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作文素材:二十五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论(完美整理版)

作文素材:二十五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论

作文素材及指导

0525 0940

1、李白: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佚名

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佚名

3、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佚名

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佚名

5、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佚名

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佚名

7、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佚名

8、司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司马光一生笃诚好学,以俭为德,清直仁厚,死后“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所著长篇巨制《资治通鉴》,文字优美,格调古雅,自成一体,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佚名

9、鲁迅: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佚名

10、秦始皇: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你诀世一去,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万世霸业,竟从内里崩溃,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佚名

11、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佚名

12、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佚名

13、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佚名

1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佚名

15、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佚名

16、刘禅:“乐不思蜀”,简单的词语竟有如此神力,让一个帝王的名字腐朽。后来人不曾想过,如果不能忘却痛苦,世上还怎会有乐观和幸福?帝王也是凡人,习惯了仰视的人们或许不能容忍贵族的平凡。古往今来,天灾人祸,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有些时候,忘却才能催人奋进。——佚名

17、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佚名

18、庄子: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让后人仰视。——佚名

19、王羲之: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国人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知道了什么是博大。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大风舞蹈。——佚名

20、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佚名

21、武则天:一朵深宫玫瑰偏偏铿锵有力提起脊梁,一双娇弱素手击碎了男人政治的法则。于是,中国的历史因你的出现而折道绕行。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佚名

22、李时珍:一介农夫,竟神奇地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不忍乡亲病痛,便发誓编著一部医书。怀揣着执著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中。——佚名

23、王昭君: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大漠上最美的剪影。 >——佚名

24、俞伯牙、钟子期:双手,木琴,一段旋律;高山,流水,一世传奇。艰难地跋涉于七弦之上,十指轻敲心灵之门,生命因之共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佚名

25、陶行知:“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是他一生的写照:“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成为了后来千千万万的教师无怨无悔的不竭动力。他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堪称平民教育第一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鞠

躬尽瘁,死不后已。短暂人生虽仅五十五载,却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他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悦生

 

第二篇:重点人物总结

一 《学记》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

二 孔子 主张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三 孟子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内发论代表人物

四 苏格拉底: 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

五 柏拉图 :《理想国》 “寓学习于游戏”最早提倡者

六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七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或者《论演说家教育》——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法的书、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提出 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八 夸美纽斯 1、 16xx年《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的“教育巨匠”和“教育理论的始祖”,也有人称他是教育史上的“哥白尼”

对比:培根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康德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2、主要观点

1)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教学制度 最早提出并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教学思想 “泛智思想”——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

4)教学内容 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5)教学原则 首次提成并论证了 直观性、系统性、量力行、巩固性、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3、还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4、著有《世界图解》

九 赫尔巴特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主要观点

1)以理论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伦理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2)强调教师的权威 教师的中心地位 提出三中心论:教师、教材、课堂 ;

3)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五段(预备 提示 比较 总括 应用;)

4)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强调了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原则;

5)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3、是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之一

十 杜威 现代教育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1、主要观点

1)三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4)学校即社会

5)提出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2、活动中心课程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论或经验课程

十一 陶行知 主张 生活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十二 卢梭《爱弥儿》大力宣扬自然主义的教育理念

十三 裴斯泰洛奇 《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么样教育她的子女》

(1)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最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3)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4)西方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十四 洛克:《教育漫话》 (1)提出 白板说 (2)主张绅士教育

十五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2.、凯洛夫:《教育学》 劳动起源说

3、马可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杰出贡献 ,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4、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十六 布鲁纳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著有《教学过程》

(1) 强调学科结构 强调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2)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

(3)20世纪xx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4)和维果斯基、奥苏伯尔等人推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皮亚杰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十七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十八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则》

十九 苏霍姆林斯基 其著作被称作“活的教育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

二十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把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二十一 桑代克

1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9xx年,在美 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 提出尝试错误说 “饿猫逃出迷笼实验”(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形成)

3在尝试错误说中提出 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4学习迁移理论中主张“共同要素说”

二十二 弗洛伊德

1、内发论代表人物

2、遗忘的原因中主张 压抑(动机)说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口唇期:从出生到1岁左右。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2-3岁左右。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4-5岁左右。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

潜伏期:6岁到12岁左右。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生殖期:13岁到18岁。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的成人。

二十三 埃里克森 社会性发展阶段理(人格发展理论)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二十四 皮亚杰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 (2—6、7岁) 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其特点:(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

(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要求儿童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这说明他们的思维受眼前的显著知觉特征的局限,而意识不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皮亚杰称之为缺乏层级类概念(类包含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运算活动,有两种:一种是反演可逆性,认识到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还可以改变回原状或原位。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即两个运算互为逆运算,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幼儿难以完成这种运算,他们尚缺乏对这种事物之间变化关系的可逆运算能力。(5)、缺乏守恒。守恒是指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所掌握的概念并不因某些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认识不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某些改变时,其本质特征并不发生变化。不能守恒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重要特征。

3).具体运算阶段 (6、7岁一1 1、12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 (1 1、12岁及以后) 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

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2、道德发展理论(对偶的道德小故事)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无律期,以自我为中心

2)权威阶段(5-8岁)他律期

3)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

4)公证阶段(10-12岁)

二十五 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三种道德水平

(1)前习俗水平:纯外在的 (为免受惩罚或者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和是非)

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认为受赞扬就是好的,受惩罚就是坏得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能着眼社会希望与要求,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认为是正确的)

C.寻求认可定向(好孩子阶段)(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的或被人赞赏的行为)

D.遵守法规和秩序(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3)后习俗水平(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已经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E.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但同时认定是可以应大多数要求而改变的)

F.原则和良心阶段(道德判断最高阶段)20岁之后也只有少数人可以达到 二十六 学习动机理论

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巴普洛夫和斯金纳

2、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

趋向成功和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

三维度六因素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5、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二十七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2、巴普洛夫的经典性作用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正强化和负强化 负强化包括逃避和回避作用条件 (2)惩罚 (3)消退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 直接强化、代替强化、自我强化

(二) 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洛斯和罗杰斯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 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

1、建构主义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一般强调:

第一,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第二,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情景进行在创造

第三,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2、建构主义学生观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学习、支架式学习、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