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结题报告

怎 样 写 好 结 题 报 告 贵州省教育学会 刘旦元

随着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意识的不断增强,进行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20xx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向教育厅申请立项的课题就有1250余项,其中109项被批准为重点课题、363项被批准为一般课题。这些课题以及各地、县和学校批准研究的大量课题,最后都要面临结题验收的问题。写好结题报告,既是迎接结题验收的需要,更是通过撰写结题报告,进一步条理和升华研究成果,推广成果,明确后续工作或努力方向的需要。

这几年我参加过多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和优秀科研成果评审,现想针对教师们撰写结题报告中的一些情况,讨论一下写好结题报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报告的基本格式要符合基本内容的需要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的、好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包括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这三个问题,决定了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

(一)简介部分,包括序言、内容摘要、主题词等。

(二)主体部分

1.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理论依据等;

2. 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目标、研究假设、核心概念的界定等;

3.研究过程:研究阶段、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

1

4.主要研究成果:任务与目标达成情况、研究发现或结论等;

5.分析和讨论:针对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改进的事项;根据研究进展,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三)附录部分,包括引文出处、参考文献、附表、附图、答谢等

目前,结题报告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符合规范格式要注意:

1. 结题报告应符合上述基本格式的要求,但在具体写法上可灵活掌握,不拘一格,不要写成针对基本格式逐一回答问题式的八股文章。。单一问题的结题报告可在8000-10000字左右完成,复杂问题或重大问题的结题报告可在100000字以上,可用写书的形式完成。

2. 要求写清研究的技术路线是近年来课题研究的新要求。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是指研究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也可做成树形图,按照研究流程来写,一般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拟解决的问题。

3. 引文、参考文献应是比较权威的。

二、取好课题名称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就是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如《贵州省义务教育攻坚经费短缺问题及对策研究》,范围是贵州省,对象是义务教育经费,内容是短缺问题及对策,研究方法没有限定。短缺问题和对策均是变量。又如《贵州省各级各类学校中长期教师需求预测研究》,有范围、有对象、有内容、有方法。中长期和需求是变量。而《城镇化发展与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研究》,对象、内容、变量都很清楚,如果再把范围限制一下就更好了。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以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贵州仡佬族教育史”,“明清黔南民族教育发展史略”如果是作为著作的书名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十分恰当,因为 2

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让评课促进广大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这种口号方式的题目也不像课题研究的题目。《“导练式”课堂教学模式》,让人感觉是在介绍一种教

“英侗汉”三语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侗学模式,而不是进行课题研究。又如《

族地区英语课堂的成功》实验研究,就不十分科学。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对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的思考——“关注学生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正标题与副标题基本意思重复,显得累赘。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结构与选材促小学作文“快”“乐”起来(探索研究)》,又如黎平县前两年送评的论文《“热闹”背后的“冷”思考》、《让政治教学有“味”》《“镇人”必败“人正”则成》就有这样的特点。

题目是结题报告思想的浓缩和灵魂的体现。它不仅表明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和对象,而且还规范了研究的范围、思路和方法。题目字数不多,看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研究者在申报课题时,题目就先天不足,往往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结题报告的形象与质量。

题目不合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题目太大。题目缺乏必要的限制与界定,涉及范围太大。由于研究者有限的学识与功底,物力、财力和时间的限制,是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如《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战略研究》 、《民族地区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英语创新写作实验》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所无法完成的。结果造成要么文章空泛无物,要么文章内容单一狭窄,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二是多个主题,一个题目表述两个甚至多个中心,造成报告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论述,严重影响报告质量。如《民族地区的多元化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民族民间及传统德育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民族地区班级管理及培育学生优秀品质的研究》。

三是表述不清。有些报告题目既未界定研究目标,也未说明研究内容,题目 3

模糊不清,使人不知所云。如《“双主快究”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心会跟爱一起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及成长的经验研究》。

四是题目繁琐冗长。 有些报告题目动辄几十余字,既未展示所要表述内容的确切含义,又给人一种罗嗦的感觉。如《对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的思考——“关注学生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正标题与副标题基本意思重复,显得累赘。

五是题目文学色彩太浓。一些报告题目充满着某种感情色彩或理想愿望,像散文而不像论文,无法看出具体要研究的对象或内容。如《给留守儿童一个家》、《亲近母语,阅读为先 日有所诵》。

六是文不对题。就像高考时作文“跑题”一样,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报告虽然写得不错,但没有围绕原来确定的题目展开,偏离了课题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这对教师来说似乎是不该出现的问题,但却比较普遍,甚至高校教师做的结题报告都有这个现象。

