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2)班

王连博

学号:21106022059

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初知杨业功将军,是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当时将军已经不幸离世,只能由他的夫人代为领奖。至今犹能记得那概括他一生的颁奖词:“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当时是着实感动了良久,然而对将军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此。直到来到黄山,来到我们学校,和将军的距离似乎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很幸运,将军的纪念馆坐落在我们学校的对面,让我亲眼目睹了纪念馆从起建到开放的过程;很幸运,将军的纪念馆坐落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我们可以不费周折劳顿就能零距离领略将军风采。不幸的是,本应是进水楼台先得月的我们,却始终无缘进去参观。每次从纪念馆门前走过,向里眺望,总是能看到两位身着军装的军人在门里笔直地站立,肃穆的气氛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之情。

今天,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班同学来到了纪念馆。

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大致了解到了将军的一些主要事迹。一圈参观下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将军的儒雅气质,虽然和将军素昧平生,但这些从纪念馆的众多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二。因为自己喜爱书法,见到好的书法便不由得驻足观看,虽然自己不懂该怎样评论书法,但我认为好的书法是能够让毫无文化的观看者心旷神怡的,而将军的书法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另外,将军常写的是武穆的词,所谓诗由心生,原来将军是立志做一位岳飞那样顶天立地的人的。

然后是自由参观,和别人的参观习惯不同,我一向不注重那些别人都关注的所谓主要事迹和大事件。因为在我看来,那些事迹不是不重要,不是不令人震撼,而是大家都关注的就无须赘述了,我更愿意关注那些别人容易忽视的小 - 1 -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2)班

王连博

学号:21106022059

细节,细节之处更能见精神。在二楼的墙上有一张便笺,便笺已经呈现暗黄,上面是将军患病期间的记述。那时,将军病情已重,他亦知道自己来日无多,被病痛又折磨得很厉害,然而心中唯有国家,对国家的热爱和期盼充溢在字里行间。我自认自己做不到这样,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别人做得到的,我一向是崇敬,佩服的。

有人说,和平时期的将军是最好当的。我一直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神交将军,来到了将军的纪念馆,我才知道自己是大错特错了。也许有些和平时期的军人是在混日子,但像将军这样,有责任心、心系国家安危的人绝不是,而且永远不会是。将军的心注定无法停泊在这片宁静美好的港湾,将军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正如他所说的:“战争只有一种结果,不可能再来一次。”于是,将军义务反顾地选择了阵地,选择了站位,选择了风餐露宿飘泊不定,选择了长年累月艰辛训练,选择并习惯了简朴、艰苦地生活。

武侠小说中曾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自身练就一身高强的武功,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让别人不敢去挑战你。”现在的社会也是这样,正是因为有杨业功将军这样一些居安思危、任劳任怨的将军,才使得中国越来越强大,才使得中国得到长久的和平。

在纪念馆的二楼悬挂着各种刊登着将军事迹的期刊,从各种期刊中,我发现了将军那性格背后独具的风格和魅力。将军一面对部队工作有着极高、极严的要求,另一面对自己的生活却是“懒惰”异常,得过且过;一面以读书来提高自己精神境界的富足,另一面却以“三件宝”来应付物质世界的需求;一面对世界局势、军事变革的思考走在时代前沿,在为人处事方面却极其“愚腐”。

从馆中出来后,细细想来,发现将军真的很“傻”,过度的操劳和极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是他早逝的重要原因。虽然将军生前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了无限的价值,但是如果他平时多注意点身体,岂不是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吐槽,他们觉得感动中国人物 - 2 -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2)班

王连博

学号:21106022059

评选是悲情的,因为很多人直到去世后才能被世人知道,似乎是“一死成名天下知”。为什么只有悲情才能感动人?为什么只有去世才能震撼人心?为什么只有盖棺才能定论?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难道不是令人感动的吗?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就能得到肯定不是令人感动的吗?不能不说这种现象是个人的悲哀更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像将军这样的悲情之事确实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有人说“将军已经出发,但将军没有远行”,这句话说得真好!

- 3 -

 

第二篇:感动人民的将军-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感动人民的将军

—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4月27号,思政课老师组织我班同学参观杨业功纪念馆,从中我感受到杨业功将军对中国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且初步了解了杨业功是一位一丝不苟、清正严明、大公无私的领导。

走进明亮的纪念馆,一眼便看到了杨业功将军的戎马身影。59个春华秋实,杨业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杨业功同志身上那种敢于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让我深深为之折服,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创立了导弹部队,发射了中国首枚导弹,提高了国防能力。虽然当时的科研条件很艰苦,但是依然活跃着他们奋斗的身影,。作为首长的杨业功,从来没有特殊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在19xx年的见过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他也是同普通战士一样艰苦训练,做好大家的表率。我还记得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大衣、水杯、方便面,这就是他孜孜不倦工作中的三个亲密战友,陪着他读过无数个忙碌的日子,见证了他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

在参观的过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为我们再现了杨业功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讲解员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解萦绕在我耳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杨业功的英雄事迹,另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深深打动。”活到老,学到老”在杨业功同志身上真实的体现着。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依然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出一项项的新业绩。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30多岁的他开始学习书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练习中,纪念馆墙上的书法作品是他成功的见证。在他那满满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书籍。做

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的素质。

杨业功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杨业功的生命里呈现着一种看似相悖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杨业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部队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中,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杨业功,你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