益,这个效益包括了效率和收益两方面。所以说要打造团队卓越执行力需要有最佳的管理制度包括最适合每个人的任务分工和优秀的团队成员。

一、 执行力的基本要求

1、 站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

1) 制定岗位职责标准

在任何一个公司企业的任何一个岗位,都有这个岗位明确的要求和职责。制定岗位职责标准,详细明确的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让员工清楚自己该做的事情。

2) 让员工知道自己的任务

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一项任务的一部分。让员工了解自己的任务,清楚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3)让员工知道下一步的任务

让员工知道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让员工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

只有让员工知道了自己下一步的任务,他才会主动去做,而不是事事都要等到老板来安排后才去做。

2、 严格的制度和要求

制度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执行的摩擦,让执行变得更加快捷、有效。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要求。一个员工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否则很可能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3、 顽强和坚韧

要先捕获猎物,只有不断地奔跑、埋伏、冲击才能获得机会,在不断的奔跑和长途跋涉中,狼练就了顽强和坚韧的品格,其实企业也是如此,在遭遇发展的瓶颈或者遭遇挫折的时候,要懂得坚持和顽强,像狼一样,不轻言放弃。

4、 团队的力量

一个员工的能力再强,他所能做的事情总是有限的。他只有依靠自己的企业、依靠所有的同事,才能做完整个项目,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企业领导者要明白利用全体员工的力量来打开市场,寻找发展之道。

5、 主动出击,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机遇

消极的等待,被动,守株待兔等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主动出击,寻找机会,积极创造机会,才能赢得成功,把我机遇。

二、 提升企业执行力

1、领导者的执行力

提升企业的执行力,首先要提升领导者的执行力,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企业的领导者就像狼群的头狼一样,一个命令或者一个指示将决定整个群体的命运,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懂得自省、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更要把员工放在合理的岗位上,合理利用每个员工的能力,才能提升整体的执行力。对企业领导者来说,只有主动执行、以身作则,才能领导员工、提高执行力。

2、中层领导者的执行力

企业贯彻和执行的有力保障:中层领导者。中层领导者是员工和高层领导者相互沟通的桥梁,只有沟通好了,员工才会主动、积极地执行领导的命令。任何一个企业的任何一个员工,只要受到适当的激励,就会发掘出自己身上的潜力,一个执行力强的企业,中层领导必定是一群善于激励员工的人。只有不断激励,员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企业才能不断获得发展。

3、员工的执行力

企业的每一项目,都是基层每个员工分工合作完成的,是将组织战略变为实际行动的操作者,每个员工的能力都不一样,擅长的事情也不一样,作为领导者,准确了解企业员工的能力与特长,并且准确分配任务,将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善于放下架子,不时地去车间、办公室转转,了解员工工作情况。选择执行力强的员工,选择员工做适合员工的事。

要想提高企业的整体执行力,领导者要善于提高员工的勇气,在关键时刻勇于出击,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执行力;要培养员工持之以恒的耐力和坚强的毅力,还要激发员工高涨的工作热情;要使员工坚定信念,具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三、 构建高素质的执行团队

企业是一个执行的团队,企业的团队水平主要体现在团 队的竞争力,这个团队的执行力分解到个人就是执行。一个企业要想提高执行力,获得发展权,就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

任何一个团体都不会永远强大,总会有“疲软”的一天,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要果断的重组团队,重新打造新的团队。领导者完全控制执行团队,才能提升企业的整体执行力。好的团队必定是一支融洽的团队,是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队伍,要增强团队的融洽度和凝聚力,领导者必须了解团队中每人的性格和长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安排工作时,取其长处,发挥其主观能动,快乐工作,而不是被动的应付工作。要让员工热爱团队,认可团队的工作,投入感情的工作,有感情的队伍才是充满凝聚力的队伍。

有句话说的好,行动是金,任何美好的蓝图如果不付诸行动,不用行动去实现它,那么它只不过是停留在纸上的一幅画而已,除了一点点的欣赏价值外,没有任何的意义。主动出击,行动,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

四、 企业的执行文化

执行文化即基于执行力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把企业战略目标变成

现实结果的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执行文化的四个特征:

1、以结果为导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作为所有成员的目标和方向。

2、以责任为载体。千金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战略绩效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

3、以检查为手段。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在完成某项任务时,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鼓励,希望领导检查,考核自己的工作。以检查为手段,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并督促员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力。

4、以奖惩为动力。在工作中,员工干的好,就要奖励,做的不好或出现问题,就要受罚,奖罚分明,办事公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执行某项任务前,相互的沟通是必不可少,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更要让员工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企业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领导者要让员工真正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之后,才能真正融入这个企业,切实为提高这个企业的整体执行力而努力。作为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想法设法让员工了解并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切实为提高执行力打好精神准备。