由于课题的名称在立项时已经确定了,未经批准是不能随意更改的。那么,不恰当的课题怎么办呢?一是申请更改;二是加副标题限制,如《西部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实施策略研究——黔东南州实施双语教学案例剖析》、《贵州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韧性调查研究—以苗族、布依族等为例》;三是加正标题点题。如《突破制约瓶颈,实现贵州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性的飞跃——贵州省实施“普九”攻坚计划经费短缺问题及对策研究》。

三、研究的背景要做进一步深化研究和阐述

关于研究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许多课题报告都是把立项申请报告上这一部分的内容照抄照搬上来,没有新意和新的突破。实际上,阐述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不能马虎的。

如关于课题所依据的理论,就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交待。《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行动研究报告》就研究了大量的中外著名学者关于素质教育论述的文献。他们对这些文献中的的理论观点,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进行概括、提炼,进行校本化处理。他们概括了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等与课题研究相关理论观点,用这些理论观点武装课题组成 4

员,给课题的行动研究指明了方向。把这些简明扼要的理论观点扩散到学校每一个教职工,大大提高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自觉性和行动的品位。对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概括和提炼,是一种创新,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四、要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学派林立、观点各异,所以有许多名词术语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科研管理者和教师在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避免由于这些歧义造成他人对研究成果在理解和接受上的分歧,有必要在结题报告中,对研究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二次达成》(麻江县杏山中心学校)、《新课程改革“三维五环”导学模式研究》(贵州省金沙县逸夫中学)、《红色文化与中学语文教育整合》(贵州省金沙一中)等课题,就需要对“二次达成”等下定义,做界定。

如某民族中学的《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科研模式和方法研究》,虽然已通过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的验收,但实际上什么是课堂教学科研模式和方法,整篇报告是没有对其进行界定的。这样,课题成果的推广价值会因为人们不知到底什么是“科研模式和方法”而大打折扣。

又如安顺一中潘红老师做的省级课题《高中语文开放型双线阅读结构的构建》,就专门对课题进行了界定:根据语文能力教学目标进行“高中语文课内阅读”的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和“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实施策略研究,分别制订二者的阅读能力目标,并同时将其转化为教学指导目标,以实现“课内指导性技术性阅读”和“课外个性化主体性阅读”的滚动性发展、整体性发展、渗透性发展、促进性发展,形成相互影响的双条阅读线同时并进的结构模式的比较系统的运作策略。这一界定,不但研究者自身研究思路明晰,其他人也才能清楚研究者提出的概念的含义。

五、要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中体现研究方法

许多结题报告对课题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高度笼统的几句话就完了。这是不妥当的。如有一个申报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课题,在“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性”一目中,仅仅简单地罗列了5个研究方法,且对方法的具体运用未作任何介绍。其中“实施提高法”、“反思研究法”显得是杜撰出来的研究方法。 5

省教科所兰岗老师做的《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优秀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与传承教育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对运用的研究方法就结合研究过程做了详细的阐述。

“本课题虽是立足于学校教育中的美术学科,但它涉及的民族民间文化内容以及文化学、课程学、民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都比较广泛,有别于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学科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另外,课题研究人员多是中小学的一线教师,纯理论研究不是他们的长项,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强调综合性与灵活性,以行动研究为主,同时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检测法和比较法等方法。

(一)调查法

(二)文献法

文献是知识的载体,它集中反映了人类对相关领域事物的认识、经验的规律和方法,是理性与智慧的结晶。本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包括有国家相关的民族政策法规、教育法规、文化学、美术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理论。这些知识与理论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方法引领,借助文献研究,能够了解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借鉴先进、权威的经验和提升理论高度,能够帮助课题研究把握正确的走向和少走弯路。由于课题组成员大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文献研究不是他们的长项,所以课题组的文献研究采取由课题主持人推荐精选文献和有针对性地撰写相关文献供课题成员学习的方法,同时适时进行集中或个别的辅导培训。推荐的文献以权威性、实用性、易读性为原则。如:《贵州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蒋志伊著,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瑰宝》(宛志贤等编,贵州民族出版社)、《教育科研方法》(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教育》期刊(《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另外,课题主持人针对需要,查阅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民族民间美术概论》、《文化学》、《贵州民族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美术学科教育学》以及《美术观察》期刊、《中国美术教育》期刊等文献,整理出相关资料和撰写相关论文发给课题组成员参考学习。如资料《美术教科书编写方法》、《校本课程计划编制方 6

法》,论文《勇于探究 追求完善——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及民族民间美术传承教育的思考》、《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等。

