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论文

改革开放我国财政收支

摘要:改革开放我国的财政收支规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19xx年到19xx年的财政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收支总额在逐年上升,财政收支占GDP 的比重在总体上则呈下降趋势。

一、改革开放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虽然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但是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却呈现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支出规模相对会较大,改革开放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财政支出开始从“计划供给”向“公共供给”转化。为了适应改革开放需要,我国一方面实施“放权让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更多地向企业与个人倾斜,大幅减低政府财政集中度: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政府职能开始调整,财政支出中逐渐减少了一些原本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开支项目,财政支出规模也逐步下降,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合理控制财政支出总量的同时,力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那些不属于政府承担的事务逐步推向市场,国家财政支出优先保证国家重点事业发展的需要。发挥财政在投资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集中财力加强国家重点建设。财政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增加对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在财政政策上支持国家支柱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增加教育、科技等方面投入,保证财政安排的教育、科技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合理调整了其内部支出结构,努力解决经费紧张与使用不合理的矛盾。同时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全社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投入。根据多项事业发展和财力可能,统筹安排社会公益性项目支出,努力提高投资效益,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1978 年,中国共 产 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变化,显示了在这18年中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 财政收入绝对数除1979 年和1980 年略有下降外都有增加,财

政支出绝对数也除了19xx年和1981 年略有减少外都以不同速度增长。与1978 年相比,1996 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是19xx年的6.54 倍和7.07倍。从财政收支增长率来看,有的年份增长快,有的年份增长慢,而且在1994 年前后几年波动较大, 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如果与GDP 增长率变化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在19xx年以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率基本大于GDP 增长率, 而在1994 年之前是有的年份GDP 增长率大于财政规模变化率,有的年份小于财政规模的变化率。作为衡量财政规模的另一种更好的指标——财政收支占GDP 的比重的变化则是另一种情形。改革开放18 年国家财力的变动情况,以改革开放的第17 年( 1994 年) 为转折点, 在1994 年以前有下降趋势, 而在1994 年后又有上升倾向。

二、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不仅对财政支出规模而且对财政支出结构都有直接的影响。在财源扩大的基础上,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其次,价格变动也是引起财政收入增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会同比例地增长,表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另一方面,我国采用了累进税制,“ 档次爬升”效应使得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此外,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也会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调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不断推出竞争性领域的投资,图表可知经济建设支出由2261.12提高到10125.54;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府规模。在19xx年,我国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仍未改变,1978 年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高达30.78%。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我国政府加快了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多次对企业放权让利, 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时向企业倾斜。当时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微观效益不理想,政府逐年加大放权让利的力度,以激励企业行为。这使得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可避免地呈下降的趋势。同时,为扩大部门财务自主权,把一些本应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交给各个部门,实

行自收自支,形成了大量的预算外管理资金,虽调动了各部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积极性,但造成了预算外资金挤占预算内收入,肢解了财政预算,也使得财政预算收入占GDP 比下滑。图表可知行政支出由“四五”的196.71提高到“八五”的3355.90;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是人口状况。而在19xx年到19xx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地增长,在19xx年我国的人口总数为96259万人,而在19xx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已增加到122389万人。人口的增加,导致了社会对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基础设施及司法、治安等方面的公共需要的增加,更要求改善社会质量,社会保障不断扩大。因此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科教文卫支出,由图表可知同期,则由426.25提高到6256.29;

(4)国际关系。在当今的国际社会政治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会产生巨大影响。响应世界和平,走精兵简政的道路,由图表可知同期,则由750.10提高到2321.40;

三、结论

改革开放我国的财政收支规模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19xx年到19xx年的财政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收支总额在逐年上升,财政收支占GDP 的比重在总体上则呈下降趋势。我国财政收支受到的诸多因素影响,使得财政支出围绕职能转换及建立公共财政的需要,进行系统使得结构性调整。但是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建立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财政支出范围,能满足财政职能要求,合理控制财政支出宏观结构,减少财政风险。可以根据财政职能,逐步提高财政占GDP比重,调整经济建设支出,扩大财政投资性支出,加速结构优化;全面规范支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服务于分配,加大科教文卫支出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支出方式及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支出管理机制,控制行政管理支出,提高支出效率。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长,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各国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但财政支出占GDP的则不同。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一路下滑,到19xx年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明显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是比较高的。一方面,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常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他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全都由国家拨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要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因而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改革之初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甚至消失,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降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我国在改革初期之所以下降,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增长,下降的趋势便会中止,转而回升。

