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体会 感恩分享

论语心得体会 感恩分享:

1、君子以德谋位,以位取财,以财养德。故不患无财,不患无位,患无德以承载。培德第一。

2、真正的德,不是客观外在行为规范,而是主体生命内在的本质内涵。

3、人是干什么学什么还是学什么干什么?

4、人要有一碗饭吃很简单:一点点的专业知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5、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做精彩,时刻怀着一颗与人分享、成全他人的心。你非成功不可!

6、决定未来的不是你的起点在哪里,而是你要去哪里?你现在是谁不关键?关键是你以后想成为谁?

7、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决定未来。

8、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平常心看人,千万不要随便把人看扁。

9、爱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关系?

10、爱是一种给予,而非索取。别人对我怎么样,那是别人的事;关键的是,我要对别人怎么样。不要担心别人不爱你,要担心你爱人吗?

11、人贵自知而后知人,人贵自爱而后爱人。

12、得失荣枯莫乱夸,谁是长贫久富家。秋到自然山有色,春来哪个树无花。

【语录】找到最舒服的方式,做好你自己。當你感到自然自信時,你肯定最美麗。 。

 

第二篇:《论语》心得体会

“孝”,你是否做到?

——《论语》心得体会

何为孝?如何孝?在我的意识里,孝即是尊敬父母、长辈,如果再多一点,那就是当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的时候,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然而,孔子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却让我汗颜。自己真的做到了孝吗?

我们先看《论语》里,孔子以及他的弟子是如何理解“孝”的呢?《论语》对“孝”是这样评价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我们都知道,“仁”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孔子却将“仁之本”的评价给了“孝”,可见“孝”的地位之高。

那么。何为“孝”呢?字典中的解释是①、孝顺;②、旧时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③、丧服。《尔雅》中说:“善事父母者日孝。”孔子在《论语》中是这样向我们阐释“孝”的: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

以上只摘取了《论语》中对“孝”的一部分论述,总结起来是说:

尽孝不仅仅是奉养父母,恭敬才是“孝”之本,在侍奉父母时应表现得恭顺、自愿;另外,“孝”还表现在不应让父母为子女担心,所以遵循孔子的想法。“孝”的内涵已经从奉养父母拓展到了不仅是奉养,还必须尊敬父母,遵从父亲的志向与行为准则。

其实,就今天我们对孝的理解来说,孝的范围很广,孝是我们每个人“常回家看看”的那份心意,孝是我们对父母尽的每一份心意,孝更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于是,我们不禁会进一步思考“怎样为孝?”

①、让父母少一份担忧。我们的一丝一毫都牵动着父母的心,我们走到哪里,父母就牵挂到哪里,所以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趁着父母健在之时,多拿出时间来陪陪他们,陪他们聊聊你的工作,就算他们不懂;陪父母唠唠家长里短,就算你不喜欢;陪父母出去走走,看看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就算你很忙。

②、让父母少一份烦忧。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如若父母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但也要做到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同时,我们还要去了解父母,知道他们的年龄,记准他们的生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让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烦忧,这亦是我们尽孝之道。

③、善待自己的父母。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不

能只供其吃穿,还要态度恭敬,和颜悦色。“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即所谓:“生事受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又何尝不像孔子所说的一样,生活的游戏规则里,我们一样要孝敬父母,善待父母,在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在尽我们的力量去孝敬父母,让他们愉快、轻松地度过晚年。

其实,简单说起来,孝真的那么复杂,那么高深吗?不是的。很多的时候,孝就是一点小行动,一句贴心的话,一通简单的电话,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深情的眼神,都能让我们的父母感动不已。

孝很简单,人人都能做,只要你愿意去做。

孝很复杂,人人都需学,只有你尽力而为。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管我们现在有多大,都希望我们在心底种下一颗“孝“的种子,让他生根发芽,让他伴随着我们行走人生的每一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