 

第二篇:D读后感

《中国史纲要》是一部经典教材,语言准确精炼,书中的结构和理论框架被后人广泛的采用,当然,翦伯赞先生坚持“从历史出发,用历史事实说明问题,把论述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原则,是这本书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读《中国史纲要》,从中可以得到不少启发。《中国史纲要》带有明显的那个时代的学术背景,书本的理论框架就是机械的套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这种理论和结构模式中,除了翦伯赞的西周为封建社会开端的理论不是现今通用的外,其他的都是我们读过的历史教材中常见的理论框架和结构模式,这种机械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也是现今学生最为熟悉的理论模式之一。由此可见,《中国史纲要》是许多教材的理论框架祖师爷。《中国史纲要》的内容上也带有浓厚的当时的学术背景。该书按时间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历史分为六大部分,即先秦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隋唐部分、五代十国宋辽金元部分、明清部分、近代部分。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历史基本上是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这几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着重阐述了政治和经济两大内容。书中明显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其中,朝代更迭的原因分析是最能体现这种意识形态。例如,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进一步强化及其在清中期以后的衰败时期”中,第一节“明前期的经济政治措施”,第二节“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张”,第三节“明朝的民族关系”,第四节“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五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大起义”,第六节“清兵入关及其统一全国”,第七节“清朝的社会经济”,第八节“清朝的政治。清朝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第九节“清朝的对外关系”,第十节“明清的文化”。读第七章的内容,从中可以找到阶级斗争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理论的影子,作者就是运用这种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历史事件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章节的内容的安排思维模式被后来的许多教材中都广泛的采用。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国史纲要》里的有些内容赶不上研究发展变化,如旧版在论述明初期“专制主义加强”时,写道“明太祖即位以后,就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上述对行政机构的调整和改革,表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初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因为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中央集权,但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不能冠以主义的头衔,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词已在很多新改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消失了,大多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改为“专制皇权”,这种表述方式也反映了现在历史研究重新思考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史纲要》是一部史论结合的通史著作,它有着“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的特点,是一部难得的中国通史书。同时,它影响了后人著史的思维模式,不愧是中国历史教材的经典教材。

《世界简史》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赫伯特˙乔˙威尔斯。这本书引领我们追寻人类祖先前仆后继所创造的伟大文明——日石文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利安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引领我们去晋见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罗马皇帝、中国皇帝、罗马教皇、俄国沙皇,去感受他们风云激荡的人生和他们的雄才大略;还引领去拜谒人类伟大的灵魂: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老子等,去触碰他们不朽的思想脉搏;还不忘引领我们去领略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所蕴含的真义和神韵,去感悟其灵性、灵气和灵修;还毫不粉饰得把人类历史上的血腥、残暴、冲突、战争一览无余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看《世界简史》这本书时,可以知道很多的知识,如: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刚看到这个题目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疑问:考古学家是从哪里发现了远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长什么样?是大还是小等问题。于是,我认认真真的,一字一句的读下去,嘴里还念念有词。读着读着,我便找到了答案。考古学家是从层岩石中发现了远古的生物的,那些生物就是我们现在的生物的祖先,所以相差不了多少,大小也各不一样。而且,我还知道了最早出现的动物是一种像蚜虫的三叶虫,后来还出现了有九英尺长的海蝎子,在比化石岩更古老的的岩石中,偶尔会出现一种分离状态的碳——石墨。瞧!多么有趣啊! 看完《世界简史》后,我认为《世界简史》不只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史书,他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他所真正关注的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从书中,我深深感受到人类所遭受的苦难而感到怜悯。更可贵的是他比较可观的看待东西方文明,歌颂光明,憎恨黑暗。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感慨,就好像站在长江的入海口;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疑问,就好像面对着一个难题;历史总会给人无限的惊讶,就好像听见一件闻所未闻的奇怪事;历史总会??历史给人太多的无限了,永远也数也数不清。

林庚老先生著的《中国文学简史》一书。此书近六百页,从史前的诗歌说起一直讲到近代新文学的曙光。伴随五千年的朝代更迭,战火不断,中国文学也走过了从最初的民歌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布满荆棘,十分曲折甚至混乱。但是我从中似乎找到了一个隐含的规律:凡是国难当头或是官场不平的时候,文学创作往往会出现高潮,优秀作品批量问世;安定之时倾向于追求程式化写作,没有创新。逆境使人图强,顺境使人堕落。