19xx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回升速度较快。20xx年以后由于逐渐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压缩,使其增长势头趋缓。我国目前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于03年和04年降到小于一,05年又重新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仍是上升趋势。因此要随时观测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依据财政政策的变化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的趋势。

总的来说,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原则,在充分保障必要的社会公共物品提供得到满足的条件下,要花力气降低行政管理费支出比重,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扶贫、社会抚恤和社会福利、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支出的份额,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为了缩短财政支出调节效应的时滞,可以适当考虑多增加财政转移性质支出所占的比重。

 

第二篇:分地区财政支出占GDP百分比

1991

199219931994北京市(万元)天津市(万元)河北省(万元)山西省(万元)内蒙古自治区(万元)辽宁省(万元)吉林省(万元)黑龙江省(万元)上海市(万元)江苏省(万元)浙江省(万元)安徽省(万元)福建省(万元)江西省(万元)山东省(万元)河南省(万元)湖北省(万元)湖南省(万元)广东省(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万元)海南省(万元)重庆市(万元)四川省(万元)贵州省(万元)云南省(万元)西藏自治区(万元)陕西省(万元)甘肃省(万元)青海省(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万元)

11.35%

13.85%8.50%12.96%18.52%12.62%17.07%13.35%9.63%8.00%8.17%12.26%12.56%12.98%7.29%9.36%10.90%10.63%10.25%13.81%16.09%#VALUE!

8.02%18.05%21.42%49.14%12.48%18.91%24.27%22.36%14.99%

10.12%11.31%7.91%11.28%17.09%10.08%14.34%10.63%8.52%5.89%6.98%9.25%10.73%12.22%6.63%9.10%9.09%9.93%9.58%12.14%13.96%#VALUE!

7.56%17.84%19.65%49.90%12.12%16.83%21.28%19.08%13.94%

9.14%9.51%8.41%11.13%16.41%9.01%14.35%10.43%8.51%5.47%6.49%6.94%10.22%11.33%6.80%8.90%8.64%10.61%9.55%12.33%14.79%#VALUE!

10.85%16.13%25.61%57.73%11.12%16.97%20.55%18.57%13.07%

8.60%9.87%7.35%10.79%13.35%9.08%11.15%8.87%9.89%4.93%5.69%7.06%8.38%9.71%5.69%7.65%8.07%9.18%9.02%10.43%12.05%#VALUE!

9.06%14.15%20.71%65.88%10.19%15.96%18.32%14.22%10.73%

199519961997

1998

1999

2000

10.24%10.01%6.71%10.49%11.92%9.80%10.63%8.77%10.40%4.92%5.07%7.50%8.19%9.43%5.57%6.94%7.70%8.16%8.86%9.39%11.67%#VALUE!

11.37%13.41%19.24%62.15%9.90%14.59%17.16%13.13%11.83%

10.48%10.09%6.72%10.31%12.35%9.97%10.81%8.81%11.27%5.18%5.10%8.54%8.06%9.35%6.10%7.02%7.90%8.57%8.80%9.25%11.59%#VALUE!