(三) 实验法

(四)、观察法、检测法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之一,就是行动与研究相结合,研究与行动互为促进,通过行动促进研究,通过研究促进行动。本课题的宗旨之一,就在于通过课题研究这一过程,促进中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传承教育行动的推进和发展,促使更多的学校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针对中小学民族民间美术文化保护传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有方法的研究,最终促使这一行动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再者,行动研究法更为贴近中小学教师实际,易于操作,有利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和发展。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工作存在着校本课程计划目标不明确、内容不规范、课时安排较随意、教学方法单调枯燥、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课题实验学校和教师们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总课题组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研讨评估会,一方面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培训,另一方面,通过研讨制定出调整措施并加以落实。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得课题实验研究能够按照目标和计划逐步的深入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在这样的过程不断地增加新知识,渐渐地提高了教育科研和教学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和调整,使之逐渐趋于完善并与实际的研究环境相适应。本课题的研究过程证明了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符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教育科研方法。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将研究付诸于具体的行动,通过研究使所关注的教育问题得以解决,所关注的教育现实有所改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贵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结题报告中说课题研究运用了比较法。从课题报告中可以看到,课题不仅比较分析了全国12个大中城市实施均衡发展的经验和问题,还比较分析了西方部分发达国家解决择校问题的经验和问题,从中揭示出实施“均衡发展”具有可行性、复杂性、系统性、艰巨性、相对性和长期性的规律。所以说,课题运用了比较法是有根据的,也是运用得有血有肉的。 7

六、要特别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

创新性。这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和灵魂。创新性指研究的教育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很多教师因为缺乏交流和沟通,研究同一个问题的很多,而且研究内容和观点雷同,缺乏创新。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为研究的热门问题,但很多研究方案都把从网上下载的留守儿童学习差、性格缺陷、亲情缺失、心理障碍作为留守儿童的代名词,而缺乏具体调查和分析。还有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那么几条,没有创意。

结题报告如何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亮点呢?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阐述问题是一个好的办法。如关于西部地区实施“两基”攻坚计划的重大意义,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做过深刻的分析,她指出:第一,实施“两基”攻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第二,实施“两基”攻坚是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三,实施“两基”攻坚是西部大开发的奠基性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陈至立同志的分析完全符合西部省区之一的贵州省的实际。但如果《突破制约瓶颈,实现贵州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性的飞跃——贵州省实施“普九”攻坚计划经费短缺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在分析贵州“两基”攻坚的意义时,重复陈致立同志的分析,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该结题报告就从另外五个新的角度来分析贵州省“普九”攻坚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报告的分析突破了陈至立同志的论述,具有鲜明的创新色彩。

如该报告从履行全民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的角度来分析贵州省“普九”攻坚的作用和意义,把作用和意义扩大到了世界视野:

20世纪后半叶,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第一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一历史性文献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主张,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创立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目标和任务。第二件就是19xx年3月在泰国宗滴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以及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全民教育运动。大会通过了在20世纪末实现人人享受教育目标,将沉重的人口负担变成能参与可持续社会发展的资源的《全民教育宣言》,并产生了以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为宗旨的行动纲领,从而成为当代 8

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全民教育提倡:全社会都有义务为学习者提供物质和道义方面的支持。要求各国政府不仅要对实施全民教育做出坚定的承诺,还应动员全社会从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就业和保健服务、引导社会价值等方面,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提供社会支持。我国政府不仅在全民教育宣言上庄严地签了字,而且还召开了国家级大会,重申实施全民教育的政治承诺,适时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并确定在20世纪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2]张铁道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与效益研究》p32-35

上世纪结束之时,就全国而言,我国政府确实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承诺,已向国际社会庄严宣布:中国已基本实现“两基”。但就西部地区而言,这一目标还未实现,还有很艰巨的任务要完成。截止到20xx年,西部地区仍有372个县没有实现“两基”,涉及345万平方公里国土和8300多万人口。因此,推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所在。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做到执政为民,就必须以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把解决好老百姓孩子上学的问题时刻放在心上。尤其是我国已经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综合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如果政府还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保障西部地区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没有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就会愧对历史和人民的重托。因此,必须把“两基”攻坚作为政府执政为民的一件大事,作为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履行全民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加快实现“两基”的步伐,是本世纪初摆在西部各省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严重任务。谁能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真正的实质性的突破,谁就能为国家以至世界做出贡献。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着对国际社会负责,对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对贵州人民的根本利益负责的精神,做出提前5年基本实现“两基”的决定的。 七、要重点撰写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 9

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 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例如,有项研究阅读教学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是:要通过研究,“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阅读教学新模式,研究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展开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要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不能仅仅作为报告的附件,或者在报告中列一张表就作为研究成果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到报告中去。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总之,脚踏实地地做好研究,是写好结题报告的基础,把结题报告写好,是研究工作的继续,是研究真正成功,真正结题的标志。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