寒士文学中,屈原为后代文人树立了爱国、与封建贵族阶级坚决斗争的榜样。司马迁、陶渊明、阮籍、嵇康、左思、李白、杜甫、白居易、顾炎武等等……幸福的人大都相似,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他们遭遇了生活中种种的苦难,这些寒士为无法实现自己理想而在文学作品中长啸、感叹、抒怀、落泪。李白是其中最富有反抗性的,又是最乐观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信念通过他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的诗歌中体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情景恐怕也只有李白能想得出来吧!比如杜甫,在他沉郁顿挫的诗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盛唐时期终结的惋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比如没落的世家后代曹雪芹写出了千古奇文,把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带到深刻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四大经典名著,为世人传诵。这些优秀作品无不在逆境中破壳而出,在沉寂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中劈过一声惊雷。

从另一方面看,文章憎命达,政治环境好转,好的文章就不多见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朝。宋朝为了抑制军阀势力滋长,广泛吸取文人参与政治,是历朝最重用文人的,寒士的政治抱负实现。整个封建社会乃日益表现为生活上的趋于暮气,文化阶层的走向因循保守,整个朝政笼罩在得过且过、苟且偷生的气氛中,艺术趣味崇尚枯槁老境。于是,韩柳的古文运动也就来得顺理成章,更讲求全面罗列、铺陈,让文章重回古时,文章的赋化趋势再现。顺境使人追求安逸从而堕落。

中国历来就有居安思危的故事,《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勾践灭吴的故事成为经典。“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纵观文坛三千载,逆境使人图强,顺境使人堕落屡屡得到印证。如今,在现代社会中的安定也容易让我们在飞速增长的GDP中安乐而死,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能够自我发现危机和不足,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

世界文学简史一本分为两编: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其内容不包括中国文学。欧美文学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为发端,稍后产生基督新文学,之后文艺复兴热潮滚滚,文学思潮层出不穷。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潮流,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个流派人才辈出,灿若群星。东方文学历史更为悠久,在亚洲和非洲,早在公元前四千到两千年就出现了巴比伦、埃及、印度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在这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地域中,文学的发展过程也极为曲折,内容丰富多彩。此书脉络清楚按历史时期就文学进程、文学流派及发展线索做概括,力求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引文简约,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材料新或论析有新意。重点突出的作家列为专节,均设为两大段落:一为生平和创作,二是选一部主要作品做分析。分析作品的写法为夹叙夹议,议论中含有作品的主要梗概,避免脱离正文的空论,以方便读者看懂分析的文字。新意掌握适度,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力求公允,未作定论的论点不引入,分析作品写法夹叙夹议,方便读者阅读,轻易适度,文学严谨。

《科学的历程》,我第一次把这本书捧在手心上唯一的感觉是这本书好沉重。但听完田教授对这本书的介绍,一种不由自主的敬仰萦绕在心中。《科学的历程》,这本书既凸显了理性思维,又不乏人文关怀,在完美的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时代的主题的同时,也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道主义色彩,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科学史佳作。

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科学和技术始终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推动了人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发展,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盛衰落。乔治.萨顿说过,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本质的部分,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那一部分。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科学,所以人类

才有可能获得今天的一切。

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范型,是从希腊开始的,两千多年前希腊人所创造的光辉夺目的文化成就,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从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希腊人出现了才智卓越的哲学家,他们是许多学科的鼻祖,著名的有自然哲学家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阿纳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芝诺等,有人文哲学家罗泰哥拉、苏格拉底等,有体系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有天文学家西帕克思、托勒密等,有数学家欧几里德、刁潘都等,有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有生物学家特奥菲拉斯特,有地理学家希西塔斯和艾拉脱色尼。这些天才人物许多不仅在一个领域做出他们的开创性工作,而且在许多领域均有建树。像亚里士多德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发表了卓越的见解,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式学者。

科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着,蔓延着,散发着文明的光辉。即便是在欧洲自然科学处于沙漠状态的时期,也有阿拉伯人由建立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阿拉伯帝国脱颖而出。他们继承了希腊人的科学遗产,在公元8世纪把西方科学带进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遗憾的是阿拉伯科学的辉煌时期也只持续到了12世纪。然而,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续上升到了17世纪。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对近代科学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对近代世界科学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19世纪经常被誉为科学的世纪。这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都推到了又一个高峰,为人类开创近代文明史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20世纪则把近代科学推到了一个转折点,科学技术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核威胁,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能源危机以及文化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不断的出现,使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科学已经自然科学带来的一切成果,更是开始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理念作为了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五千年的历程,五千年的辉煌与辛酸,不可否认,自然科学的进步的确给世界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在发展自然科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试想,如果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以危及人类的生存根基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还会有意义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