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之依(华图范文)

民生之依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这一论断充分肯定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然而时下收入分配、住房、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矛盾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不能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要解决民生问题,就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此乃民生之依。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的根本任务。以发展为主题,首先必须抓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伴随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力转换岗位、分流安置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因此,妥善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才能保证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帮助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既是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兼具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内涵。社会保障观念的衍生,不仅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体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归宿。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安居乐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下岗职工和部分生活困难群体,党和政府更应作为重点保障对象,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影响深远,因此,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着重强调了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它当成我国今后工作的一个重心,并指出我

们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孙中山先生曾说:“民生就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生所依,不仅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更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全文1087)

 

第二篇:20xx年两会思想汇报范文:两会之民生连着民心

20xx年两会思想汇报范文:两会之民生连着民心 尊敬的党组织:

两会的进程是我目前积极关注的大事,身为预备党员,能够成为正式的党员是我的愿望,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党组织的帮助和教导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古至今,民生和民心素来密不可分。历史反复证明,谁真正解决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谁就会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护,谁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 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翻开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当前,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我们强调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

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要肩负起民生的责任,把发展目标恒久地定格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就必定能够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汇报人:xxx

相关推荐