11.38%13.77%17.82%56.70%10.02%12.59%17.76%14.55%12.75%

11.39%9.71%6.84%9.72%12.39%9.51%11.46%8.26%11.89%5.45%5.12%8.83%7.81%9.35%6.24%7.04%7.83%8.10%8.78%9.40%11.64%7.43%8.49%13.88%18.69%49.45%10.10%13.14%17.98%14.97%11.86%

11.81%10.03%7.09%10.20%13.49%10.05%12.05%9.35%12.37%5.90%5.68%9.52%8.07%10.19%6.95%7.51%9.00%9.04%9.68%10.38%12.42%8.73%9.24%15.51%17.91%49.53%11.40%14.12%19.96%18.38%13.19%

13.27%10.49%7.77%11.12%14.49%10.98%14.02%11.83%12.74%6.30%6.32%10.64%8.18%11.21%7.34%8.51%10.42%9.74%10.44%11.41%11.91%10.07%9.96%18.21%19.90%50.25%12.97%15.45%23.28%18.72%14.30%

14.01%10.99%8.24%12.19%16.07%11.10%13.36%12.12%12.75%6.91%7.02%11.15%8.61%11.16%7.35%8.82%10.40%9.79%10.06%12.43%12.17%11.70%11.51%19.57%20.59%50.91%15.06%17.88%25.89%20.62%14.00%

2002

15.07%12.23%9.32%14.26%18.63%12.63%15.40%14.11%13.59%7.72%8.66%12.44%9.16%13.04%8.20%9.19%12.48%11.27%10.98%15.43%14.14%13.45%13.84%24.28%23.22%75.14%17.41%20.92%33.75%27.73%17.65%

2003

14.51%12.33%9.58%14.38%20.28%12.66%15.44%14.62%15.02%8.11%9.37%12.98%8.90%13.93%8.38%10.42%12.14%12.84%11.27%16.64%14.83%15.37%14.85%25.47%22.78%85.07%17.97%22.24%34.85%30.38%22.40%

2004

14.63%12.11%9.34%14.56%18.73%13.07%15.37%13.92%16.26%8.42%9.24%12.93%9.08%13.61%8.37%10.43%11.36%12.31%10.70%15.72%15.20%15.03%13.73%23.30%22.98%78.83%16.16%21.43%31.28%23.75%19.53%

2005

14.89%12.05%9.27%14.53%18.55%13.96%16.26%14.68%17.13%8.74%9.12%12.64%8.96%13.14%7.92%10.29%11.47%12.75%9.82%14.78%15.92%14.70%14.03%24.94%21.53%60.75%16.26%21.14%29.46%22.90%19.06%

2006

15.18%11.32%9.78%15.81%17.46%14.97%17.43%14.29%17.80%9.00%9.43%13.33%9.05%13.90%7.98%10.54%11.82%13.24%10.15%15.35%16.84%14.05%14.65%25.97%22.14%74.54%16.24%22.20%31.24%26.16%19.93%

15.98%12.17%10.29%18.77%16.43%15.29%16.80%15.59%16.98%9.26%9.36%15.38%9.61%14.45%8.37%11.65%13.74%13.85%9.60%15.37%16.70%15.21%15.50%26.11%22.41%68.85%17.37%23.22%33.10%26.62%22.28%

2001

2007

2008

2009

2010

16.75%12.84%11.07%17.43%16.85%15.80%16.72%16.71%17.46%9.82%9.63%16.90%9.85%15.60%8.77%12.46%13.69%14.38%9.94%16.93%19.55%16.43%16.65%27.58%23.79%80.65%18.31%24.99%35.39%26.31%22.57%

17.63%12.91%11.75%17.98%17.12%15.75%18.36%18.55%18.44%10.48%10.29%18.61%10.51%17.36%8.74%12.66%14.57%15.28%10.27%18.47%23.82%17.54%23.40%29.59%25.83%96.41%19.53%30.58%35.69%26.96%25.32%

19.08%14.95%13.62%21.22%19.78%17.63%20.32%21.87%19.87%11.66%11.54%21.29%11.54%20.41%9.64%14.92%16.13%16.93%10.98%20.90%29.38%19.79%25.37%35.07%31.64%22.54%36.79%45.02%31.95%31.49%

19.25%14.93%13.83%20.99%19.48%17.31%20.62%21.73%19.24%11.86%11.57%20.94%11.50%20.35%10.58%14.79%15.67%16.85%11.78%20.98%28.16%21.56%24.78%35.45%31.64%21.92%35.64%55.05%33.00%31.24%

106.52%1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